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修復標準

《生物多樣性修復標準》是2020年06月22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多樣性修復標準
  • 外文名:Standard for Biodiversity Restoration
  • 標準編號:T/CGDF 00003—2020
  • 發布日期:2020年06月15日
  • 實施日期:2020年06月22日
起草人,起草單位,適用範圍,技術內容,

起草人

周晉峰、馬勇、楊曉紅、王豁、陸慧、唐玲、張永飛、馮雯雯、張思遠、王靜、張娜、牛靜美。

起草單位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物多樣性修復的定義、內容、原則和驗收參考指標。 本標準適用於針對各類空間尺度下生態系統受損退化、生態功能失調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下降的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修復的工作。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修復的成果要通過生物多樣性狀況來驗證。相關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應符合併參照生物多樣性工作標準執行。

技術內容

本標準規定了生物多樣性修復的定義、內容、原則和驗收參考指標。
本標準適用於針對各類空間尺度下生態系統受損退化、生態功能失調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下降的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修復的工作。
立足於目標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評估,結合驗收參考指標,進行各生態系統全周期修復工作。
在修復前和修復完成後應進行生物多樣性評估工作(參考T/ CGDF 00002-2020《生物多樣性評估標準》),以兩次綜合評估結果作為修復效果的參考基準,通過科學分析研究確認修復的關鍵和難點,確保達成最終修複目標。在修復完成後,參考T/CGDF 00001—2020《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標準》進行5~50年的生物多樣性監測,反饋修復工作成效。
生物多樣性修復內容從技術操作方面來講,包括方案擬定、可行性研究、必要性研究、規劃設計、施工方案、後期管護等,是眾多技術的有機集合體。從工作周期來講,分為三個階段,即前期調查與評價,中期規劃與設計、施工,以及後期監測、績效評價等。
本標準主要含有內容:1適用範圍 2規範性引用檔案 3術語和定義 ?4修複目標?5 修復特點 5.1系統性 5.2整體性 5.3綜合性 5.4地域性 5.5尺度性 6 修復原則 6.1節約原則?6.2自然原則 6.3有限原則 6.4巨觀原則 7 修復內容 7.1濕地生態系統 7.2森林生態系統 7.3草原生態系統 7.4農田生態系統 7.5城市生態系統 8修復驗收參考指標 8.1威脅因子 8.2生物多樣性狀況 8.3環境狀況 8.4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9報告編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