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催是漢語辭彙,
拼音為:dū cuī,
釋義:督促
出自《明熹宗悊皇帝實錄》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督催
- 拼音:dū cuī
- 釋義:猶督促
- 出處:《明熹宗悊皇帝實錄》等
督催是漢語辭彙,
拼音為:dū cuī,
釋義:督促
出自《明熹宗悊皇帝實錄》等。
督催,漢語詞語,拼音是dū cuī,意思是督促。出自《明熹宗悊皇帝實錄》。解釋 猶督促。出處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得旨,游士任募到淮兵,著遵旨督發渡海,不得以赴兗剿賊致悞,接應爾部。仍行山東登萊巡撫官(袁可立)調度...
督催築城不力案,此案發生於清初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案件經過 據《盛京刑部原檔I載:鑲白旗闞泰督催城工,所築藩城一側第五墩台牆垣門之西角牆夯”亡不實,致使塌毀六度;該第五墩台夯土未實,致使塌毀十度。工部報到有司...
禮部督催所 機構名。清代禮部下屬機構之一。設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及經承二人,掌按例限催辦部屬四司題、奏、咨、呈之文書,每月於禮科及浙江道註銷。
機構名。職掌按限督催部屬四司所議之件,凡科鈔已結或未結者,於每月之終令四司造冊,送吏科、河南道。其因故不能按期辦結者,於冊內註明。出本,令四司移會吏科、河南道以註銷。凡四司應題應奏付查之件,均付於督催所...
督催房 機構名。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下屬機構之一。掌督催各作依限完成各項差務。乾隆十三年(1748)設立,由管理造辦處事務大臣酌派司官(無定員)管理。凡各作成造活計,均由督催房具稿呈堂,批勒限期,不得曠工遲誤。
機構名。刑部所屬內部機構,管理司員無額缺,由堂官委辦。經承三人,掌催十八司題咨現審之件, 按限督催。凡各司現審案件,月底由所匯奏;各省命盜之案及現審贓罰之數,均於年終匯題。現審案年內應發雲貴、兩廣煙瘴地區充...
機構名。清代工部所屬行政事務機構之一。其職官有郎中、主事,無定員,由堂官直接派委。掌催部內四司所議之件,督促各司於例定之限內辦完,並每月交都察院工科及陝西道註銷。各項工程,亦督以例限並區別其保證質量安全期限的長短...
兵部督催所 機構名。兵部堂上辦事機構之一,掌督催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司所議事件,定以例限,按月報部,並於都察院兵科、山西道註銷。由兵部堂官派委郎中、員外郎、主事(無固定員額)掌所事,設經承二人承辦事務。
督促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ū cù,意思是監督催促。 [1] 出自《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前到魯陽,與袁術相見。術表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遂治兵於魯陽城。當進軍討卓,遣長史公仇稱將兵從事還州督促軍糧。”...
查催 查催,漢語詞語,讀音zhā cuī,意思是檢查督催。解釋 檢查督催。出處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稟帖贅說》:“遂囑署事親至馬頭,以查催稅銀
機構名稱。清末度支部所屬機構之一。光緒三十二年(1906) 置, 以原戶部之司務廳、督催所之職司歸併之,隸屬於承政廳。置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掌收發京內及外省之各項公文函件,督催各司辦理各項文書, 並進行逐件查核、銷號...
賦役制度用語。承辦督催徵收之事。清制,凡徵收地丁錢糧,例有經征官和督催官之分,直接負責徵收事宜的州縣官為經征官,其主管上司官府、道、布政司及直隸廳、州為督催官,巡撫為間接之督催官。承催官員亦有考成,系按照他所督...
1909)各省設清理財政局,始置。沿革 官名。清末度支部派駐各省清理財政局官員。宣統元年(1909)各省設清理財政局,始置。每省一人,度支部遴員奏派(共派二十四人),任期二年。職責 掌佐正監理官稽查督催該局一切應辦事宜。
他們的分工是文臣負責與各省糧道,共同按規定將應徵的漕糧徵集起來,由武臣負責押運進京,即所謂“文督催,武督運”。性質 漕運總督於明代開始設定,有明一代稱它們為總督漕運和總督(理)河道,後世又分別稱其為總漕和總河,其中漕運...
後奉差兼督催所事。年40卒於都。人物生平 饒崇魁,字和恆,別字秀峰。廣東大埔縣城坊人。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學使鄭虎文按科試,與其伯兄泉、次兄汀同歲食餼。鄭故名翰林,持文衡藻鑒,評潮州名士僅十人,崇魁兄弟三人與...
參將,明代鎮守邊區的統兵官,無定員,位次於總兵、副總兵,分守各路。明清漕運官設定參將,協同督催糧運。清代河道官的江南河標、河營都設定參將,掌管調遣河工、守汛防險等事務。清代京師巡捕五營,各設參將防守巡邏。簡介 參將為...
內務府堂主事 官名。清代內務府屬官,掌管承接交發一應題奏文移事件,並協助堂郎中兼理府屬文職官員銓選及督催各司處之承辦事務。康熙十六年(1677) 置。額設二人,正六品,由堂委署主事升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