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人不如相友

“相人不如相友”出自西漢燕人的一篇文章裡面,通過簡單的實例傳述了“環境決定個人心性”這一背後真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要善於任用賢才,發揮賢才的作用。要選拔德才兼備的人才為自己所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人不如相友
  • 釋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出處:西漢燕人古文節選
詩詞原文,作者簡介,創作背景,注釋譯文,背後道理,相關資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注釋,原文翻譯,本篇賞析,作品出處,

詩詞原文

楚有善相人者,所言無遺,聞於國中。莊王召見而問焉,對曰:“臣非能相人也,能相人之友者也。觀布衣者,其友皆孝悌篤謹,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盛,而身日安,此所謂吉人者也;觀事君者,其友皆誠信有行,好善如此者,措事日益,官職日進,此所謂吉臣者也;人主朝臣多賢,左右多忠,主有失敗,皆交爭正諫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名聲日顯,此所謂吉主者也。臣非能相人也,觀友者也。”
莊王善之,於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故賢主之時見文藝之人也,非特具之而已也,所以就大務也。

作者簡介

西漢燕(今屬河北)人。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至常山王劉舜太傅。武帝時,與董仲舒辯論,不為所屈。治《詩》兼治《易》,西漢“韓詩學”的創始人,其詩語與齊、魯大不相同,他推測《詩》之意,雜引《春秋》或古事,與經義不相比附,與周秦諸子相出入,皆引《詩》以證事,而非引事以明《詩》。燕、趙言《詩》皆本於韓嬰。趙子、淮南賁生即其高徒。趙子傳蔡誼,三傳形成韓詩的王學,食子學和長孫學,學徒甚多。後人認為他的《詩》學不如《易》學精深,司隸校尉蓋寬饒本受《易》於孟喜,見韓《易》兩好之,更從受之。

創作背景

筆者年輕時,也曾耽於相術,什麼《麻衣神相》、《柳莊相法》……逢著就讀,以為富貴者,個個肥頭大耳,那相和命,真是生就的。後來這類書看得多了,忽有一天,讀到“相隨心生”,不禁茅塞頓開。原來意氣平和,面相就會慢慢變得安樂;心地善良,臉容也會日漸慈眉善目。想當年在工廠上班,親見一個被“結合”進區領導班子的“年輕幹部”,面白身修,伶牙俐齒,可謂一表人才;待到“四人幫”垮台,此人也因造反起家而落魄,有一次在街頭再看到他,只見面容黑瘦,神情委瑣,如同換了個人一樣。
相隨心生,而心隨境變,故社會環境的變化,對人的影響,真不可小覷。

注釋譯文

楚國有個善於相面的人,他的判斷沒有過失誤,聞名全國。楚莊王召見他,問起他這件事,他回答說:“我並不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詳察人們的朋友。觀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順老人,尊敬兄長,為人忠厚、恭謹,那么,這樣的平民家裡一定會日益富足,自身一定會日益顯榮,這是所謂的吉人。觀察替君王做事的人,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忠誠可靠,品德高尚,樂善好施,那么他就會每日有所進益,官職也會日益得到升遷,這是所謂的吉臣。觀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多是賢能,侍從多是忠良,君主有過失都爭相勸諫,這樣的君主,他的國家就會日益安定,君主就會日益尊貴,名聲就會日益顯赫,這是所謂的賢主。我並不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觀察人們的朋友啊!”
楚莊王稱讚他說得好,於是加緊收羅賢士,日夜堅持不懈,從而稱霸於天下。所以賢明的君主時常召見有各種技藝的人,並不只是把他們收為己有就罷手了,而是要用他們成就大業。

背後道理

朋友,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一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圈子的氣場,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心性和價值取向。楚國這位相士通過察友來推測人的前程,確是高人

相關資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子謂戴不勝(1)曰:“子欲子之王之(3)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 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
曰:“使齊人傅之。”
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3)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 得矣;引而置之莊岳(1)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 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 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注釋

(1)戴不勝:人名,宋國大臣。(2)之:動詞,向,往,到。(3)咻 (xiu):喧譁干擾。(4)莊岳:齊國的街里名。莊,街名;岳,里名。

原文翻譯

孟子對戴不勝說:“你希望你的君王向善嗎?我明白告訴你吧。 比如說有一位楚國的大夫,希望他的兒子學會說齊國話,是找齊 國的人來教他好呢?還是找楚國的人來教他好?” 戴不勝說:“找 齊國人來教他好。”
孟子說:“如果一個齊國人來教他,卻有許多楚國人在他周圍 觀楚國話來干擾他,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說齊國話,那也 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把他帶到齊國去,住在齊國的某個街市 比方說名叫莊岳的地方,在那裡生活幾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 打他,要求他說楚國話,那也是不可能的了。你說薛居州是個好 人,要他住在王宮中。如果在王宮中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還是地 位高低都是像薛居州那樣的好人,那君王和誰去做壞事呢?相反, 如果在王宮中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還是地位高低都不是像薛居州 和樣的好人,那君王又和誰去做好事呢?單單一個薛居州能把宋 王怎么樣呢?”

本篇賞析

孟子的本意還是在政治方面,用“近來者赤,近墨者黑”的 啟發說明周圍環境對人的影響的重要性,從而說明當政治國的國 君應注意自己身邊所用親信的考查和選擇。因為,如果國君周圍 以好人,那么國君也就會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 國君周圍多是壞人,那么國君也就很難做好人了。這裡的啟發並 不深奧,實際上也就是《大戴禮記曾子制言》所說“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的意思。所謂“昔孟母,擇鄰 處”,“孟母三遷”不也就是為了找一個周圍環境好一點的地方以 利於孩子的教育與成長嗎?孟子是從小就受到這方面的薰陶,早 有切身體會的了,所以說得非常在理而又舉例生動形象。
我們感興趣的不僅僅在他的政治的意圖上,而且還在他所舉 的例子上。這實際上是一個學習外語的問題了。原以為學習外語 是在“出國大串連”的時代才時髦的,卻沒想到早在兩千多年前 的孟子就有這方面的論述了。而且,不管孟子所舉的例子是真實 的還是假設的,生活中有這樣的現象卻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達官 貴人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外國語”。(我們當然知道,所謂“外 國”是指當時的概念而言,實際上是漢語的方言。)
我們這裡研究而加以肯定的是他所強調的語言環境問題。誠 如孟子在本章中所論,語言口耳之學,語言環境至關重要。這是 凡有過學習外語經歷的人都深有體會的。孟子的分析具體而生動. 讀來很有親切感。我們真該把他的這一段論述收入學習外語方面 的入門教材中去。

作品出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選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