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村概況,史村歷史,明朝時期(1368年-1648年),清朝時期(1649年-1911年),中華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至今),現狀及其他,現狀,其它,四、民風節日民俗,1、民風,2、節日,3、風俗,飲食習慣,方言,1、名詞,2、形容詞,3、動詞,4、說話,民謠遊戲,民謠,遊戲,本地生物,植物,動物,本村附近的古蹟、景點,定州、祁州八景,安喜縣故址,新處縣故址,翟城村古墓群,韓村古墓,東北齊韓祖宮,前營清真寺,東旺鎮桃花園,東亭生態園,黃家酒莊,
史村概況
史村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城區正東略偏南,距城四十華里。
地理坐標為東經115度12分01秒,北緯38度28分53秒,海拔40米左右(絕對落差2米以內),平原地形,地勢平坦。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2.4攝氏度。累年平均無霜期190天。年平均降水量530.6毫米。
該村總面積約3.45平方公里(約345公頃),其中村內占地約700畝。為定州市東旺鎮政府下轄行政村。在東旺鎮政府西北四華里處。村莊代碼130682108206,固話區號0312,郵政編碼073006。車牌號碼冀F。
該村北靠東亭鎮土厚村相距三里,西鄰東亭鎮東王村相距一里,東挨東旺鎮張村
相距二里,南接東旺鎮東旺村相距三里。耕地分別與東旺村、張村、土厚村、曹村、東王村的耕地相鄰。與各村均有鄉村公路相連。
該村交通便利距382省道即河龍線-王快總乾渠僅一公里。每天都有通往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的班車由此經過。經382省道三十華里東到安國市汽車站,西行三十里便到京廣高鐵定州東站。西行三十五里到達京港澳高速定州路口。西行五十里到達京廣鐵路定州站和定州汽車站。
本村由於歷史及地理位置,按面積大小又有大史村、小史村之分。小史村在大史村西,均為鄧姓。大史村在東,九姓分片居住。原有菜園相隔,北部民房現已蓋連。村民均為漢族(另外有數位少數民族婦女嫁至本村),世居此地務農為生。耕地主要位於村北及村東。
史村歷史
我史村自明永樂四年建村,至今已逾600年,可謂歷史悠久。
今作編年村史如下:
上古為唐堯故地。夏商屬冀州,西周為并州。春秋屬鮮虞國,戰國為中山國土,後屬趙國。秦屬恆山郡。漢至晉屬中山國,地近安熹縣(今東亭鎮固城村附近,漢至隋存在)與新處縣(今大辛莊鎮大辛莊村,漢代存在)。後燕為京畿之地,北魏稱中山郡,後公元400年改名定州。隋唐屬博陵郡。宋金元屬中山府。明以前情況,詳不可知。明代以來,見諸於正史、州志、族譜等,則班班可考。
明朝時期(1368年-1648年)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九月,明副將軍常遇春、傅友德率軍打敗元軍,占領中山,本地歸明統治。
二年正月,中山府改名定州,屬北平承宣布政使司轄下真定府管轄。
二十九年十月,本地改隸於燕南道。
建文帝三年(公元1401年)七月至九月,燕王朱棣親率兵攻定州,戰勝後揮師北上,是為燕王掃北。民眾奮起抵抗,燕兵所至,屠戮甚重。赤地千里此地首當其衝,慘景尤甚,史稱靖難之役。史書記載當時燕趙大地村莊毀去十之八九,民僅存十之一二。到處是青燐白骨,怵驚心目。滿目荒涼。有詩為證“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據說燕兵服飾都是紅色,所以百姓傳說是紅蟲吃了人。
戰後定州之民亦屠殺殆盡,據說僅剩下300人(一說剩3000人)。而我史村附近僅剩今王村村東頭史姓一家。其祖先為鐵匠,當時以鐵器裹身,藏於暗室,此逢戰亂,免遭殺戮,碩果僅存。其後代至民國時業已繁衍為十七家,一直生活至今,可謂得天獨厚也。此說見於《定州市志》。又據土厚村明代隆慶元年(1567年)七月所立《曲良弼墓誌碑》說土厚村曲氏在元代已在本地定居。此外據李村店村《李氏族譜》說定州“城東一帶僅剩史村七戶鐵匠”。皆不知所據為何。弗論孰是,都由此可知當年殘殺幾空,土著絕少,不得以而遷民以實此地。
而當時山西中南部未遭戰爭蹂躪,社會穩定、人丁興旺。因此從山西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等各地移民。當時官府規定移民每戶撥予熟地,有餘力之人可自行開墾。
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歲次丙戌,春,始有史姓人家自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今屬臨汾市)大槐樹遷來在此建村,得名史村,為京師定州府轄之地。隨後,陸續有鄧、侯、劉、高、白等姓氏遷入。
附近村莊(除固城村(西漢)、翟城村(魏晉時期)等村外)多建於此時,如龐村、東旺村、李村店村等村。村民大多是當時移民之後代(如本村東北五公里的安國市北都村呂姓,其《呂氏家譜》載“永樂辛卯,自山西洪洞小興州遷至祁州北都村”)。
至今本地仍流傳有“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的說法。據說這大槐樹、老鴰窩是洪洞縣舊有的村莊,故址在今洪洞縣城北四里賈村。在當時是一個移民集合點。今天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均有此說。並且有方誌、家譜、遺蹟等為證。
附《史公小傳》,其文曰:“先民史公,失其名號,明初人也。永樂時自晉地徙居定州城東四十里。蓋欲與同姓土著為鄰,故定居於此。以其姓名其地,稱“史村”,開六百年之基。惜歷史悠悠,冢瑩不見,胄裔難尋。然建村之事,其功大焉,是為傳”。
永樂五年(1407年),大水,詔令免賦。為建村後首次天災。
正統(1441年)六年三月,大旱致飢。
十二年七月,蝗災。
十四年十月,明軍打敗元瓦剌軍於清風店。
十八年,屬京師定州管轄。
成化三年(1466年),定州積雨,壞城垣及墩台垛口一百七十三個。
正德六年(1511年)三月,劉六起義入定州,後敗走。
十二年六月,大水。傷禾稼殆盡。冬大飢人相食。
十三年春,瘟疫。
十四年九月,明武宗朱厚照駕臨定州二日。
十六年四月,興獻王子朱厚熜繼皇帝位(即嘉靖帝),駐蹕定州。
嘉靖元年(1522年),定州編戶34里,每里110戶,總計3740戶。
五月,雨雹大如拳,大風拔民居。
八年,大蝗。
十八年,敕中使往定州,整備糧料草束。
二十二年,大有之年。
三十二年春夏荒歉。秋,大水,民以樹皮充飢,人有相食者。
三十三年,春疫,死者甚眾。
三十四年六月,山西礦民起義入定州,後敗。
三十五年六月,大水。
三十九年,秋蝗。是年,黑眚見。
四十年,大旱致飢。
四十一年正月,晴空萬里響一驚雷,起東北止於西南。是歲大稔。
明代後期(蓋於嘉靖年間),有本村之侯姓村民遷至今天清風店鎮東南,另建新莊。得名為"侯家新莊"。
此村道光三十年時有村民44戶184人,廟宇六座,耕地七百多畝。民國二十三年時,有村民59戶293人,耕地396畝。今作侯辛莊有200餘戶800餘人耕地700餘畝,村民仍以侯姓為主。舊時有本村村民至其村,其村之人待之甚善。
隆慶元年正月初二午時,地震。
二年(1568年)正月十六,定州塔內擠壓致死二百三十七人。
定州習俗,遇節登塔。正月十六日群往登眺。忽有人詐言:“州守且至”。游眾驚迫,互相擁擠。壓死者二百三十有七。
六年八月,定州、祁州(今安國市)大雨雹。傷損禾蔬,擊斃三人。
萬曆元年(1573年),春疫。
五年四月,冰雹,大者如雞卵。
九年,春疫。四月十六日,地震。
十年,履畝行均平法(依畝數計征)。是年春,瘟疫。
十三年秋八月,有熊入州境多火災。
十四年,旱。
十九年五月,蝗災,飛蝗所過,禾無一穗。
二十五年八月,水暴漲,十六日,濠水無風溢數尺,良久乃退。或謂地震而民居如故。
三十五年六月,大水。
四十一年六月,日下有紫雲如旌,金光絢爛。
四十三年九月,地震。
四十五年,蝗災。
四十八年七月,地震。
天啟三年(1623年)十月,地震。
六年六月初五,地震百日方休。大風拔樹木。七月,暴雨如注,定州李村唐河決堤,水深數丈。
七年八月,地震。
十年,實施畝行均平法。
崇禎十一年(1638年),旱。十月,定州城陷於清軍。
十二年,設定州道。
十三年,風亢旱。
十四年,定州見人妖。
十五年,大旱。
十六年三月十五,清軍在定州屠城,殺戮甚重。“民廬學舍,鞠為茂草;掌故之家,其蕪沒於兵銷戎踐者久矣。明志固無考也”。因此本地明代情況詳不可知。
十七年五月,闖王李自成自盧溝橋南退,與清軍激戰於定州唐河岸邊,闖軍敗退。
明代末年,本地開始引進玉米、甘薯等。
大清順治二年(1645年)七月,大水。
三年七月初二,蝗災。
四年三月,麑來。六月,飛蝗蔽天,食禾幾盡。
清朝時期(1649年-1911年)
順治六年1649年),本地歸清統治。裁撤定州道。民眾蓄髮留辮,改易服裝。為直隸省正定府定州轄地。
十年至十三年,俱大水。
十一年,旱致民飢。
十六年,定州農家牛產麒麟。
自順治七年至鹹豐三年,本地二百餘年沒有戰火,百姓修養生息。
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廿一,北齊韓祖宮擴建而成,廟會大興。上北齊廟包粽子為舊時本村一俗。
八年,皇帝降旨贍養老人,規定凡六十歲以上老人,都賜布一匹,米六斗。
十一年,全定州計有2551戶,58380人,本村未見記載。
十八年春,大旱。七月二十八,大震。秋澇。
二十一年,雨雹。
二十四年春,大旱。秋,大水成災。
二十八年大旱,皇帝下旨免賦稅,放糧賑濟半年。
二十九年春,大旱。是年大有之年。
三十二年,春夏積雨,二麥腐爛。
三十五年秋八月,大雨八晝夜,傷莊稼。
三十六年六月,大雨。是年地震。
三十九年秋,飛蝗蔽日。
四十一年,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駕臨定州。
四十四年六月,飛蟲蔽天。
四十七年,春秋大旱,五穀不食。
四十八年,降旨凡八十歲以上老人,賜每人絹一匹,綿一筋,米一石,肉十九斤。
五十年三月二十八日大風拔木。是年大旱。
五十二年四月,大雪。
五十九年六月初八,大震。
六十一年春夏大旱六月二十始雨,歲大歉。斗米至千錢。恩詔放賑。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久雨。四月初七,大風霾。七月大雨。恩詔放賑。九月詔賞老民。
二年六月,唐河水溢。秋澇報災,聖旨免賦並施。
三年五月十八,大雨雹。恩詔放賑。
五年六月,訛言採選秀女,民間嫁娶若狂。官不能禁,六七日乃止。
七年,大有之年。八月,地震。
十一年(公元1733年),本村屬定州府龐村里。
定州府劃分為四鄉三十六里一百八十莊,全定州有5451戶178375人。
十二年三月,大風。赤沙掩日,白晝如晦。
乾隆二年六月十三日始雨,後淫雨害稼,河水泛濫。
三年春夏大旱秋復大雨連日。
八年五月,大熱。屋壁地榻什物盡如火炙。人多熱死。連六七日,一夜清風微雨熱始止。
十一年(1747年)十月,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駕臨定州。
十五年六月二十九,大雨連日。唐河大水。沖毀房屋沖走人。九月,乾隆皇帝駕臨定州。
十七年春大旱。五月初四大風。黃沙四塞,日為無光。
十八年五月初五,雨雹大如雞子。
十九年,大有年。
二十年,二麥大熟。
二十六年三月,乾隆皇帝駕臨定州。
三十八年五月初五,定州塔內擠壓致死三百多人。
此日,村民登塔眺望者甚眾。忽訛傳州牧封鎖塔門。遊人驚恐擁擠而下。壓死者三百餘人。
三十九年,大水致飢。
四十年大水,平地四十天不止。
四十六年二月,乾隆皇帝駕臨定州。
五十一年三月,乾隆皇帝駕臨定州。
五十七年,大旱。
五十八年秋,蝗食禾稼殆盡。
五十九年,唐河大水。
是年以前唐河經定州城東經東亭、元光、堤陽、城旺、李村店村北、東旺村南、五女集村北入安國縣境。僅距本村五里,深受其害。此年後改道現在之地,遠離本村。
嘉慶六年(1801年)六月,大水。恩詔放賑。
七年,秋蝗。
九年五月,大雨雹,二麥俱傷。
十年閏四月,地震。
十三年,大水。
十六年三月,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駕臨定州。
十八年大有之年。
二十年,大有之年。
二十二年,大旱。恩詔放賑。
二十三年夏四月初二,雨土二寸許。初八,大風霾。
二十四年臘月,大雪,平地雪深四五尺。
道光元年(1821年)四月初一,日月合璧。
六七月間,疫氣流行,人死無數鄉試改期而秋收頗稱豐稔。
二年、三年,大水致飢。恩詔放賑。
五年七月,蝗災,群飛蔽日,三日乃止。
八年正月初二,響雷。
十年閏四月二十二,大震。
十一年四月十九,地震。冬,大雪平地深二三尺。大寒井水。
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九至臘月初二,大雨四日致草木萌動(返青),桃杏華(開花)。
三十年(公元1850年),本村屬直隸定州府龐村約管轄。
當時統計有民戶50戶,900人。耕地四十九頃余畝合今4900畝。村內有井九眼;村外有井八眼。村裡有廟宇二座。街道一條。大路自村南通祁州。小路自村北通土良里土厚村。
本村附近農曆一、六東亭集,二、七大辛莊集,五、十五女集。大禮村有義倉一座。全定州有208029人。
大清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本縣土匪盧二魯、張吉太、馬撅子等聚眾作亂,後定州首富王灝(王老文)率兵鎮壓,作亂以失敗告終。
是年歲大稔。
六年秋,大有之年。
七年八年秋皆蝗食禾稼殆盡。
八年七月十九,降大雨、冰雹,伴大風。雹如碗大。八月初一,日月合璧,五星聯珠。
九年,蝗災。
同治元年(1861年),匪亂大起,未幾遂平。
六年春,鹽梟千餘人作亂,出沒無定。與官勇大戰於東亭。
七月,大雨七晝夜,禾頭生耳。
八月,本縣數百馬賊作亂,遂平之。
七年正月,捻軍入境,多有死傷。是年歲大稔。
九年,春夏大旱。
十一年十二年有水災。
光緒二年、三年(1877年),大旱,赤地千里,飢人有相食者,飢孚滿路。
四年,春大疫。
五年,大水。
八年十月二十二,地震。聞有殷殷聲。
八月,見彗星於西方,長竟天。十三日,霜,蕎麥枯。
九月地震,隱隱有聲。
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初八,定州塔東北面自頂之地坍塌。直到公元2001年修復。
十一年秋,霍亂內抽。
十四年五月初四,地震。
十七年,蝗災。
二十一年秋,霍亂內抽。
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定州慘遭劫難。
五月,天空東北無雲響雷三聲。
十一月,拳匪作亂,晝夜劫掠,幾無淨土。
又有東王習一少女稱帝,大封將相作亂,未幾遂平。
二十七年,八國聯軍在定州農村燒殺搶掠。
三十年至三十四年,連年洪澇。
宣統三年(1911年)興學風盛。
當是時值清末,外敵入侵、民變、拳匪不斷,天災人禍民不聊生。清末至民初,這一時期幾個姓氏遷入或遷出本村。
中華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3月,歸民國北洋政府統治。是年洪災。
二年二月,直隸定州改名定縣,屬直隸省范陽道所轄。
是年禁止女子纏足,提倡男子剪辮。
三年,定縣改隸保定道。
四年,史村國民學校創立。
5月7日下午,狂風驟起雨雹交加,約一小時,砸壞莊稼。
六年,洪災、雹災。
八年,軍閥徵發車馬,搜刮糧草。
九年,地震。大旱。有民走西口、闖關東。本年農曆九月二十六,東亭起廟會,本村村民多往之。
十一年,春夏連旱。
八月,有五天日赤如血。是月夜結嚴霜。
十二年,定縣有376040人。8月30日,風雨大作。
十三年四月,成立史村學校董事會、史村義倉、史村禁食金丹會、史村青苗會等組織。
7、8月大雨成災。
是年加捐加稅,名目繁多,如討赤費、兵士費、特別捐等。
民國初,男子斷髮剪辮,女子放足。
民國十四年年4至6月,大旱。《翟城村志》出版,為定州歷史上第一部村志。
十五年五月,軍閥入境,大徵車馬,糧秣草料,供應極繁。是年先水災後又雹災。
民國十六年、十七年(1927年、1928年)直奉大戰、蔣奉大戰殃及本地。本村附近發生激戰,士兵如匪。燒殺搶掠,橫徵暴斂。四圍村民多遭殃及,苦不堪言。
民國17年,本地歸南京國民政府統治。
同年1928年3月,定縣縣政府徵集村夫民眾,新修官辦公路“定祁公路”。該公路西起定縣火車站,經東亭鎮、元光村、西堤陽村、李村店村、五女店村等到祁州(安國),東亭設汽車中轉點。
18年6月,本村附近的東亭村、大禮前營村、設高等國小男校、翟城村設高等國小女校。是年統計,本村十三歲以下的女孩均無纏足。
另外本村附近有土厚集一、六,翟城集四、九,龐村集三、八,小辛莊集三、八,五女集十、五,東堤陽集三、八,東亭集一、六等集市,本村之集因時間短且無固定時間,而稱之為露水集。有東旺、大禮、東亭、北齊、大辛莊等廟會。是年統計鄰村曹村82戶,東旺村320戶,李村店282戶,王村185戶。
民國18年至民國26年,為中華平教會定縣東亭社會調查區62個試驗村之一。自德國引進洋槐。
民國20年,蔣介石軍討伐石友三部隊,殃及本地。
民國22年,本村屬定縣第五學區。12月24日,星晝見,日月合璧,五星聯珠。
中華民國23年(1934年),屬河北省定縣自治第三區管轄。
當時統計有民戶216戶,1129人(男657人女472人)。耕地;征地大畝十二頃二十四畝余合今1224畝;租地小畝一頃六十三畝余合今1063畝;額外小畝八十二畝余合今82畝;合計1469畝。村內有井五十眼;村外有井五十四眼。全定縣有347500人。
民國時期村裡有玉皇廟(祭祀玉皇大帝,屬道教。位於原舊校址,1950年左右毀做它用,今為民宅)、老母廟(祭祀南海觀音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屬佛教。今址,1945年左右拆,2011年重修)、關帝廟(祭祀三國名將關羽,及關平、周倉。今烈士碑處,1945年前後拆,1967年建烈士碑)、奶奶廟(祭祀天仙聖母,多是求子。村中處1950年左右拆,今為民宅)、馬王廟(祭祀馬王爺。以保牲畜平安。村東處,建國後已拆,今為民宅)、五道廟(為人死歸陰報到的地方。稱為照廟。十字街處,1945年前後毀,今為民宅)、大寺(小史村南,1928年前已拆做農田)、小寺(小史村,1928年前已拆做農田,今為民宅)等多座廟宇。另外有幾座家廟即祠堂,是為祭祖處。自清末至民國末年,毀廟興學。故有民諺曰:“中華民國大改良,拆了廟宇蓋學堂。”此運動直到中共建政以後方止。
中華民國26年,有本村村民買進中華平民教育會波中公豬一頭,是為定縣僅存。
1937年10月,定縣被日寇占據,直至1945年8月。在本村附近修築炮樓,燒殺搶掠。
12月9日(農曆十一月初七),日寇製造了“王耨慘案”。殺害220多人,重傷50多人,殺絕17戶。是為日寇在定縣的第一次大屠殺。此後日寇在定縣先後製造了“溝里慘案(1938年正月十二,屠殺118人)”、“西不落崗慘案(1938年正月十三,屠殺43人)”、“翟城慘案”以及震驚華北的“北疃慘案(1942年5月27日,屠殺800人以上)”等等數十起屠殺。
八年日據期間,日軍強取豪奪、橫徵暴斂、姦淫燒殺、強抓勞工、殘害無辜。期間,史村村民有反抗鬥爭的;有被擄走和屠殺的;亦有降為漢奸的;同時也有潛伏在我村幹革命的地下黨員。
1938年7月,劃該村屬定南縣第五區即翟城區。
1939年3月,史村人民武裝自衛隊改稱史村人民武裝委員會。
同年,成立中共史村黨支部,侯木合任黨支部書記。建立游擊組和鋤奸反特組織。
9月,劃該村屬定南縣第九區即翟城區。
是年大水。日寇占據李村店村,並修築炮樓。
1940年7月14日(六月初二),日寇500餘人在翟城村殺死無辜民眾38人,人稱機關槍點名(翟城慘案),震驚一時。
9月,開展抗日民主憲政運動,選舉村公所的村長、村副以及村民代表會。
此年前後日寇在本村及四周的東旺、翟城、大禮、李村店、東龐村等村,修築炮樓,以加強控治。
1941年3月,日寇推行治安強化運動。
6月,大旱。
冬,中共定縣七區游擊隊民兵全殲東龐村炮樓日偽軍。
1942年2月,冀中17團軍攻打李村店村炮樓的日軍,未克。3月,日寇在本村修築炮樓,直至1945年4月,戰敗炸毀。
5月,日寇開展“五一大掃蕩”。
期間實施治安強化運動,實施細菌戰、大掃蕩,百姓遭殃。村民人人自危,惶恐度日。聞日寇將至,或鑽入地道,或四散奔逃。(至今本村仍有地道遺蹟。)本村附近的王村、東旺村、大禮村、龐村、翟城村等都建有炮樓,並有日軍或偽軍把守。
1943年6月24日,日寇開展六·二四大掃蕩。
10月某日,中共定縣七區游擊隊消滅由史村回翟城村炮樓的四十多名日偽軍的“粘蟲隊”(此日”粘蟲隊”在大禮村、張村、史村抓人搶糧)。並解救十多名革命幹部和民眾。
1944年春,在北齊廟會,定縣游擊隊俘虜日偽特務數十人。
8月,大雨成災。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民眾奔走相告。
9月,歸南京國民政府管轄。是月解放區開展反黑地鬥爭。
11月設立對敵經濟鬥爭委員會。
1946年冬,本村六名民兵在翟城村西的南齊沙灘遇害,後均被追認為烈士。
1947年1月,定縣歸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敗退,中共建政統治至今。成立史村農民代表委員會。開始徵收農業稅,交公糧。後有本村藉國軍跟隨國民黨退至台灣。
10月18日--22日,清風店戰役打響,村民積極支持中共解放軍。在本村一連數日但見北面槍聲大作,炮光沖天。村東北站路上運輸大車絡繹不絕。本村民兵也有任務。
1948年2月,屬定縣十區。
是年開始進行土改,劃分階級成分。有地主、富農、中農、下農、貧農之分。本村未有被劃為地主之戶,,絕大多數劃分為中下農。並沒收地主、富農土地、房屋、牲畜、農具等生產資料。
1949年秋,本村村幹部進行培訓。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至今)
1949年10月,雹災。
1950年,屬河北省定縣第八區。建立治保委員會。
6月,夏糧減產。組成互助組。
是年韓戰爆發,有多名村民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有二名本村藉志願軍戰士犧牲在朝鮮戰場。
12月,開始整黨。
是年開始使用五輪水車灌溉。
1952年,春旱。疫病流行。
冬,三反運動。
1953年起,屬東亭區王村公社。成立村公所。
6月1日,雹雨俱下。
開始使用化學肥料。
7月,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1954年,洪災。
1954年,公糧徵收實行對戶分配。
1955年,使用鍋駝機灌溉。
3月,開始流通新人民幣。
春旱。
6月,蟲災,飛蝗經過,遮天蔽日,禾葉吃光。
秋澇。
自今是年3月至1980年11月,幾乎每年都外派村民挖河修壩。
是年成立史村人民委員會。肅反運動開始。
1956年1月,入農業合作社。劃分13個生產隊。
7月9日,風雨大作,夾雜冰雹。
8月,大雨四天成災。
本村始放電影。
1957年3月,流感蔓延。
5月,整風反右運動。
1958年,成立史村大隊。入人民社。公糧由集體(生產隊)繳納。開始大躍進、放衛星。
是年,王村人民公社在史村成立人民公社衛生院(舊址在今小史村),有工作人員30名,設內、外、眼、中醫等科室。
8月,禁止個人開灶,一律進村公共食堂吃飯,本村辦公共食堂數座。
同年8月5日,毛澤東主席視察定州,在村南定安公路下車視察。他稱讚說:“你們的莊稼長得很好,豐收大有希望,要大力加強農作物的管理”。
9月,開始盲目大煉鋼鐵。又修水庫,豐產之年未豐收,共產風、浮誇風盛行。同時整地劃方。
是年,有村民參加修建王快水庫。
1959年,與西建陽人民公社衛生院合併成立東亭醫院,醫院遷至東亭(即今定州市第五醫院)。
8月上旬,三次暴雨成災。
是年開始反右運動,關閉集市;開始使用柴油機動機井灌溉。
1960年,飛蝗成害。
1961年,屬定縣東亭區東旺人民公社。
8月1日,大風成災。21日暴雨。
1962年,春夏連旱。
1963年上半年大旱。
8月3至9日,七晝夜降雨867.5毫米。平地水深一米多深。為本地有史之最大降雨,內澇成災,損失嚴重。
三年困難時期,村民多得浮腫病致死。
1964年,進行四清運動。
7月,第二次人口普查。
是年,通電。
1965年7月3日,雹災。四清運動開始。
1966年2月22日,有史之最低氣溫,零下20.3攝氏度。
3月8日晨、22日傍晚,隆堯、寧晉地震。村民在屋外避震。
是年大旱。
8月,破四舊運動開始。古物、石碑、家譜等多毀於此時。
本村有紅衛兵進京串聯。
11月,文革開始。
1967年,分為兩派,東方紅(當權派)與6732派(造反派)。建立武鬥隊。學校停課鬧革命,全面混亂。兩派對立,開始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文攻武鬥。
是年,東旺村開始種植桃樹,本村逐漸有村民種植果木。
1968年,停課一年。是年成立史村革委會。烈士碑建成,位於村中大街北頭。
1969年,實施(舊)合作醫療,從醫之人稱赤腳醫生。建立村衛生室。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間,村內派系嚴重,形勢混亂。兩派進行文攻武鬥。幸無村民為之喪命。當時6732派(造反派)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八九一部隊支持,因此當權。直到文革結束。東方紅派退走寨西店。當時寨西店公社小油村是定縣東方紅總指揮部。直到粉碎四人幫後,東方紅派上台。
1971年,本村國小設國中班。
1972年春夏連旱。
5月,村北王快乾渠支渠通水。建石橋四座(含閘一)。僅十餘年後便斷水。閘橋毀於2012年。
是年,批林整風。
1973年,木輪拉車、鐵輪拉車淘汰,改為膠輪拉車。
1974年,取締廟會、集市。
7月大風、雹災。
1975年,開始外出打工,以工資買工分。是年春夏連旱。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集會悼念。
2月,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開始。
7月28日凌晨,唐山大地震,本村震感強烈。
9月9日,毛主席逝世,停止一切娛樂活動,本村高搭靈棚並集會悼念。是年10月文革結束,後東方紅派當權。
11月,開始收繳武器,停止武鬥。
毛澤東時代,時常派出村民外出挖河。且運動接踵而來,諸如三反五反、大躍進、吃食堂、破四舊立四新、學大寨、知青上山下鄉、批林批孔、批鄧反擊右頃翻案風,社會形勢混亂。加之天災人禍糧食產量低,村民生活質量普遍不高。購物憑糧票、布票、油票等,直到1993年完全廢止。
1977年5月14日,處決王春海等人。此人五女集人,是定縣四霸天之一的東霸天,為害一方。是反革命打砸搶首犯。
1978年前後,有多名四川等地婦女嫁到本村。本村始有電視。8月,冰雹。
1979年,為地、富摘帽,為地、富子女重定成分。為四類分子評議摘帽。
七十年代,開始有大型拖拉機、柴油機。
1980年,是年統計本村有2310人,耕地4550畝。
1981年,開始嚴格落實計畫生育。6月,定縣地名普查。7月6日,四次輕微地震,略有震感。震中位於東亭村北。開始種植果木桃樹、蘋果樹等。
1982年1月,為在文革中受誣陷的幹部、社員民眾徹底平反。
3月24日,鄰村王村更名為東王村。
7月,第三次人口普查。
11月,史村大隊改立為史村黨支部、史村村民委員會。屬定縣東亭區東旺鄉人民政府管轄。解散小組,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大包乾,溫飽問題解決。公糧(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等)由農戶交納到糧站。本村交至曹村糧站和五女集糧站。
1983年5月11日,大風。
1984年10月,本村藉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大閱兵,接受鄧小平檢閱。
是年殯葬改革,推行火葬。
是年,重新調整村民承包的土地,由過去的3至5年延長到15年(1985-1999年)。此即第一次分地。
1985年7月2日,冰雹。
1986年夏,雹災。11月測量宅基地,辦理《宅基地使用證》,未發放。
1987年5月,定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有本村代表出席。
12月,辦理並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
1989年,本村有601戶,2443人(男1236人,女1207人),耕地4544畝。全定州有967235人。
是年春,有本村藉學生參與學潮。
是年雹災。
鄧小平時代民眾溫飽解決,村中出現萬元戶。但同時繳納公糧又有各類攤派人民生活水平及農作物機收水平有待提高。
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1年10月,定州市人民政府在村南口立村碑。背面陰刻村名來歷。其文曰“明代永樂年間,始有史姓人家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建村,故名史村。”今碑已毀。
1992年,村中首條公路鋪通。自烈士碑至定安公路,全長2千米。村安裝固定電話。
1993年,糧食喜獲豐收。
1994年4月,是年撤區並鎮,本村屬定州市東旺鎮人民政府管轄至今。是年適齡男女青年到市民政局登記結婚,以前到鄉政府辦理。
是年秋,史村國小新校建成使用至今。
1995年,開始使用小麥聯合收割機。
1996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本村就讀史村國小,去後營就讀國中即東旺中學。
是年,在校學生(20元)及在職人員(100元)強制入社會養老保險,2015年初作廢。
是年農曆三月十五,重啟東旺廟會。本村之人包粽子逛廟會成俗。
是年糧食豐收。
1997年,第一次農業普查。
1999年夏,揭批邪教法輪功,本村村民亦有參與。
是年,電力改革,新安變壓器。供電正常鮮有停電。村外機井全部改成電動機井。
是年發放《土地承包經營證》。承包期延長到三十年(1999-2029年)。
九十年代,電視、拖拉機等普及。
公元2000年,有民戶763戶,2763人。耕地4563畝。機井50眼。
是年5月,朔黃鐵路建成通車,是為距離本村最近的鐵路。
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
同年調查,本村共十個姓氏(以父系計),其中侯姓為第一大姓,明代移民之後;鄧姓,明代移民之後;劉姓有數支,其中一支是本村明代移民之後、一支是自大鹿莊鄉帥村遷來、一支是清代自東亭鎮東龐村遷來,一支是遷自望都縣柳絮村,系民國入嫯白家;高姓來源有二,均為清代遷來,其中一支是清代時自東旺鎮張村遷來;白姓,移民之後(以上五姓十戶以上);張姓,清代遷來;王姓來源有二,村北頭一支是清代遷來,村南頭一支是是民國時來自安國市北段村鄉小內村,系入嫯侯家;胥姓一戶,清末民初遷自東旺鎮東旺村;董姓一戶,民國時期遷至本村;米姓一戶,源於東亭鎮翟城村,近年才有,本為劉姓,而後改之(以上五姓十戶以下)等姓氏。【史姓,明代洪洞移民(清代或清代以前絕跡)、楊姓(建國後絕跡)二姓氏均住在今小史村,早已絕跡】。除董姓、胥姓、米姓外,各姓在本村居住均有百年以上歷史。村民均為漢族。
2001年春,村南建移動通信信號塔一座高48米,為本村最高建築。
電話、手機、冰櫃、電腦等家電開始普及。農作物機收機種,基本實現機械化。村民生活向小康型轉變。
2002年7月15日,本地有史之最高氣溫42.9攝氏度。
是年秋收,開始秸稈還田。
自是年至2012年,外出務工工資開始大幅漲高。村民生活明顯改善。是年前後,本村村民開始在城裡買樓房,漸成風氣。
江澤民時代民眾生活水平繼續提高,義務教育、拖拉機、電視、電話等基本普及。然而人們外出打工工資十幾年未有提高,且農業稅及各類攤派依舊存在。
2003年春,非典來襲,5月,外出返鄉人員一律在村北隔離區隔離觀察,幸無疫情出現。
是年本村首個綜合超市開始營業。
2005年,實施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是年前後,開始有村民出國打工。目的地有韓國、俄羅斯、新加坡、安哥拉等國家。是年前後,機車、私家麵包車、轎車漸多。
2006年,取消農業稅(公糧),種地有補貼。至此村委會有管理型變為服務型單位。
2007年,頒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
8月起,逢農曆二、七為集市。是年夏,村內主要街道鋪成混凝土道路並修村民活動廣場,村民開始在此娛樂。
是年,至李村店讀國中。
同年,第二次農業普查。給於生豬養殖戶發放母豬補貼每頭50元。
2008年
3月(農曆二月初二),本村藉侯國軍成立定州市國軍秧歌藝術團,為定州市首家民營藝術團。
侯國軍本人是定州市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該劇團有演職人員45人,固定資產10萬,全年演出約70場,收入21萬元。
5月,汶川地震,村民捐款支援。
6月,侯國軍被公布為首批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是年,給於生豬養殖戶發放母豬補貼每頭100元。
2009年
4月,打百米抗旱井二眼。
7月27日,河北電視台今日資訊節目以《公安檢查踢皮球,百姓冤屈何處申》為題,報導發生在本村一案件。
10月17日,燕趙都市報以《母亡又遭父棄,孤苦姐弟生活無依》為題報導本村侯雨、侯雪姐弟倆的不幸遭遇。
11月,本地有史之最大降雪,厚達近50厘米。
2010年
春,本村人瑞逝,高壽九十八,五世同堂。
是年,市教育局授予史村國小信息技術建設與管理先進單位和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是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始有回族村民。
是年前後村外耕地種植苗木花卉漸多。
2011年
春,重修南海老母廟。祭祀觀世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
此廟始修於明,大盛於清,拆毀於民國末期。信徒眾多,香火旺盛。信眾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聚會祭祀、吃伙飯,稱之為老母堂會。今信眾集資原址重建立二碑記之,並唱戲慶賀。
夏,通自來水。
是年,滿六十歲村民開始領養老保險。
2012年
1月,定州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本村鄧興無代表出席。
是年由河北省政府投資將村外全部鋪成混凝土公路,並新打機井和新上變壓器,改造農田水利設施。
6月25日,河北電視台今日資訊節目以《網戀遇情人,受騙心生恨》為題,報導本村鄧某遭遇。
胡錦濤時代人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各類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民眾收入提高,免除農業稅,免除義務教育階段收費,同時享受各類補貼和保險。是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改善最為顯著的時代。同時物價也大幅上漲。
2013年
1月,南水北調工程保滄幹線在村北通過,至2014年10月完工。
夏,定州電視台拍攝微電視劇《大壯小美戀愛記》,本村藉青年飾演女一號小美。
2014年
年初,被鎮政府確定為後進村。
是年,本村開始使用中國聯通10兆光纖寬頻,並基本覆蓋全村。
5月,爭取上級撥款50多萬元,將村內主要街道總計8800多平方米硬化成混凝土公路。並打機井5眼。
10月,開始使用玉米聯合收割機。
2015年
1月,村黨支部換屆。
2月,村委會換屆。
3月,在定州市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大會上,史村等二十個農村被列入本年度省級行動重點村,將全力辦好15件實事。
4月,村邊種植防護林,開始電改即換電錶。
5月,進行不動產登記。
6月,本村國小(不含幼稚園)共有六個年級,在校學生165人。
8月,硬化街道四條。
9月,土地確權登記。
10月,開始廁所改造,街道命名。
12月,自本月起至李村店供電所交電費並預付電費。
2016年
1月,村內低壓電線(50型)更換成包皮電線(120型),整修池塘並安裝防護網。
2月,統一辦理社會保障卡。
3月,村外機井設施統一改造為走地下暗線,安裝刷卡電錶。
4月,村內新上安裝變壓器兩台。
5月,硬化道路兩條。
7月,暴雨成災,有村民房屋、圍牆等倒塌;低洼之處莊稼受澇。
是月本村接通中國電信光纖寬頻。
8月,本村年滿60周歲的原農村“赤腳醫生”享受養老補助,最高每月400元。
10月,拆除村南雙橋。
11月,硬化村外道路。
2017年
1月,第三次農業普查。
是月繳納2017年度新型合作醫療費每人160元。
4月,村南王快乾渠史村橋建成通車。
11月,村內主要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
12月起,本村適齡村民到市民政局東亭婚姻服務站辦理結婚登記,到市民政局辦理離婚登記。
2018年
1月16日,本村被定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定州市級“文明村”。
同月,本村接通中國移動光纖寬頻。
同月繳納2018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每人180元。
3月,河北電視台、燕趙都市報、騰訊網等電視、報紙、網路媒體集中追蹤報導了發生在本村的董姓母女離奇失蹤案件。
7月,專人清掃大街並發放垃圾桶。
9月,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
10月,入戶調查家庭五代情況。
29日,曲港高速建成通車,是為距離本村最近的高速公路。
同月,村南382省道即定安公路(東亭至安國界段)重修竣工通車。
12月,繳納2019年度新農合醫療費每人交費220元。
29日,每屆村委會任期由三年改為五年換屆。
同月,本村人瑞逝,壽高百歲。
本月統計,註冊在本村並取得營業執照的企業、事業單位組織共有42家。
2019年
1月9日,定州電視台《定州新聞》節目以《為東旺鎮史村“好媳婦”陳玉芹點讚》為題,報導了本村村民陳玉芹的事。
15日,發放《退伍軍人優撫證》。
4月,第四次經濟普查。
現狀及其他
現狀
該村有南北街道兩條;東西街道四條。村民活動廣場一個。商店、超市五個、衛生所五個,從醫者七人、國小一所(含幼稚園)、廟宇一座、池塘四處。
地下水埋深40米以上,水質成弱鹼性,屬重碳酸鈣鈉型。土壤為草甸褐土和潮土兩種土類,各種作物皆適合生長。
本村地名村內以東南西北頭區分,或以某隊、某胡同區分;村外地名有東旺道、王村道、張村道、曹村道、土厚道、侯家墳、鄧家墳、劉家墳、白家墳、邢家墳、官地、大窯上地、大井地、黃瓜園、羊糞地、轆頭井等。或以村南、村北、村東、村西、河溝南、河溝北等區分。
村民人均耕地一畝五分五厘,主要種植小麥、花生、中藥材、苗木花卉、果木等作物。外出打工和在外經商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現今,該村有十三個村民小組暨一組在東北部,白姓為主;二組在北部劉姓為主;三組在村北部,高姓、侯姓為主;四、五、六組在村西、北部侯姓為主;七、八組位於小史村,均為鄧姓;九組位於西南部,劉姓為主;十,十一、十二組在村南、東南部,侯姓為主;十三組在村中部,劉姓為主。中共黨員七十七名。村民代表二十六名。
現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侯紅衛。
其它
1、史村歷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表:
屆數 | 黨支部書記 | 村委會主任 | 任期 | 備註 |
---|
1 | 侯木合 | | 1939年 | |
2 | 侯俊峰 | | 1939年---1940年 | |
3 | 侯秀霖 | | 1940年---1941年 | |
5 | 侯俊峰 | | 1942年---1943年 | |
6 | 侯西路 | | 1943年---1944年 | |
7 | 侯金庫 | | 1944年---1946年 | |
8 | 侯冠軍 | | 1946年---1947年 | |
9 | 侯徑文 | | 1947年---1953年 | |
10 | 侯守義 | | 1953年---1957年 | |
11 | 侯春青 | | 1957年---1959年 | |
12 | 侯同庚 | | 1959年---1960年 | |
13 | 侯樹彬 | | 1960年---1968年 | |
14 | 鄧振英 | | 1971年---1972年 | |
15 | 侯新立 | | 1972年---1973年 | |
16 | 侯記花 | | 1973年---1974年 | |
17 | 侯樹彬 | | 1974年---1980年 | |
18 | 鄧振祥 | | 1980年---1990年 | |
19 | 侯榮彬 | | 1990年---1991年 | |
20 | 侯樹林 | 侯要龍 | 1991年---1996年 | |
21 | 侯樹彬 | 白自彬 | 1996年---1999年 | |
22 | 侯占平 | 白樹平 | 1999年---2001年 | |
23 | 侯樹根 | | 2001年---2002年 | |
24 | 白亞舟 | | 2002年 | |
25 | 劉盼山 | 高軍要 | 2002年---2004年 | |
26 | 高軍要 | ~ | 2004年---2006年 | |
27 | 侯占平 | | 2006年 | |
28 | 馬占民 | 高飛 | 2006年---2010年 | 馬占民,回族。東旺鎮前營村人。掛職。 |
29 | 侯樹彬 | 高軍要 | 2010年---2012年 | |
30 | 侯志平 | 白英傑 | 2012年---2015年1月 | |
31 | 侯要平 | 高軍要 | 2015年1月---2018年8月 | |
32 | 侯紅衛 | 侯紅衛 | 2018年9月- | |
33 | | | | |
34 | | | | |
35 | | | | |
2、本村名人
本村自明永樂年間建村,歷經明、清、民國、共和國四朝。查之方誌本村無進士、狀元等記載,同時亦無人瑞、孝子、烈女、節婦之記載。
鄧錦,男,漢族(生卒年不詳)。約生於清代乾隆年間。生員(俗稱秀才)。有女嫁西堤陽村監生(國子監學生)胡璞。道光《直隸定州志》有傳。
本傳載“鄧氏:西堤陽村監生胡璞繼妻,史村生員鄧錦之女。二十五歲夫故,善事孀姑,撫養前室子如己出。現年六十八歲。”見道光《直隸定州志》。
鄧志強,男,漢族,(1942-2017)。長期在史村國小任教,國小高級教師。見《定州教育志》。
侯志明,男,漢族,1944年生於本村。1970年參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天津工學院(現河北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畢業,大學學歷。曾任河北省計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見《定州人物誌》。
侯國軍,男,漢族,1968年生於本村。自幼在東龐村藝校學戲,擅長定州秧歌戲和民間曲藝表演。1985年到石家莊梆子劇團工作兩年,後在定州跟隨民間秧歌團從事業餘演出。錄有定州秧歌光碟《宋江殺樓》、《借女弔孝》等劇目。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見《定州市志1990-2008》。
侯雲梅,女,漢族,1973年生於本村。1993年參加工作。河北農大財會專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講師。“全國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先進工作者”。見《定州人物誌》。
3、民國時期史村的組織
1 史村學校董事會,中華民國十三年四月成立。目的在於專辦校務,管理學款。設正副董事長一人,董事七人。實際工作是討論學校事宜,提倡教育,管理學款。後因因戰亂停辦,局勢穩定後建男校、女校各一所。然而,截止到民國十八年本村仍無中學文化之村民。
2 史村義倉,民國十三年四月成立。設管理員2人,管理義倉一切事物。目的是預防荒年。凡20畝以上的農家,每畝納糧一升或半升;20畝以下的農家,得免納糧;遇有荒年,貧寒之家,可隨意借用,還時加利。1930年前後,因戰亂停辦。
3 史村禁食金丹會,民國十三年四月成立。目的是禁止本村人吸食金丹。設會長一人,調查員2人。負責調查村民責任。因經費無源,1930年前後停辦。
4 史村息訟會,調解村民訴訟;
5 史村衛生會,負責清理街道衛生;
6 史村天足會,提倡婦女不纏足。
7 其他組織還有史村保衛團、史村青苗會等等。
4、史村的革命烈士及事跡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韓戰中犧牲的有,侯秀堂、侯連生、侯六須、侯栓良、侯加木、侯德勝、侯全子、侯振江、侯慶懷、侯秋彥、侯虎子、侯金長、侯榮祥、侯桂林、侯進常、侯春花、侯德正、白洛東、白丙順、鄧彥同、鄧炳尚、劉錄兒、胥洛可、王庫爾、楊雙進。改革開放後因公殉職1人,高新樹。以上見於《定州市志》烈士名表。
另外烈士紀念碑碑文還有白老庚。
烈士姓名 | 烈士略傳 |
---|
侯秀堂 | 1940年3月參軍,1943年3月犧牲於南町。時年四十歲。 |
侯連生 | 1939年參加第一支隊三營九連,任戰士。1939年12月犧牲於棗陽。時年二十二歲。 |
侯六須 | 碑文未見,見於《定州市志》烈士名錄。 |
侯栓良 | 1939年8月參加十七團任戰士。1944年2月14日在安平查樓村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
侯加木 | 碑文未見,見於《定州市志》烈士名錄。 |
侯德勝 | 1938年參軍。1946年6月犧牲於得勝口。時年三十歲。 |
侯全子 | 1938年2月參加八路軍四團三營九連二排任副班長。1938年6月7日犧牲於安國東關。時年二十八歲。 |
侯慶懷 | 碑文作侯金懷。1944年參軍任副班長。1953年10月8日犧牲。時年二十六歲。 |
侯秋彥 | 1942年2月參軍。1955年7月14日犧牲於朝鮮。時年三十二歲。 |
侯虎子 | 1943年參軍。1945年5月17日犧牲。時年十八歲。 |
侯金長 | 中共黨員。1942年參加民兵任隊長。1946年12月15日犧牲。時年二十七歲。 |
侯榮祥 | 1944年參加民兵。1946年12月15日犧牲。時年十八歲。 |
侯桂林 | 任抗日村長。1939年4月13日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
侯進常 | 中共黨員。1942年參加民兵任班長。1946年12月15日犧牲。時年二十歲。 |
侯春花 | 1939年參軍。1942年10月9日犧牲。時年二十四歲。 |
侯德正 | 碑文未見,見於《定州市志》烈士名錄,疑為侯德勝。 |
白洛東 | 碑文作白老東。抗日自衛隊隊員。1943年3月21日犧牲。時年六十歲。 |
白丙順 | 碑文作白兵順。中共黨員。1942年參軍民兵任班長。1946年12月15日犧牲。時年二十一歲。 |
鄧彥同 | 1945年參軍。1947年7月18日犧牲於安新縣一帶。時年二十七歲。 |
鄧炳尚 | 碑文作鄧兵上。中共黨員。1943年6月參軍任班長。1955年10月28日犧牲在朝鮮。時年二十多歲。 |
劉錄爾 | 1939年3月7日參加安國縣大隊任戰士。1939年10月6日犧牲。 |
| |
王庫爾 | 1946年10月參加縣大隊任班長。1949年3月15日犧牲。 |
楊雙進 | 碑文作楊小進。1942年參軍民兵。1946年12月15日犧牲。時年十九歲。 |
侯振江 | 中共黨員。1938年2月13日參加八路軍。 |
白老庚 | 1943年任抗日村長。1944年8月7日犧牲於完縣。時年五十五歲。 |
胥老可 | 抗日自衛隊隊員。1943年3月21日犧牲。時年五十二歲。 |
高新樹 | 七十年代參軍,在遼服役。期間因遇車禍,以公殉職。時年二十餘歲。 |
| |
| |
| |
附:革命烈士紀念碑
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村中大街北頭,原為關帝廟舊址。占地面積約150平米,坐北朝南。本是六角碑亭建築,內矗漢白玉石碑。碑亭上書“死難烈士萬歲”。石碑前方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東西兩面刻有主席詩詞和烈士事跡,後面刻有碑文。碑亭四周圍青磚砌牆,內植松柏,兩座解放軍戰士持槍石像分立石碑左右,莊嚴肅穆。建於1968年1月1日,人為縱火燒毀於2014年7月。撥款重修僅硬化地面而已,其餘無果,遺址尚存,現今惟僅剩石碑矗立。可惜!
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原碑文無標點,今加)
碑東面上刻:
成千上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碑西面上刻: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四、民風節日民俗
1、民風
明、清兩代本地之民敦厚淳樸,人務農桑有勤儉之風,多慷慨之氣。
民國之時同仇敵愾,共同御辱,艱苦度日。
建國之初勤儉節約,文革之時互揭互批、互爭互斗。
當今奢靡之氣、享樂之風蔓延,假公濟私、大吃大喝;燒香拜佛、
裝神弄鬼;賭博嫖娼、偷盜行騙、貪污受賄等現象猖獗,世風日下,噬待糾正。
2、節日
傳統節日
1、春節:一進臘月,各家便準備年貨。年貨包括各種肉食、蔬菜、水果、年糕、夾菜等。
除夕日婦女包餃子,男人打掃庭院掛燈籠,貼對聯、鬥神、灶王、天地及祖宗牌位,焚香祭祀。傍晚男人家中去祖墳燎星。即到墳地請祖先回家過年。拿乾草或香到墳地,挨個燒紙祭祀叩拜,燃放鞭炮。並說老爺老奶奶回家過年吃餃子了。點著乾草回家不許熄滅,邊走邊說老爺老奶奶回家吃餃子了。到家留一小把乾草,其餘在門口點燃。那小把乾草拿到祖先牌位處點燃。並每天供些食品。直到初三或初五送回。
大年三十燎星為本村及附近一帶的獨特年俗,清代乾隆二十一年的《祁州志》(今安國市)已有記載(原文臘月“三十日薄暮,焚草把於門口曰‘燎星’”)。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2010年來此俗漸變,多是上墳祭祀。事後一家人或親友喝酒熬歲。
初一凌晨放炮,早飯都是餃子,飯後開始給親友長輩拜年。只有未出嫁的閨女不出去拜年。初二或初三回娘家,初四至十二串親訪友待客。正月初一到初六為法定節假日。
2、元宵節:正月十五,吃元宵等,標誌春節結束。
3、清明節:上墳祭祖。本村一般節前就進行,為墳頭添土並焚紙錢、供品祭之。是法定節假日。
4、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包粽子插艾,法定節假日。
5、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上墳祭祖,本村一般一進七月就已開始。
6、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以月餅水果等祭月,是法定節假日。
7、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舊俗糊窗戶,今已絕跡。
8、十月一:祭祖,一般九月下旬就已開始上墳祭祖。
9、臘八節:做臘八粥吃,並將粥撒於門窗庭院。
10、臘月二十三:祭灶,俗稱灶王爺升天,以糖瓜等祭灶。以便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全康。
另外本村附近有每年有東亭廟會(正月廿六、九月廿六)、李村店廟會(二月初二、十月十三)、五女集廟會(二月初十)、大禮後營廟會(二月十九)、東旺廟會(三月十五)、北齊廟會(三月廿一、九月廿一)北旺廟會(三月廿四)等廟會,村民多往走親逛廟會,購置所需。
附近較大的集市東亭、東旺(一、六),大辛莊、東龐村(二、七),李村店(三、八),翟城、後營(四、九),五女集(五、十)等。
公曆節日
1、元旦:1月1日,俗稱陽曆年。
2、勞動節:5月1日。
3、國慶節:10月1日。
以上為法定節假日。另外6月1日兒童節,小學生放假。9月10日,教師放假。
3、風俗
消失的舊俗
1、解放前,本地有送號的風俗。就是男子到十五歲就由先生送號。而別人在他名字前加老字。比如名叫王洛益,別人就叫他的號王老益。久而久之原名就叫丟了。
2、解放前,大年初一泡豆子,正月里不得剃頭,否則死舅;二月二摔高粱籽,據說這一天摔得不長紅油病;這天還用秫秸插雞兒;三月三種葫蘆,據說這天種不長斑;五月端午帶艾草據說可避邪;七月七穿針乞巧;九月九糊窗戶留孔等。
3、舊社會時,人死後到五道廟照廟;到奶奶廟討小孩兒;龍王廟裡求雨;馬王廟裡求給牲畜去病等等。
4、舊俗,若在地里幹活,家人送飯在吃之前,將少許稀飯撒在地上,為的是敬土地爺。栽紅薯秧時,不能騎壠栽,種胡蘿蔔時不能光腳丫。收穫糧食時,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等。
5、村民家中動土,搞建築要看黃道吉日,請幫忙的俗稱攛忙。上樑時鳴鞭炮,並讓屬龍的在樑上澆酒。樑上掛桃木弓、柳木箭、椿木杴。上貼姜太公在此,諸凶神讓位對聯,橫批上樑大吉。最高處掛紅布,開工、竣工放鞭炮,以圖吉利。院中不栽絨花樹、楓樹。前院不栽桑,後院不植柳。植樹不能對窗戶等等。
6、新婚之時被子角放棗、栗子、花生等;燒穀草、扔邁門糕、拿照妖鏡等。此俗尚存。
7、白事做歲數餅、打狗棒、撒墊背錢、掃材、沿路撒紙錢、燒馬及紙宅等,極為繁瑣不可詳述。此俗尚存。
8、換豆腐的敲棒棒,兩快兩慢得敲;染布得敲小鑼;賣花生油敲梆,香油敲大鐺鐺;賣饅頭吹牛角;賣糖瓜敲小銅鑼;磨刀剪吹喇叭;賣針線搖忽浪兒;換格拜搖撥浪鼓;跑條埽搖擺連等。
9、還有難以考證的六十歲入甲子墳說法。據說在年代不詳的過去,人到六十歲就要住進準備好的磚壘的墳,子女若孝,則按時送飯;反之則活活餓死。據說這甲子墳在今村委會後西200米處路北。
10、喝酒劃酒令(划拳),幹活喊號等。
婚俗
男女雙方認識並確定戀愛關係便拿見面彩禮,即女方家人及親戚到男方家中,男方招待。拿見面禮金、改口錢等,並送禮品。隔若干日,男方將彩禮送至女方,購置嫁妝。擇吉日完婚。婚後三日回門。婚後正月到女方家住到正月十六,叫住十五。
飲食習慣
舊社會村民多吃小米、雜麵、餅子、餄佬、碾轉、榆葉和榆錢、菜粥、米粥、疙瘩、過年時吃餃子、砮淖兒、包子等。蔬菜冬天吃白菜、羅卜、鹹菜等。夏季多食豆角、蔥、西葫蘆等。很少吃肉食。
現今主食多以大米、小米、麵條、餃子等,乾糧有饅頭、包子、烙餅等。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各類肉食(主要是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蝦等)不斷。
本地特色食品有定州燜子、扒糕、燒餅、碾轉、砮淖兒(折餅)、餄佬(有蕎麥麵、紅薯面之分)、黏糕(有黍米、江米之分)、粉條(紅薯製成)、榆錢疙瘩、雜麵等。
方言
本地方言屬於漢語官話中的冀魯官話的保唐片之定州片。為定州城東區。本地方言地區性差別比較複雜。村與村說話味道就有不同。甚至一個村就有幾種口音。但說話交流沒有任何問題。本村之人除外來人口外,口音基本一致。舉例如下;
1、名詞
曾祖父(母)~老爺(老奶奶)、祖父母~爺爺奶奶、父親~爹、爸爸、母親~娘、媽、缽、nia、伯伯~擺擺、叔叔~收受(音)、兒子~小子、女兒~滾女(音)、連襟~挑擔兒等。
太陽-老爺兒、昨天-夜了個兒、下午-後晌、去年-年上、過去~早先兒;
蟬-馬記鳥兒、金蟬子~老牛牛、螞蟻-別虎(音)、壁虎~歇會兒(音)、蟋蟀-速針兒、向日葵-望指蓮;
饅頭-卷子、手電筒-電棒兒、油條-麻糖(果子)、玉米-棒子、花生-長果、國槐~笨槐、刺槐~洋槐等。
2、形容詞
醜陋-磕磣、漂亮-好看、乾淨-秀溜、髒-埋汰、快-利索、慢-肉頭等。
3、動詞
跳-蹦躂、扔-得(音dei)、推-搡、幹活-乾兼子等。
4、說話
他吃飯了,你吃了沒有(國語)------他吃嘮飯倆,你吃哩白(本村話)
香的很,是不是(國語)--------可香哩,是白(本村話)
你去乾什麼(國語)-------跟嘛去耶(本村話)
民謠遊戲
民謠
1、小汽車,嘀嘀嘀;車裡坐著毛主席,上面插著大紅旗,氣的洋人干著急。
2、馬尾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溝里,把媳婦背到炕頭上。大米飯、澆肉湯,不吃不吃還盛上。
3、大麻子結,小麻子秸。趴著牆頭叫姐姐。姐姐穿著大花鞋。誰做的,娘做的......
4、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上唱大戲,接閨女,叫女婿,不去不去趕著去。
5、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
遊戲
運動類的有踢毽子、打鞦韆、滑冰、拔河、捉迷藏、打坷垃仗、打懶老婆、跳皮筋、跳繩、摔寶、抓石子、彈球敲架鼓、扭秧歌、跳廣場舞等;
益智類的有下象棋、夾吃挑擔、撂連、打撲克、打麻將、頂牛兒及各種電子遊戲等。
本地生物
植物
糧食類有小麥、玉米、高粱、穀子、花生、棉花、芝麻及各種豆類;
經濟作物有辣椒、白朮等中藥材、花卉苗圃等;
蔬菜有豆角、白菜、蔥姜蒜、芹菜、青菜、萵苣、香菜、韭菜、菜花等,種類甚多;
水果類有桃、蘋果、梨、棗、杏、葡萄、柿子、石榴、西瓜等;
樹木有楊樹、榆樹、槐樹、柳樹、松樹、柏樹、梧桐樹、椿樹等;
另外田間地頭生長有各種雜草,庭院種植各類花如月季花、菊花、冬青等。近年來,地中所種苗木花卉種類甚多。
動物
家中飼養雞、鴨、鵝、豬、羊、狗、貓、兔、鴿子等,馬、牛、驢、騾等牲畜已經很少見;
野生動物有野兔子、青蛙、蛇、刺蝟、黃鼬、野雞、野鴿及燕、麻雀、喜鵲等以及各種昆蟲。
本村附近的古蹟、景點
定州、祁州八景
定州八景
1開元寺塔、2眾春園庶、3雪浪寒齋、4中山後圃、5平山勝跡、6西溪玩月、7唐水秋風、8續閱古堂。
安國八景
1鼓城夜色、2唐河落雁、3渡口夕陽、4北堼晚眺、5岳祠煙樹、6古剎朝霞、7固城春宵、8雙塔連雲。
安喜縣故址
安喜縣故址位於定州市東亭鎮固城村。在本村西3公里。漢高祖劉邦在此設定安險縣,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三月癸酉,封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劉應為安險侯。在侯位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新莽時改名寧險縣。東漢章帝時改稱安喜縣。東漢末年,劉備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封安喜縣尉。留下鞭打督郵的故事。酈道元的《水經注·滱水》對安喜縣有比較詳細記載。隋朝大業初年(605年),廢安喜縣置。自漢至隋約800年為安喜縣城。遺址今只留沙丘一座,其它已被村莊、農田占用。
另外,村內原有大寺,內有禹王塔一座。據說早於定州塔而建。今塔寺早毀,遺址尚存。
新處縣故址
新處縣故址位於定州市大辛莊鎮大辛莊村。在本村東北6公里。漢高祖劉邦在此設定新處縣,漢武帝元朔二年六月甲午,封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劉嘉為新處侯。在侯位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東漢光武帝封陳俊為新處侯。後廢縣併入盧奴。遺址今被村莊、農田、河道占用。該村內現有始建於清代嘉慶元年(1896年)的清真寺一座。每年農曆九月十七廟會。
另外孝義河發源於該村東南部中古屯村附近,向東流經安國、博野等縣注入白洋淀,今已乾涸無水。
翟城村古墓群
翟城村古墓群位於定州市東亭鎮翟城村南。在本村西北3公里。翟城村原為唐河故道。相傳翟城為東周時期白狄族所建中山國重鎮。現有戰國時期瓦礫堆積痕跡。村西南為戰國墓區,現已被嚴重破壞。為定州市級文保單位。另外,該村每年農曆十月初四廟會。
翟城村也是歷史文化名村。中國近代村民民主自治第一村、中國最早的農民合作社~翟城村因利協社(清末成立)、河北省民國時期唯一的村志《翟城村志》、民國時期晏陽初的中華平民教育會所在地、中國最早的村級女子學校~翟城村女校等都誕生於此村。
韓村古墓
韓村古墓位於安國市鄭章鎮韓村村東。在本村東南6公里。《安國市志》載“韓村村東有古墓五座”。
村內並有龍泉寺一座。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廟會。
東北齊韓祖宮
東北齊村韓祖宮位於定州市大鹿莊鄉東北齊村。在本村西北8公里。始建於1660年,毀於十年動亂。1993年重建,歷時12年竣工。占地約13畝,建築面積2389平方米。主祭明代道教洪陽派創始人韓祖(即韓太湖(1570-1598),河北省曲周縣人),為道教活動場所。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一廟會,信眾雲集,為定州地區最大的廟會。
另外村外原有風掲寺一座。並有李公墓傳為戰國大將李牧之墓,似不可信。現在都已無跡可尋。
前營清真寺
前營清真寺位於定州市東旺鎮前營村。在本村東南3公里。該寺歷史悠久,寺內古木參天。為本地回族穆斯林回族民眾活動場所。
東旺鎮桃花園
東旺鎮萬畝桃花園位於定州市東旺鎮。在本村南1.5公里。每年春季,農曆三月十五桃花節廟會。萬畝桃花盛開,蔚為壯觀。
東亭生態園
東亭生態園位於定州市東亭鎮東亭村西。在本村西南6.5公里。占地約3000畝。國家3A級旅遊景點。
黃家酒莊
黃家葡萄酒莊位於定州市東亭鎮黃家營村北。在本村西北3公里。占地約1000畝。國家3A級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