紅布張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因所在居民點(紅布張村)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布張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Hóngbùzhāng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4年
- 性質:歷史地名
紅布張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因所在居民點(紅布張村)而得名。
紅布張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因所在居民點(紅布張村)而得名。地名含義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張氏從富自諸城遷此定居立村,以染紅布為業,故取村名為“紅布張”。歷史沿革1937年歸一區城關鄉,1950年歸城關...
大火地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樂紅鎮紅布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3.50公里,距離鎮18.50公里, 國土面積2.12平方公里,海拔1830.00米,年平均氣溫11.00℃,年降水量76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48.86畝,其中人均耕地1.10畝;有林地62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0戶...
小壩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樂紅鎮紅布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3.50公里,距離鎮22.00公里, 國土面積0.52平方公里,海拔920.00米,年平均氣溫25.00℃,年降水量74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23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2畝;有林地40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戶,...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就發生在這裡,近些年該村投入大量資金對非物質文化古蹟進行保護,成功恢復了“七仙橋”、“老槐樹”、“土地廟”、“織錦樓”等傳說中的古蹟,並修建了七仙女廣場、相門、槐蔭廟等鄉村景點。槐蔭概況 歷史沿革 1983年丹徒縣成立上黨鄉槐蔭村村民委員會,下設17個村民小組,2001年因撤縣建區,更名...
永樂四年(1406年),歲次丙戌,春,始有史姓人家自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今屬臨汾市)大槐樹遷來在此建村,得名“史村”。為京師定州府轄之地。隨後陸續有鄧姓、侯姓、劉姓、高姓、白姓等姓氏遷入。附近村莊(除固城村和翟城村)多建於此時,如龐村、東旺村等,村民大多是當時移民之後代。(如五女店村《肖...
1983年閆莊大隊更名為閆莊村民委員會。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農村政策,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市場開放。閆莊村民利用傳統的大集市場,充分發揮集鎮優勢,各顯其能。個體經商、加工、運輸、養殖等專業戶,不斷湧現。村民的生活日益提高。人民生活 解放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80年代村民解決了溫飽問題,物質生活明顯...
所以當時別村譏笑東岸村生活水平的真實寫照編有雷州歌一首:東岸盧宅九條巷,宅宅門門吃薯湯。眼妃挨壞嘴餓歪,生蟲番薯甜過糖。於當時這首雷州歌在海康縣都有傳唱,附近十鄉八里都知道東岸村是窮得叮噹響的村子。連上門做媒的人,都是鮮有之事。建國初,中央下達圍海墾田,開始恢復民生。東岸村村民積極回響...
小洲村因水而生,因水而發展。水在小洲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洲村嶺南水鄉環境的母體。小洲村沿西江涌建設,周邊分布著密如蛛網蜿蜒彎曲的潮汐水道,先民們充分利用水網,使其成為村落空間系統的骨架及人們組織生活和交通的主要脈絡。河道水巷既是村民與周邊農村及城市聯繫的紐帶,也是貨物...
紅布村民委員會大椿樹自然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3.00公里,距離鎮18.00公里, 國土面積2.40平方公里,海拔1820.00米,年平均氣溫11.00℃,年降水量77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446.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8畝;有林地95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5戶,有鄉村人口349人,其中農業人口...
2011年末,帽兒山鎮轄個居民委員會、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3個村民小組。2019年末,帽兒山鎮下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帽兒山鎮位於尚志市西部,張廣才嶺西麓山區,阿什河上游。東與烏吉密鄉、長壽鄉毗鄰,南與五常市二河鄉相連,西與阿城區平山鎮接壤,北與黑龍宮鎮交界。2018年,帽兒山...
龍身(龍衣)一般用寬30厘米紅布、黃布條製成。龍鱗由別於龍身顏色的布,剪成三角形縫在布條兩邊,呈鋸齒狀。榮縣布衣龍短小,主要為適應榮縣多山平壩少、一般居民房前院壩較小的地形特點,龍身輕盈利於翻騰、跳躍,表演時起時落,或搖頭擺尾,或左右翻騰;隊形變化多樣,橫隊、縱隊、圓圈、重疊、交叉,幾十種高...
祖山鎮、木頭凳鎮、雙山子鎮、馬圈子鎮、肖營子鎮、大巫嵐鎮、土門子鎮、八道河鎮、隔河頭鎮、婁杖子鎮、龍王廟鎮、茨榆山鎮,11個鄉:鳳凰山鄉、三星口鄉、乾溝鄉、大石嶺鄉、官場鄉、平方子鄉、安子嶺鄉、朱杖子鄉、草碾鄉、三撥子鄉、涼水河鄉,共有396個行政村,2215個自然村,3659個村民小組,...
1999年,澄邁縣轄金江、長安、太平、美亭、山口、加樂、文儒、石浮、永發、新吳、老城、白蓮、馬村、福山、橋頭、中興、仁興、瑞溪等18個鄉鎮,村(居)委會157個,村民小組1038個。2002年7月,實行鄉鎮調整,全縣設鎮10個,村(居)委會157個,村民小組1120個,自然村826個。 [25] 2005年,全縣有鄉鎮10個,村(居...
1984年成立橄欖寨行政村,下轄社。2000年改為橄欖寨村民委員會,現橄欖寨村民委員會下轄7個村民小組。橄欖寨村,在樹木掩映之中,村莊秀美,田園靚麗,民風淳樸。村民的風俗習慣和其它村漢族的大相逕庭,也是多姿多彩,妙趣橫生。諸如打陀螺、轉鞦韆、唱山歌、彈三弦、“刮欠”等都是村民喜愛的文體活動。此外,村民...
巡遊以後,村民將早已準備好的一個用紅布系成的約五厘米大小的紅圈,放在裝有火藥的座地炮的氣孔上,炮聲一響,這個紅圈騰空而起,人們紛紛去搶紅圈,取吉祥如意,好運連連的意頭。地方特產 巴戟天 大方鎮巴戟天種植2.5萬畝,2018年全鎮產出巴戟天約1.5萬噸,巴戟天相關產業產值近2億元,帶動1600多戶農戶致富...
1992年1月,全縣開展撤區並鄉建鎮工作,將全縣劃分為15個鄉鎮,310個行政村,4個社區,1542個村民組。1996年,麻山鎮析為麻山鄉和納夜鎮,全縣轄16個鄉鎮。2004年9月,在石屯鎮、坎邊鄉和打易鎮交界處劃出11村成立打尖鄉,全縣轄17個鄉鎮。2013年,撤大觀鄉建大觀鎮,撤郊納鄉建郊納鎮,撤蔗香鄉建蔗香...
紅布劉、大申、高海、劉文天、前申、草寺、西張、西申、謝莊、大楚、柴王、垛莊、圍子懂、王樓、葛莊、劉守、董袁、前曹、後曹、牛莊、北張83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21年10月,牛角店鎮轄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牛西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牛角店鎮地處東阿縣東北部,東與濟南市平陰縣、長清區隔黃河相望...
1989年,吳圩鎮設10個村公所、76個村。2011年末,吳圩鎮轄吳圩、明陽2個居民委員會,康寧、祥寧、定寧、那德、永紅、壇白、那備、新橋、平垌、平丹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06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吳圩鎮轄3個社區、10個行政村:吳圩社區、明陽社區、明弘社區;平垌村、平丹村、那德村、定寧村、康寧村...
這是一場對我村文化、經濟毀滅性破壞的“革命”。1984年,成立余厝洲鄉政府。1986年,鄉政府改為村委會。1993年,村委會改為管理區辦事處。1995年5月起,成立余厝洲村民委員會。教育情況 清鹹豐初年(約1850年左右),村已有私塾式學堂,以公田收入支付延請塾師費用,且設定校董會。抗日戰爭初期,地下黨將原“教...
1988年3月,起區改為鄉,鄉改為村,設中共軍弄鄉委員會、軍弄鄉人民政府。村設村黨支部、村公所。2000年4月,“村公所”改稱為“村民委員會”。2005年11月29日,軍弄鄉撤併南傘鎮。同年,縣城由鳳尾遷至南傘。行政區劃 南傘鎮轄2個社區:新城社區、德勝社區,14個村:紅岩村、南傘村、白岩村、道水村...
三仙姑是劉家峧村民於福的妻子,農村落後婦女的典型代表。三仙姑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頂著紅布搖搖擺擺盼天神。15歲時她嫁給了忠厚笨拙的於福,村裡的年輕人天天圍著她嬉鬧,被公爹趕走。她又哭又鬧,神婆子就說三仙姑跟上她了。於是三仙姑設立香案,替人燒香求財問病。金旺爹有一次向三仙姑問病,三仙姑裝腔作勢地...
“繞三靈”隊伍再陸續從河涘江村出發,向南到大理城北洱海邊的馬久邑村,祭拜這裡的本主保全景帝,這天也是馬久邑村本主節,村民們扎花轎將本主接到村里,供“繞三靈”的民眾祭拜,最後再各自分散歸家。標誌 參加“繞三靈”的人都有三個明顯的標誌:一是太陽穴上貼有“太陽膏”(一種用彩紙做的大陽花),浸有...
省政協委員,卒於1996年春,享年95歲。傳說故事 板梁名傳說 明朝永樂初午,承事郎劉潤公返鄉建古廳,當廳堂建築即將完工張燈結彩準備上樑時竟然不見了椽梁!正忙亂之際,村民突見村前河溪中漂來一塊木板,工匠撈來一量,尺寸正好與屋樑相合,良辰吉時到時,工匠即用此木板代梁。始得名板梁,一直沿用。東聖祠...
南園古村自古都是一個完整的村,自1970年改組成紅光大隊,後一直不變,只有一個村委會。社等組織 仙塘潘氏族譜,始修於清道光年間木活字本,分十五冊,現存紅光村民委員會及少數老人家中。1989年,潘氏宗親委員會集資,由本村村民潘林插等人編修,更新潘氏族譜,現存於紅光村民委員會及部分村民家中。仙塘潘氏族人設...
他們身上覆蓋著道觀里的紅布。五愛村村民詹本模在抬運屍體時,發現其中7人是裸體,包括60多歲的道觀女廚師。在真武祖師的供桌前,兇手在一紙盒上留下兩行血字:“古先帝不淫亂違者殺,聖不許將姦夫淫婆以……”並留下農曆時間,正是火燒鐵瓦殿的當天。供桌旁躺有一隻死雞,似被兇手祭祀所用。現場沒有發現兇器...
朱坡3個居民委員會,小樊、瀋河、劉河、喬崗、蘆灣、邵樓、王台、龍巷、小龍洲、蔡崗、郭崗、嚴灣、合心、龔洲、楊旗營、胥營、王堤、上茶庵、錢徐、梁莊、大沖、張祠、李集、晏樓、崔灣、宋閘、曾崗、徐堤、徐莊、肖笆、石河、李家灣、龍李、朱坡、張園、徐營、莫崗、杜灣、孫蔡39個村民委員會...
花炮是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的小鐵環,將其置於鐵炮頂端,然後點燃放炮,小鐵環沖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預定人員即奮力爭搶,奪到花炮並送到指定地點為優勝。搶到花炮則意味著吉利幸福,還可獲得豬、羊、紅蛋、酒和鏡屏等獎勵。花炮分頭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還有四炮、五炮。搶花炮僅限於男子,常以一家、...
1959年4月屬赤坭人民公社;1963年與錦山、皇母3個大隊合併為錦山大隊,1974年分開為集益大隊;1983年11月與錦山村合併為錦山鄉,鄉政府設在原錦山村,屬赤坭區;1987年1月與錦山村分開屬赤坭鎮管轄,1993年屬花都市赤坭鎮管轄,2000年起變更為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集益村村民委員會。
1928 年 3 月下旬,新任海陸豐守備司令蔡騰輝下令對村子洗劫,全村夷為平地,山林燒光,耕牛家具被搶掠,村民四散他鄉。2006 年 10 月,政府撥款修建通往紅羅畲族村的水泥公路。紅羅畲族村於 1997 年被廣東省民政廳列入《廣東省革命老區村莊名冊》。2017年 1 月,獲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頒發的“廣東省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