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在界定信用獎懲機制的相關概念的內涵及介紹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從社會主體信用缺失現狀入手,深入分析了信用缺失的危害和原因,分析總結了發達徵信國家的信用獎懲機制的相關做法;在對社會主體行為進行假定的基礎上,研究探討了信用獎懲聯動機制的內在機理和影響因素,借鑑發達徵信國家的相關經驗,進而提出了構建社會主體信用獎懲機制的總體框架和運行機理,最後以遼寧省實際發展為案例將總體框架進行綜合運用。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國內外文獻綜述 第三章 信用獎懲機制相關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論 第四章 信用獎懲機制構建的國際經驗及啟示 | 第五章 中國社會信用狀況 第六章 信用獎懲機制運行的內在機理研究 第七章 信用獎懲機制的總體框架設計與運行機理 第八章 遼寧省社會主體信用獎懲機制研究 |
創作背景
現代經濟是信用經濟,但中國經濟領域卻長期存在比較嚴重的失信現象,社會各個領域的信用缺失現象普遍,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契約違約、商業欺詐隨處可見。三角債拖欠款和銀行不良債權反覆出現,各種經濟犯罪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與中國信用管理體系嚴重滯後和不協調發展的客觀情況密切相關。失信現象嚴重影響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秩序和交易安全,也成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社會信用缺失是中國市場經濟正常運行過程中遇到的重大難題,已經引起了黨中央的重視,2006年3月,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綱要提出“以完善信貸、納稅、契約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2014年,國務院頒發了《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將信用獎懲體系的建立提到了國家的戰略層面上,信用缺失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個階層普遍關注和關心的熱點問題,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對作為社會信用體系關鍵環節的信用獎懲機制的問題尚未有深入和系統的研究,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操作上,都存在較多問題急需解決。基於此,《社會主體信用獎懲機制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提出,社會主體信用獎懲機制的發展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發揮政府職能,為信用獎懲機制建立保駕護航。政府作為市場的監管者,信用信息的來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信用市場的建立促進政府對分散在各部門的信息分類整理,綜合監管,把其部分不涉及機密的信息輸送到徵信服務機構的信息平台,完善市場信用信息的來源。政府作為調節市場的“看得見的手”,引導各行業將信用信息公開,並且組織不同行業開展誠信教育,定期對行業的信用狀況做出評價。政府作為法律法規的制定者,不斷地完善信用方面的專有法律,包括信用信息採集、處理等全過程的法律,而且鼓勵“以市場參與者為主”信用信息規範的建立。組織專業化的隊伍,研究制定市場信用標準化體系,開展標準化的試點工作,為信用體系的建立做好標準化的支撐。逐步實現政府在信用體系建立過程中的角色轉化,由市場的主導者逐步實現市場的監督作用。
二、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為信用獎懲機制的建立助力推進。行業作為信用體系建立直接廣泛的參與者,重要的就是建立行業信用,實現行業內部的自律,日本是以行業協會作為驅動建立了信用體系,所以這方面可以借鑑日本的經驗。由於行業的劃分眾多,信用獎懲體制的初期建立過程不可能覆蓋全部的行業,這時就需要“抓關鍵”行業,重點先建立有關國計民生行業的信用體系,然後深入擴展將信用體系推廣至整個市場。行業之間應該打破劃分的界限,相互之間定期地進行信用建設的經驗研討交流,學習體系建立過程中的優秀經驗,促進共同發展。利用行業相比於市場的集中化優勢,對行業內的失信企業的失信行為進行廣泛的傳播,讓企業之間失信行為擴大到失信企業與行業的失信,增大失信企業的失信成本以此來起到威懾力的作用。
三、完善法律法規建設,為信用獎懲機制建立提供法律依據。法律法規的完善以現存的法律制度為依託,借鑑國際完備的法律制度,補充專項法律制度方面的缺失,實現信用體系一體化法律制度。加強個人隱私法律保護制度的建立,現階段信息系統的“零散化”較大程度上是由於各個信息系統出於自身利益以及安全方面的考慮,阻礙了信息系統的整合完善,個人隱私法律法規解決了信息主體的後顧之憂。
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