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情況
示範區簡況
示範區包括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江津區、
永川區、
榮昌區、
大渡口區等5個區域,面積6287.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7.6%。現有常住人口406.3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3%。示範區工業發展歷史悠久,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重慶高新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首批27個國家高新區之一,2016年獲批建設的全國第1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為統攬,確立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大健康、高新技術服務業為主攻方向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江津區作為重慶
三線建設的主戰場之一,積累了良好的工業發展基礎,通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已成為重慶重要的工業集聚地,先後攬獲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製造和食品(糧油加工)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綠色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諸多殊榮,形成了消費品、裝備製造、汽摩及零部件、新型材料、電子信息五大百億級產業集群,著力建設重慶市先進制造業基地、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區。永川區從最初的以煤炭、鋼鐵、建材、化工產業為主,到後來依託重慶汽摩產業發展機械加工和汽車零部件產業,此後又依託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電子配套產業,“永川工業”幾度輝煌,為促進國家和地方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榮昌區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在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大渡口區因重鋼而設區,曾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區,重鋼環保搬遷後,進入轉型發展嶄新時期,先後納入全國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城區、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重點工程。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示範區創新發展思路,積極主動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良好成效。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及說明
——經濟成長勢頭總體向好。2019年,示範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35億元,增長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2083元,增長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8.8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32.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1.8元,增長9.3%,占全市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3%,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0.6個百分點。
——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示範區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大健康、高技術服務四大主導產業,2019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5610.8億元、規上服務業營收234.8億元,集聚規上工業企業1445家。戰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9.5%。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43.1%。同時,生物醫藥、前沿新材料、檢驗檢測等一批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科技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示範區努力匯聚高端創新創業主體與要素,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成為原始創新策源地和自主創新主陣地。2019年,示範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631家,市級以上研發平台585家;R&D支出94.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2%;高新技術製造業企業增加值3029.2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3.1件,較全市平均水平高2.7件。
——社會民生保障更加有力。2019年,示範區公共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不斷增加,新增就業1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僅為2.6%;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004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997元,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示範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嚴格落實“河長制”,大力實施“一河一策”,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突出控制交通、工業、揚塵和生活污染,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基本達到300天以上。
建設總體思路
發展定位
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抓住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機遇,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協同發展和開放合作,著力加強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最佳化產業布局,努力將示範區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共建先行區、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中西部地區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中西部地區內陸開放高地,為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共建先行區。緊抓國家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總體部署,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工業設計、檢驗檢測認證、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園區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標準廠房、樓宇產業園等產業發展載體建設,以及電子信息、汽車機車、裝備製造、消費品、材料、生物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
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主動融入成渝科創大走廊建設,以產業技術創新為重點,以產學研合作為依託,強化人才、平台、技術三項支撐,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融合”,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依託國家級高新區,合理布局科研機構和科技產業,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高高校院所源頭創新能力。爭取國家和重慶市在示範區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成渝地區其他城市共同開展產業創新合作,促進成渝高端人才和科研院所向示範區匯聚和在成渝地區自由流動。
中西部地區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一方面,充分發揮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津綜合保稅區及江津工業園區、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建橋工業園區等的產業基礎和要素集聚優勢,增強創新資源集聚能力,壯大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加快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實體經濟建設、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產業對城市發展的帶動能力。另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大力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產業發展支撐和保障能力,努力打造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互促的更為緊密的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
中西部地區內陸開放高地。一方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建設等國家區域戰略,拓展跨區域和國際貿易新通道,推進層次更高、領域更寬、空間更廣的開放合作。另一方面,積極發揮國家級高新區、江津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台功能和口岸及“水公鐵”多式聯運等優勢,加快培育現代物流企業和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大力促進與川南黔北及周邊區域的開放合作,將示範區建成中西部地區內陸開放高地。
發展目標
到2025年,“打造大平台、構建大產業、培育大集群”取得顯著進展,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戰新產業競爭力更加強勁,規模與效益同步增長,轉型與升級協同發展,產業與生態互促並進,基本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園區發展排頭兵、現代製造業集聚區、經濟新動力策源地和綠色發展展示區。
——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到2025年,示範區經濟發展規模、效益明顯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1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超過19.3萬元/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24.4億元和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達到7.3%左右;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成長型城市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產業升級成效顯著。到2025年,產業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態化、國際化特徵顯著,一批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集群基本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9%左右;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
——創新驅動明顯提升。到2025年,建成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科技成果針對性、實用性和轉化率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5%;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5.6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增速分別達到1200家和12%。
——綠色發展取得突破。到2025年,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和水資源、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國家下達任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累計降低10%;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6%;國控省控地表水斷面達到或好於Ⅲ類水質占比達到100%,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提高至85%。
推進路徑
1.以創新驅動為引擎,著力推動產業高端化。依託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充分發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共建先行區的輻射帶動作用,著力推進基於信息技術的價值鏈重構和價值創造環節的再造,加快產業價值鏈升級。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企業研發平台載體建設,加快構建科技服務支撐體系,推動科技創新,以創新鏈支撐產業鏈。運用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通過“強鏈、補鏈、建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高端轉型。
2.以技術融合為牽引,加速產業融合發展。大力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深挖網際網路在工業製造中的套用,推動網際網路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積極構建現代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和產業融合技術支撐平台,強化平台支撐功能,加快科技創新資源與產業的融合,打造“平台+智慧型終端+內容分發渠道+套用軟體與數字內容服務”跨界融合的產業生態系統。
3.以產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強力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以示範園區、重點園區為產業轉型升級主要載體和主陣地,構建多層次開發園區體系,加快創新平台、公共服務平台和接續替代產業平台建設,構建良好的“網際網路+”產業生態;以示範園區和重點園區現有產業為基礎,結合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加速布局和發展創新能力強、關聯程度高、帶動能力強、輻射面廣、集約化程度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集群,加速產業集群化發展。
4.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努力推動產業生態化。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走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現代綠色產業發展之路。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大力推進產業綠色升級改造,降低能耗物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努力推動能源產業清潔化轉型,加快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和環境治理型產業。
5.以國家戰略為契機,全面促進開放合作。以國家若干重大區域戰略實施為契機,化戰略要求為戰略行動,全面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製造、消費品等重點產業合作,協同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最佳化升級。持續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要區域的全方位合作;努力促進與周邊城市便捷通勤、產業合作、公共服務共享。加強引資、引智、引技組合、結合,積極鼓勵和吸引外資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強與世界一流跨國公司的合資合作,努力拓展產業合作發展空間,不斷促進更寬領域、更廣地域、更深層次的對內對外開放合作發展。
建設範圍與園區布局
1.示範區涵蓋的空間範圍
按照“一心四極一軸”的空間布局安排,形成以“一心”為牽引、“四極”為支撐、“軸”串“極”的“心”“極”互動、“軸”“極”聯動的產業發展空間新格局,促進示範區整體協同協作發展。“一心”即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四極”即以江津綜合保稅區及江津工業園區為主要支撐的江津極、以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要支撐的永川極、以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要支撐的榮昌極和以重慶建橋工業園區為主要支撐的大渡口極;“一軸”即圍繞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的集江津區、永川區、榮昌區為一體的協同協作發展軸。
聚焦發展“一心”。依託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核心示範園區和高新區戰略位勢、高校資源、地理區位、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大健康、高技術服務等產業;全面加強與以成都為重點的四川區域的包括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在內的合作,協同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最佳化升級,合作共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新增長極和創新驅動新引擎,努力培育成世界級產業集群。
做大做強“四極”。江津區、永川區、榮昌區、大渡口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快培育特色鮮明的支柱產業,形成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格局態勢。江津極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消費品、新材料等產業;永川極重點發展汽摩及零部件、智慧型裝備、消費品、電子信息、新材料、大數據以及職業教育等產業;榮昌極重點發展消費品、智慧型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農牧高新等產業;大渡口極重點發展大數據智慧型化、生態環保、大健康生物醫藥等產業。
協同發展“一軸”。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指向,利用快速交通幹線和聯線,充分發揮江津區、永川區、榮昌區各自區位優勢及其“極”的產業基礎,統籌協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先進制造(機械、汽摩配、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智慧型裝備、白酒及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新材料、特色輕紡以及農牧高新等產業的聯動協作,合力構建和做大做強江津極、永川極、榮昌極協同協作發展的“軸”,助推示範區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2.園區設定
示範區以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示範園區,以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建橋工業園區為重點園區,打造“4+2”的園區建設發展格局。
| | | | | |
| ①重慶高新區直管園具體範圍包括西永微電園全域,沙坪壩區曾家鎮、西永街道、虎溪街道、香爐山街道全域,九龍坡區白市驛鎮、走馬鎮、含谷鎮、巴福鎮、金鳳鎮、石板鎮全域。 ②重慶高新區拓展園具體範圍包括大渡口區建橋園區A、B區和跳蹬鎮全域,沙坪壩區鳳凰鎮、青木關鎮、回龍壩鎮全域和豐文街道、陳家橋街道、土主鎮部分區域,九龍坡區渝州路街道、石橋鋪街道、二郎街道、陶家鎮、銅罐驛鎮、西彭鎮全域,北碚區歇馬街道全域,巴南區木洞鎮、麻柳嘴鎮全域,江津區德感街道、雙福街道全域和聖泉街道部分區域以及市人民政府依法明確的其他區域。 | | ①科學之城,創新高地; ②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引領區域創新發展的綜合性科學中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連結全球創新網路的改革開放先行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區。 | ①積體電路、智慧型終端、先進感測器、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智慧型裝備、新材料、半導體製造、醫療器械、生物藥、化學藥、中醫藥、醫養健服務; ②研發孵化、軟體信息、檢驗檢測、數字文創、科技金融。 | ①探索跨區域協同創新及成果轉化模式; ②探索川渝共建西部科學城對外投資合作發展聯盟; ③探索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與突破; ④探索科技高端人才雙向流動改革試點; ⑤探索創新孵化、產業培育、產城融合發展新路徑。 |
| 東至珞璜工業園中興大道,南至重慶繞城高速公路,西至渝黔高速鐵路,北至珞璜工業園碑亭大道。 | | ①全市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②消費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③全市重要的物流樞紐和開放高地; ④全市重要的富硒康養產業引領區。 | ①汽車、裝備製造、消費品、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富硒健康食品及醫療器械; ②科技研發、檢驗檢測、交易服務、保稅物流、保稅服務。 | ①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路徑; ②探索依託綜合保稅區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 |
| ①德感組團:東至津馬路,南至長江岸線,西至臨峰山,北至雙福園區。②珞璜組團:北至長江、南至燕尾山、西至長江、東至雲篆山。③白沙組團:東抵寶珠溪,西至白沙垃圾填埋場外圍,北臨長江,南靠渝瀘高速。④雙福組團:東至南北大道,南至聖泉高壓走廊,西至縉雲山四山管制區,北至享堂大道。 | |
| ①主體核心區分為5個片區。A區東至大安街道田堡村,南至成渝高速公路,西至大安街道紅岩村,北至大安街道荷花村;B區東至太平水庫,南至九永高速公路,西至永瀘路,北至渝隆路;C區東至大安街道放牛村放牛村民小組,南至陳食街道盧家岩村,西至大安街道放牛村三梯村民小組,北至興業大道;D區東至陳食街道蓮花塘村,南至108省道,西至文昌西路,北至一環路; E區東至興龍大道,南至紅河大道,西至永銅路,北至箕山。②南翼區分為4個片區。A區東至松溉鎮松江村仰天窩村民小組,南至長江,西至朱沱鎮四望山村,北至松溉鎮松江村石馬村民小組;B區東至一松路,南至松溉鎮松江村,西至三環高速公路,北至松溉鎮茅園村;C區東至朱沱鎮筍橋村,南至朱沱鎮石碓窩村苟灣頭村民小組,西至朱沱鎮石碓窩村大山坪村民小組,北至朱沱鎮筍橋村;D區東至長江,南至朱沱鎮漢東村,西至朱沱鎮新岸山村,北至朱沱鎮場鎮。③北翼區分為2個片區。A區東至三教鎮玉峰村,西至永銅公路,南至三板路,北至花灘路;B區東至小安溪河,南至板橋鎮大坪村施茶嵐坳村民小組羅盤田,西至板橋鎮大坪村施茶嵐坳村民小組石梯滴水岩,北至板橋鎮柳溪村。 | | ①現代製造業基地; ②西部職業教育基地; ③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 ①汽車及零部件、智慧型穿戴、智慧型機器人、特色輕工、新材料、智慧型家居、生物醫藥及大健康、消費品產業; ②科技研發、現代物流、會展服務、大數據服務、信息技術服務。 | ①探索通過創新創業推動產業轉型發展新路徑; ②探索職業教育服務產業轉型發展新路徑。 |
| ①板橋組團:東至桐子坳水庫,南至G348附近,西至迎賓大道、成渝鐵路一線,北至東湖水庫。②廣富組團:東至廣順老場鎮,南至瀨溪河,西至南大瀘高速,北至螺罐山。③榮隆組團:東至X811,南至雙龍大道,西至S546,北至規劃道路。 | | ①國家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要素集散的重要節點。 | ①消費品、智慧型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農牧高新、化學原料藥及製劑、獸藥、醫療器械; ②現代物流、科技研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③生豬產業。 | ①探索東西部園區共建的發展路徑; ②探索毗鄰地區資源整合、園區共建新模式。 |
| ①A區:區塊一:東臨長江,南至濱江路,西至西城大道,北至百花路。②B區:區塊二:東至黃小路,南臨長江,西、北臨黃小路;區塊三:東至油府路,南、西臨長征重工內部鐵路,北至福茄路。③C區:區塊四:東、南臨渝滇高速,西至中梁山,北至大渡口區行政區界;區塊五:東、南臨渝滇高速,西至中梁山,北至大渡口區行政區界。 | | ①老工業基地轉型示範區; ②國家環保產業重慶基地; ③重慶市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產業園。 | ①大數據智慧型化、生態環保、醫療器械、消費品、新材料產業; ②軟體及信息服務、科技研發服務業。 | ①探索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②探索工業遺產科學保護與有效利用新路徑。 |
重點任務
重點探索示範領域
1.探索產業創新發展新模式。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建設產業技術研發平台;提升現有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創新能力,新建一批共性技術研發平台;搭建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台、工業設計產業網際網路平台等;完善產業技術研發體系,促進高端創新資源最佳化集聚,激發示範區科技創新活力,高標準構建產學研創新生態鏈條。
2.探索產業集群發展新體系。依託示範區現有產業基礎,拓寬產業發展鏈網;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固本開新求變、補鏈強鏈成群;加快本土核心零部件、核心專利、自主品牌的培育;強化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建設,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承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轉移,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建設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構建產業垂直整合一體化、產學研一體化、全產業鏈集群化的產業體系。
3.探索產業智慧型化發展新路徑。推動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推行關鍵工序智慧型化、生產過程和供應鏈智慧型化;大力推動智慧協同生產,打造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推動示範區企業兩化深度融合,建設以設施數位化、管理可視化、產業智慧型化、服務智慧化為重點的智慧園區。推動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在產業集群企業的深度融合與集成套用,促進集群企業網路化改造升級。
4.探索產城融合發展新思路。加強示範區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示範區空間布局,完善功能配套,統籌產業發展、居住生活、公共管理等空間和設施規劃建設,增強示範區產業空間、居住空間和生態空間承載能力。積極探索最佳化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的有效途徑,拓展發展新空間。推動智慧型終端、物聯網、智慧型家居與智慧社區、智慧城市融合發展,加快推動產城融合。
重點建設任務
1.加強轉型升級,構建特色現代產業體系
結合示範區產業基礎,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創新思路、分類施策和內培外引並重,強化創新驅動引領,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消費品、技術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推動產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生態化、融合化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新一代信息技術。依託高新區、江津區、永川區、榮昌區、大渡口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礎,推進產業升級換代,延展完善積體電路產業鏈條,提升感測器等核心器件發展水平,加快智慧型終端產品種類拓展和檔次提升,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積體電路。聚焦積體電路設計領域,充分釋放聯合微電子、英特爾FPGA積體電路設計中心、中電科技集團重慶聲光電等企業集聚勢能,加快引進一批積體電路設計、方案提供、產品開發製造企業,重點發展功率半導體晶片、存儲晶片、模擬及數模混合晶片、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晶片等套用晶片設計。依託華潤微電子等積體電路製造企業,做大現有8寸晶圓生產規模,加快12寸晶圓生產線建設。大力發展針對汽車電子、工業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平板顯示等封裝技術,滿足我市積體電路產品發展需求。
——智慧型終端。依託廣達、英業達、群光電子、群光電能、敏達電氣、雷科電氣等智慧型終端製造企業,做大做強筆記本電腦、手機、印表機、平板電腦等傳統智慧型終端市場,大力引進晶片模組、主機板、記憶體、顯示屏等核心關鍵零部件。積極引進培育智慧型耳機、智慧型手環、智慧型手錶、智慧型眼鏡、智慧型服裝、智慧型鞋等可穿戴智慧型終端,拓展智慧型路由器、智慧型插線板、智慧型感應燈具、智慧型音箱、智慧型投影儀、智慧型機頂盒等智慧型家居,以及智慧型視覺、健康醫療、5G智慧型終端等新興智慧型終端產品。
——智慧型感測器。以汽車、智慧型終端、裝備等領域的套用需求為導向,重點發展車用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和位置感測器,智慧型終端用慣性感測器、重力感應感測器和指紋識別感測器,工業機器人用二維/三維視覺感測器、力矩感測器和碰撞感測器。積極引進培育陶瓷、有機敏感材料研發生產企業,構建與感測器發展相適應的特種材料配套體系。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華潤微電子12吋晶圓生產線, 華潤微電子功率半導體封測基地,光電傳輸集成晶片及模組封裝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光電晶片研究、設計及生產項目,重慶積體電路設計創新孵化中心,重慶科學城電子信息產業孵化園(科學谷)。 重慶江津工業園區:新型電子元器件科創基地項目,物聯網核心設備製造項目。 江津綜合保稅區:重慶市江津綜合保稅區大數據存儲智慧型終端半導體製造銷售基地+快閃記憶體主控晶片研發設計項目。 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時鑫筆電滑鼠、鍵盤生產項目,楊達鑫筆記本電腦外殼、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 (五)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項目,電腦鍵盤自動化整裝生產項目,電源線、連線器等生產項目,筆記本電腦鍵盤生產項目,5G通信基站鐵塔製造項目,HDI線路板項目。 (六)重慶建橋工業園區:海康威視重慶科技園二期項目,海康威視重慶科技園三期項目,海康威視長江上游總部,里德高清攝像頭擴能項目,明鑫海康威視板金件加工項目,螢石生產基地項目,復恆(重慶)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重慶辰淮科技有限公司項目。 |
(2)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依託高新區、江津區、永川區傳統汽摩及配套產業發展優勢,積極布局發展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型網聯汽車,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新能源汽車。推動長城汽車、小康汽車、濰柴汽車等現有整車企業加快開發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產品,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節能、環保汽車。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突破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電力驅動領域重點發展電子控制器、功率轉換器、前驅電動機、後驅電機等配套零部件;電池電源領域重點發展電源、能量管理系統、能量回收系統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電控領域集中突破汽車晶片,加快發展IGBT晶片、整車控制系統用CAN匯流排等用於整車控制器、電機控制器和電池管理系統等核心組件。
——智慧型網聯汽車。以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為載體,重點發展智慧型化系統網際網路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推進智慧型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發展,重點發展環境感知感測器、車載晶片、中央處理器、車載作業系統、車輛電子控制、雷射/毫米波雷達、微機電、自適應巡航、智慧型動力分配系統、智慧型緊急制動輔助系統、智慧型牽引控制系統、智慧型泊車、智慧型安全控制、智慧型車聯網系統、遠程智慧型人車互動系統、無人駕駛等智慧型化核心零部件;創新發展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導航服務、車用基礎地圖服務等服務和智慧型汽車的數字套用、娛樂套用、移動智慧型辦公等套用。
(一)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智慧型網聯研究院暨自動駕駛示範基地項目,智慧型駕駛關鍵感測器及系統產業化項目,新能源汽車智慧型檢測與裝備研究院項目。 (二)重慶江津工業園區: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研發項目,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製造項目。 (三)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汽車整車物流基地、零部件倉儲物流基地、物流結算中心等項目,越東年產2400萬件(套)燃油噴射系統驅動軸、DCT雙離合變速器、滑動凸輪軸、前後端堵、工程機械精密配件等生產項目,蓋威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科特高端閥門成套裝置智慧型製造項目,屹馬汽車排氣系統生產項目,松峰年產300萬台電摩關重件生產項目,蜂巢易創9AT自動變速器生產基地項目,蜂巢易創汽車發動機生產基地項目,海洋世紀家電及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中交科創STS電動車生產項目(一期),西部自動駕駛開放測試與示範運營基地項目。 (四)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項目,新能源汽車變速箱動力總成生產項目,車聯網、汽車檢測實驗基地和檢測設備生產項目。 |
(3)高端裝備。依託高新區、江津區、永川區、榮昌區、大渡口區裝備製造產業的發展基礎,推動現有裝備產品向智慧型化、成套化和系統化轉型升級,積極引進培育高端裝備產品,重點發展以智慧型機器人、增材製造設備、高檔數控工具機、節能環保裝備為重點的高端裝備產業。
——智慧型機器人。依託深圳固高、廣州數控、華中數控等機器人企業,圍繞生產製造需要,引導工業機器人向中高端邁進,重點發展弧焊機器人、真空(潔淨)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慧型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為代表的工業機器人。結合生活服務需要,加快研發生產用於手術、家政服務、養老助殘、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服務機器人。依託固高科技長江研究院,積極培育引進龍頭企業,推進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控制器、伺服電機、精密測量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等配套產業建設,打造機器人產業集群。
——增材製造設備。重點發展汽車、電子、食品、紡織等領域專用智慧型製造成套設備,雷射/電子束高效選區熔化、大型整體構件雷射及電子束送粉/送絲熔化沉積、光固化成形、雷射切割、雷射焊接等增材製造裝備和雷射加工裝備,線上無損檢測系統裝備、可視化柔性裝配裝備、高速堆垛機、智慧型分揀機、高參數自動化立體倉庫等檢測、裝配、物流和倉儲環節裝備,推進增材製造裝備的產業化和示範套用。
——高檔數控工具機。依託重慶恆博機械製造、利勃海爾、埃斯維等工具機製造企業,以發展高端數控工具機為主導方向,重點引進大型加工中心等高檔數控工具機研發製造及系統集成企業和電主軸、伺服電機、數控系統等主要功能零部件及管件套用軟體企業,積極研發生產高精度齒輪加工工具機、高速銑削中心、車銑複合加工中心、快速精密衝壓工具機、高效攻鑽中心、數控雷射雕刻工具機、高端數控電火花成形工具機等高端數控工具機,完善數控工具機產業鏈,提高數控工具機競爭力。
——節能環保裝備。聚焦固廢處理、生態修復、環境監測等領域,以重慶環保科技產業園和國家環保產業重慶基地為載體,積極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集聚發展。持續壯大固廢處理產業,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培育集研發設計、設備製造、工程總承包、運行管理於一體的系統服務供應商。加快發展污水處理產業,構建完善“技術研發—系統設計—零部件製造—成套裝備總裝(產品集成)”產業鏈條,實現規模化生產。
(一)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型3D印表機研發生產項目,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重慶數控工具機研究院項目,水處理膜組件項目,含谷智慧型製造產業園二期。 (二)重慶江津工業園區:智慧型物流裝備研發製造基地,高端數控工具機功能部件產業基地,3D列印雷射設備研發生產項目,服務機器人項目,高效、低能耗水處理膜組件生產項目,網際網路+反滲透智慧型淨水器項目,睿容環保空氣淨化設備生產基地項目。 (三)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雅迪電動機車整車及配套零部件產業園項目(一期),星星智慧型冷鏈生產基地(一期),科克大型高速電噴柴油機項目,雷德玻璃加工設備、數控工具機、門窗加工設備的生產項目,中船智慧型產業園(一期),領航掛車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實達錕注塑機專用機械手臂及周邊自動化設備項目,實信鋼模板、鋼結構生產項目,浩發農機整機及零部件生產項目,如實道預裝式變電站外殼生產項目,新協越年產10萬平方米鋁合金模板、300套新型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生產項目,公雞數控工具機整機及零部件研發、生產及銷售項目。 (四)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畜牧養殖設備生產項目,重慶榮昌汽摩關鍵零部件智慧型製造產業基地項目,智慧環保空氣品質大數據監測及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生產項目,智慧型化動物飼料生產項目,金屬結構製造、照明器具製造項目,軌道交通盤扣器材研發生產及智慧型配送項目。 (五)重慶建橋工業園區:數碼模車身功能件智慧型製造項目,建橋C區先進制造產業園,三峰卡萬塔擴能項目,飛灰環保項目,大宗固廢資源化利用項目,虛擬固廢環保產業園項目,瑞逍科技全固態電池項目。 |
(4)新材料。立足高新區、江津區、永川區、榮昌區、大渡口區材料產業發展實際,圍繞重慶製造業升級需求,重點發展先進金屬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新型功能塗層材料、前沿新材料等產業。
——先進金屬材料。圍繞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裝備、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求,加快提升有色金屬材料規模化產業化製造優勢,重點發展高性能鋁合金材料、高性能銅基材料。高性能鋁合金材料依託中鋁高端製造公司等企業,重點發展新型高強、高韌、耐蝕鋁合金材料和新一代鋁鋰合金材料,滿足航空領域對高性能鋁合金材料的需求;發展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建築家居用高性能鋁合金及鎂鋁合金型材、板材,滿足國家和重慶市交通運輸裝備製造、汽車輕量化和智慧型終端製造升級需求。高性能銅基材料依託海亮股份、金田銅業、龍煜銅管等企業,重點發展精密銅及管、棒,高精度銅線型材產品,高強高導銅材,電解銅箔,電子信息用超薄銅板帶,銅合金引線框架,以及精密銅管、高強高導銅桿等銅材料深加工產品。引進和培育先進鋼鐵材料產業,圍繞能源裝備、軌道交通及汽車、裝配式建築、高性能機械用鋼需求,引進培育高品質綠色建築用鋼,汽車用鋼,優特鋼,高端不鏽鋼製品等產品。
——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圍繞新能源、生物醫學、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重點發展低輻射(Low-E)鍍膜玻璃、鋼化玻璃、中空玻璃、隔音玻璃、真空節能玻璃、藥用玻璃、平板顯示用基板玻璃和蓋板玻璃。依託中國(西部)陶瓷之都,加快推動陶瓷產業向高端化發展,重點發展套用於汽車、電子、通訊、環保、化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高性能耐磨陶瓷、環保陶瓷、電子陶瓷、生物陶瓷及高端粉體材料。重點打造江津、永川、榮昌三大高端陶瓷衛浴生產基地,積極引進知名陶瓷企業,重點發展瓷磚、潔具、櫥櫃、浴室櫃等生活用及裝飾用高檔陶瓷產品,推動藝術陶瓷、禮品陶瓷等精品化發展,支持四維衛浴等本土品牌做大做強。加強無鹼玻璃纖維先進池窯拉絲等技術研發,加快超細、高強高模、耐鹼、低介電、高矽氧、可降解、異形截面等高性能玻璃纖維與製品開發。面向汽車、智慧型終端等整機產品結構件需求,積極引育其它高性能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產業。圍繞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需求,重點發展綠色節能、保溫、裝飾一體化材料和預製混凝土部品部件,裝配化集成式裝修材料,智慧型化部品部件、外圍護部品以及防水、防火、節能等功能材料,高品質機制砂骨料。
——新型功能塗層材料。推動晨陽水漆、三峽油漆、南方漆業、瑞恩塗料、大橋化工等企業加大研發與套用,重點打通塗料上下游產業鏈,加快發展新型綠色環保塗料,著力發展高性能防腐防水塗料、環保型工業塗料、水性塗料、粉末塗料、高檔汽車用金屬顏料、高溫陶瓷塗敷材料、耐高溫抗強鹼塗料、磁性熱敏塗層材料、醫用生物活性陶瓷塗層等,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
——前沿新材料。積極培育氣凝膠、石墨烯、增材製造等前沿新材料。以矽基氣凝膠為切入,加快氣凝膠絕熱氈、氣凝膠隔熱板、氣凝膠塗料等產品開發,積極拓展氣凝膠在建築、工業保溫隔熱、吸附淨化領域套用場景。加強超臨界乾燥技術、鋁基氣凝膠、金屬基氣凝膠和碳基氣凝膠等技術儲備,不斷豐富氣凝膠產品種類。推動現有石墨烯企業加強石墨烯大規模製備工藝改進最佳化,加快導電劑、導熱膜、散熱劑等產品開發,積極拓展石墨烯在環境治理、節能儲能、電子信息、保溫隔熱等領域套用。聚焦增材製造關鍵環節,加快突破核心技術,重點發展合金粉末材料、生產級熱塑性塑膠、光敏樹脂等3D列印材料。前瞻布局自修復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智慧型仿生材料、超材料等領域技術儲備。
(一)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大學超瞬態物質裝置重大科學基礎設施,中冶賽迪鋼鐵冶金中央研究院及智慧型製造產業化基地。 (二)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金田銅業有限公司珞璜工業園高端銅基新材料項目,有色金屬材料深(精)加工項目(一期),裝配式建築新材料產業化項目,重慶東方雨虹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基地項目,連續玄武岩纖維及其後製品,年產8GW光伏封裝材料及製品項目。 (三)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慶瀾岩棉項目,渝長順年產1000萬㎡高分子防水卷材生產項目,高強海工鋁合金新材料項目,重慶竹加年產15萬噸植物纖維項目,纖維增強改性發泡水泥保溫板生產項目,江山歐派西南門業生產項目,順華鋁塑板項目,建築玻璃製品加工項目,CPP食品級流延薄膜生產項目,高檔智慧型陶瓷項目,裝配式建築材料生產項目,裝配式建築新型牆體及加氣磚生產項目。 (四)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陶瓷特色產業基地,潔淨材料生產項目,數位化綠色建築(榮昌)產業園項目,新型PE管材生產項目。 (五)重慶建橋工業園區:三峽森晶複合材料項目,風電片材拉擠項目,F08B高性能玻璃纖維產業項目。 |
(5)生物醫藥。依託高新區、江津區、永川區、榮昌區、大渡口區生物醫藥產業基礎,針對重大疾病免疫、篩查及治療的迫切需求,加快完善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和醫療器械產業鏈,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
——生物藥。重點引進培育基於免疫抗體技術、蛋白質重組基因工程技術的生物製品和新型疫苗,開展動物用疫苗產品研發。研究針對腫瘤、免疫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圍繞最新治療靶點的抗體新藥和基因治療藥物、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等細胞治療產品、血液製品和重組蛋白藥物。積極探索布局基於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TCR-T(基因修改的T細胞受體治療法)等基因重組T細胞治療藥物及間充質幹細胞、神經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等細胞生物製品。
——化學藥。圍繞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精神神經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一線用藥需求,重點發展基於新靶點和新作用機制的化學創新藥以及具備一定技術壁壘或通過專利挑戰等方式搶先上市的高端仿製藥。
——現代中藥。推進中醫藥種植、加工、科研、製藥、流通服務全面發展。充分依託示範區資源稟賦和中藥材豐富的基礎條件,突出道地中藥材特色,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布局中藥材種植區域,支持企業以臨床價值為導向,推進中藥配方顆粒研發及生產。積極開展道地中藥材加工,構建道地中藥材生產加工體系和市場行銷體系,加快新藥系列產品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
——醫療器械。聚焦CT、質譜和血液透析等醫療裝備,骨科、心血管、神經介入等高值耗材行業,重點發展化學發光技術、QPCR技術、微流控晶片等IVD產品,加大新品種引育力度,加快醫療器械孵化器、工程轉化中心等平台的建設進度,積極引進抗原、抗體、酶等上游原材料和化學發光技術元器件、雷射器、柱塞泵、採樣針等關鍵部件產業化項目。推動醫學健康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醫學檢診系統的研究套用,積極推進醫療人工智慧在醫學影像和醫學虛擬助理方面的套用,開發全方位遠程醫療服務平台和終端設備。
(一)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植恩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研發平台項目,國際精準醫學研究中心和國際精準醫療細胞製備中心項目。 (二)重慶江津工業園區:家用檢測治療康復設備,醫用血液淨化器械項目。 (三)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普康醫療器械產業園項目(一期),西南大學生物產業園項目和腸道菌群移植產業化項目。 (四)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端化學藥一體化生產平台項目,防護服、醫用口罩生產項目。 (五)重慶建橋工業園區:體外診斷設備及試劑產業化項目,建橋C區生物醫藥園,中元匯吉生物科技園。 |
(6)消費品。依託江津區、永川區、榮昌區、大渡口區消費品產業基礎,突出“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快工業設計、文化內涵、創意元素在消費品工業領域深度植入,提升消費品工業附加值與文化內涵。立足消費結構升級對生活品質提高需要,運用網路平台拓展行銷渠道,壯大健康食品、特色輕工、紡織服裝等消費品產業。
——健康食品。依託江津、永川糧油生產基地,最佳化產品結構,提高糧油深加工產品市場競爭力,完善糧油產業鏈條。依託江津區富硒土地面積覆蓋全域的優勢,構建富硒食品產業鏈條,重點培育高品質、生態無污染的富硒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擴大富硒農產品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農村休閒旅遊和富硒農產品深加工。提質發展江津花椒、江津米花糖、永川秀芽茶葉、永川豆豉、大渡口石猿柑橘、大渡口義渡花椒等地方特色食品,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動白酒產業與旅遊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依託江小白、金江津等龍頭企業,打造國內知名的清香型白酒主產地。依託中國畜牧科技城、國家現代畜牧業示範核心區、國家生產業基地拓展區、國家生豬交易市場等平台優勢,積極引入國際國內知名畜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大力發展生豬屠宰加工、豬肉製品精深加工,建立屠宰、分割、產品加工、冷鏈、配送服務於一體的現代供應鏈體系,開發冷鮮肉、冰鮮肉、醃臘製品、烤乳豬、熟食、生物製品等加工產品,提高豬肉加工綜合效益,打造生豬加工優勢品牌。
——特色輕工。推進紙製品產業鏈集群發展,支持包裝企業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最佳化產品質量、豐富產品結構,促進產品升級和新產品研發,實現由大到強。鼓勵玖龍、理文紙業等企業延長深化產業鏈條,積極發展下游產業及關聯產業,形成聚集效應。在符合產業政策的前提下,重點引進中高端包裝紙製品、理文高端生活紙、書畫用紙等產業項目,不斷滿足新消費需求,提升本地配套水平。
——紡織服裝。引進培育一批新興紡織服裝企業,承接沿海地區成衣產能轉移和國際快消品牌服裝訂單,重點打造服裝生產加工、服裝物流交易、服裝研發設計三大產業鏈,運用網際網路,探索建設原輔料“雲倉”,破解原輔料快速供應瓶頸,整合與服飾產業鏈條相關的產品研發、設計、面輔料採購、加工、交易、倉儲物流、終端零售、售後服務等各種業態。推動夏布深加工發展。加強高性能、新材料的開發套用,大力發展汽車內飾、醫療衛生、新型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一)重慶江津工業園區:紙制文創產品研發項目、高端家具、智慧型家居、教學家具等擴能項目,綠色新型家居產品的智造中心,珞璜智慧型家居生產基地項目,“四面綠針”富硒茶產業提質增效項目,江津花椒產業城項目,50萬頭生豬一體化養殖項目,中央廚房廠房項目,200萬羽蛋雞養殖項目、國際消費品工業高峰論壇,江津區德感工業園包裝產業園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年產36000萬平方米包裝箱項目。 (二)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嘉峰彩印包裝項目,石松年產2000噸精釀酒生產項目,隆宇豆瓣、醬油、醋等生產加工項目,江山歐派年產30萬套免漆木門生產項目,靖越鑫節能智慧型門窗生產項目,自嗨鍋全球味覺中心暨西南總部基地項目。 (三)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德力玻璃西南產業基地建設項目,華興綠色智慧型輕量化日用玻璃生產項目,溫氏集團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中心西南分中心和溫氏畜牧榮昌生豬飼料獸藥研發生產中心項目,牛羊飼料、預混料研發、生產及銷售項目,年產10萬噸生物飼料項目,中國西部水暖衛浴產業基地項目,獸藥飼料研發生產、電子商務中心項目,高端眼鏡設計、研發、體驗製造中心項目,風乾豬牛肉、醬滷肉製品生產項目,中國西部水暖衛浴產業基地項目。 (四)重慶建橋工業園區:紅九九擴能搬遷,祿苑西南總部基地,健能農業食品營養餐精加工基地,恒生科技重慶產業園,筷橙仙智慧型銷售平台項目。 |
(7)技術服務業。以滿足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研發服務、檢驗檢測、數字文創、軟體開發等技術服務業,構建技術服務新優勢,培育跨界融合新業態。
——研發服務。引進國內外知名獨立研發機構,鼓勵企業內部研發機構法人化,引進和培育主攻專利生產的新型研發企業,積極培育新型研發組織、研發中介和研發服務外包新業態。依託示範區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幹、優勢企業,新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和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台,不斷提升創新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強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研發,推動共建研發平台和戰略聯盟。
——檢驗檢測。加大檢驗檢測機構引進培育力度,探索“網際網路+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模式,搭建一批融合檢驗檢測、分析試驗、標準研製、技術研發、培訓諮詢等功能的能力強、覆蓋寬的新型服務機構。支持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拓展服務領域,開展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檢測、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檢測、積體電路及電子元器件檢測、儀器儀表檢測、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檢測等服務。拓展檢驗檢測機構服務範圍,支持檢驗檢測機構從主要為生產結構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向設計、研發、生產等全過程延伸服務。
——數字文創。聚焦數字內容服務、影視媒體服務、工業設計服務等領域,突破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全息成像、裸眼三維圖形顯示、互動娛樂引擎開發、文化資源數位化處理、互動影視等核心技術,創新網路文學、網路表演、網路視頻、網路音樂等領域數字文創產品,開拓混合現實娛樂、智慧型家庭娛樂等新興領域數字文創消費品。
——軟體開發。立足示範區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製造業優勢,大力發展高端工業軟體和工業網際網路,重點支持研發設計類、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類、業務管理類等工業軟體產品和解決方案研發套用。大力發展政府服務、民生服務、金融服務、電子商務、信息消費等行業套用軟體和智慧城市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動行業套用軟體向服務化、平台化轉型。支持重點企業提升容器、區塊鏈、開放運營一體化方面的關鍵技術服務能力。加大基於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型化的服務軟體研發力度,推動基於計算機視聽覺、生物識別、新型人機互動等技術的智慧旅遊、智慧教育等套用場景的軟體開發,推進無人駕駛汽車、虛擬現實、3D列印等領域的套用軟體研發。
(一)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一期項目,中國移動(西永)數據中心,光大人工智慧產業基地,西部檢驗檢測服務平台建設項目,融媒體技術雲平台項目,西南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項目,重慶工業設計中心,中電(重慶)軟體園,華為鯤鵬計算生態重慶中心,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中科院汽車軟體創新項目。 (二)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港江津港區蘭家沱作業區一期改建工程,納米電子材料檢測中心項目,科技創新園建設項目,團結湖大數據產業園區項目,重慶市江津區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創新中心,江津綜保區“智慧綜保區”系統建設項目。 (三)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數控工具機公共研發和檢驗檢測服務平台項目,科技創新園智慧園區建設項目,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項目,西南影視製作基地,達瓦數字內容製作拍攝基地,愛奇藝文化創意產業園,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西部分園。 (四)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及科技研發平台等建設項目,渝西科技“智湖”項目,榮昌高新區陶瓷科技(科研)成果孵化中心項目(一期),電子電路檢驗檢測中心項目,畜牧數字經濟孵化園建設項目。 (五)重慶建橋工業園區:高新興車聯網產業基地,中威科技西南總部,北京貝能達信息技術智慧捷運項目,重慶諾和科技聯合智慧社區項目,聯東U谷•重慶大渡口國際企業港。 |
2.加強平台建設,提升創新能力
圍繞產業發展方向,著力加強平台建設,夯實自主創新的基礎條件,匯聚各類創新資源,強化創新鏈產業鏈協同,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健全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打造產業創新高地。
加強平台建設,增強創新支撐能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公共服務平台、創新平台、人才培養平台建設,進一步提昇平台能級,進一步增強平台功能,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示範區公共服務平台。針對示範區產業發展需求,整合服務資源,著力打造科技研發、物流、交易、檢驗檢測、孵化等公共服務平台,賦能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推進光晶片公共服務平台、智慧型製造公共服務平台、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及科技研發平台、數控工具機公共研發和檢驗檢測服務平台、全國汽摩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平台、環保產品交易中心、納米電子材料檢測中心、電子電路檢驗檢測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示範區創新平台。強化創新鏈產業鏈協同,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健全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科技服務機構引領作用和政府引導作用,實施協同創新計畫,完善示範區產業創新鏈條薄弱環節,加快推進高端創新藥研發平台、中國抗體藥物發現共性技術研發中心、西南實時渲染與虛擬仿真共性技術平台、渝西大數據中心、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及研發服務平台等創新平台建設。
——示範區人才培養平台。以示範區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加強科教結合,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壯大創新型、套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實施產業人才培養計畫,搭建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平台,提高人才隊伍與產業發展的融合度、匹配度,重點推進農業大數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國家畜牧科技城公共實訓職教基地、汽車和數控工具機專業人才培養、產教融合區域創新基地、職教就業平台計算機套用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重慶·中關村智酷人才創新實踐中心等人才培養平台建設。
一、公共服務平台重點項目 (一)科技研發服務平台:1.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光晶片公共服務平台項目,智慧型製造公共服務平台項目,高新技術展廳項目。2.重慶江津工業園區:科技創新園建設項目,團結湖大數據產業園區項目。3.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創新園智慧園區建設項目,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建設項目。4.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及科技研發平台等建設項目,渝西科技“智湖”項目。5.重慶建橋工業園區:海康威視長江上游區域總部項目。 (二)物流服務平台:1.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HP地塊倉庫(4棟)。2.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綜保區冷鏈產業園項目,德邦西南總部基地&冷鏈服務基地項目,重慶遠鄭溫控供應鏈產業園項目,綠地全球商品(重慶)運營總部基地項目。3.重慶江津工業園區:商貿物流園工程,國家現代農業園物流中心項目。4.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物流產業園工程,港橋現代物流園。5.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永榮榮昌城鄉共同配送中心項目,渝西川南綜合物流園項目。6.重慶建橋工業園區:體外診斷第三方冷鏈物流配送基地項目,大渡口區快遞物流配送網路項目,恆通國際物流園。 (三)交易服務平台:1.重慶江津工業園區:德感工業園財富中心(企業服務中心)工程,西部食谷智慧園區。2.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榮昌陶”陶土資源展示交易中心建設項目。3.重慶建橋工業園區:環保產品交易中心項目,全國汽摩產業供應鏈公共服務平台。 (四)檢驗檢測平台:1.重慶江津工業園區:納米電子材料檢測中心項目。2.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數控工具機公共研發和檢驗檢測服務平台項目。3.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電子電路檢驗檢測中心項目。 (五)創新創業孵化平台:1.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科創新孵化中心項目,重慶科學城電子信息產業孵化園(科學谷)。2.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市江津區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創新中心,西部食谷創新創業中心。3.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重慶文理學院創新創業生態圈,大數據產業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畜牧數字經濟孵化園建設項目,陶瓷科技(科研)成果孵化中心項目(一期)。5.重慶建橋工業園區:天安T+SPACE創新平台,微企夢工場,台灣中小企業產業園,中國寶武集團“三個一”項目,質譜技術研發中心,重慶精準醫療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 二、公共創新平台重點項目 (一)公共研發平台:1.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創新創業生態園建設項目,醫藥孵化器、加速器建設項目,雙創文化園建設項目,智慧型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項目。2.重慶江津工業園區:新材料評估與測試技術服務平台項目,產業創新中心項目,文化旅遊特色小鎮項目,遊戲產業園項目。3.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現代建築智慧產業示範園項目,西南實時渲染與虛擬仿真共性技術平台。4.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端創新藥研發平台建設項目,中國抗體藥物發現共性技術研發中心(一期)項目,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及研發服務平台項目,國家級生豬種業育種中心項目。 (二)公共大數據智慧套用平台:1.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型中樞,智慧永川創新套用項目,渝西大數據中心項目。2.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豬數據資源體系和標準體系建設項目。3.重慶建橋工業園區: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建設項目。 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平台重點項目 (一)人才服務平台:1.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科學城園區,職業教育中心項目,區塊鏈與密碼學研究中心、研究生實踐基地項目,軟體外包服務基地建設項目,科技成果轉化與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創新創業培訓基地建設項目,菁英人才公寓裝修工程。2.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汽摩產業科教基地建設項目,產教融合區域創新基地,職教就業平台計算機套用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重慶·中關村智酷人才創新實踐中心,汽車和數控工具機專業人才培養項目。3.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農業大數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國家畜牧科技城公共實訓職教基地(榮昌職教中心工程二期)建設項目,智慧型製造產業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項目,現代農業科教基地建設項目。 |
最佳化資源布局,打造創新生態系統。整合資金、品牌、信息、技術、硬體、市場等資源,實施創業全程精細化扶持,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加快形成“平台保障、人才匯聚、市場活躍、氛圍濃厚”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
——產學研協同創新工程。鼓勵示範區龍頭企業根據發展需要聯合國內外大學、科研院所,在信息技術、汽車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構建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著力拓寬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渠道,通過鼓勵、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創新,推動高端人才到企業開展科技創新,選聘優秀科技企業家到高校擔任產業教師等方式相結合,竭力發揮創新人才優勢,增強協同創新整體力量。
——科技型企業培育工程。推動平台向企業集中、人才向企業集聚、服務向企業集結、政策向企業集成,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從“種子企業”到“領軍企業”的良性發展梯隊。實施科技企業成長工程,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激勵科技型企業爭創高新技術企業,支持科技型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推動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集聚發展。
——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工程。引導和鼓勵示範區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鼓勵企業通過自建、聯建或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等方式建立各類研發機構,提高大中型工業企業建有研發機構的比例。加快推進企業研發機構法人化改革,大力培育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管理現代化、對外服務常態化的獨立法人企業性質新型研發機構。鼓勵支柱產業龍頭企業整合跨學科、跨行業、跨區域創新資源,承擔產業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培育一批覆蓋全市重點領域的製造業創新中心。
——智慧財產權管理提升工程。推行智慧財產權集群管理,加大政府採購對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品的支持力度,培育發展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打造一批智慧財產權強企、強校和強所,建成一批著作權興業強勢企業和著作權興業示範基地,建成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區、強園區,引領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一)科研院所項目:1.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大重慶大數據研究院、重醫國際體外診斷(IVD)研究院、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重慶國家套用數學中心、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一期項目。2.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產業園西部分園建設項目,產業技術研究院項目,新材料聯合創新中心項目。 (二)企業研發中心項目:1.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醫藥工業園區科創中心項目,產業網際網路+跨境電商產業園項目,科技企業孵化器項目,華潤微電子12吋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產線,光大人工智慧產業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項目。2.重慶江津工業園區:植物蛋白及食用油精煉深加工科技項目,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建設項目,精密微特電機生產線工程,重慶智慧科技城標準廠房。3.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部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基地項目。4.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積體電路設計總部基地暨研發中心項目,高性能數據轉換器積體電路研發及產業化基地項目,智慧型安防設備產業園項目,智慧型終端代加工及顯示器、手機結構件項目。5.重慶建橋工業園區:中元匯吉生物科技園建設項目,廈門搏動生物科技項目,重慶富遠糖尿病自主神經功能檢測儀研發生產項目,中能能源環保有限公司建設餐廚垃圾運輸處置設備研發製造及運管結算中心項目,中威科技西南總部項目,北京太極區域總部項目。 (三)企業大數據中心項目: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中國移動(西永)數據中心。 |
3.加強集成融合,推進融合發展
大力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全產業鏈的增值能力和競爭力,帶動示範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示範區綜合承載能力,建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城市。
(1)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提升產業聯合互動水平。
——推動製造業服務化。深入實施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推動製造企業向產業鏈前端研發設計和後端售後服務等環節拓展,逐步向“製造+服務”和“產品+服務”轉變。支持有條件的設備生產製造企業向系統集成總承包服務和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轉變。支持行業領軍企業開展各種專業化服務,鼓勵製造業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和融資租賃服務。鼓勵製造企業與電商企業開展合作,打造製造、行銷、物流、售後等高效協同的生產流通及後服務一體化新生態。
——推動服務向製造滲透。圍繞市場需求,支持服務企業開展批量反向定製服務,推動生產製造環節調整和柔性化改造。鼓勵服務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品牌行銷等優勢,開發新產品、新裝備,向製造環節拓展,實現服務產品化發展。鼓勵服務業企業與製造企業跨界聯合,打造“平台+模組”“服務+製造”的網路化協同生產服務體系,培育一批行業專業性服務平台和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加快發展,鼓勵智慧型化系統集成服務機構提供智慧型化改造解決方案,促進生產製造企業加快實施智慧型化改造升級,實現製造業智慧型化。實施智慧型製造推進工程,通過關鍵工序智慧型化、生產過程和供應鏈智慧型化,在重點行業和企業中,分類實施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等試點示範及套用推廣。
(2)加快產城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城市。按照“因地制宜、適度超前、大體匹配”原則最佳化示範區規劃布局和功能,統籌產業發展、居住生活、公共管理等空間和設施規劃建設,提升示範區發展能力,加快產城融合進程。
——加快產城聯動。堅持“以產促城、以城帶產、產城聯動”,在示範區工業園區內集中布局行政、金融、商務、文化、科教等服務機構,配套發展居住、餐飲、購物、文教、衛生等服務業,進而完善示範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促進人口聚集,帶動產城聯動發展。加快推動規劃建設特色產業小鎮,打造一批風格迥異的特色產業小鎮。
——建設智慧城市。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管理運營中心,加大基礎網路建設力度,加快物聯感知網路建設,全面夯實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加快智慧型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園區等領域建設,推進民生服務、城市治理、政府管理、產業融合、生態宜居等套用建設。統籌智慧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工作,加快推進智慧園區建設,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城市數位化協同發展,建設基礎設施網路化、建設管理精細化、服務功能專業化和產業發展智慧型化的載體和平台,使園區管理服務等更高效便捷,加強企業產業培育,打造一流的開放發展新生態。
——打造生態之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為本,保護好利用好生態資源,把生態更好融入城市建設。全力構建生態屏障,恢復自然生態系統,打造公園和綠道相互交織的遊憩綠地體系,強化道路生態廊道建設,構建生態廊道和城鎮建設相互交融的空間格局,打造高質綠色空間,加強產業轉型升級,著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確保示範區產業與環境和諧發展。
4.加強產業合作,推進開放發展
堅持開放發展理念,搶抓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實施機遇,加快構建內陸開放新平台,持續深化開放制度改革,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樣本,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共贏新態勢,助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1)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立足示範區科技創新基礎和優勢,遵循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動參與“成渝科技創新合作計畫”實施,探索大型科研設備共享共用機制,推動區域科技創新平台共建、資源共享、項目共促、政策共通、成果共享和成渝地區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積極加入成渝地區創新基地聯盟,共同籌建具有高水平、高顯示度、高集中度、高開放度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與有關區域合力推進成渝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強“成渝總部研發+周邊成果轉化”協同創新及成果轉化。聯合相關機構組建成渝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合作共建異地研發中心,集聚科研人才和研發平台協同創新。探索跨區域協同創新及成果轉化新路徑,完善創新投入和成果分享機制,合力推動成果產業化。努力發揮高新區核心帶動作用和成渝地區其他高新區的產業特色優勢,形成“總部+基地”“研發+轉化”“終端產品+協作配套”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區域產業分工協作網路,圍繞智慧型終端、生物醫藥、大健康等產業領域,共同打造成渝地區區域全產業鏈和世界級產業集群。
(2)加快構建內陸開放新平台
圍繞特色效益農業、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與“一帶一路”國家共建科技園區,探索“一園兩地”“一園多地”合作模式。重點加強重慶高新區國際健康產業谷等科技園區建設,完善園區創新鏈條,推動科技成果的雙向轉化。積極連結“一帶一路”沿線世界知名大學、科研機構等高端資源,推動高端研發機構、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合作平台建設,實施一批科技合作項目。加快推動中新(重慶)協同創新示範區建設,建立高新區與新加坡雙向常態化溝通機制,加快引入重大合作項目,探索政企合資等合作共建方式,建設新加坡高端人才服務中心、中新科技孵化中心、中新企業綜合服務中心等載體。加快連結金融、人才等創新資源,爭取榮昌國際貨運樞紐機場進入國家規劃,聯合比利時列日機場,共建中歐空中貨運走廊。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設,聯合瀘州港、內江鐵路貨運樞紐打造西部地區國際物流“金三角”,構建“空、鐵、水、公”立體多式聯運體系,讓更多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3)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
圍繞積體電路,重點加強與歐洲交流合作,將歐洲作為利用外資的重要渠道和外貿進出口的主攻方向,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積體電路製造和創新基地。圍繞智慧型終端,加強與中國台灣、新加坡之間的合作,充分釋放中新互聯互通陸海新通道帶來的發展紅利,全力打造“製造+研發”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圍繞數字內容、軟體及信息服務等數字產業領域,加強國際前沿技術的展覽、交流合作,探索重大數位技術攻關突破。積極培育服務貿易新業態,依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新技術推動服務貿易模式創新,打造新型服務貿易促進和交易平台。
5.加強生態保護,推進綠色發展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對重慶提出的“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的指示要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推進產業綠色低碳循環化改造,強化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1)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深化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狠抓工業污染治理、交通污染防控、揚塵污染控制和生活污染治理,提升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系統加強水環境保護,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工業污染防治、城鎮生活污染防治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和流域綜合整治。嚴格管控土壤環境風險,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建立健全污染地塊調查評估制度,將評估結果作為確定土地用途重要依據。提升農用地環境安全水平,嚴格保護未污染和輕微污染農用地。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大力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和全程社會化服務。加強噪聲污染綜合管理。全面加強聲環境管理,嚴格執行噪聲防護標準。控制各類噪聲污染,加強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交通噪聲管理和控制及工業噪聲污染控制。
(2)堅持綠色低碳發展
推進淨零碳排放示範工程和低碳、零碳示範園區建設。推動產業綠色高端發展,嚴格產業環境準入,嚴禁引入過剩產能行業和高水耗、高物耗、高能耗項目。分類改造落後產能,推動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破除無效供給,為優質產能發展騰挪空間。深化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深化水資源節約利用,健全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精細化做好水資源及節水管理。加強能源節約利用,嚴格執行能源消耗強度與能源消費總量“雙控”制度,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深化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嚴控新增建設用地,提倡用地功能混合,鼓勵地下空間複合利用。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構建項目式循環生產、企業式循環生產、行業循環式連結、產業循環式組合的大循環體系。支持綠色清潔生產,率先建立清潔生產體系,提升清潔生產技術開發能力和推廣套用水平。深入推動低碳發展,嚴格執行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實施方案,引進低碳型和服務型產業,加快推動傳統企業的改造升級,淘汰低端和過剩產能,構建低碳城市。
6.加強基礎建設,增強發展支撐能力
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型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進示範區內外通道建設,推動示範區內外暢聯暢通,加快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網路基礎設施,系統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有序推進數字設施化、設施數位化。
(1)加強綜合交通體系建設
加快示範園區和重點園區的內外通道建設,緊密銜接鐵路、高速公路和周邊省市、區縣的國道及省道,補齊示範園區和重點園區道路短板,形成覆蓋整個示範區的“蛛網狀”道路網路,充分發揮示範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示範區與周邊火車站之間的鐵路客貨樞紐連線道路。加快示範區江津珞璜樞紐型港口和永川朱沱等重點港區建設,推動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津工業園區等園區與港口的連線道路建設,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經濟拉動和輻射能力。
(2)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和專業技術平台建設
加快推進示範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升級,增強產業升級空間承載力。科學規劃,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好園區給排水、供電、供氣、幹線道路、電視、通信及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以及公交、商貿等外部配套設施,完善生產、生活配套。加強園區信息服務綜合服務平台、中小微企業服務平台、專業化服務平台等建設,完善園區公共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技術研發、產品設計、技術推廣、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訓、技術諮詢、技術孵化、技術交易、智慧財產權服務、檢驗檢測等服務配套。
(3)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基礎網路升級改造,推進光網建設,提升通信效率。加大WLAN、5G通信網路建設力度,完善網路覆蓋能力。通過大數據智慧型化改造升級公共基礎設施,部署智慧型感知終端,推進物聯網感知系統建設。推動數據處理體系建設,圍繞網路數據的計算、存儲、交換,引導電信運營商在轄區內部署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DC),逐步形成區域性網際網路核心節點。面向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需求,建設面向特定行業及套用的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超算中心、AI算力平台,以及面向5G、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套用的專業服務支撐平台。
(一)道路管網項目:1.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騰大道(三期)工程,高新區拓展區金融信息服務中心路網(L14、L15、L32、L33、L35路)工程,科學大道一期(中柱立交至獅子口立交段)工程,高新技術研發園配套路網(L9路二期、A3路、A5路)工程,新宏大道(含青路二期),沿山大道(新圖大道),新森大道(鳳湖路至高龍大道段)道路工程,金鳳隧道,科學城隧道,坪山大道。2.重慶江津工業園區:福城南幹道中段(含橋樑)道路工程。3.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興城大道鳳凰湖園區段道路工程,中醫院片區道路工程,金雞路道路工程,華為路道路工程,蓮花路道路工程,鳳麗路道路工程,鳳湖路道路工程,永師路道路改造工程,鳳龍大道東延伸段一期道路工程,鳳蓮路二期道路工程,港橋工業園四望山物流園平場一期及道路工程,港橋工業園筍橋工業區筍橋路延伸段道路工程,港橋工業園筍橋工業區大同社支路(筍橋一支路)工程,港橋工業園筍橋工業區一橫路(筍興路)工程,港橋工業園筍橋工業區福主路道路工程,港橋工業園筍橋工業區筍同路道路工程,港橋工業園筍橋工業區金翠路道路工程,港橋工業園江瀘北線港橋西互通連線道工程,港橋工業園港橋新城向陽路道路工程,三教工業園標準廠房南側道路工程,三教產業園鼎銅路道路工程,三教產業園興盛路道路工程,三教產業園花灘路延長段道路工程(一期),三教產業園鼎盛路東段道路工程,三教產業園江山路道路工程,三教產業園金鼎大道東段改造工程,三教工業園三板路改造工程,三教產業園歐派路道路工程。4.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G348園區段建設項目,榮昌高新區(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配套設施改造工程,綠色食品產業園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陶瓷產業園新建道路及平場工程,陶瓷產業園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南部拓展區道路及平場工程。5.重慶建橋工業園區:大渡口跳蹬橫五路(一期)、橫七路東延伸段和橫七路西延伸段,新袁茄路南段項目,西小路西線項目,志達路,劉家壩片區路網工程,跳磴南側Z2路工程,跳磴兩橫一縱工程。 (二)鐵路建設項目: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凰湖產業園新建鐵路專用線工程,港橋園區進港鐵路支線,三教園區鐵路支線。 (三)港區建設項目: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港江津港區蘭家沱作業區一期改建工程。 (四)標準廠房項目:1.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永微電園標準廠房三期,含谷智慧型製造產業園二期。2.重慶江津工業園區:德感工業園包裝產業園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特種陶瓷標準廠房建設項目。 (五)其他基礎設施項目:1.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旺龍湖國小,鳳凰湖萱花中學工程,港橋產業園港橋新城保障房配套附屬工程,產業技術研究院樓宇、中試基地項目。2.重慶建橋工業園區:M36地塊新建國小項目,H17地塊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 (六)環境保護項目:1.重慶江津工業園區:德感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及基礎設施綜合提升項目,長江支流大溪河團結湖AB段生態治理先行示範工程。2.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旺龍湖濕地生態保護工程。3.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園土地整治項目。 |
園區建設
基於示範區建設的總體思路、發展定位和重點任務考慮,以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示範園區,以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建橋工業園區為重點園區,打造“4+2”的園區建設發展格局。
示範園區
依託“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區,打造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平台和載體。
1.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基本情況。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首批27個國家高新區之一,2016年獲批建設的全國第1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19年4月,重慶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高新區發展升級版,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決策部署,賦予了高新區建成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和創新驅動新引擎的歷史使命。為最佳化高新區體制機制,高新區直管園拓展為313.5平方公里,包含西永微電園全域,沙坪壩區曾家鎮、西永街道、虎溪街道、香爐山街道全域,九龍坡區白市驛鎮、走馬鎮、含谷鎮、巴福鎮、金鳳鎮、石板鎮全域。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9.5億元、增長6.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282.1億元、下降8.9%,社零銷售額增長4%,批零銷售額增長7.6%,住餐營業額增長10.9%,外貿進出口總值2708億元、增長17.8%,實際利用外資7.4億美元,增長5%。全年實現營收2696.8億元,納稅22.8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比4.8%,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150件。
發展目標。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000億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6.5%以上,聚集高新技術企業300家。產業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形成極具競爭力的千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和先進制造、大健康、高技術服務等百億級產業集群,在若干產業領域形成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
重點任務:
——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助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聚焦物質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三大科學方向”,重點突破半導體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醫藥技術、新能源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六大關鍵技術”,加快完善超瞬態實驗裝置、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重慶中心等科學設施,集聚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重慶醫科大學國際體外診斷(IVD)研究院等科學機構,構建成果中試熟化體系,助推成果孵化轉化;落實本地人才“強基工程”、實施高端人才“全球領航員招引計畫”,加大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科技企業、高能級企業培育力度,建立以創投資本為主的股權融資體系和以科技金融創新產品為主的債權融資體系,充分釋放創新活力;努力推動科技交易,促進科技交流,開展科學教學,全面提升創新濃度;努力將西部(重慶)科學城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引領區域創新發展的綜合性科學中心。
——聚焦產業生態建設,構建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大健康、高技術服務業培育力度,提升產業規模,圍繞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型網聯汽車等19個細分領域,確定產業的重點方向、發展思路和目標。二是最佳化產業空間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帶布局光大人工智慧產業基地、科學谷等平台載體,先進制造產業帶布局先進制造產業基地等平台載體,大健康產業帶布局“生命芯谷”石板組團、巴福組團等平台載體,高技術服務業帶布局大學城科技服務大廈、金鳳總部基地、科技金融街區等平台載體,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帶動西部槽谷產業蓬勃發展。
——深化開放協同,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一是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加強與兩江協同創新區、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等園區的交流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積極推進與四川天府新區合作,共建成渝科技創新中心,合力推進成渝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圍繞智慧型終端、大健康等產業領域,結合重慶高新區智慧型終端、大健康產業基礎優勢和成都高新區服務推廣優勢,共同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聯合制定並落實成渝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二是加快構建內陸開放新平台。持續推進西永綜保區的研發設計中心、加工製造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等五個中心建設;依託中國(重慶)自貿區,聯合成都高新綜保區、四川自貿區等,建設西部內陸開放高地;圍繞特色效益農業、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與“一帶一路”國家共建科技園區,打造“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示範區;加快推動中新(重慶)協同創新示範區建設謀劃建設中新(重慶)貿易投資合作先行區。
主導產業。立足重慶高新區產業基礎和創新優勢,以建設多元支撐、共生協作、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為核心,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大健康、高技術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發展積體電路、智慧型終端、先進感測器、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二是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智慧型裝備、新材料、半導體製造等;三是大健康產業,重點發展醫療器械、生物藥、化學藥、中醫藥、醫養健服務等;四是高技術服務業,重點發展研發孵化、軟體信息、檢驗檢測、數字文創、科技金融等。優先發展有條件、有潛力的先導性產業,承接前端創新資源,積極培育未來產業。
2.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
(1)基本情況。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於2017年1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2018年4月23日通過海關總署等8部委聯合驗收,同年6月28日首批貨物通關,7月5日正式封關運行,是重慶繼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西永綜合保稅區之後的第三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批准四至範圍2.21平方公里,配套區27.9平方公里。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地處重慶主城南部、繞城高速(二環)以內,是西部地區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向西通過中歐班列(重慶)國際大通道連線中亞及歐洲地區;向東沿長江黃金水道貫穿長江經濟帶,實現江海聯運;向南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東南亞各國。2019年綜保區累計簽訂正式招商協定項目79個,引資額612億元。完成外貿進出口額106.8億元(網內77.4億元、網外29.4億元)。完成跨境電商及展示展銷平台交易額4億元,完成服務貿易總額3.4億元。常態化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計開行21列,共到發1054個標箱,重載率為95.83%,外貿總占比為32.48%。
(2)發展目標。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8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45億元。引資額突破千億大關,跨境電商及展示展銷平台交易額達到8億元,完成服務貿易總額6億元。
(3)重點任務:
——緊抓樞紐經濟發展新機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產業。構建內外聯動的電商體系,完善江津綜合保稅區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虛擬口岸等功能,實現與西永綜合保稅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並行錯位發展。充分發揮富硒農產品、專業市場優勢,利用樞紐經濟發展機遇,推進電商體系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藉助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平台,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成渝)等有利條件,建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和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大力發展網購保稅進口等跨境電子商務。以全市消費品工業網銷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聚集區為目標,推進消費品工業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引導傳統工業企業“上網觸電”,推動工業企業成立銷售公司,通過電子商務平台拓展網路行銷渠道。加強網路消費品工業生產,圍繞網路消費特點,深挖江津消費品工業的潛力和優勢,推動個性化和柔性化生產及產銷對接,加大糧油食品、白酒、農產品、紙製品、高端家居等規模生產和網路銷售,打造2個以上消費品工業網銷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依託交通聯運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產業。一是保稅物流。打造外向型保稅物流發展平台,高水平封關運作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依託綜合保稅區政策優勢和水公鐵多式聯運優勢,開展保稅倉儲、保稅物流分撥。推動集中轉、集散、配送、交易、供應鏈管理等功能的區域物流分撥中心建設。二是冷鏈物流。將江津建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冷鏈物流樞紐,依託遠鄭溫控供應鏈等大型冷鏈項目和雙福國際農貿城等大型水果、海產交易市場,加快構建冷鏈物流的運營平台,並依託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建設“中國西部(重慶)東協農副產品冷鏈分撥中心”,開通西部陸海新通道冷鏈班列,布局建設冷鏈倉庫,推動農產品、生鮮產品等冷鏈物流與配送服務。
——充分發揮重大平台作用,加快建成對外加工貿易基地。充分發揮國家級開放平台作用,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成渝),圍繞消費品工業、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及智慧型設備、現代物流、食品工業、服務貿易等六大產業重點,圍繞口岸和保稅功能完善升級、通關物流效率提升、國際多式聯運、臨港產業發展,推進制度創新,做大做強加工貿易,實現與國際貿易規則的進一步接軌融合,加快建設重慶西北向和南向大通道的重要開放引擎和加工貿易基地。
(4)主導產業。依託已建成的東協商品分撥中心和全市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圍網區內重點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服務三大產業:一是保稅加工產業,重點發展以進口木材、進口電解銅、有色金屬等集聚的大宗商品分撥加工貿易等;二是保稅物流產業,重點發展以東南亞、南北美及中東歐進口水果、糧食、肉類、生鮮等為主的冷鏈加工及倉儲等;三是保稅服務產業,大力發展以跨境電商、融資租賃、現代金融服務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貿易產業。圍網外配套區主要發展智慧型裝備、醫療器械、消費電子、現代物流等產業,實現網區域網路外聯動發展。
3.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基本情況。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201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4月市政府批覆管轄面積為33.46平方公里,由鳳凰湖、港橋、三教、大數據四個產業園和西部職教基地組成,是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範開發區、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國家人工智慧試驗區、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國家工業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單位、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全國十大智慧園區、全國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201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02.3億元,同比增長7.91%;固定資產投資171.9億元,同比增長21%;吸引外資5.5億元,同比增長7.87%;稅收收入16.1億元,同比增長16.94%。同時在2019年度考核等次為“優秀”,經濟社會發展量化考核在重慶市11個國家級開發開放平台中名列第3,考核的19項具體指標中有10項指標超過市級要求獲得滿分。
(2)發展目標。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2400億元,生產總值增速超過6%,稅收收入增速超過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15%。全面建成全流程貫通、全要素投入、全社會協同、全領域開發、全方位服務的創新型特色園區。
(3)重點任務:
——加快推進產業集聚,打造成渝地區重要的大型現代產業基地,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一是加快培育主導產業集群,做大做強“一城七園”。以長城汽車為依託的1000億級汽車產業生態城、以雅迪電動車為龍頭加快建設100億級新能源機車產業園、以理文紙業為依託的400億級特色輕工產業園、以高端數控工具機為引領的200億級中德智慧型產業園、以晨陽水漆為依託的200億級環保新材料產業園、以東鵬陶瓷為依託的100億級智慧型家居產業園、以中船重工為依託的100億級軍民融合產業園和以“數字經濟”為重點的400億級大數據產業園。二是打造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發展高地。積極拓展數據抓取、清洗、評估、提取、標註為一體的數據眾包配套產業鏈,重點吸納人工智慧+傳統客服融合發展項目、網際網路後台業務支撐項目、金融後台支撐項目,加快發展大數據套用產業。爭取重慶市大數據學院在永川掛牌招生,積極爭取建立重慶市大數據產業人才基地,承接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人才培育、學術交流、科學研究、人才互聘等功能。
——開展產教融合試點,培育高端緊缺人才。加快引進高端教育資源,探索推進與成渝地區優質學校建立交流合作機制,主動承接成渝地區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多種形式聯合辦學。提升西部職教城教育服務功能,積極開展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各院校學科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需求,完善專業設定與產業發展、技術技能與定製培養、實習實訓與產業配套、職業道德與企業文化、產業信息與優惠政策等制度,為周邊地區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加快智慧職教共享資源平台和專業教學資源庫,與周邊地區共享職教資源和成果。
——推動區域合作開放,構建發展共同體。一是加快推進川渝合作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深化永川與周邊地區合作,推動與瀘州、內江、榮昌、大足、資陽等區縣建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框架下的川渝合作一體化示範區,打造川渝合作升級版。二是推進區域產業分工協作。加快承接重慶主城與成都功能轉移,完善產業配套服務,推進與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重慶高新區、重慶經開區建立產業園區合作機制,積極承接主城區和成都產業轉移。三是構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依託永川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優勢,推動與雙城經濟圈內各城市開展創新協作,打造“雙城經濟圈創新聯盟”,聯合打造一批眾創空間,共享創新資源,共同完善創新生態。
(4)主導產業。依託鳳凰湖產業園、軟體產業園、職教產業園、港橋產業園和三教產業園,重點發展智慧型裝備、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特色輕工、新材料、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六大產業:一是智慧型裝備產業,重點發展高端數控工具機、機器人、增材製造等;二是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電子配套產業;三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重點發展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汽車電子、智慧型網聯汽車;四是特色輕工產業,重點發展紙及紙製品、智慧型家居、木及木製品等;五是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電子材料、增材製造專用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綠色保溫建築材料等;六是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重點發展研發服務、軟體開發等。
4.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基本情況。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身為榮昌工業園區,於2018年2月28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升級為國家高新區,規劃面積17.05平方公里,下轄板橋園、廣富園、榮隆園三個核心組團,重點發展消費品(食品、醫藥、陶瓷、服飾)、智慧型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和農牧高新產業為主導的“4+1”產業集群。目前,榮昌高新區累計入駐工業企業590家,投產企業45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63家。201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59.24億元,規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26.28億元,工業集中度達到77.25%,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高新區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2%。2019年,榮昌高新區新發展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8家、累計達到72家,新增市級科技型企業238家、累計達到517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2%,高新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占比達到87.63%。擁有全市第50家主機板上市企業——華森製藥、全市首個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昌元化工、全球先進陶瓷生產線企業——唯美(馬可波羅)陶瓷、世界上第一個用於解決人畜共患羊包蟲病的生物疫苗生產企業——澳龍生物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人源化抗體轉基因動物、遺傳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動物模型、羊包蟲病疫苗等研究領域走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
(2)發展目標。到2025年,培育形成以食品、醫藥、陶瓷、服飾為重點的消費品工業、新材料、智慧型裝備、電子信息和農牧高新“4+1”工業產業體系,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1800億元;力爭培育50億級企業1家以上、10億級企業15家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0家,市級科技型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R&D投入強度達到2.5以上。基本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重要增長極、國家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要素集散的重要節點。
(3)重點任務:
——做大做強“4+1”現代工業體系。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特色優勢和產業基礎,以集聚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為導向,按照“高質量、供給側、智慧型化”要求,把工業經濟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夯實榮昌國家級高新區發展平台,積極承接川渝兩地產業轉移,助推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形成消費品、智慧型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和農牧高新“4+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全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重慶主城都市區重要增長極。
——做優有品質的現代服務業。積極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中高端延伸,以大數據、現代物流為重點,實現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提高服務業的產業支撐能力,構建優質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現代服務產業體系。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會展經濟,積極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升級,以大健康和文旅為重點,實現現代服務業與城市化的融合發展,建設與一百平方公里、一百萬人口的城市相匹配的現代化的服務經濟體系,將榮昌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推動“瀘內榮永”國家高新區產業聯盟發展。一是推進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建設,取消地區性歧視和不公平競爭政策,打造“瀘內榮永”檢驗檢測聯盟,建立共通共用的質量標準、技術標準、檢驗檢疫標準。在產品質量、行政執法、市場主體信用等方面實現信息互通共享。二是聯合爭取科技部支持,共同發起設立“瀘內榮永”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子基金,重點投向符合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形成“1+2+4+N”(科技部+四川省、重慶市+瀘內榮永+其他)國家高新區協同發展戰略,攜手打造區域產業集群和創新創業生態。
(4)主導產業。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特色優勢和產業基礎,以集聚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為導向,按照“高質量、供給側、智慧型化”要求,重點發展消費品、智慧型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和農牧高新五大產業:一是消費品產業,重點發展食品、醫藥、陶瓷、服飾等;二是智慧型裝備產業,重點發展通用設備、汽車關鍵零部件、智慧型化農牧機械等專用機械設備,大數據智慧型產業;三是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PCB機械製造、原材料(特別是覆銅板)、中高端PCB、下游貼片及封裝、積體電路等;四是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有機高分子材料、新型淨水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建築材料,梯次培育新型電子信息材料、納米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前沿領域、高成長性新材料;五是農牧高新產業,重點發展動物基因工程、動物營養研發及產業化、農牧產業加工實驗動物及成果轉化、大數據套用等。
重點園區
1.重慶江津工業園區
(1)基本情況。江津工業園區是2002年重慶市政府批准設立的首批16個特色工業園區之一,2010年被國家工信部授牌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裝備製造”,2012年通過“國家綠色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評審,2020年獲得“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食品(糧油加工)”稱號,已形成以德感、珞璜、雙福、白沙四大工業園為主體的“一區四園”發展格局。江津工業園區目前已入駐以瑞士ABB集團、中冶科工集團、中船重工、中國兵裝集團、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中糧集團、中航工業、三一重工為代表的一批世界500強企業;以群光電子、富彩科技、津油納米觸控顯示、精益儀表為代表的一批台資企業;以東風小康、濰柴汽車、鐵馬汽車、潤通動力為代表的一批汽摩整車及零部件企業;以海亮集團、寧波金田銅業、香港玖龍紙業、偉星新材為代表的一批新材料企業;以德國杜拉維特、江小白酒業、驕王天然產物、三易食品為代表的一批消費品企業,共入駐工業企業2272戶,從業人員15.3萬人,園區產值達1317.5億元,產值總量排全市工業園區前三位,園區集中度達95.5%,規模效應日益顯著,高度實現集群、集聚、集中和跨越式發展。2019年,江津工業園區規模企業369戶,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240.5億元,同比增長11.4%;工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1.19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74.7億元。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65個,契約引資額超1000億元。
(2)發展目標。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生產總值增速超過6%,稅收收入增速超過5%,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10%。統籌德感、珞璜、雙福、白沙四區發展目標,聚力打造消費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西部一流的高端裝備製造基地、重慶市重要的材料產業基地、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產城融合)。
(3)重點任務:
——推動消費品產業特色化發展。緊扣“高端”“高質量”兩大關鍵,形成涵蓋食用油、食用糖漿及休閒食品、酒水飲料、方便食品、調料調味品、紙製品、紡織品等諸多門類,覆蓋面廣、結構完整的消費品產業體系。依託園區內現有消費品企業,實施生產設備智慧型化改造,提升智慧型化生產水平,不斷壯大食品加工鏈群,依託國家新型工業化食品(糧油加工)產業示範基地,加大精準招商、項目促建、新品研發和品牌建設力度,推進特色化發展。依託江記酒莊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白酒研發與釀造、白酒關聯產業、白酒原料產業等。提升酒釀造工藝水平,進軍洋酒領域,完善白酒產業鏈,強化“江津酒”品牌宣傳和推廣使用,全力打造新時代酒城,培育一批具有鮮明“渝酒”特色的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基地和園區品牌。
——推動裝備製造向高端化邁進。加快推進智慧型工廠建設和數位化車間改造工程,搭建園區大數據信息平台,對園區企業信息進行整合共享,促進園區企業之間交流合作,推動園區大數據信息平台與市區兩級工業大數據平台實現數據共享,降低企業成本。依託“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製造)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綠色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產業優勢,圍繞“集群化”發展模式,著力完善和延伸產業鏈,促進裝備製造集群規模擴張,提升裝備製造業的關鍵技術研發能力、系統集成能力、成套生產能力。
——推動傳統產業創新轉型升級。將振興傳統優勢產業和承接產業轉移相結合,重點改造提升汽摩、新材料產業。推動東風小康加快研發推出智慧型網聯汽車。依託整車發展,積極引進電子控制系統和智慧型系統零部件研發生產企業。推動濰柴汽車最佳化升級,加快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推動新材料設計、加工、製造及測試過程數位化、智慧型化,完善材料精深加工產業鏈,推動以渝豐線纜為代表的新材料企業研發智慧型化產品。以“轉型升級”為契機,加快推進綠色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建設,發展新型綠色建築材料。
(4)主導產業。依託德感、珞璜、雙福、白沙工業園,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汽摩、消費品、電子信息、新材料五大產業:一是裝備製造產業,重點發展機器人、高檔數控工具機等;二是汽車產業,重點發展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智慧型汽車、汽車後市場服務等;三是消費品產業,重點發展糧油食品、農產品加工、白酒、紙製品、紡織服裝、陶瓷衛浴等;四是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智慧型終端、積體電路、汽車電子、5G通信設備等;五是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有色金屬、牆材建材、塗料、綠色裝配式建築等。
2.重慶建橋工業園區
(1)基本情況。重慶建橋工業園區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首批市級特色工業園區之一,於2003年6月18日掛牌成立,總規劃面積11.5288平方公里,包括大渡口區八橋鎮、建勝鎮、跳磴鎮區域,分為A、B、C三個功能分區。近年來,園區以“百年建橋,千億園區”為發展目標,按照“做強支柱產業、做優特色產業、提質傳統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推動大數據智慧型化、生態環保、大健康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持續推動材料產業、消費品工業、汽摩機加工、裝備製造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2019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約185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為171.6億元,同比增長11.1%,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92.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2.5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為15.8億元;現有入園企業112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3家,稅收1億元以上企業5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6家。
(2)發展目標。到2025年,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聚集,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園區創新創業活力全面迸發,園區管理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50億元,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5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達到65家,規上服務業企業達到50家,十億級企業達到10家,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4%。
(3)重點任務:
——最佳化空間布局。最佳化升級建橋A區,著力打造總部企業和專業服務基地。依託天安數碼城、鑫鵬廣場、元石國際等載體,加快發展樓宇經濟,著力引進知名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區域總部、營運中心、採購中心和結算中心,打造總部企業基地。提速金橋片區開發,引進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平台,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大力發展金融、法律、會計、諮詢、設計、貿易、人力資源等中介服務,打造高層次、多門類的專業服務基地。提質發展建橋B區,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著力“最佳化存量”,推動骨幹企業節能減排、智慧型改造、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加快企業從傳統製造向綠色化、智慧型化、創新型方向發展。發揮國際複合行業龍頭作用,建設國家級、市級公共創新平台,鞏固其在風電複合材料、新型汽車輕量化材料中的優勢,帶動引進一批下游企業,延伸產業鏈條。依託長征重工鑄鍛製造核心優勢,提升風電主軸、風電機架的市場占有率,帶動吸引一批風電核心設備研發生產企業。拓展建橋C區,著力打造戰新產業發展高地。加快推動建橋C區向南拓展,將南海村、沙沱村、紅勝村、白沙沱社區等區域納入C區拓展區,合理規劃用地性質,保障產業用地需求。圍繞大數據智慧型化、大健康生物醫藥和生態環保產業,打造特色產業“園中園”,推動主導產業集聚發展。促進傳統製造企業升級換代,採用自動化技術、智慧型化系統,最佳化升級生產工藝、供應鏈,增強企業競爭力。引聚創新型企業、平台,打造小南海創新智谷。
——增強創新發展能力。培育壯大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要素資源,著力引進重點實驗室、高校科研機構、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推進研發成果轉化;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培育工程,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實施上市企業培育工程,建立上市企業後備庫,強化培育、改制、輔導、申報、上市服務。最佳化提升創新平台,提升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台灣中小企業產業園、天安T+SPACE、微企夢工場等創新創業平台孵化能力,培育新的創新創業平台,構建更加完善的產業孵化體系;推進產業公共創新平台建設,聚焦大數據智慧型化、大健康生物醫藥領域,培育引進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新型產業技術創新平台。加強技術創新服務,引進一批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提供技術交易、科技諮詢等服務。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在職稱評定、醫療保健、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精細化服務。
——促進產業協作。推動產業融合,推動裝備製造和信息服務融合,加快人工智慧、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的創新套用;推動現代物流和製造業融合,鼓勵物流、快遞企業融入製造業採購、生產、倉儲、分銷、配送等環節,加強物流資源配置共享;推動研發設計和製造業融合,引導研發設計企業與製造企業嵌入式合作,提供需求分析、創新試驗、原型開發等服務。搭建產業聯盟,以行業龍頭企業為帶動,搭建大數據智慧型化、生態環保、大健康生物醫藥三大產業聯盟,鼓勵企業共享研發、技術、信息、物流、市場等資源,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價值共享,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支持企業合作,建立園區企業產品、供應鏈資料庫,搭建溝通交流合作平台,推動要素市場整合,促進企業間產需有效對接。
(4)主導產業。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核心,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打造一批綜合競爭力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大數據智慧型化、生態環保、大健康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一是大數據智慧型化產業,重點發展智慧型製造、大數據套用、數字內容等;二是生態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環保消費品、環保綜合服務等;三是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體外診斷、特色高端醫療器械、智慧醫療等。
園區分工協作關係
依據示範區發展目標,結合各園區的產業基礎、主導產業及環境條件等差異,按照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分工協作、整體推進的要求,推動示範區產業協同發展。
| | | |
| |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建橋工業園區 | 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重慶榮昌高新技術開發區 |
|
|
| |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
|
| |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建橋工業園區 | |
|
|
|
| |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建橋工業園區、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
|
|
|
| |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建橋工業園區 | 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
|
|
| | 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 | |
|
|
| |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重慶榮昌高新技術開發區、重慶建橋工業園區 |
|
|
|
重點項目情況
總體情況
為更好地實現示範區建設整體目標,將實施示範園區和重點園區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台、企業創新能力、公共創新平台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平台等五大領域支撐性重點項目總計184個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消費品、技術服務業等七大產業領域重點項目總計184個。
分類別情況
1.示範園區和重點園區內公共基礎設施類項目。項目共68個,總投資439.2億元,主要包括道路管網設施、鐵路、港區、標準廠房、其他基礎設施以及環境保護建設等各類項目。
2.示範園區和重點園區內公共服務平台類項目。項目共43個,總投資373億元,主要包括科技服務、物流服務、進出口服務、交易服務、檢驗檢測、創新創業孵化等各類平台項目。
3.示範園區和重點園區內企業創新能力類項目。項目共31個,總投資580.7億元,主要包括科研院所、企業研發中心和企業大數據中心項目。
4.示範區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公共創新平台類項目。項目共23個,總投資123.4億元,主要包括公共研發平台、公共大數據智慧套用平台等各類平台項目。
5.示範區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平台類項目。項目共19個,總投資62.1億元,主要為人才服務平台項目。
6.產業培育重點項目。項目共184個,總投資2450億元,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消費品、技術服務等產業類項目。
保障措施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機制措施
一是強化示範區主體責任。示範區內高新區及相關區要加強建設方案實施的組織領導,切實履行主體職責,分解落實工作責任,積極探索加快示範區建設的新機制、新方法,實現項目快速建成投產。二是建立示範區市級層面協調推進機制。市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要按照本建設方案確定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切實加強工作指導,協同推進示範區建設;加快落實支持示範區建設的各項措施。三是建立督促檢查制度。每年開展兩次定期督查,並結合工作需要開展不定期檢查,對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力的進行嚴肅問責。四是建立年度評估制度。有關區政府每年要定期總結示範區建設工作進展情況、主要做法和取得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成果,形成示範區建設年度評估報告。建立動態調整、有進有出的示範區管理機制。
著力最佳化招商引資,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一是不斷改進方法措施,著力提升招商引資實效。堅持產業培育和項目招引並舉、招商與安商並重、擴量與提質並行,緊緊圍繞本建設方案確定的主導產業、重點任務,強化招商引資。二是組建和最佳化專門招商隊伍,堅持高頻度精準招商。三是對重點產業項目,及時組織專業力量,高規格、多層次、連續性地對接洽談,切實提高與客商對接的層次和頻次及對接促進的精準度,力促項目儘快簽約。四是不斷最佳化和提高服務方式,著力提高服務水平。對已簽約項目推行“保姆式”、“秘書式”、“管家式”全程代辦服務,讓客商少跑路或零跑路。
強化政策組合運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加強投資、產業、創新、金融、土地等政策組合運用,進一步加大對示範區建設支持力度。二是加強融資支持。落實好國家開發銀行服務示範區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支持示範區規範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優惠貸款、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三是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創新土地供應方式,探索科學處置和利用示範區內企業廢棄閒置廠房的有效途徑,利用存量工業設施為產業項目、平台建設提供場地空間。
加強人才培育引進,增強人才支撐能力
一是加強高端人才引進。一方面,實施“鴻雁計畫”,大力引進海內外緊缺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對重點產業發展採取高端研發平台、高端研發計畫、高端人才團隊“三高合一”支持方式,著力引進重點創新工程和產業發展需要的“適用人才”,加快引進首席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高級研發人才和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二是加強人才激勵。建立“鴻雁計畫”專項資金,按照引進人才的不同層次給予不同獎勵,並對用人單位按照引進人才年薪的一定比例給予經費補助,獎勵和補助資金由市、區共同承擔。三是建立引進人才“一站式”服務平台。實行人才服務證制度,為引進的各類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
增強要素供應保障,努力激發企業活力
一是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土地使用權及其他自然資源等各類生產要素資源。二是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享受公共服務平台服務;積極推進專業技術平台市場化運作,努力擴大服務領域和範圍,為更多的企業提供更充分、更廣泛地專業技術平台支撐保障。三是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大力支持、鼓勵和引導示範區市場主體自主決策、自主投資和自主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努力激發企業活力。
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不斷完善產業生態
一是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著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發展動力。二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