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是腎小球腎炎中最少見的類型之一,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此病曾有多種名字,包括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MCGN)、系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小葉性腎炎、低補體血症性腎炎等。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系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
  • 所屬科室:內科 - 腎內科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是否進入醫保:是
概述,輔助檢查,治療,預後,

概述

三型表現相似,多見於青少年,10~20歲為高峰,小於5歲或者大於40歲的患者少見。男女發病接近。占原發性腎小球疾病10%左右。其中I型最常見占45%以上。1/3以上病人起病前出現感染,尤其上呼吸道感染。可隱匿起病,或以Ⅱ型腎病綜合徵起病占50%~80%,20%左右起病時表現為急性腎炎綜合徵,以Ⅱ型MPGN為常見。亦可為無症狀性蛋白尿和/或血尿,在I型系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相對多見。幾乎100%病人有血尿,30%~40%起病時有高血壓,隨疾病進展則均有高血壓。25%起病時腎功能損害,疾病後期高血壓與腎功能不全平行發生。臨床過程變化大,一些病例多年腎功能正常,亦有短期內腎衰,進展為快速進展性腎小球腎炎,往往見於Ⅱ型。Ⅱ型MPGN可伴部分脂肪萎縮。

輔助檢查

可呈正紅細胞性貧血。混合性蛋白尿。C2、CH50下降檢出率20%~80%。Ⅱ型MFGN幾乎全部C3下降,呈持續性低補體血症。補體的早期成分C1q、C4可正常。C3腎炎因子Ⅱ型60%陽性,I型20%陽性。血循環免疫複合物,冷球蛋白可陽性。80%患者血、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高。

治療

系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
本病雖然療效欠佳,但根據其臨床表現及病理學改變早期採用聯合治療,可一定程度地改善或穩定腎功能,提高生存率。 對已有腎功能損害者應適量地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高血壓低鹽飲食及利尿劑無效者,應給予降壓藥物,適當套用血管轉換酶抑制劑,尚可延緩腎功能減退。儘管激素和/或環磷醯胺衝擊治療大多無效,且副作用大,較少選用。但多主張長期隔日強的松、環磷醯胺及抗凝聯合療法,在有一定療效而無毒性反應時以低劑量長期維持。甚至有報告,激素治療開始遲早影響預後,發病後1年內治療反應良好,而5年後開始治療者大多無效。抗凝治療常選用潘生丁、華弗林。在有明顯高凝血症或腎內凝血、表現為腎病綜合徵者,可用尿激酶、肝素等。亦有報告使用兩種抗血小板凝集藥潘生丁和阿斯匹林,副作用少且可改善組織學變化。

預後

臨床過程雖有差異,但本病預後差。長期隨訪中,自然緩解率小於5%。平均存活率5年65%~85%,10年50%~55%,15年30%~40%。
預後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 年齡:兒童較成人發展慢。
② 臨床表現:病初有腎功能不全,早期有高血壓、肉眼血尿,持續性腎病綜合徵者預後差。
③ 類型:Ⅲ型較I型佳,Ⅱ型最差,Ⅱ型,Ⅱ型腎移植中,1~3年內幾乎全部復發。
④ 病理中若新月體形成>30%,多在4年內死亡。處於膜增殖炎症,5年存活率約75%,處於增殖硬化期,5年存活率往往40%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