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委常委、紹興縣委書記徐煥明對記者說:“我們採用這個評價機制為企業排名,就是為了在全縣範圍內倡導集約發展,以最少的土地獲取最大的‘畝產效益’。這樣促使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到集約、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高,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
“畝產論英雄”的現實背景
一是破解要素制約,實現集約發展的需要。紹興縣是經濟強縣,但同時也是資源小縣,礦產、水資源都不豐富,尤其是土地資源十分緊缺。人均耕地僅0.57畝,只占全國人均耕地的40%,可開發的土地儲備資源越來越少,現有規劃可用土地僅15000畝左右,土地已成為紹興縣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最稀缺的戰略資源。另一方面,當地不少企業在土地使用上仍存在“寬打寬算”現象,一些企業在投資經營時,只算土地徵用的“買賣賬”、“補償賬”,很少關心工業用地的畝均“產出賬”,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都相對較低。如果繼續延續“攤大餅”式的粗放增長方式,資源要素將難以支撐,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將難以為繼。
二是提高質量效益,推進創新發展的需要。導致紹興縣資源要素緊缺的根本原因在於工業經濟總體發展質量還不夠高,主要還是依靠增加資源投入和資金物質要素投入帶動,科技含量偏低,創新能力偏弱,去年全縣企業技術開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僅為1.11%,位列全省第48位,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數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不到0.5%。隨著國內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必然導致區域競爭力的削弱。
三是建設生態文明,推進和諧發展的需要。去年,紹興縣人均GDP已達8000美元,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紹興縣紡織印染為主的產業特點和相對粗放的發展方式,使其成為能耗大縣和排放大縣。2006年紹興縣萬元GDP綜合能耗為1.7噸標準煤,是全省平均的1.89倍;日工業污水排放量平均達到62.5萬噸,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多年居高不下。為此,必須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大力提高單位能耗、單位排放效益,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畝產論英雄”,是將農業領域“畝產”概念引入工業領域,進行工業企業效益評價,實質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效益產出。紹興縣把“畝產論英雄”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理念,作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舉措,作為檢驗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標準。在具體做法上,注重從體制機制上入手,探索和完善“畝產論英雄”的導向、約束、評判等機制,倒逼企業走科學發展之路,提高單位產出率。
建立健全“畝產論英雄”的導向機制
針對要素資源和環境容量制約嚴重的現狀,紹興縣從導向上入手,致力轉變發展理念,將原先以“規模”、“增幅”論英雄轉變為以“畝產效益”論英雄。
1. 強化輿論導向。在2006年每季度公布企業畝均銷售和畝均稅收前100位排行榜的基礎上,2007年開始,又分縣和鎮(街)兩個層面,全面推行畝均產出示範企業季度公示制度。縣級在新聞媒體上定期公示銷售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畝均銷售各前30位名單,並逐步將公示範圍擴大到8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鎮(街)公示畝均稅收、畝均銷售各前10—15位名單,以此引導企業集約發展。同時,把“畝產論英雄”擴大到“單位能耗效益論英雄”、“單位排放效益論英雄”,按季在媒體上公布印染、熱電等企業單位排放的產出效益情況。
2. 強化利益導向。繼2006年對節約集約用地“三十佳”企業予以重獎後,2007年紹興縣進一步加大獎勵力度。以畝產效益為重點,按照集約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突出節約集約用地、節能降耗減排和科技創新三方面重點開展科學發展示範企業評比,獎勵資金達1000萬元。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實行工業用地公開出讓制、推行契約能源管理等,促進要素資源最佳化配置。
3. 強化服務導向。按照產業發展布局,合理規劃建設高新產業集聚區,為科技含量高、畝均稅收多、占地少的項目提供用地空間和優質服務。成立節地節能減排和經濟轉型發展工作指導組,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負總責,相關部門正職任組長,指導幫助各鎮(街)、開發區抓好節地節能減排工作。縣、鎮兩級投資服務辦公室及相關部門加強對投資強度高、科技含量高、投入產出大項目的管理服務,開闢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施全程跟蹤服務。
建立健全“畝產論英雄”的約束機制
紹興縣著眼於提高“畝產效益”,注重從制度建設入手,嚴把用地指標安排、項目準入、履約管理等環節,建立健全嚴密、規範的管理流程,形成強有力的“畝產論英雄”約束機制。
1. 科學安排用地計畫。紹興縣高度重視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工作,由縣委、縣政府集體審定年度工業用地計畫、經營性用地計畫。從提高“畝產效益”出發,優先安排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和現代服務業項目用地指標,2006年——2007年,在安排土地指標的項目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比例達80%。
2. 建立項目會審制度。創新項目準入辦法,成立由縣分管領導負責、縣投資服務辦牽頭,發改、國土、環保、科技等部門組成的項目會審小組,對意向工業項目進行三審:一審是否符合節約集約用地標準,規定項目投資強度除個別行業外最低不得低於220萬元/畝、建築容積率在1.1以上;二審是否屬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梵谷耗能或高排放的,實行一票否決;三審項目科技含量,對高新技術項目、品牌企業投資項目等予以優先考慮。實行會審制度以來,全縣共引進國家級高新技術項目和國家級品牌投資項目11個,有一批項目因達不到規定要求被拒之門外。
3. 嚴格項目履約管理。切實加強通過會審項目的後續管理,使之按章操作,早投入、早竣工、早產出。實行工程開竣工履約保證金制度,投資方須按比例繳納履約保證金,如未達到協定書規定的建設進度或畝均效益有關指標,視情予以扣除保證金。實行綜合覆核驗收制度,項目竣工投產後,由縣投資服務辦牽頭組織,對項目投資強度、投入產出比等指標進行覆核驗收,未達到協定規定的,作出相應處置。實行領導督查聯繫制度,建立縣領導定期督查重點投資項目制度,重點對應動工未動工、應竣工未竣工和未按規定進度實施的二、三產項目進行定期督查,促使項目早日動工,早出效益。
建立健全評判機制
紹興縣圍繞提高畝產效益,分不同層面和類型,建立完善“畝產論英雄”的評判機制,強化績效管理,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1. 設立企業評判標準。針對部分已建企業投資強度等相對較低的狀況,重點考評企業投入產出比、畝均稅收、畝均銷售等指標。規定工業項目投入產出比在正常投產後第一個年度應達到1:1以上,否則予以核減用地面積或限期追加投資,提高土地產出率;在對年度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畝均銷售核算基礎上,對畝均稅收、畝均銷售位於前列的企業予以表彰獎勵。畝均稅收、畝均銷售達不到一定指標的企業,不能評定為縣級科學發展示範企業,並取消縣委縣政府給予的一切政策優惠,促使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騰籠換鳥”等途徑,著力提高畝產效益。
2. 設立行業評判標準。按照提升紡織產業、壯大新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分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兩類,從集約用地和畝均產出等標準出發最佳化產業結構。規定紡織、印染等行業投資強度不低於200萬元/畝,化纖、醫藥製造業投資強度不低於270萬元/畝,機械五金等新興產業畝均投資強度不低於250萬元/畝,並逐步提升。對全縣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稅收貢獻進行測算排序,以稅收貢獻高低為依據,確定工業項目招商選資對象,重點引導發展高檔家紡、設備製造業、建築安裝業、汽車汽配、食品加工等畝均稅收較高的新興產業;突出節能減排重點,對排污企業每噸COD和SO排放所產出稅收和銷售進行核算,高於平均值的,在排污權交易資格申請等方面適度傾斜;將全縣節能減排任務分解到每家企業,對不能完成減排任務的,取消享受縣委縣政府各類獎勵扶持政策資格。
3. 設立鎮(街)評判標準。圍繞“畝產效益”這個核心指標評判各鎮(街)、開發區經濟發展質量。注重土地盤活利用,將全縣土地盤活利用任務分解到各鎮(街)、開發區,完成情況和崗位責任制考核掛鈎;突出屬地畝均產出,在對各鎮(街)、開發區區域內工業用地核查的基礎上,測算出各鎮(街)、開發區的年度畝均稅收和畝均銷售,對排名前列的予以崗位責任制加分。強化排放總量控制,落實鎮(街)、開發區COD、SO減排任務,完成情況良好的,可以在指標內新批有關建設項目,沒有完成減排任務的,不得評為年度各項先進。
初步成效
紹興縣的“畝產論英雄”機制倒逼企業變粗放擴張為集約發展,積極開展節約集約用地和節能降耗減排,加快自主創新,促進了產業提升發展和經濟提質增效。
1. 節約集約用地拓寬了發展新空間。“畝產論英雄”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廣大企業紛紛轉變思路,通過實施“騰籠換鳥”、廠房“上天入地”、技改“見縫插針”等途徑,提高土地利用率。如在全縣工業企業80強中位列第6位的天馬實業,通過內部挖潛整合、廠房加密等,在400畝土地上,2006年實現銷售15億元,上繳稅費超過1億元;浙江塔牌紹興酒廠2007年新上年產1.5萬噸黃酒生產項目,改傳統平面式生產為立體式生產,將原一層廠房規劃為五層廠房,節約土地近一半。2007年1-9月全縣共盤活土地4774畝,全縣在建的735個工業項目中,70%以上是內部挖潛型的技術改造項目;通過會審的項目投資強度超過230萬元/畝,同比提高近35%。
2. 節能降耗減排成為發展新亮點。通過“單位排放效益論英雄”、“單位能耗效益論英雄”等引導鼓勵,節能降耗減排成為企業自覺行動,紛紛採用熱能梯級利用、中水回用、鹼液脫硫、氣流染色機等一批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設備,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經濟增效。2007年1-9月全縣印染、熱電、建材等高耗能行業投入31.44億元進行設備技術改造,目前印染企業正積極以氣流染色機替代普通染色機,已建成投運28台,正在安裝16台;已採用中水回用技術16家,日減少污水排放4.8萬噸,預計到年底,可形成10萬噸/日的回用能力。經過努力,全縣日工業污水排放量已從原先的72萬噸削減到目前的48萬噸。2007年1-9月份全縣萬元產值能耗下降17.8%,COD排放量下降4%,SO2 1-8月排放量下降6.2%。
3. 科技品牌創新成為發展新動力。通過“畝產論英雄”使企業認識到,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創新,在於發展方式轉變。自主創新和品牌創建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主動選擇。如紹興索密克汽車配件有限公司通過科技創新,已開發生產5大類近400種產品,為國內外眾多知名汽車企業集團配套,成為“行業最大企業”,其畝均稅收在工業企業中位居前列。2007年1-9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335億元,增長29%,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6%。全縣企業創新創優創牌的良好氛圍逐漸形成,目前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4隻,中國馳名商標12隻,參與制定國家標準43隻。
4. 經濟結構最佳化成為發展新趨勢。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投資得到明顯抑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興產業投資力度加大。2007年1-9月,裝備製造、新型建材、皮塑橡膠等新興產業投資增幅超過90%,三產投資額同比增長47.7%,遠高於全縣工業投資18.2%的增幅。截至2007年9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興產業產值增幅達47.9%,占比從去年同期的30.8%上升到34.7%,實現利潤16.37億元,同比增長26.9%。紡織業與其他產業在工業產值中的比重從去年的68.3:31.7調整到65.3:34.7。
經過一年多努力,全縣企業畝均效益有了顯著提升,截至2007年9月,畝產效益前100位企業的畝均稅收和畝均銷售平均達到11.85萬元和379.87萬元,比去年同期的9.1萬元和271.16萬元,分別增長31%和39%。
下一步打算
一是進一步提高“畝產論英雄”標準。進一步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健全完善工業項目集體會審制度,按照經濟發展形勢要求,對目前工業項目220萬元的投資強度、1.1的容積率、40%的建築密度等指標視情作進一步提高,商貿、住宅項目等原則上要求建高層建築,城區和集鎮的容積率分別提升到3.0和2.5。進一步強化項目落戶簽約履約管理,健全完善工程開竣工履約保證金制度,提升相關標準,完善實施細則。進一步嚴格項目竣工綜合覆核驗收,對未達到約定要求的,落實相關措施,加大查處力度,並嚴格控制用地50畝以下項目分期建設。
二是進一步拓寬“畝產論英雄”領域。從“二產”到“三產”,在繼續做好工業企業“畝產論英雄”的基礎上,將“畝產論英雄”理念拓展至商貿三產領域。如在輕紡城升級改造中,探索將營業房單位面積稅收貢獻作為市場招商的重要依據,設立單位面積稅收準入門檻,推進市場繁榮。從“增量控制”到“存量盤活”。致力提高區域“畝產效益”,在嚴格把好新增用地項目關的同時,加大對存量土地盤活力度,設定一定的畝均稅收和畝均銷售標準,探索實行閒置土地“三掛鈎”制度,即存量閒置土地盤活情況與鎮(街)用地指標安排掛鈎、與企業經營性用地參拍資格掛鈎、與企業新增用地工業項目落戶掛鈎,促進土地利用率提高。從“退二進三”到“退二優二”。改變對城鎮建成區內污染大、產出少企業單純推行“退二進三”的做法,對單位排放稅收、畝均稅收高的企業,加大政策優惠和資金扶持力度,鼓勵通過改造升級,實行“退二優二”,做強做優工業經濟。
三是進一步形成“畝產論英雄”合力。成立深化“畝產論英雄”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加強綜合協調,協調國土、建設、商貿三產局、投資服務辦等部門,結合各自職責,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投資項目集體會審制度,對新增用地工業項目及存量土地盤活項目,探索實行由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投資服務項目集體票決制,使項目決策更加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