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方案

《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方案》是進一步保護和調動主產區重農抓糧積極性,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制定的方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23年10月31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方案
  • 印發機關: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
  • 印發日期:2023年10月31日
  • 發文字號:發改社會〔2023〕1470號
印發信息,方案全文,

印發信息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印發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
發改社會〔2023〕1470號
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教委、教育局)、民政廳、衛生健康委:
  為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重要部署,減輕產糧大縣財政壓力,提升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補齊社會民生領域短板弱項,現將《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  育  部
民  政  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
2023年10月31日

方案全文

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要強化對主產省和主產縣的財政獎補力度,保障產糧大縣重農抓糧得實惠、有發展,不能讓生產糧食越多者越吃虧,保護好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 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要求,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著力加強薄弱環節。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減輕產糧大縣財政壓力,解決種糧農民在公共服務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保護和調動主產區重農抓糧積極性,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民眾急難愁盼,聚焦產糧大縣公共服務短板弱項,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加大對產糧大縣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穩步提升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切實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營造鼓勵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多產多補的正向激勵機制,築牢糧食安全的民生基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謀劃,分期分批推進實施。綜合考慮各地糧食生產基礎和增產潛力,合理把握總體實施安排,實事求是確定建設目標,避免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
堅持供需聯動,最佳化服務設施布局。以需定供、以供引需,根據人口流動趨勢和民眾需求,重點加強縣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適當考慮中心鎮的建設需求,提高公共服務設施利用效率。堅持軟硬聯動,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引領,統籌人員、經費、土地等要素資源投入,確保項目建成一個,用好一個,持續發揮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的作用。
堅持資金聯動,提高資金使用效能。最佳化資金安排結構,“一錢多用”“多錢一用”,加強財政、金融等各方面資金的配合銜接,形成幫扶合力。
堅持政策聯動,建立穩定長效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壓實各方責任,細化實化支持舉措,推動形成穩定的長效支持機制,切實提高種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主要目標
優先支持糧食調出量大的主產省(區),2024 年在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河南等 5 個糧食調出量大的主產省(區)開展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和財力,分期分批逐步支持其他糧食主產省(區)和非主產省(區)產糧大縣,力爭到 2030 年基本覆蓋全國產糧大縣。
把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和其他糧食產量貢獻大的縣作為支持重點,補齊產糧大縣公共服務短板,調動增產積極性,著力查缺補漏,以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引領,健全完善產糧大縣以縣城為核心、輻射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實現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水平明顯提升,做到“關鍵設施無缺項、供給質量有保障,高頻服務就近享、基本醫教不出縣”,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展望 2030 年,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設施網路更加完善,力爭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達到全省平均水平,鼓勵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多產多補的正向激勵機制初步形成。
二、編制一攬子解決方案
(四)對照現狀摸清底數。全面梳理縣域公共服務設施和能力的基礎底賬,針對“設施舊、場地少、功能缺、服務弱”的問題,精準查找短板弱項。重點關注基本公共服務的設施缺項,以及建設期早、已臨近使用年限,設施陳舊、存在安全隱患,容量不足、長期超負荷運轉等三類設施,統籌建立基礎台賬。
(五)對照人口和產糧貢獻精準謀劃。將服務人口和實際需求作為公共服務布局的重要因素,加強前瞻謀劃和預研預判,堅決避免資源閒置浪費。深入分析研判縣域未來一段時間的人口出生和流動趨勢,在人口集聚的重點區域、民眾急需的關鍵領域增加公共服務布局;當前存在一定服務壓力、未來需求明顯下降的服務事項,積極採取階段性措施解決,不盲目做大增量;人口淨流出區域,強化已有設施的統籌利用和功能轉化。在確定對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設施差異化支持政策時,把糧食產量、糧食增產情況作為重要考慮因素,不讓生產糧食越多者越吃虧,形成多產糧多支持的正向激勵機制。
(六)對照標準明確差距。對照國家《“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主要指標任務、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和省市部署要求,明確縣域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的主要差距。優先解決基礎教育、醫療衛生、“一老一小”等高頻服務的短板弱項,緊扣能力提升,對標目標任務,分析主要困難和關鍵環節,統籌軟硬體需求,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提升。堅持哪裡缺補哪裡,缺什麼補什麼,不搞簡單平均主義。
(七)緊扣目標制定方案。產糧大縣要緊緊錨定主要目標,確定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的目標任務、建設需求、資金渠道和配套舉措,制定一攬子解決方案。要聚焦需求有緊迫性、縣域有能力做、民眾有獲得感的事項,區分輕重緩急,分年度有序推進。要完善目標考核和過程監測體系,確保可檢驗、可考核,紮實推進任務落地見效。各地方案制定和執行情況,作為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政策傾斜的參考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