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公正與權威信任: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機制

程式公正與權威信任: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機制

《程式公正與權威信任: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機制》是依託首都師範大學,由吳玄娜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式公正與權威信任: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機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玄娜
  • 依託單位:首都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中國正處於深刻的社會轉型和社會變遷時期,社會風險加劇。其中一個重要的表征就是群體性事件頻發。事件的背後,反映出民眾對公共政策的不認可,如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不能充分考慮民眾的接受性,極有可能構成新的社會風險,威脅社會穩定。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民眾對公共政策的接受性已經成為我國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本研究欲實現的目標是:建立程式公正、結果宜人性和權威信任(認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對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滿意度的影響模型,從而有效提升政策可接受性。本研究擬在不同的公共政策情境中通過Scenario、實驗室模擬實驗和問卷調查,探明程式公正和結果宜人性對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滿意度的互動作用,以及認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中介作用;在信任信息已知情況下,進一步分析認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對於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滿意度及其因子關係的調節作用。本研究成果可用於提高民眾對政策的滿意度,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中國正處於深刻的社會轉型和社會變遷時期,社會風險加劇。其中一個重要的表征就是群體性事件頻發。事件背後反映出民眾對公共政策的不認可,長此以往,極有可能構成新的社會風險,威脅社會穩定。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民眾對公共政策的接受性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本項目在不同的公共政策情境中通過Scenario、實驗室模擬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探明了程式公正和結果宜人性對政策可接受性的互動作用,以及認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中介作用;探明了在信任信息已知情況下,認知和情感信任對於政策可接受性及其因子關係的調節作用。最終建立了程式公正、結果宜人性、認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對公共政策可接受性的影響模型。項目執行三年,總體上已有效完成並進一步拓展了研究內容,已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後續分析仍在進行,研究成果將在未來的三年內不斷推出。 項目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點:第一,考察了不同的公共政策情境中程式公正和結果宜人性對公共政策可接受性的互動影響,結果表明程式公正和結果宜人性之間存在顯著的互動作用,程式公正能夠緩解不利結果帶來的消極影響,即所謂的“程式公正的補償性效應”。第二,考察了何時程式公正和結果宜人性會影響政策可接受性?結果表明權威信任是其邊界條件,當權威信任高時,程式公正的補償性效應成立;當權威信任低時,程式公正無法緩解不利結果帶來的消極影響。第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權威信任劃分為認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分別考察了兩種信任的邊界作用。結果表明,認知信任存在顯著的邊界作用,而情感信任不存在顯著的邊界作用。第四,考察了程式公正和結果宜人性如何通過認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中介作用影響政策可接受性,結果表明程式公正和結果宜人性通過認知信任-------情感信任的鏈式中介作用影響公共政策可接受性。該項目將組織領域中程式公正的研究拓展到公共管理領域,不但豐富了以往程式公正的研究結果,而且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可以為政府制定政策、創建和諧社會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