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旺

張中旺

張中旺,男,1966年9月生,湖北孝感人,中共黨員,2010年度襄陽市政府專項津貼專家。1989年7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地理系,2007年6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第四紀地質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現為湖北文理學院地理科學系教授,襄樊學院中青年科研創新團隊“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團隊負責人,襄樊學院漢江研究所所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開發與規劃、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中旺
  • 外文名:zhangzhongwa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6年9月
  • 畢業院校:華中師範大學
  • 職業:學者
  • 主要成就: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理論研討會二等獎
  • 出生地:湖北孝感
  • 信仰:中共黨員
  • 性別:男
  • 職稱:教授
簡介,主持完成的課題,代表論著,用奉獻溫暖青春,跨越病痛 創造奇蹟,科研嚴謹 育人成長,開拓進取 銳意創新,

簡介

張中旺,男,1966年9月生,湖北孝感人,中共黨員,2010年度襄陽市政府專項津貼專家。1989年7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地理系,2007年6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第四紀地質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現為湖北文理學院地理科學系教授,襄樊學院中青年科研創新團隊“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團隊負責人,襄樊學院漢江研究所所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開發與規劃、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在科學研究方面,自2002年以來,一直致力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漢江流域影響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2項,市廳級課題3項,參與完成多項國家級及省部廳級課題,正主持1項省廳級課題。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撰寫研究報告5份,出版專著1部,成果獲獎3項,成果多次被相關部門採納並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2月27日,德國電視台記者從德國乘機親臨我校採訪了張中旺博士,暢談南水北調與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
張中旺博士接受德國電視台專訪張中旺博士接受德國電視台專訪

主持完成的課題

(1)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南水北調對湖北經濟影響及兩江水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編號2005096),2007年結題鑑定為優秀,研究成果受到了湖北省、襄樊市兩級相關部門的重視,且成為制定湖北漢江流域經濟帶規劃發展的重要依據。研究報告於2009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首屆發展研究三等獎。
(2)國家水利部《節水型社會建設》項目專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襄樊沿漢江城市水環境的影響分析》(編號:2008-64),張中旺全面負責技術工作。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於2009年6月4日組織審查驗收,專家審查意見:《專題》提交的成果具有重要套用參考價值,達到了預期目標,同意通過審查。
(3)襄樊市科技攻關項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襄樊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編號2004131),2006年結題,其成果作為專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漢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實證研究部分,該專著於2009年榮獲襄樊市人民政府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06-2007年)著作類唯一一等獎。
(4)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重點項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襄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究”(編號2002A06006),2005年結題,其成果《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襄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究》,2005年10月榮獲由襄樊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襄樊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和襄樊日報社聯合主辦的“構建和諧襄樊,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理論研討會二等獎。該成果對於襄樊人民,特別是決策者全面系統地了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以及工程完工調水對襄樊市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正確認識整體與局部、眼前與長遠目標,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把不利化為有利,採取應對措施,促進襄樊市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取到了一定的實際指導意義。
(5)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畫重點項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襄樊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編號D20082507),2010年6月結題。其中成果的具體建議被襄樊市水資源管理處、襄樊市節約用水辦公室採納,指出:提出的襄樊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對於建設好省域副中心城市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和實際指導意義。
(6)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襄樊學院鄂北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基金資助項目“中線調水後襄樊水資源短缺與對策研究”(編號 2010JDZ15),在研究中。

代表論著

(1)中線調水對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影響和對策研究[M]. 獨撰 襄樊發展研究報告(2009),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
(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漢江中游襄樊市生態環境影響研究[J] 第一作者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6,40(1):131-134
(3)襄樊城市旅遊形象設計研究[J] 獨撰 安徽農業科學 2009(12)
(4)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生態安全與對策研究[J] 獨撰 生態經濟 2008(10):307-311
(5)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漢江中游襄樊市農業的持續發展[J]. 獨撰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2007,5(1):37-39
(6)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魚梁洲生態旅遊的影響分析[J]. 第一作者 襄樊學院學報2007,28(8):59-62
(7)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漢江流域可持續發展[M]. 獨著 長江出版社, 2007年10月。該著作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漢江流域可持續發展巨觀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總結的理論,對漢江中游襄樊市為典型代表進行系統研究,提出的對策建議對於襄樊市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把不利化為有利,努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構築和諧襄樊,迎來再次騰飛,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同時對其他流域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具有借鑑作用和指導意義,而且對豐富、發展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具有一定的學術理論價值。該著作於2009年榮獲襄樊市人民政府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06-2007)著作類唯一一等獎。
張中旺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漢江流域影響的研究,特別是中線調水對襄樊影響的研究,並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國新聞周刊》、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等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作為組建地理科學專業元老之一,一直從事著教學與管理工作,特別是近幾年,在工作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刻苦鑽研業務,結合本專業學科特點,創造性地進行實踐教學改革,把專業實踐基地轉移到漢江流域,形成了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產生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成果,為地理科學專業2007年成為省級品牌專業和2009年獲得國家教育部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書育人的同時,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科研項目研究,將之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很多學生既高質量地完成了項目,發表了論文,畢業論文還獲獎。如2006屆畢業生張浩、2008屆方海義分別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三等獎、一等獎。始終不忘用自己的經驗,鞭策學生珍惜學習機會,鼓勵學生們積極報考研究生,並且進行全過程(備考理論知識、心理等)指導。2009年他所指導的8名學生中,6人考上了研究生,2人拿到了雙學位。
在教學研究方面,參與完成教學研究項目2項,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地方院校地理科學專業服務地方經濟人才培養體系研究》、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地理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創新體系研究》;負責校級《中國旅遊地理》精品課程建設和重點學科《人文地理學》的建設工作。
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熱愛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始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決議,高標準要求自己,堅持為人師表、依法治教,教書育人,不斷提高自己理論文化素養。曾榮膺襄樊學院“優秀中國共產黨黨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實習指導老師”、“襄樊學院學術骨幹”、“襄樊學院學術帶頭人”等稱號。

用奉獻溫暖青春

張中旺教授,致力於區域經濟、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是襄樊學院學術骨幹、襄樊學院學術帶頭人。

跨越病痛 創造奇蹟

2006年夏,張老師患腦膜瘤,術後出現右側肢體運動障礙,但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繼續指導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當年畢業生張浩的《漢江流域宗教旅遊資源開發研究》榮獲省大學生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三等獎。
休養期間,他的《南水北調對湖北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兩江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研究》獲得2009年湖北省首屆發展研究獎。他的專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漢江流域可持續發展》榮獲襄樊市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一等獎。

科研嚴謹 育人成長

張老師每年指導學生進行大學生科研項目的申報及創作。2006年,他指導的三名畢業生全部被中國地質大學錄取為研究生。2008屆畢業生方海義的畢業論文獲湖北省大學生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

開拓進取 銳意創新

2009年11月,張老師結合世界湖泊大會會議通過的《武漢宣言》,引導同學們了解最新前沿動態,有力地填充了《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新課程沒有教材的空白。他為地理科學省級品牌專業的創建和2009年教育部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的批准立下了汗馬功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