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移、空間聚集與區域協調》是2014年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虎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業轉移、空間聚集與區域協調
- 作者:安虎森
- 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
- 頁數:18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10045389
《產業轉移、空間聚集與區域協調》是2014年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虎森。
《產業轉移、空間聚集與區域協調》是2014年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虎森。內容簡介《中國產業發展論叢:產業轉移、空間聚集與區域協調》由十章組成,可以分為區域經濟理論與區域協調發展路徑思考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
產業轉移是發生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區域之間的一種重要的經濟現象,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達區域的部分企業順應區域比較優勢的變化,通過跨區域直接投資,把部分產業的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區域進行,從而在產業的空間分布上表現出該產業由發達區域向發展中區域轉移的現象。產業轉移對於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區域間經濟關係的...
城鄉產業轉移是指某些產業由城市中心區向周圍農村地區轉移的過程,它通常是伴隨著城市的郊區化而產生的。路徑 1.產業發展和聚集經濟的關係與城鄉產業轉移的方向 從城市轉移出的產業需要找到更好的發展區位,它們是轉移到距離城市更近的地區,還是離城市更遠、土地和勞動力價格更為便宜的地區?這不是政府或企業決策主體...
產業轉移,是指某個產業或者產業群體在地理空間分布上發生變動,即由一國或一地區向另一國或另一地區移動。多區域合作之所以會帶來產業轉移的新機遇,是因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再生產要素稟賦的特性所決定的。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原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競爭優勢將會隨著當地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和勞動對象資源(原材料...
《區域協調發展研究:要素配置視域下的產業轉移分析》是2018年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欣亮。內容簡介 《區域協調發展研究:要素配置視域下的產業轉移分析》在中國現階段空間層面區域發展差距較大以及時間層面區域發展方式亟待最佳化的背景下,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通過現有研究梳理,分別論證了對...
《產業轉移與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是華齡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吉雄,王征國。內容介紹 《產業轉移與區域協調發展研究》研究了產業轉移的動力機制。包括從移出地和承接地兩個方面對產業轉移的動因進行一般分析、運用城市化框架對產業轉移的巨觀機理進行的理論分析、產業引進的過程、產業轉移中要素流動的一般規律...
五是區域協調發展意識尚未形成,部分地區在發展中過度強調自身做大做全,協同意識薄弱,造成產業同質、重複投入、惡性競爭,導致市場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行政資源低效浪費。第二節 機遇挑戰 重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的總體思路為雲南區域協調發展舉旗定向、擘畫藍圖;習近平總書記...
《產業有序轉移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作用機制研究》是2015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雪如。內容簡介 本書在理性政府假設的基礎上把產業轉移納入擴展後的LS模型中,將產業轉移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利弊影響進行了初步詮釋。探討了我國產業轉移的動態演變趨勢、路徑和相對規模,並在提出和界定產業有序轉移概念的...
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將根據產業集群重大項目布局和產業發展重點,規劃形成“一軸雙帶多組團”的重大項目空間結構。通過大規模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發展分工,能夠加快梧州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加速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廣西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第三節 提高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能力 第四節 提高欠發達地區的承接產業轉移能力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問題研究,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涉及區域經濟學、空間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政府經濟學等多個學科。從空間角度看。涉及全球、中國、東中西部地區;從時間跨度看,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
因此,如何分析中國製造業空間集聚態勢、科學評價集聚過程中生產要素配置效率、區域產業集聚的合理性,以及再進一步,如何進行國家層面產業梯度轉移、產業結構重組和產業結構最佳化、促進各區域各產業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基於上述背景和認知,《過度集聚、要素擁擠與產業轉移研究》分析了在中國內部進行產業...
產業轉移是生產力空間轉移的一種重要方式,它能夠帶動欠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迅速崛起,是欠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外力。產業轉移有利於承接地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是提升產業承接地綜合經濟實力、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21世紀初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生產要素的區域流動和全球配置更加...
在這種假設下杜能提出了各種產業的分布範圍,或者說它們的區位。他把都市外圍按距離遠近劃成6個環帶,這些環帶後來被稱為杜能環。第一個杜能環被稱為自由農作區,距離都市最近,主要生產新鮮蔬菜、牛奶等。由此向外,距離變遠,運費增加,新鮮農產品可能因來不及運抵城市而腐爛並失去價值。故空間一個圓形帶生產新鮮...
從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過程看,產業、特別是工業等集中於少數點,即增長極。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的增多,點與點之間由於經濟聯繫的加強,必然會建設各種形成的交通 線路使之相聯繫,這一線路即為軸。軸線一經形成,對人口和產業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吸引企業和人口向軸線兩側聚集,並產生新的增長點。從而由點到軸,...
(一)打造“一核四組團”的空間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集約高效的發展原則,採取核心區擴容集聚、外圍區提質增效、組團型布局的發展模式,形成“一核四組團”的空間發展格局。一核:包括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及周邊的梅縣區畲江鎮和水車鎮、興寧市水口鎮、五華縣河東鎮的帶狀區域。以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
但是,過高的聚集又帶來諸多弊端,城市病不斷出現,並日趨突出,於是產業地區布局又要求分散。所以,既要聚集,又要分散,在聚集中有分散,在分散中有聚集,是現代化大生產條件下產業地區布局的動態規律。遵循產業地區布局規律要求,人為影響產業地區布局就形成了產業布局政策,它的目的是通過地區產業的合理布局實現空間...
《中國產業空間布局演變:事實、規律與政策含義》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吳建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研究產業在區域上的定位和聚集,不僅可以揭示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還有助於我們理解經濟發展的空間特徵。由於缺乏高質量的數據,現有文獻大多探討中國省區二位數產業地理分布和集聚。這些研究無法反映不...
(二)可納入區行政審批事項快捷辦理,協調解決企業辦公空間、產業化發展需求,積極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三)對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較大貢獻並持續在海淀發展的重點新引進企業,可根據其對海淀重點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區級貢獻情況等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四)短期內雖不能形成明顯區級貢獻,但符合高端要素...
《意見》總體要求:統籌規劃生產力和人口空間布局,推動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有序向城鎮集中、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促進城鄉資源共享和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加快城鄉融合;以產業發展為支撐,形成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加快體制創新步伐,破除城鄉分割的體制性障礙;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
圖1-1 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空間位置示意圖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及說明 ——經濟成長勢頭總體向好。2019年,示範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35億元,增長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2083元,增長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8.8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32.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1.8元,增長9.3%,占全市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4%。固定資產...
加快武漢信息光電子、株洲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洛陽農機裝備等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新培育一批產業創新中心和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建設一批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新創業孵化平台和雙創示範基地,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聯合區域創新資源,實施一批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
資源型產業集群,是指依託獨占性自然資源,以自然資源的開採、加工和消耗實現成長的企業的聚集,通過深度專業化分工,形成完整價值鏈條、健全產業支撐體系,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產業空間組織形式。即以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為基礎,以資源生產加工為紐帶,具有產業內在聯繫,且在地域上集中的產業群落可稱為資源型產業集群,如...
(一)園區空間布局 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為基礎,以“三線一單”為約束,圍繞以中老鐵路為縱軸、輻射帶動周邊發展的沿邊開放立體化發展新格局,以資源、交通等要素布局為基礎,以產業、城鎮、人口協調發展為導向,構建與全州區域經濟相協調的“一軸兩翼”園區發展空間布局。1.“...
為回響國家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參加兩市一省規劃學(協)會和城市科學研究會、規劃設計院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京聯合召開的“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論壇”與會者,就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與區域治理達成共識。現發出如下倡議:1、堅持生態優先為前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綠色、可持續的人居環境。以區域...
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合理確定用地範圍,選址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集中區土地利用規劃要適應產業升級、產業聚集、產業配套的需要,為大中型骨幹項目、主導產業帶動項目、配套產業項目留有充分發展空間。入駐項目必須按照集中區總體規划進行設計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設施面積不得超過工業項目用地面積的7%,集中區容積率最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