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飼養標準

畜禽飼養標準,不同種類畜禽在不同條件下系統配套的營養需要指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畜禽飼養標準
  • 別名:營養需要量
又稱營養需要量。是配制飼料的依據。家畜的飼養標準是在經驗性的飼料定額以及隨後發展的飼料化學評定和家畜消化代謝試驗等的基礎上逐步產生、完善的。最早的標準應歸功於德國學者A.泰爾於1810年在愛因霍夫協助下提出的乾草等價學說。各國的飼養標準或營養需要量均由該國的有關權威部門頒布。許多國家都將標準建立在動物最低營養需要量的基礎上,以達到提高飼料效率、降低飼料成本和發揮畜禽最大潛力的目的。國外已經制定出了豬、禽、奶牛、綿羊、山羊、馬、兔、實驗動物、狗、貓、非靈長類動物等的飼養標準或營養需要量,並在動物生產和飼料工業中被廣泛套用。中國自1983年以來,也先後制訂了豬、雞、奶牛、肉用牛和羊的飼養標準。飼養標準包括以下指標:能量、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指標。飼養標準的制訂首先需要通過消化試驗與平衡試驗,取得有關飼料消化與利用方面的數據。市場上出售的配合飼料,一般是根據飼養標準,由配合飼料工廠配製的。任何飼養標準都只在一定條件、一定範圍內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