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產力

科技生產力是指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社會所具有的創造、傳播、套用和發展科學技術的能力的總稱,是相對於社會物質生產方式中的生產力而言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技生產力
  • 外文名:Productiv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生產力的內涵
把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是中國加速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策略。
(1)科學技術實力。這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學技術潛能的重要標準,它一般由R&D的投入數、每百萬人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比重、國家級及地方級科研所的數目,大型成套科學儀器的數量,技術中心或裝備中心的數量、國家開放實驗室的數目、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工作量、企業中技術人員所占職工的比例等指標,進行單一或組合判別。科學技術實力,實質上是可能提供科學創新和技術發明的基礎力量,即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學技術潛力。
(2)科學技術能力。這是指科學技術實力的能量轉化水平,即科技成果產生的能力。通常,有一定的科學技術實力,並不意味著可以全部變成科學技術的能力。科技實力轉化為科技能力的水平或程度,取決於R&D資金投入的有效性、科學家與工程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水平、大型科研儀器和設備的先進性與完備率、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科研選題的先進性和實用性,以及對科技發展前沿和實踐套用潛力的判斷等,以上這些要素均對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實力施加影響,並且加以“折損”後,才能形成可被社會或企業接受的具有競爭力、創新性或某種使用價值的理論、技術成果。如智慧財產權、技術專利和新產品、新工藝等。
(3)科學技術效力。科學技術效力是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效率或效用。科技成果或科學技術能力尚未具備直接或廣泛滿足社會經濟需求的“產品”屬性,因此,需要對這些初級“產品”進行加工、調製、組合、繼承、放大,並在考慮其可行性、經濟性和先進性之後,才能使其真正成為推動經濟成長和保證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或現實生產力。在這一過程中,科技成果的中試和規模化生產,或者科學理論和方法的廣泛滲透與社會接受,均是科學技術的最終映像。
顯而易見,上述3個基本內涵是科技生產力的能量蓄積、轉化和釋放特徵。因此,科技實力、科技能力和科技效力之間呈現出鏈式的科技能量轉換,同時,亦存在著逆向的反饋需求,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反過來迫使科技領域調整科研方向,重組內在資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的生產和實踐套用的轉化,只有這樣,科學技術才能真正的成為第一生產力,從而推動社會、環境、經濟有效健康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