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渭南加快建設陝西東大門的若干意見

2012年2月21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12〕12號印發《關於支持渭南加快建設陝西東大門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分凝聚各方力量,建好陝西東大門;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著力提高糧食蔬菜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目的地;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發展保障能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最大限度釋放發展潛能等10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渭南加快建設陝西東大門的若干意見
  • 檔案號:陝政發〔2012〕12號
  • 發布時間:2012年2月21日
  • 發布結構:陝西省人民政府
介紹,指導思想,戰略定位,

介紹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渭南加快建設陝西東大門的若干意見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渭南地處陝晉豫三省結合部,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省向東開放的戰略門戶,區位優勢明顯,各類資源富集,歷史文化厚重,人民勤勞智慧,有著較好的發展基礎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為促進渭南加快從傳統農業大市向新型工業城市轉變,提高城鎮化水平,增強總體經濟實力,推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實現更高層次上的開放開發,現提出支持渭南加快建設陝西東大門的若干意見。
一、凝聚各方力量,建好陝西東大門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發揮區位、人文、資源三大優勢,突出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聯動,提升交通、水利、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四大保障能力,強化開放開發、科技和體制機制創新三大動力,大項目帶動,大企業引領,大產業支撐,板塊化推進,集群化發展,努力建設經濟實力較強、人民生活富裕、文化魅力彰顯、生態環境優美的新渭南,打造現代開放、文明靚麗、活力創新的陝西東大門。

戰略定位

——關天戰略門戶。依託承東接西的區位優勢,面向大中原,融入大西安,連結陝晉豫,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城市整體實力,使渭南成為關天經濟區發展的新亮點,成為展示陝西對外開放形象的新視窗。
——生態田園新城。按照“生態化﹑低碳化﹑宜居化”的發展理念,堅持山水城田林統籌規劃、城鎮與農村一體布局,構建多中心、組團式、網路化的城鎮空間結構,形成優美小鎮與鄉村田園和諧交融、自然生態與城市建築相互映襯的秦東生態田園城市群。
——東西合作高地。堅持把最佳化投資環境作為“生命線工程”,高起點建設現代產業園區,打造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第一階梯,瞄準國際國內大企業大集團,加強戰略合作,擴大招商引資,發展壯大先進裝備製造、現代能源化工、新材料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建設新型工業城市,培育陝西新的增長極。
——現代農業基地。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堅持“龍頭引領、園區承載、品牌培育、科技服務”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做強優質糧食、有機果品、設施蔬菜和現代畜牧四大產業,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建成西部一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
——國際旅遊勝地。弘揚“華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聖地、人文渭南”品牌,構建“南山、東水、北人文、西航空”秦東四大旅遊板塊。推進文化旅遊生態大融合,營造大水大綠大景區,打造自然山水與歷史人文交相輝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實現“三個大幅提升、四個翻一番、兩個確保”,即產業發展實力大幅提升,城鎮化水平和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生產總值達到2000億元,財政收入超過200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達到35000元和10000元,分別較2010年翻一番;確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220萬噸以上,確保全市耕地保有量924萬畝,真正建成經濟結構最佳化、人民生活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生態環境優美的陝西東大門。
到2020年,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產業支撐能力明顯提高,秦東生態田園城鎮群基本形成,城鎮化率達到65%,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完善協調,建成繁榮興盛的富裕東大門、人文綠色的文明東大門、幸福安全的和諧東大門、創新開放的活力東大門。
(四)空間布局。按照“中心帶動、軸帶發展、板塊推進”的發展戰略,形成“一核五極兩帶”空間開發格局。“一核”,即渭南中心城市,重點提升城市品位和輻射帶動能力。“五極”,即韓城、蒲城、華陰、富平、大荔5個副中心城市,著力構建各具特色的組團式增長極。“兩帶”:一是隴海沿線現代產業發展帶,構建產業與生態融合發展經濟大走廊;二是西禹高速沿線特色經濟發展帶,著力打造現代煤化工、通用航空、冶金建材、文化旅遊、現代農業等產業聚集區。
(五)戰略重點。
——推進西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西安輻射帶動作用和渭南的土地、資源等優勢,促進一體化發展。推動兩市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幹線公路、輸氣管網、通信網路全面對接。創新合作模式,積極吸引和利用西安的科技、教育、醫療、人才等資源,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引導西安高端化工、機械製造、食品紡織等產業向渭南有序轉移,提升產業布局的互補性。
——加快富平建設與發展。發揮緊鄰西安的優勢,參照西安城區發展政策,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步伐。將西安城際鐵路、公路主通道、電力電網、產業布局等延伸富平統籌規劃建設,賦予富平在土地儲備、城市建設、招商引資、社會管理等方面更加靈活的政策。“十二五”期間省級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富平建設與發展。鼓勵省級有關部門圍繞小城鎮建設、社會管理、園區開發、產業培育、民生改善等方面在富平開展試點示範,把富平建設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重要承接區、全省城鄉統籌示範區、東西部產業合作示範區、西北知名的工業精細加工區和現代農業示範區。
——支持韓城可持續發展。積極支持韓城市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實行省內“計畫單列城市”試點。“十二五”期間省級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韓城城市建設。省級各類專項資金和用地指標適度向韓城傾斜,支持煤炭、鋼鐵、電力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業、物流業和文化產業,把韓城打造為黃河沿岸中等規模的新型工業強市、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二、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六)做強能源化工產業。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建設西卓、山陽、王峰等現代化礦井,實施渭北老礦區挖潛改造,穩步提高煤炭產能,打造關中煤炭生產基地。深度轉化能源資源,重點建設韓城等礦區煤矸石發電和煤層氣抽采利用項目,加快實施秦嶺電廠擴建、富平熱電聯產等一批電源項目,建設渭南煤化工園區,促進甲醇制烯烴(DMTO)三代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廣套用,承接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基本化工原料發展下游深加工產業,大力開發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烴、醋酸醋酐、丁二醇、丙烯醯胺等化工產品,完善化肥、煤制醋酸等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構建現代煤化工接續基地。到2015年,煤炭產量達到3000萬噸,能源化工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七)整合提升優勢特色產業。以陝鋼集團龍鋼公司為龍頭,開發特種鋼、優質鋼等高附加值產品,建設西部千萬噸鋼城。以金堆城鉬業集團為龍頭,加快建設國家級鉬及鉬化工、鉬合金產業聚集區,打造“中國鉬谷”。培育集勘探、採選、冶煉、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黃金產業集群,打造全國重要的黃金產業基地。推進鋁電一體化,發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及冶金化工廢渣為原料的新型建材。壯大生物製藥產業,開發現代中藥、醫藥保健品以及綠色農藥。
(八)做大物流業和人才技能密集型產業。加快物流園區、果蔬冷鏈物流、糧油物流、棉花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積極引進和培育物流龍頭企業,重點建設潼關物流港、鹵陽湖快遞物流園區、富平陝汽物流園、韓城龍門物流中心、大荔汽車貨運物流園以及農產品物流設施等項目,儘快形成高效便捷、功能完備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終端環節加工業、大型企業配套組裝加工業,以及輕紡電子等技能密集型產業。支持壯大個性化設計、技能培訓、中介諮詢等服務業。拓展皮影、石刻、陶藝等技能型文化藝術產品市場。
(九)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擴大土方機械、冷熱連軋設備、凹版印刷機械、新型煤化工裝備、垃圾資源化設備等產品的市場份額。培育新能源產業,推進半導體照明、太陽能電池、高能蓄電池、光伏太陽城、光電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有序發展風能、生物質發電和地熱能利用。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推進集通用飛機製造、航空物流、航空旅遊為一體的產業園區建設。不斷延伸鉬、鋁、鎂合金等新材料產業鏈,積極開發矽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新型材料產業示範基地。
三、積極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十)加快建設輻射周邊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持渭南實施“東進北擴”戰略,拉大城市骨架,拓展發展空間,加快華縣撤縣設區,形成“一城三區五組團”格局。啟動建設西(安)臨(潼)高速公路改造和城際軌道交通工程。支持韓城、蒲城、華陰、富平、大荔五個區域副中心城市加快發展,加強澄城、合陽、潼關、白水等縣城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進生產要素高效聚集和生產力合理布局,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力爭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8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80萬以上,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8%左右。
(十一)推進城鄉統籌示範帶建設。積極推進渭南—華陰、富平—蒲城、韓城—合陽—澄城等城鄉統籌示範帶建設,實現城鄉產業、設施、服務和生態建設一體化,打造集城市現代氣息和鄉村秀美風光於一體的示範區。實施華山統籌城鄉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工程。全力支持省級重點示範鎮建設,鼓勵各縣(市、區)選擇基礎較好的城鎮重點培育,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顯、經濟實力較強、公共服務完善的明星鎮。健全戶籍、社保、醫療、教育等配套政策,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100個新型農村社區示範點。搞好村居規劃,整合村居用地,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四、著力提高糧食蔬菜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十二)穩步發展糧食生產及加工業。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穩定優質小麥播種面積,擴大玉米、紅薯等優質雜糧基地,提高糧食單產,確保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220萬噸以上,鞏固“陝西大糧倉”地位。積極發展大豆、花生、“雙低”油菜等專用油料生產。加強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搞好大中型灌區更新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糧油加工業,扶持發展一批年產值過億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推進大荔農業科技園區、華陰農墾區和富平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形成西部重要的現代農業基地和全省綠色食品新城。
(十三)提升果蔬畜牧產業化水平。最佳化品種、擴大規模,打造綠色安全蔬菜新名片。重點支持蘋果、酥梨、花椒、柿子、冬棗等特色果品生產,加快渭河沿岸和渭北蔬菜產業帶建設,形成300萬畝水果、250萬畝乾雜果和100萬畝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服務全省的“菜園子”。實施畜牧業產業化工程,重點支持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優質安全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形成百萬隻奶山羊基地縣和百萬頭生豬、十萬頭奶牛、十萬頭肉牛生產大縣。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扶持特色飲料、專用麵粉、文化名酒等食品加工業,打造綠色安全、高效優質的“大廚房”。
五、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目的地
(十四)全力建設華山世界一流精品景區。加快華山景區綜合開發,實施華山索道、文化創意園、論劍主題公園及西嶽廟保護性開發項目,積極打造標誌性大型實景演藝,打響“華山論劍”國際知名品牌。加強少華山、御溫泉、太華湖等周邊旅遊景區開發,形成集觀光遊覽、戶外運動、文化體驗、康體養生、休閒度假於一體的“大華山”旅遊發展格局。做好華山申遺、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推動華山旅遊集團上市。
(十五)高起點打造黃河旅遊板塊。整體謀劃黃、渭、洛三河文化和山水風貌大景區建設,重點實施韓城禹門口、洽川濕地、大荔沙苑、潼關三河口等一批旅遊文化產業項目,形成串珠式大水大綠主題旅遊景觀帶。積極開發溫泉養生、探險漂流、農事體驗、民俗娛樂、古城觀光等新型旅遊產品,完善秦東旅遊大環線,打造黃河風情旅遊精品線路。
(十六)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實施“尋根謁聖”系列文化旅遊工程,深度開發司馬遷祠、韓城古城、梁帶村遺址、倉頡廟、唐帝王陵、楊公祠、潼關古城、魏長城遺址、党家村民居、朝邑古鎮、“天下第一倉”等人文景區。大力支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旅遊景區建設。加快文化創業創意園區建設,打響富平石刻、華陰老腔、華縣皮影、韓城行鼓、蒲城麥稈畫、澄城剪紙、合陽線戲、同州梆子等民間藝術品牌,加大文物古蹟、歷史名城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支持渭南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提升文化產業實力和影響力。
六、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發展保障能力
(十七)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大力推進以快速鐵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通用機場為主的交通設施建設,強化渭南連線南北、輻射東西的交通樞紐地位。充分發揮鄭西客運專線和隴海鐵路運輸大通道作用,儘快建成西安至太原客運專線、西安至合肥鐵路複線、108國道渭南至大荔一級公路、潼關至西安八車道高速公路以及連線渭南的西鹹北環線,加快推進渭南—玉山、華陰—韋莊、蒲城—白水、合陽—鳳翔等高速公路建設,抓緊108國道大荔—韓城和310國道渭南—華陰一級公路改擴建、沿黃公路以及西安—閻良—富平城際鐵路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以低空空域改革為契機,發展壯大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加快建設電力外送通道和煤氣管網工程,完善電網建設,形成以330千伏變電站為核心的九大供電區。
(十八)建設堅強安瀾的水資源保障體系。以“二華夾槽”為重點,支持渭南搞好水利建設。實施渭河南山支流治理和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抓好渭河下游綜合整治和“二華”乾溝蓄洪建湖工程,在“二華夾槽”地帶建成集調蓄洪水、水源涵養、水生農業、農田灌溉、旅遊觀光等功能為一體的人造湖泊。加快推進以城市段為重點的渭河防洪治理,力爭五年任務三年完成,建設濱河生態休閒走廊,打造關中水鄉。重點支持洛惠渠加壩加閘、大峪河“引乾入支”、抽黃供水等骨幹水源工程建設,全面完成43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統籌利用黃河、渭河、洛河水資源,合理開發地下水資源,保障城鄉供水安全。加快解決剩餘17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推進“五大灌區”節水改造和配套聯通,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實施好農業灌溉設施建設項目,力爭“十二五”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85萬畝。加強洪水監測預警和應急避險系統建設,完善綜合防洪減災體系。
七、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
(十九)構築綠色生態屏障。依託山體、河流、乾渠等生態空間,形成以“一山(秦嶺)、一塬(渭北台塬)、三河(黃、渭、洛)”為主體的生態網路構架。支持渭南加快黃河、渭河、洛河及秦嶺北麓、渭北丘陵溝壑區五大生態區建設,推進城市森林化、城鎮園林化、鄉村綠蔭化等九大林業生態工程,加強黃河濕地等保護區建設,治理渭北旱塬水土流失區,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和平原綠化工程,啟動建設黃、渭、洛灘涂綠化工程,營造渭北旱塬乾雜果林帶,建設高速公路、鐵路、國省幹道生態景觀。
(二十)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按照中心城區“園在城中” 、周邊城鎮“城在園中”、農村地區“村園交融”的總體布局,建設中心城市“一河兩岸”水景生態區和綠色長廊,打造“河繞城郭、人水相親”的生態田園城市。推進蓄水建湖、活水興城和造林綠化、森林圍城工程,規劃建設主城區“東湖西海”、渭水生態園、沋河三角洲生態區以及鹵陽湖開發區天驕湖、天子湖、天滷湖和華縣太華湖、少華湖、大荔沙苑湖,實施“引水進城”和“引黃入渭”、“引清濟沋”以及平原水庫等水利工程。高起點建設綠色園藝、文化公園等一批標誌性工程,把渭南建成秦東明珠城。
(二十一)努力創建低碳城市。支持渭南申報國家級低碳試點城市,打造國際低碳技術套用與投資示範區。加強煤炭、電力、冶金、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低碳技術套用,大力發展低碳產業,支持合陽煤炭清潔生產示範試點。加快農村沼氣、秸稈等生物質能和韓城煤層氣、風能等清潔能源開發,積極開展渭南中心城市地熱能供暖、太陽能屋頂光電一體化示範項目。支持渭南申報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搞好潼關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試點。實施渭南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30萬千瓦以上火電企業燃煤機組和水泥廠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渭河污染治理等項目。
八、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十二)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積極支持辦好渭南師範學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組建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為龍頭的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打響“渭南技師”品牌,將渭南打造為全國知名的職業教育基地。高標準普及學前教育,加快中國小校標準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實施省級部門、科研院校(所)人才對口支援工程。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強養老服務設施機構建設,建立多層次、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推進市中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升級“三甲”,全面實施縣醫院標準化建設,力爭全部達到二級甲等水平,改善鄉鎮衛生院、院前急救、衛生監督設施,配備鄉、村衛生技術人員,逐步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構建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重點建設市級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逐步實現縣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體育場,鄉鄉有文體中心,村村有公共活動設施。力爭到2015年,社會事業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
(二十三)創新社會管理。支持渭南市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和就業服務體系。支持開展醫保經辦機構城鄉統一和食品安全屬地化監管改革,健全各級政府一站式便民服務工作機制。強化城鄉社區服務功能,規範發展各類專業服務機構。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文明、和諧、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民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妥善解決庫區移民等遺留問題,切實解決進城落戶和務工農村居民子女、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支持渭南完善城市數位化公共服務平台,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和防災減災體系。加強煤礦、煙花爆竹等行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完善治安防控體系,打造企業安全生產、民眾平安生活的模範地區。
九、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最大限度釋放發展潛能
(二十四)努力拓展開放平台。建立完善產業轉移推進機制,鼓勵與發達地區建立產業聯盟和產業轉移合作示範區,省上對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貸款項目給予適當貼息。積極推進陝西—深圳合作,建好富平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支持渭南辦好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加快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推進鹵陽湖開發區創新管理模式。規劃建設渭南海關、出口加工區和陸港保稅區。依託優勢農特產品和能源資源類工業產品,打造外貿出口示範基地。加強與山西運城、臨汾及河南三門峽的合作,打造陝晉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二十五)千方百計擴大招商引資。開展領導幹部帶頭招商引資考核及獎懲試點,統籌協調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引進和落地工作。創新招商模式,從單純引資向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相結合轉變,從傳統單一項目招商向產業鏈、產業集群招商轉變,積極擴大招商引資規模,重點引進世界五百強企業、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堅持不懈改善投資環境,完善涉外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開放開發制度環境、政策環境和人文環境。
(二十六)大力推進科技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區域科技資源整合,把渭南納入統籌科技資源改革試點範圍,重點實施10個資源轉化重大科技專項、20個科技創新服務平台、30個重大科技專利產業化專項和40個骨幹企業研發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新型農技農資連鎖服務“大荔模式”示範工程建設。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試驗一批改革項目,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著力消除制約發展的體制障礙。實施“擴權強鎮”改革試點,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力爭培育3—5個地方財政收入過5億元的經濟強縣。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加大小微企業培育力度,激發民營經濟的發展活力,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力爭2015年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保障措施
(二十七)財政稅收政策。“十二五”期間,省財政每年安排2億元支持東大門建設,將渭南上繳的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省級留成部分全部返還。2015年底前,在渭南行政區域內的煤炭生產企業按照稅前每噸10元的標準提取生態補償基金,由渭南市統籌安排,重點解決資源所在地民眾利益補償、沉陷區治理及民生改善等問題。進一步加大對渭南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力度,提高縣級公共財政保障能力。積極爭取國家對渭南各縣(市、區)污水處理項目和秦嶺北麓渭河支流綜合治理項目的支持,省上將渭南水利建設基金返還比例提高至50%。積極爭取國家設立三門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基金。 “十二五”期間省財政每年專項安排500萬元配套資金支持潼關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加大對渭南科技統籌創新工程支持力度,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給予一次性300萬元獎勵,對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超過規定標準的,按超出部分2%給予不超出100萬元的獎勵。
(二十八)投資金融政策。省級基本建設投資和各類專項資金適度向渭南傾斜。中央安排我省的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給予渭南相應傾斜。對在渭南設立或遷入的金融機構總部、區域總部,省財政給予一定數額資金補助。支持渭南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組建地方性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引導發展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鼓勵省內擔保機構對渭南符合條件的企業銀行貸款優先提供擔保,擴大政策性蘋果保險試點範圍。支持“區域集優”債務融資模式創新試點,建立幫助地方企業實現直接債務融資的長效機制,推動地方政府、企業共同出資建立中小企業直接債務融資發展基金。優先支持渭南發行城市建設債券,加快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在渭南開展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加快發展完善資本、產權、技術、土地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完善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於當地的政策,提高農村貸款比例。
(二十九)土地政策。加大對東大門建設用地的傾斜力度,適度增加建設用地年度計畫指標,優先安排渭南城鄉用地增減掛鈎指標,將縣城和重點鎮列入全省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優先保障重大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和承接產業轉移及城鎮建設用地需求。建立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加快重大產業項目用地預審和審批。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支持力度,推動小秦嶺金礦區整裝勘查與開發。鼓勵渭南市進一步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通過聯合兼併重組,做大做強礦業經濟。支持渭南開展未利用土地開發管理改革試點、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改革和完善土地徵收制度,確保農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權益。調整整合農場和勞教場所等用地,提高閒置土地利用效率。
(三十)組織領導。省政府成立推進渭南建設陝西東大門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做好日常工作。省級各有關部門要從自身職能出發,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渭南市要成立相應機構,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措施,切實推動陝西東大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