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投射模

相對投射模

相對投射模(relatively projective module)是比投射模性質稍弱的一類模,山度米爾斯基(Sandomierski)於1964年將投射模和內射模推廣到相對投射模和相對內射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對投射模
  • 外文名:relatively projective module
  • 所屬學科:數學
  • 所屬問題:模論
  • 相關人物:山度米爾斯基(Sandomierski)
  • 相關概念:投射模,擬投射模等
基本介紹,相關概念,內射模,投射模,擬投射模,

基本介紹

設R是一個交換環,G是一個有限群,H是G的子群,V是一個有限生成的RG模,若對於每個RG模的正合列
只要
是分裂的RH模正合列,則(*)也分裂,稱V是RH相對投射的,或簡稱V為H投射的希格曼(G.Higman)於1954年證明了下面的定理:若V是有限生成RG模,H≤G,則下列條件等價:
1. V是H投射的。
2. V是
的直和項。
3. 存在一個有限生成的RH模W,使V是
的直和項。
4.
是H投射的RG模。
5. 存在
使
其中g遍取H在G內的陪集代表系,1是V上的恆等變換。

相關概念

內射模

內射模(injective module)是投射模的對偶概念,設Q是左A模,若函子
正合,則稱模Q為內射模;這等價於:對每個單同態
,及每個同態
,一定有同態
,使得
成立,對任意模M,一定存在內射模E,使得M是E的子模。若E是左A內射模,且E是左A模M的子模,則E是M的直和因子。若A是環,則存在充分多的左A內射模,例如,若Q是可除阿貝爾群,則
A內射模貝爾準則是一個很有用的判別定理:對A的每個左理想I和每個A同態
,若h都可開拓成
,即
,則Q是內射模;反之亦然。內射模這一概念是由貝爾(R.Baer)於1940年提出的;詹森(R.E.Johnson)和黃德華於1961年將投射模、內射模這些概念推廣到擬投射模擬內射模;山度米爾斯基(Sandomierski)於1964年推廣到相對投射模和相對內射模。

投射模

投射模(projective module)是比自由模更一般的模,它是內射模的對偶概念。設P是左A模,若有左A模Q使P⊕Q同構於自由A模,則P稱為投射A模。這等價於:函子HomA(P,-)是正合的;也等價於:對每個滿同態
,及每個同態
,一定有同態
,使得
成立,對右A模有類似的定義與性質。任意左A模M必是某一左A投射模的商模;環A作為A模當然是投射模,自由模一定是投射模,投射模一定是平坦模;反之都不一定成立,當環A是主理想整環時,每個投射模都是自由模,塞爾(J.P.Serre)於1955年曾提出一個著名的猜測(塞爾猜測):域F上的多項式環
上的每個有限生成的投射模是否是自由模?奎倫(D.G.Quillen)和蘇斯林(М.Я.Суслин)幾乎同時於1976年用不同方法給以解決(他們得出更強的結果,即只要限制F為主理想整環即可)。另外,交換諾特局部環上每個有限生成的投射模也是自由的,這個結果首先由卡普蘭斯基(I.Kaplansky)於1958年得到,投射模在模論、同調代數、代數K理論中有重要套用。

擬投射模

擬投射模(quasi-projective module)是擬內射模的對偶概念,它比投射模更廣。設M是左A模,若對每個滿同態
及每個同態
,一定有同態
,使得
成立,則稱M是擬投射模。投射模一定是擬投射模,若A是半完全環,則A上每個擬投射模是投射模若且唯若A是半單阿廷環,若A是阿廷主理想環,則每個擬投射左A模也是擬內射的,半單模一定是擬投射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