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城市人口與經濟發展研究》是2024年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省域副中心城市人口與經濟發展研究
- 作者:董婷
-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 出版社: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 ISBN:9787577201245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省域副中心城市人口與經濟發展研究》是2024年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省域副中心城市人口與經濟發展研究》是2024年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以省域副中心城市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為研究切入點,研究如何推動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代表性城市——襄陽市為...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省範圍內,綜合實力較周邊城市強大,僅次於省會城市且與省會城市有一定距離(一般在300公里),擁有獨特優勢資源或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帶動能力的重點城市。設立省域副中心的目的就是推動區域經濟科學、協調、快速發展,再造經濟成長極,減輕省域中心城市的發展壓力;對省域副中心城市設立...
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萬人以上。力爭2035年城市總人口突破500萬。——全面提升服務層級。圍繞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和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建設,高品質、高水平推進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持續擴大優質資源供給,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區域文化旅遊和消費中心、區域醫療康養中心,全面提升城市服務輻射能力,創...
他認為,能夠在一個省份局部地區承擔經濟發展核心帶動作用的城市可以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能夠發揮這樣的作用,可以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此建議得到省領導批示,並批轉給省建設廳和《湖北省城鎮體系規劃》編制承擔單位。2002年5月秦尊文研究員再次明確提出放棄“一特五大”戰略(湖北省委省政府上世紀90年代初制...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省域副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500億元,綜合承載力、經濟輻射力、示範引領力明顯增強,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實體經濟、數字經濟、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製造強市、開放強市、創新城市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創新創業、營商環境、城市品質成為中部地區地級市標桿。到2035年,建成...
培育形成若干千億級產業集群;開放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更加完善,南向開放樞紐門戶功能最佳化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邁上新台階;綜合承載能力大幅提升,Ⅱ型大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最佳化,城鄉發展差距逐步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年均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組團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基礎設施網路銜接更加順暢...
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是指一個城市群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城市,通常中心城區30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Ⅱ型大城市(中心城區100~300萬人口)。概念定義 中心城市是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它通過和區域的互動作用,實現各種要素與資源的最優配置,帶動城市—區域共同體的發展。改革開放之初,圍繞城市經濟...
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智庫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區域經濟學會會長。出版著作38部,發表論文500餘篇。科研成果獲得湖北省委、省政府授獎11項,其中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委優秀調研成果獎一等獎1項,省政府發展研究獎二等獎2項。
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基本建立,成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的重要支撐。到2035年,現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轉移的作用全面顯現,形成現代化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城市副中心質量”體系完善成熟,與周邊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二、堅持創新...
到2035年,建成更高水平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經濟總量、質量、均量三量穩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二、加快綠色崛起 (三)營造和諧江湖生態系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系統推進長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保護一江碧水。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統籌推進長江河道整治及河勢控制、洞庭湖四口水系綜合整治...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從區域經濟學的角度說,全面發展就是發達和欠發達地區等各種地區都要得到發展;協調發展就是各種區域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區域關係融洽、區域處於良性互動的發展狀態;可持續發展就是區域發展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重點是加強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注重經濟發展與人口、...
長株潭衡示範城市群是湖南省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的核心地區,四市分別是湖南省第1、第3、第5、第2大的城市(按湖南省統計年鑑2011版統計)。土地總面積占全省18.3%,戶籍總人口占湖南省總人口29.6%。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16515億元,其中長沙9232.7億元株洲2512.51億元湘潭1845.65億元衡陽2853.02億元 產業發展 長沙...
——突出規劃先行。圍繞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提高統籌調控能力,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創建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典範。——突出創新驅動。深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強化科技賦能,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城市科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突出協同聯動...
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課題進行研究;對“一核一帶一區”的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湛江、韶關、雲浮等地級以上城市2021年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並展望2022年經濟發展,對建設國際一流灣區、超大型城市治理現代化、推動“兩個合作區”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等重點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對策建議。
7.4.5 衡陽:產業轉移橋頭堡和省域副中心 第8章 中部城市崛起的中國意義 8.1 中部城市崛起的中國呼喚 8.1.1 東西聯動發展的連線紐帶 8.1.2 聯通南北的重要紐帶 8.1.3 貫穿長江經濟帶的戰略考量 8.1.4 “一 帶一路”產業轉移的承接分流 8.1.5 內外雙循環的樞紐節點 8.2 ...
五 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及失地農民問題研究 六 湛江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 七 基於“湛江群島”的湛江區域發展探討 八 湛江文化軟實力提升及智慧城市研究 第七節 區域合作研究 一 區域合作與湛江經濟發展研究 二 湛江融入珠三角探討 三 雷州半島與北部灣區域與合作研究 四 半島與經濟腹地協調發展探討 五 湛江市區域...
該著作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漢江流域可持續發展巨觀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總結的理論,對漢江中游襄樊市為典型代表進行系統研究,提出的對策建議對於襄樊市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把不利化為有利,努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構築和諧襄樊,迎來再次騰飛,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7.《深化人口紅利、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國人口出版社,2013 8.《計生政策、生育決策與農村家庭發展》,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9.《外力衝擊、利益分配與多區域協調發展》,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發表論文 經濟、管理類前15位期刊論文 石智雷、吳志明:《早年不幸對健康不平等的長遠影響:生命歷程與雙重累積劣勢》...
研究方向 區域經濟學、區域與城市發展與規劃、開發區發展與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汽車產業發展研究、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出版圖書 榮譽稱號 第二屆廣州市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培養對象先進個人(2009年),廣州市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2010年),全國城市社會科學院優秀工作者(2010年)。科研成果 已主持和參與完成...
秦尊文,男,1961年7月生,湖北荊門人,中共黨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區域經濟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長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賽馬彩票研究中心主任。系科技部特聘專家,湖北省委黨內法規專家,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湖北省政府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地質...
遵義市,簡稱“遵”,古稱播州,貴州省轄地級市,是貴州省域副中心城市,貴州省新興工業城市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黔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黔中城市群重要城市 [56],三線城市 [60]。截至2023年,全市下轄3個區、7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3076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828.74萬人,常住人口658.06萬人 [52]...
N個重點平台與區縣公服中心:由原深圳特區外的寶安、光明、龍崗、大運、龍崗等城市重點平台,東莞濱海灣、松山湖、東南板塊和惠州惠陽、大亞灣、仲愷構成,是區域經濟發展最活躍、人口集聚最為集中地區,也是深圳都市圈公共服務體系短板最明顯地區。規劃重點建設培育共建共享的N個公共服務中心,扭轉當前相對錯配的梯度格局 。
決策諮詢類:《瀋陽市的城市路標與不文明現象亟待在奧運會來臨之際加強整治》、《將錦州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遼寧省區域經濟發展的另一種途徑》。【碩士學位論文】《觀察》之言論與報導述論 【主持及參與的主要課題】(1)《抗戰時期東北抗聯在遼寧地區傷亡損失調查》,中共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委託課題。(2)《與...
培育發展養老、育幼、醫療、健康、家政等服務消費。大力發展平台經濟、首發經濟、共享經濟、信息消費等新型消費。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支持鄭州、洛陽建設消費中心城市。全面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深入開展“三個一批”活動。以100個投資100億元以上的項目為重點,深入推進重大項目集中攻堅。建成鄭濟...
天水市是甘肅省人民政府批覆確定的甘肅省域副中心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截至2023年末,天水市常住人口為290.72萬人。 [26] [45-46]截至2024年3月,天水市轄2個區、5個縣,總面積14300平方公里。 [1] 天水市因“天河注水”的傳說而得名,擁有約8000年的文明史,以伏羲文化、...
八個新城:包括周至、藍田、高陵、涇陽、三原、富平、常寧、洪慶等,以建設10-15萬人口規模的新城。發展方向:以“隴海經濟發展帶”、“省域經濟成長軸”為依託的發展導向。區域職能:以中心主城區為核、外圍功能明確的11個綜合體。區域規模:大西安城市規模為:都市區建設用地共1329平方公里,總人口1250萬人。大...
“五極”,即韓城、蒲城、華陰、富平、大荔5個副中心城市,著力構建各具特色的組團式增長極。“兩帶”:一是隴海沿線現代產業發展帶,構建產業與生態融合發展經濟大走廊;二是西禹高速沿線特色經濟發展帶,著力打造現代煤化工、通用航空、冶金建材、文化旅遊、現代農業等產業聚集區。
發展方式積極轉變。城鎮居民對優質公共服務、生活環境和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推動城市從經濟導向更多轉向生產生活生態多元化發展。城市開發邊界趨於穩定,城鎮建設由增量擴張轉向緊湊精緻方向發展。城市更新加快推進。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推動城市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向綠色低碳轉型。分化發展趨勢明顯。區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