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地名)

石井(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井,地名。有: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福建省漳州市龍海石井村,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嶺鎮石井村,河北省鹿泉市石井鄉石井村,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石井鄉,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石井鎮,河南省新安縣石井鄉,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鎮,甘肅省白銀市正路鄉石井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井
  •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
  • 國家:中國
  • 行政村:29個
  • 人口:2.7萬人
  • 總面積:194.7平方公里
新安縣石井鎮,福建石井鎮,泉州石井村,鹿泉石井村,保定石井鄉,臨沂石井鎮,

新安縣石井鎮

石井鎮位於新安縣北部,距縣城40公里,轄29個行政村,2.7萬人,總面積194.7平方公里,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荊紫山龍潭大峽谷,圍繞小浪底水域的眾多半島。礦產資源有原煤、鐵礦石、硫鐵礦石、石灰石。石井鎮依靠豐富的旅遊、礦產資源,實施旅遊帶動戰略,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生態工程建設步伐,旅遊業已成為石井的重要經濟支柱。

福建石井鎮

介紹
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故鄉閩南古津石井鎮,位於福建東南沿海最南端,與金門僅距6海里。石井馬江是南安市唯一的出海口,也是閩東南海峽西岸的海上對外交通要衝。東隔馬江毗鄰晉江東石,南臨浯江遙對金門,西連龜山與廈門翔安巷東接壤,北與水頭交界。全鎮陸地面積8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72500多人,外來人口30000多人,旅居海外僑親和港澳台同胞6萬多人。
改革開放以來,石井人民秉承先人艱苦創業的成功精神,圍繞建設"現代化港口城鎮"的總體目標,立足港口優勢,挖掘區位潛力,壯大"石材、石化、航運漁業、新型輕工、旅遊"五大支柱產業,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04年,完成工商稅收2.26億元,年總供電量超5億千瓦時,經濟實力位居全省農村50強鄉鎮第4位。連年來,多次獲得省、泉州市、南安市授予的各種榮譽稱號,是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和"福建省第八屆文明鄉鎮"。
石井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淳樸的海濱民俗風情。明民族英雄鄭成功以收復台灣的民族赤誠感化世人;曾是"海上絲綢之路"出海口之一的石井古津,古往今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仍。這些特殊的歷史條件孕育了這裡的民俗風情傳統:知禮識儀,愛國愛鄉,勤奮淳樸,熱情好客。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為多。石井是高甲戲的發源地,古時岑兜村洪埔師及村民創造了高甲戲劇種。因此洪埔師被後人稱為"戲祖公"。近百年來,石井的高甲戲蜚聲海內外。
石井,是一座地靈人傑的濱海古鎮。境內的"四海四陸"八奇和境外的"春夏秋冬"十二景,勾勒出"鰲石山、石井江、楊子山"三個文物盛存、風景秀麗的名勝景區,其中尤以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紀念館為中心,以延平郡王祠、中憲第和開台聖王紀念堂等景點為輔助而創建的鰲山鄭成功文化園;以"海上視師"石刻、靖海門、銃城、清水岩邦伯坊大佰島等文物景點為呼應,展示了石井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大陸離台灣最近的地方南安石井鎮```
泉州離廈門最近的地方南安石井鎮```
一個讓廈門政府和泉州政府都想霸占的鄉鎮`石井鎮...
南安唯一靠海的鎮``石井鎮..`
福建唯一可以直航金門的鎮 石井鎮```
鄭成功的故鄉
---石井鎮【概況】 閩南古津石井鎮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位於南安市最南端的唯一出海口。全鎮陸地面積83平方公里,海域50平方公里,海岸線24公里,人口7萬多人。轄2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旅居海外僑親和港、澳、台同胞6萬多人。與金門島距離僅三海里,水路距廈門30海里、後渚港48海里、香港322海里、台灣高雄170海里。連線國道324線的水石蓮公路模貫全鎮,水陸交通便捷。不僅是閩南東海峽西岸中心要衝和南安唯一出海港,而且是閩南著名僑鄉和台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改革開放以來,石井鎮大力弘揚鄭成功精神,充分發揮人文、區位、僑台優勢,認真組織實施以發展鄉鎮企業為騰飛龍頭的港口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全鎮現有企業600多家,年產值40.4億元,年納稅14192.8萬元,成為海上有運輸、
漁業,陸上有石材、石化等支柱行業的省級明星鎮,在南安市人均創值、人均納稅位居榜首,排列全省經濟綜合實力50強鄉鎮第八位,是南安市第一個創稅超億元的鄉鎮,是福建著名的航運之鄉和石材生產基地。
歷史文化
石井鎮歷史悠久,風景宜人。隋代就有人於此漁耕生息;唐辟“海上絲綢之路”;明建“靖海寨”築“煙墩銃城”;清初是鄭成功屯師復台基地之一。與金門島海上通道之間的大佰島、成功樓、延平郡王
祠、海上視師石、銃城靖海門與《平寇碑記》、鄭成功紀館、鄭成功碑林閩南名剎清水岩摩崖石刻等景點,蘊含豐富的鄭成功文化內涵,構成一道旅遊觀光的亮麗的海天風景線,被泉州市旅遊局闢為鄭成功史跡一日游,極具開發價值。2003年8月“鄭成功史跡”已被評為泉州十八景之一。 石井港有悠久的海外交通史,唐時就有石井奎霞人林靈仙造舟通渤尼(印尼),明石井人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建造強大船隊開往日本、巴達維亞呂宋、台灣、澳門等地。頻繁的海內外經濟、文化交流,使這個歷史古鎮更具獨特的風情:如詩如畫的天然景觀,壑達開朗、熱情好客的石井人,古樸濃郁的民俗氛圍,令人陶醉怡然。
石井的宗教信仰以佛教居多:東庵宮、西安寺大慈林清水岩、慈覺林等每逢“初一”、“十五”香菸鼎盛;以“清靜無為、修身養性”觀點的道教在石井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唐末楊肅曾於揚子山揚林書院傳教;石井的基督教始於1915年,基督教傳入後,設有石井基督教堂會和溪東教堂會,現教徒1千餘人。
石井,是閩南高甲戲發源地。它起源於石井岑兜洪埔師,故高甲戲人皆稱石井岑兜村的洪埔師為“戲祖公”。石井曾以“五虎班”(福勝班、福慶班、福美班、福金興、金成興)的高甲戲班聞名于海內外。近代著名的高甲戲演員有鄭文語黃琵琶陳坪師、洪道成、洪銀樹、許仰川、陳梓良、洪英蓮等。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以人們熟悉的石井著名歷史人物有:驅遂荷 夷,收復國土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兄弟同榜、雙鳳聯科”之稱的萬曆23年(1595)擢升南京浙江道監察御史黃華秀及其兄黃華瑞;任辰聯捷進士,授無錫知縣,後擢雲南府知府,勵志好古,精湛經學,著有《海亭文集》的鄭普;為我黨地下鬥爭和解放事業捐軀的陳火把烈士;與弘一、太虛、關峰三大法師齊名,先後創辦學校、參禪班,翻印《大乘經典》的菲律濱開山祖釋性願法師;1948年出任萬隆僑團聯合主席,1974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僑領洪戴德;曾任福建農學院院長、教授、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學部委員、曾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的李來榮;先後擔任福建省工商聯合會主委、中國民主建國會福建省主委、政協福建省委員會第二至七屆副主席,省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四屆委員、五至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的陳希仲
石井是鄭成功的故鄉,相傳鄭成功在軍中仿照科舉制度發明中秋博餅遊戲後,在閩南一帶迅速傳播開來。石井鄉親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博餅遊戲也成為中秋佳節最火暴的民間遊戲。
“早些年石井街滿街都是餅店。”鄭成功研究會延平分會會長鄭萬江和會員鄭新新說,博餅是石井人中秋期間最熱鬧的事,每逢中秋,每家每戶都會買餅來博樂。博餅所用的餅與一般的月餅不一樣,鄭成功按照古代科舉制度給博餅定了“狀元、榜眼、探花、四進、舉人、秀才”幾個不同級別,博餅用餅也按照這個級別,從大到小專門製作供博餅使用的一套63枚餅。由於博餅盛行,當時石井街上餅店應運而生,中秋前後,滿街月餅飄香。
石井博餅習俗從每年的農曆八月初一開始到八月十六結束,歷時半個多月。鄭萬江說,每逢中秋,石井大街小巷,無論是沿街商店還是百姓人家,陸地或者船上,都會設台博餅,“隨便走到哪裡都可以停下來玩”。
不只是在陸地,八月十五,每逢佳節倍思親,海上明月升起之時,仍然在海上趕海的人們回不了家,於是就在船上博餅遊戲,慶祝中秋佳節。
今年69歲的鄭萬江回憶說,1962年他24歲時出海打魚,恰逢中秋前後,出海前船員們特意跑到餅店買了幾套餅,準備在捕魚閒暇時進行博餅遊戲。夜晚明月高掛,船員們就在甲板上博餅,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地過中秋佳節。贏的人固然高興,輸的人也興致盎然。博餅結束,贏餅多的人就把餅分給大夥一起享用。
博餅遊戲,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博個“狀元”,因為這是極大的榮幸,鄭萬江說,早些年,人們博到“狀元”時通常是捧著狀元餅回家燒高香,因為很多人相信,博到“狀元”的人這一年都會很幸運。
據介紹,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石井的博餅遊戲一度不是那么熱鬧了,但這兩年,石井人又重新愛好起博餅慶中秋來。石井社區負責人許僑遷說:“今年的博餅大賽肯定會非常熱鬧。”
汕頭石井
汕頭石井是位於潮陽區關埠鎮的一個鄉村,分為兩個鄉,玉一鄉和玉二鄉。

泉州石井村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嶺鎮——石井村
鎮政府駐東嶺街,轄18個行政村:~201_東嶺村、~202_大丘村、~203_潘厝村、~204_湖埭頭村、~205_三村村、~206_許山頭村、~207_前林村、~208_東埭村、~209_湖邊村、~210_西埔村、~211_小丘村、~212_彭城村、~213_荷山村、~214_赤石村、~215_前厝村、~216_塗厝村、~217_埔尾村、~218_石井村。

鹿泉石井村

位於河北省石家莊西郊縣鹿泉市西北角,有石井鄉石井村
農業發展
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發展,改善現有農業落後狀況,該鄉積極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按照“引導、支持、保護、服務”的方針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
創立“田仙紅”、“棧道紅”兩個品牌。北薛莊500畝石榴和占到1500畝蘋果,分別獲得省優品牌稱號。同時以“田仙紅”和“棧道紅”為依託大力發展林果業,2002年套用無公害管理技術,完成果樹套袋400畝。引進石榴新品種,完成品種更新200畝。“棧道紅”蘋果進行老樹改造200畝。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1010萬元,乾鮮果品1994噸。
2002年回響鹿泉市委、市政府號召退耕還林。同時制定以後農業發展的思路:一是該鄉要將引崗渠以上幾千畝旱地全部退耕。2002年退耕1500畝。二是建成以封莊為基地的千畝核桃園,2002年已完成700畝。

保定石井鄉

石井鄉位於滿城縣城西,距縣城7.5千米。為半山區。保(定)淶(源)公路過境。鄉政府駐石井村。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1.73萬人(2002年)。轄10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1961年建石井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石井、東於河、西於河、協義、永安莊、苑莊東土門、西土門、尉公、章村10個行政村。
資源優勢
該鄉交通便捷:張石高速、保淶路貫穿全鄉,擁有無與倫比的便捷優勢;文化底蘊豐厚:擁有抗日縣政府遺址、抗日英雄肖得順紀念碑、捐資助教楷模趙秀蘭、柿子溝等歷史自然遺蹟;礦產資源豐富:有非煤礦山14家、粉灰廠30家、灰窯56家,是縣西最大的建材加工基地;特色產業突出:有磨盤柿7980畝,草莓地芸豆高效農業9865畝,是縣西綠色食品基地和磨盤柿之鄉。工業產業發達:有規模企業20家,其中大型紙品加工廠15家、腸衣廠5家,年產值137700萬元,是縣西最大的製品加工基地。2006年全鄉財政收入528萬元,鄉鎮固定資產投入8319萬元,出口創匯完成272萬美元。

臨沂石井鎮

地理位置
石井:《石井》鎮位於費縣西南45公里處,南接蒼山縣,西與棗莊市山亭區相連,處在兩市三縣交界處。面積10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615畝。轄62個行政村,3.5萬人。2002年實現人均純收入元。
農業狀況
農經作物以小麥、地瓜、玉米、花生、黃姜、黃煙等為主,特產板栗、大棗、柿子、金銀花等。畜牧以養豬、養牛、養羊等為主,年生豬出欄量達4萬頭以上。民營經濟有肉食品加工廠、銀光化工集團石井抽紗分公司、玉龍建築材料加工廠、建築公司、丙剛家俱廠、水泥預製廠等10餘家,全鎮有初級中學一處,國小8處,中小幼稚園1處,衛生院1處。鎮內候棗路、石徐路在鎮駐地交匯,形成“井”字格局。
歷史文化
鎮內有春秋戰國古城遺址,解放戰爭時期魯南解放軍後勤部隊醫院遺址荊山寺、泉崮山上庵里。費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高橋村,曾是蘇魯豫邊區特委駐地。
自然資源主要有小岩子、葛針林山泉,黃公莊金礦,南莊鋁礬土膨潤土、頁岩、方解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