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權力:高等教育政治學新論

知識與權力:高等教育政治學新論

《知識與權力:高等教育政治學新論》一書的出版社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是第1版 (2007年3月1日)。

基本介紹

  • 書名:知識與權力:高等教育政治學新論
  • 頁數:276頁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7年3月1日)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叢書名: 教育博士文庫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4135742, 7504135747
條形碼: 9787504135742
尺寸: 24 x 17 x 1.2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朱新梅 1972年3月出生,湖北黃岡人,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博士後。先後在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學習。現為國家廣電總局發展改革研究中心政策與發展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近幾年來,在《中國教育學刊》、《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高等師範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教育類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博士後出站報告《政府干預與大學公共性的實現——中國大學的公共性研究》獲得中國博士後科研基金會資助。主要從事教育學基本理論、教育政治學、高等教育學、廣播影視政策與文化政策研究。

內容簡介

知識生產作為人類心靈的一種活動,有其特殊的運行機制。作為一種心理活動,它遵循著人類思維運行的規則;作為學科性知識生產活動,它遵循知識生產的內部規則;而作為人類心靈的一種創新活動,它還受知識生產主體所在社會的制約。如果視人類的思維能力與知識生產的內部規則為恆定不變,則影響知識生產最大的因素乃是外在的社會制度。
大學是一個特殊的知識生產機構。大學的教育教學活動、科研活動、社會服務活動與知識生產活動密不可分,互相提升。大學的知識生產活動因教育教學活動而深受影響,畢竟大學首先是作為教育教學機構而存在的,其知識生產活動依賴於教育教學活動的人力基礎與物質基礎,也依賴於大學內部的制度環境。
大學不是獨立於社會之外的孤島。當知識與利益、知識與權力互相纏繞在一起時,教育與知識生產活動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它自身以外力量的干預與控制,並由此而偏離正常的發展軌道。但大學並非完全的被動。從歷史角度來看,大學與外部力量的博弈從來沒有停止過。大學總在尋求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因為教育教學活動與知識生產活動有著自身運行發展的內部規則。
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並不意味著不受約束,而是意味著遵循教育與知識生產的內在規則,通過自律來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政教相維傳統的國家裡,大學與政府的關係錯綜複雜。中國大學自其誕生以來,就作為政府改革的利器而與國家命運聯繫在一起。時至今日,這種情況仍然沒有改變,大學在中國發展中仍居於戰略性的基礎地位。大學外部的制度環境必然影響到大學的內部制度,從而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知識生產。當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國家治道的不同,大學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也各不相同,大學的功能發揮也各不相同。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到當下160多年的歷史時期,就政府與民間社會關係來看,可以分成三個不同的社會型態:1840年至1949年為無序型社會, 1949年至1977年為總體性社會,1978年至今為治理型社會。每種不同的社會型態,政府與大學之間的關係也各不相同,大學知識生產狀態及其所形成的知識型也各不相同。
在無序型社會,政府喪失了治理國家的合法性,其權力微乎其微,很難滲入大學內部,大學幾乎成為一個自治組織,教學與知識生產活動按照自身的內在邏輯規則展開。中國現代大學產生於無序型社會,可謂應運而生。大學的教學活動與知識生產活動最終導致了傳統德性倫理知識型的變遷,一種帶有科學、民主色彩的知識型不斷地孕育、成長。
在總體性社會,政府是領導型全能政府,大學成為政府的附屬物,一切都納入政府的管制之中,大學失去了自主權,大學知識生產受到政府嚴格的控制。在政府的領導下,大學知識生產的結果是形成複式簿記式知識型。
在民主開放的治理型社會,大學逐漸獲得了自主權,大學與政府、大學與市場及社會之間開始處於相對獨立的體系之中;同時,它們也處於互相開放的狀態之中:大學向政府與社會、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思想、理念與智力資源,保持並促進社會變革與發展。在自主發展以及與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大學知識生產形成了實利主義知識型。

目錄

前言
一、研究的緣起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三、研究視角與試圖解決的問題
四、相關研究綜述
五、預期成果
第一章 國家治道與大學
第一節 政府與民間社會
一、國家與政府的含義
二、民間社會
三、國家治道的理論與實踐模式-
四、中國自1840年以來的國家治道
第二節 政府與大學
一、疏離型政校關係及其特點
二、隸屬型政校關係及其特點
三、合作型政校關係及其特點
四、政校關係的改革
五、中國大學與政府之間的關係
第二章 知識生產與大學知識生產職能
第一節 知識的分類與特點
一、知識的分類
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特點
三、自然科學知識的特點
四、知識的共性
第二節 知識生產的社會機制
一、知識生產的分工與知識的互補
二、知識生產基於多元知識的自由平等交流
三、批評競爭促進知識生產
四、知識生產需要自由的公共空間
第三節 知識生產制度與知識生產
一、制度與知識生產制度
二、政治經濟體制與知識生產
三、學術自由與知識生產
四、出版審查制度與知識生產
五、專利制度與知識生產
六、知識型與知識生產
第四節 大學是一個特殊的知識生產機構
一、教育即知識的授受
二、大學作為教育教學機構與知識生產
三、大學作為公共空間與知識生產
四、大學作為社會服務站與知識生產
五、教師的雙重職業與知識生產
六、大學知識生產的指標
第三章 無序型社會中的大學及其知識生產
第一節 無序型社會的形成及其特點
一、無序型社會的形成
二、無序型社會的特點
第二節 京師同文館的創建與新知識型的萌芽
一、傳統知識型的特點
二、新知識型的萌芽與京師同文館的建立
三、新舊知識型的博弈與京師同文館的發展
四、新式學堂的知識生產
第三節 現代大學體系的創立與知識轉型
一、現代大學體系的創立
二、大學堂的專業與課程設定
三、知識轉型的初步完成
第四節 大學的發展及其知識生產
一、教育獨立的訴求
二、學術自治的進程
三、學術力量與政治權力的博弈
四、大學知識生產狀況
第四章 總體性社會中的大學及其知識生產
第一節 總體性社會的形成及其特點
一、總體性社會的形成
二、總體性社會的特點
第二節 總體性社會中的大學
一、政校一體化的形成
二、政校一體化的特點
三、政府直接管理大學內部事務
四、大學單位中的規訓技術
第三節 大學的知識生產
一、自然科學知識的生產狀況
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生產狀況
三、複式簿記知識型的形成及其特點
第五章 治理型社會中的大學及其知識生產
第一節 治理型社會的形成及其特點
一、治理型社會的形成
二、治理型社會的特點
第二節 治理型社會中的大學
一、政校分開的改革
二、大學的辦學自主權
三、學術與政治的分離
四、大學的市場化
第三節 大學的知識生產
一、自然科學知識的生產狀況
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生產狀況
三、實利主義知識型的形成及其特點
結束語走向學術自治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