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知識生產

科學知識生產

科學知識生產是科學主體運用科學工具對科學客體進行的能動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知識生產 
  • 外文名: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動力
  • 一、“求知”是科學知識得以產生的源泉
求知是因好奇和興趣而產生的一種對事物和事件的本質規律進行探究的欲望。“古今以來人們開始哲理探索,都應起於對自然萬物的驚異:他們先是驚異於各種迷惑的現象,逐漸積累一點一滴的解釋,對一些較重大的問題,例如日月與星的運行以及宇宙之創生,作成說明。科學史學家薩頓也認為“好奇心(人類最深刻的品性之一,的確遠比人類本身還要古老)在過去如同在今天一樣也許是科學知識的主要動力。需要稱之為是技術(發明)之母,而好奇心是科學之母”。
一方面,“求知”是科學知識生產主體得以產生的前提。科學知識生產主體指的是承擔、參與生產知識這一活動的人,即科學家。最早的科學家是由什麼樣的人來充當的?亞里士多德對這一問題給予了精闢的回答:他們是好奇、有閒、自由的人。好奇激發出求知慾望,有閒與自由意味著他們不為其他目的所左右,這是“求知”的根本保證。對此貝爾納也指出:“在早期,科學大都是有財有閒或那些較舊職業里的小康分子的兼顧或餘閒的事業。”不為衣食所憂的“小康分子”從事科學這一“餘閒事業”的唯一動機就是“求知”。另一方面,“求知”是科學知識得以產生的前提。“一個有所迷惑與驚異的人,每自愧愚蠢(因此神話所編錄的全是怪異,凡愛好神話的人也是愛好智慧的人);他們探索哲理只是為想脫出愚蠢,顯然,他們為求學術而從事學術,並無任何實用的目的。”在亞里士多德看來,這樣一種不具任何實用目的的人類求知本能,是智慧的最高追求,也是科學知識在最早時期得以產生的根本動力因。
近代科學知識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運動以後,在這之前人們的精神狀態是把希望寄托在天國來世,不想在現世有多大追求。一切都是盲從,很少進行思索;不需進行發現,不需進行努力,聖經和先哲已為世人準備好了萬古不變的真理。這種麻木的、不求奮進的精神狀態是無法進行科學探索的,文藝復興運動就為這種不思進取的精神造就了一股強大的社會衝擊力量。可以說文藝復興運動是“人們的思想從古代的停泊處解開纜繩,在廣闊的探索求知的海洋上啟航前進”的出發點,恢復了理想、自由的真精神,使得人們開始對自然充滿好奇和熱情,並以一種開闊的胸懷來認識、探索自然。正是這種求知慾望終於使人們完成了從中世紀的盲從轉向科學知識的生產狀態。羅斯扎克甚至認為:“自由地探究真知畢竟是最高的價值,是精神的緊迫需要,其程度就像身體對食物的緊迫需要一樣”。在17世紀之前,對科學知識的這樣一種近乎單一的求知本能推動著科學知識極其緩慢且無規則的發展。
近代以後,科學知識得以迅速積累,推動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也不再僅僅是求知,儘管求知在科學的發展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唯有“求知”動力因的推動,不可能使科學知識的生產成為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也不會使科學知識得到廣泛的社會承認,更也不會使科學研究成為一種社會職業。17世紀以來科學的迅猛發展,還有另外兩個動力因的作用,即“實用”和“權力”。
  • 二、“實用”為科學知識的迅速增長提供了動力
“科學的首要目標是發現事物和事件的本質規律,從而我們能夠理解並解釋它們。這種關於事物和事件的知識總是帶來高度的實利,以新的利益豐富人類生活,幫助聰慧的人們在他們生活於這個偉大世界的短暫一生中確定自己的方針。當科學知識在不經意之中帶來的實利被聰慧的人類認識以後,世界上具有“特殊能動性”的生物——人就會想方設法通過知識的生產來滿足其預期的實用目的。“實用”指的是實際套用。對於科學知識來說,技術恐怕是對“實用”這一抽象辭彙最恰當不過的具體落實。儘管“農業建築礦業玻璃與陶瓷製造以及紡織工業等重要技術在18世紀末以前,從科學得到的幫助微乎其微,如果說有的話。但在“18世紀裡,科學和技術的友好關係更加密切了。一方面,科學家對實際問題的興趣更濃厚;另一方面,實際工匠或技師對自己工作的科學方面表現出新的興趣”。
18世紀初期,科學知識的增長在經過17世紀大爆發的那股原始衝動後進入了一個低谷,但此時技術的變革並未停止。一方面表現為技術在農業實踐方面的迅速改進,另一方面表現為新興的重工業和制鐵制鋼技術的全面更新。雖然這一時間的技術變革中運用的大部分是17世紀生產的科學知識,但這種技術變革更加突顯了科學知識的“實用”功能,從而使得科學家的眼光開始關注實際問題,工匠和技師也開始把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轉移到對科學知識的挖掘和生產。這種轉化導致了科學家與工匠技師日益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如18世紀中葉出現的“月社”,其成員就有工人出身的發明家瓦特(Watt J),有進步的科學家普利斯特利(Priestley J)和伊·達爾文(Darwin Y),有工匠出身的機械工程師,也有激進作家和社會活動家,甚至著名的資產階級學者(亞當·斯密)和休謨都和“月社”來往密切。表1是歷史上五個科學大國在其科學中心時期的學科權模。學科權模P值可以表示某學科對世界科學貢獻的大小,這一數值也反映了某學科知識占世紀科學知識的比重,同時通過表1的數據還可反映不同時期某學科知識的增長狀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