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雲辦發〔2022〕47號)要求,切實加強全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爭當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排頭兵,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關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利用,不斷提升德宏州“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鳥類物種博物館”和“生物多樣性寶庫”等美稱的影響力,守護好重要生物多樣性寶庫,築牢滇西南生態安全螢幕障。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構建全州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和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完成全州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森林覆蓋率達到72.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0%,濕地保護率達到60%,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92%,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95%。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自然生態保護體系,有效促進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和恢復。探索建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創新模式,建成一批在省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示範基地。有序落實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測體系。
到2035年,全面貫徹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測體系,形成統一有序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全州森林、草原、河湖、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持續好轉,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濕地保護率有所提高,自然保護地占全州國土面積比例達到14%以上,典型生態系統、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加強生物安全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外來物種管理,以促進德宏州可持續發展。提高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發展意識,營造公眾廣泛參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努力爭當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排頭兵。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法規與政策體系。配合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監管法規體系,嚴格貫徹落實《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等相關法規規章。推進和配合野生動物保護、漁業資源、濕地保護、自然保護地、森林、野生植物保護、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等領域法規和規章的制定、修訂工作。健全完善德宏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及管理機制,貫徹落實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生態補償機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野生動物保護等相關政策和制度。積極落實有關從事種源進口等的個人或企業財稅政策。
(二)進一步最佳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嚴格生態空間管理,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最佳化調整自然保護地空間布局,加強對優先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以“三山三江四河”(“三山”指大娘山、打鷹山、高黎貢山余脈;“三江”指怒江德宏段、大盈江、瑞麗江;“四河”指芒市河、南宛河、戶撒河、芒東河)自然生態條件,構建“三山兩水一網多區塊”(“三山”指由生態源地及緩衝區構成的大娘山生態帶、打鷹山生態帶以及高黎貢山南緣生態帶;“兩水”指瑞麗江和大盈江的生態岸邊帶,是生物多樣性及物種遷徙生態廊道;“一網”指以兩江幹流為骨架,由各級支流構成的河流網路系統;“多區塊”指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盈江國家濕地公園、勐板河水源地等自然保護地以及生態林地構成的生態區塊)的生態安全空間格局。依託大娘山、打鷹山、高黎貢山,構築山地生態帶;依託“三江四河”及支流,構築瑞麗江—大盈江水生態帶和全域水生態網;依託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瑞麗江—大盈江國家風景名勝區、雲南盈江國家濕地公園、章鳳國家級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以及重要森林生態功能區,構築類型多樣生態區塊。合理布局建設物種保護空間體系,重點加強雙角犀鳥、菲氏葉猴、龍腦香、滇藏欖等珍稀瀕危特有動植物、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的保護管理,明確重點保護對象及其受威脅程度,對其棲息生境實施不同保護措施。完善遷地保護體系,加強珍稀瀕危特有物種、極小種群物種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依託瑞麗植物園、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珍稀瀕危特有植物人工繁育基地開展搶救性保護和恢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快物種受損生境和棲息地的恢復,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自我修復能力。
(三)構建完備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體系。健立完善德宏州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信息監測網路體系,實現動態監測,建立完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監管信息系統。推進以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雲南盈江國家濕地公園等為重點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及德宏境內伊洛瓦底江水系水生生物資源現狀調查,開展栽培植物野生類型或近緣種,生物遺傳和種質資源以及相關傳統知識的調查、編目。定期更新生物物種名錄、生物物種紅色名錄、外來入侵物種名錄、重點保護動植物物種名錄。構建生物多樣性定位觀測網路,加強典型生態系統、重點保護物種和重要生物遺傳資源的觀測,探索開展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的觀測和研究。推動生物多樣性監測現代化,加強生物多樣性數據共享,建立完善預警技術體系和應急回響機制,建立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評估的標準體系和評價技術規範。
(四)持續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貫徹落實《生物安全法》,依法加強生物環境安全管理,構建生物環境安全監測網路。充分整合現有監測資源,合理布局監測站點,完善生物安全監測網路,快速識別感知生物安全風險。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範,制定風險防控計畫和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強化過程管理,保障生物安全。發掘、傳承和弘揚民族生態文化,套用民族傳統文化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生物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獲取和惠益分享試點,逐步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生物遺傳資源獲取、利用、進出境審批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強化生物遺傳資源對外提供和合作研究利用的監督管理。健全外來入侵物種聯防聯控部門協調機制,開展摸底調查,全面掌握全州外來有害入侵物種情況,準確評估外來有害入侵物種發生髮展規律和風險等級,制定外來有害入侵物種預警方案,建立健全評估、監測、預警、防治體系。加強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及時除治,防止檢疫性和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傳播蔓延,確保生態系統安全。大力防治薇甘菊、菟絲子、紫莖澤蘭、白螞蟻、紅火蟻等有害生物,加強外來物種管控,爭取實施一批外來入侵物種薇甘菊、紅火蟻的監測預警和生態修復防控示範工程。
(五)創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充分利用我州生物資源稟賦,推動生物物種資源可持續利用,著力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價值。加強對已知和具有潛在經濟價值物種的生態化種植與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推進茶園生態化改造、德宏州竹類資源產業化開發與示範、生態咖啡園建設與技術推廣示範、秈型優質稻品種(遮放貢米)的生態化種植與可持續開發。依託我州生物多樣性資源優勢,合理開發生物醫藥資源,爭取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生物科技項目。鼓勵原住居民參與特許經營活動,構建德宏州特色的高品質、多樣化生態產品體系。逐步引導企業自覺保護生物多樣性,自覺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自覺分享惠益。
(六)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的能力建設,嚴懲危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違法行為。核查上級移交的遙感監測點位,對雙角犀鳥、菲氏葉猴、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等重要保護物種實時監測。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嚴格執行德宏州禁漁期、禁漁區制度,加強江河水域水生生物保護,在瑞麗江、大盈江等有條件的河段試點開展土著魚恢復。實行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獵捕(採集)、出售、購買、運輸和人工繁育等環節全過程監管。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與多部門聯合開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生態及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查處非法交易、走私、利用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等行為。
(七)深化中緬合作與交流。積極開展邊境區域環境合作、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治理,加強交流磋商,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議題納入州人民政府高層外事活動,延續“胞波”情誼,打造中緬生態環境命運共同體。持續加強中緬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交流合作,開展實施中緬環境交流合作中心項目建設、強化資源保護聯防聯控、生態廊道建設、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動植物疫源疫病防控、生態旅遊等合作交流,增強“胞波”情誼,推動知識、信息、科技交流和成果共享,推廣及打造我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典型案例,提升影響力。主動挖排線索打擊野生動植物跨境違法犯罪,加強信息溝通和協調,探索跨境聯合保護和生態廊道建設等方面合作。
(八)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鼓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諮詢服務和法律援助等活動,推進生物多樣性宣傳進黨校、進學校、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提高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和參與程度。充分利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世界環境日”“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法律法規知識講座、攝影展、愛鳥護鳥科普宣傳進社區進校園等多種宣傳活動;積極利用微信、微博、公眾號、抖音新媒體平台宣傳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機制,加強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與教育,力爭在我州自然保護地內建設一批綜合性科普教育平台,打造一批生物多樣性體驗考察基地;建立健全違法活動舉報機制,暢通舉報渠道,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強化信息公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州委、州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調整充實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州生態環境局,承擔委員會日常工作,要按照上級的工作安排做好工作調度和總結報告,切實抓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各項任務的推進情況,督促協調各相關部門抓好任務牽頭落實。
(二)落實工作責任。各縣(市)、州級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一崗雙責”“黨政同責”,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加強對全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落實情況的監測評價、監督檢查和考核考評。州級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部門責任清單,主動作為,協作配合,共同抓好工作推進落實。各縣(市)要切實擔負起生物多樣性保護責任,強化工作目標任務的落實。
(三)加大資金投入。州、縣(市)財政部門要積極爭取中央、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支持,落實財政轉移支付政策。整合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切實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發揮資金合力。積極探索市場化、社會化投融資機制,多渠道籌集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整合資金,形成合力。各縣市要落實資金投入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任務相匹配的要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實施。
(四)鼓勵公眾參與和加強社會監督。健全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機制,定期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信息,曝光違法犯罪行為。加大政策解讀和宣傳力度,多渠道、多形式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信函、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台作用,鼓勵社會各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意見、反映問題,努力營造全民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良好氛圍。
政策解讀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德宏州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推進我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就《實施方案》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有關背景和依據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的通知》;2022年7月,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是我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我州一個時期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綱領性檔案。為全面推進我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一步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水平,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新威脅和新挑戰能力,促進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印發《實施方案》
二、主要內容
《方案》包括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3個方面的內容。對標《方案》細化形成《德宏州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任務清單》,共92項措施。
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其中,總體目標為:到2025年,構建全州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和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完成全州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森林覆蓋率達到72.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0%,濕地保護率達到60%,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92%,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95%。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自然生態保護體系,有效促進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和恢復。到2035年,形成統一有序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自然保護地占全州國土面積比例達到14%以上,典型生態系統、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
(二)主要任務。
1.加快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法規與政策體系。配合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監管法規體系,嚴格貫徹落實《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等相關法規規章。推進和配合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保護、自然保護地、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等領域法規規章的制定、修訂工作。健全完善德宏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及管理機制,貫徹落實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生態補償機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野生動物保護等相關政策和制度。積極落實有關從事種源進口等的個人或企業財稅政策。
2.進一步最佳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嚴格生態空間管理,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最佳化調整自然保護地空間布局,加強對優先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構建“三山兩水一網多區塊”的生態安全空間格局,重點加強珍稀瀕危特有動植物、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保護管理,對其棲息生境實施不同保護措施。完善就地和遷地保護體系,加強珍稀瀕危特有物種、極小種群物種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開展搶救性保護和恢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3.構建完備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體系。健立完善德宏州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信息監測網路體系、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監管信息系統。推進重點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開展生物遺傳和種質資源以及相關傳統知識的調查、編目。定期更新物種名錄。探索開展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觀測與研究。加強生物多樣性數據共享,建立完善預警技術體系和應急回響機制。建立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評估的標準體系和評價技術規範。
4.持續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貫徹落實《生物安全法》,依法加強生物環境安全管理,構建生物環境安全監測網路,制定風險防控計畫和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發掘、傳承和弘揚民族生態文化,套用民族傳統文化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生物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獲取和惠益分享試點,逐步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生物遺傳資源獲取、利用、進出境審批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強化生物遺傳資源對外提供和合作研究利用的監督管理。健全外來入侵物種聯防聯控部門協調機制,加強有害入侵物種監測預警及管控。
5.創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推動生物物種資源可持續利用,著力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價值。加強對已知和具有潛在經濟價值物種的生態化種植與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爭取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保護德宏州少數民族生物多樣性保護傳統醫藥知識、保護州內傳統藥用動植物資源。鼓勵原住居民參與特許經營活動,構建德宏州特色的高品質、多樣化生態產品體系。逐步引導公眾、企業自覺保護生物多樣性、自覺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自覺分享惠益。
6.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的能力建設,嚴懲危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違法行為。核查上級移交的遙感監測點位,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嚴格執行德宏州禁漁期、禁漁區制度,加強江河水域水生生物保護。實行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全過程監管。多部門聯合,開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生態及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
7.深化中緬合作與交流。推動中緬邊境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治理,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議題納入州人民政府高層外事活動,加強交流磋商。持續加強中緬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交流合作,開展實施中緬環境交流合作中心項目建設、強化資源保護聯防聯控、生態廊道建設、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動植物疫源疫病防控、生態旅遊等合作交流,推動知識、信息、科技交流和成果共享。主動挖排線索打擊野生動植物跨境違法犯罪,加強信息溝通和協調,探索跨境聯合保護和生態廊道建設等方面合作。
8.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宣傳活動。積極利用微信、微博、公眾號、抖音新媒體平台宣傳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機制。力爭在我州自然保護地內建設一批綜合性科普教育平台,打造一批生物多樣性體驗考察基地。鼓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諮詢服務和法律援助等活動,建立健全違法活動舉報機制,暢通舉報渠道,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強化信息公開。
(三)保障措施。提出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加大資金投入、鼓勵公眾參與和加強社會監督四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三、與省上實施意見的異同
(一)相同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9個方面主要工作,92項措施任務。
(二)主要區別
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高於省級(省級是65.7%,我州是72.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與省級持平(省級與我州同是80%),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物種數保護率高於省級(省級是85%,我州是92%),重點保護植物物種數保護率與省級持平(省級與我州同是95%),濕地保護率與省級持平(省級與我州同是60%)。到2035年自然保護地占轄區國土面積比例低於省級(省級是18%,我州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