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套用

當代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套用

《當代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套用》是1995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慶林。

基本介紹

  • 作者:張慶林
  • ISBN:9787562114680
  • 頁數:454
  •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如何教學生學會學習和思維
內容簡介
我國教育界比較贊成“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發展主線”的提法。“三主說”恰當闡明了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的任務和目標這三者之間的辨證關係。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應該怎樣安排學與教,換句話說,如何促進發展,如何建立有效學習。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數學教育也逐漸成為了心理學特別是認知心理學關注的對象。由於認知心理學家採取了與數學家、數學教育專家不同的研究方法,因而得出關於數學教育的新的見解、新的結論,這就為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面對當前數學課程改革、提高有效學習提供了可能性。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由於數學科學本身的發展,也為了適應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需要,中、國小數學教材正在進行各種形式的改革,汲取一些新的內容,並在一定程度上不斷改革了組織方式。
為了提高中國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必須深入研究數學教學中有關的心理學問題,一面按照心理學的規律進行數學教學,一面通過數學教學促進學生們的心理發展。
一般來說,數學家們對數學創造的神秘過程感興趣,他們經常思考:數學問題是怎樣被提出來的又是怎樣被解決的。隨著數學教育作為一門研究領域的出現,也就形成專門的研究隊伍,出現所謂“數學教育專家”。與數學家相比,數學教育專家則對數學學習過程更感興趣,他們更關心的是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而不是數學創造發明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儘管數學教育學家在研究過程中運用了一部分心理學的方法、術語及結論,但是他們仍然與心理學家有著區別:對於數學教育學家來說,心理學只是一門被套用的工具學科,他們只是藉助心理學來說明數學教育中的問題,但對於認知規律卻不特別感興趣。
從研究對象來看,認知心理學擺脫了行為主義的影響,提倡對大腦內部過程進行研究。認知心理學擯棄了這樣的概念:只有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東西才能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認知心理學不僅應該而且可能用客觀方法來研究人的內部的心理過程。
從研究方法來看,認知心理學主要採用了信息加工的觀點,通過這種途徑來研究人的認知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等。認知心理學用計算機來模擬人的大腦,如果計算機運算的結果與人腦思維的結果相一致,這就證明了最初提出的計算機模型是正確的,即是說人的大腦的確是按照這樣的模型來工作的。
由於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改變,使得心理學研究的內容極大豐富起來。與早期行為主義心理學相比,認知心理學不再局限於算術中的心理學問題,而是逐步設計到像幾何、代數乃至高等數學中的心理活動。
認知心理學不僅研究數學知識的掌握,更加注重分析學生的認知風格和認知策略的套用水平。此外,認知心理學還採用了較為特殊的方法,即使用客觀的方法研究人的思維過程,這使得它對數學教育的研究上升到一個更為科學的水平。
以往的數學教育的現代化運動往往只是關心如何用現代數學思想去指導初等數學改革,而忽略了對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的真實的思維活動的研究。然而,一切數學教育研究最終都要落實於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因此,只有對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思維活動有著較深入的來接,數學教育才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有效學習。
由此,我們感到,當代認知心理學的教學思想為我們解答了“如何促進數學教育的發展”,這個為現代數學教育提供了新的觀念和技術。認知心理學的新發展觀可以表述為三種新觀念:新的知識觀、新的學生觀、新的方法觀。只有深入理解心理學的基本思想,並不斷探索如何運用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和思維,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