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2021-2030年)

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2021-2030年)

2022年10月25日,《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2021-2030年)》印發,要求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2021-2030年)
  • 頒布時間:2022年10月25日
  • 發布單位濟南市生態環境局
發布通知,全文內容,

發布通知

關於印發《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2021—2030年)》的通知
各區縣(功能區)生態環境、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水務、農業農村、園林和林業綠化、衛生健康部門:
現將《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2021—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濟南市財政局 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濟南市城鄉水務局 濟南市農業農村局
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 濟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2年10月25日

全文內容

目錄
一、濟南市生物多樣性現狀
(一)生態系統多樣性
(二)物種多樣性
(三)遺傳多樣性
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成效與問題
(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與經驗
1.生物多樣性保護頂層設計逐步展開
2.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持續發力
3.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自然條件與社會基礎穩中向好
(二)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
1.生物多樣性保護頂層設計仍需完善
2.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未得到根本遏制
3.生物多樣性保護仍面臨諸多挑戰
三、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戰略目標
(四)戰略任務
四、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一)北部黃河平原帶
(二)中部山前平原帶
(三)南部低山丘陵帶
五、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領域與行動
優先領域一: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法規政策體系
優先領域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相關部門規劃
優先領域三: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綜合評價與動態監測
優先領域四:建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名單
優先領域五:嚴格外來物種和致災物種管理,防止物種入侵
優先領域六:加強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
優先領域七:科學開展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
優先領域八:促進生物多樣性資源可持續利用
優先領域九: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與人才支撐
優先領域十: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機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落實配套政策
(三)提高實施能力
(四)加大資金投入
(五)加強交流與合作
(六)強化宣傳教育
一、濟南市生物多樣性現狀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對於社會經濟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直接、間接和潛在的重要價值。濟南市位於黃河下游,地處山東內陸,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轄區內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具有低山、丘陵、平原等基本地貌類型,暖溫帶氣候造就了南北動植物交匯,優良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一)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態系統是生物群落與其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是由生物系統和環境系統組成,是自然界的基本單位。濟南市屬於山東省內陸地區,主要考慮其陸生生態系統,它的結構和功能狀況反映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擾動強度。濟南市陸生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兩種類型,其中森林生態系統是森林群落與其環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結構、功能和自調控的自然綜合體,是陸地生態系統中面積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
依據《中國植被》中植被類型的劃分原則,濟南市生態系統共劃分有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叢、灌草叢、草甸、水生植被和沼澤植被等8個植被型、59個植被群系。全市植被群系類型較為豐富,其中南部山區分布較多,平原分布較少。
(二)物種多樣性
濟南市野生脊椎動物主要為魯中山地丘陵動物地理區的代表性類群,且多為華北地區可見種。據統計,濟南市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共192種,其中鳥類15目39科164種、獸類4目7科18種、兩棲爬行類3目4科10種。目前,全市共有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58種,主要有金雕、東方白鸛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9種,蒼鷺、草鷺、白鷺等山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9種。
根據研究數據初步確定濟南市昆蟲種類約500餘種,主要類群包括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雙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廣翅目、蜻蜓目等,其中鱗翅目的蛾類占120種以上,蝶類7科36種。按照其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劃分,濟南市有森林害蟲100餘種,農作物害蟲60餘種,天敵昆蟲40餘種。
濟南市植物資源分栽培和野生兩大類,據統計超過149科1530種:草本植物1000餘種,占植物種數的65.36%;木本植物77科199屬537種(喬木286種、灌木218種、藤本33種),其中常綠木本植物103種,落葉木本植物434 種,占植物種數的34.64%。
濟南市野生高等植物包括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苔蘚植物區域分布差異明顯,植物區系組成以溫帶成分為主;野生維管束植物以種子植物為主,其中裸子植物雖少,但多為重要的喬木樹種,在山地丘陵地區大面積分布,被子植物的物種數占全市野生維管束植物的88%左右,在植被區系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遺傳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是存在於生物個體內、單個物種內或物種之間的基因多樣性,包括分子、細胞和個體三個水平上的遺傳變異度,是生命進化和物種分化的基礎,同時也是評價自然生物資源的重要依據。濟南市遺傳資源較為豐富,擁有種類多樣的地方畜禽品種、作物品種、中藥材等。
濟南市畜禽遺傳資源豐富,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的地方品種4個,分別為萊蕪黑豬、萊蕪黑山羊、魯中山地綿羊和萊蕪黑兔;新品種2個,分別為魯萊黑豬和魯中肉羊;配套系3個,分別為魯農1號豬配套系、魯禽1號麻雞配套系和魯禽3號麻雞配套系。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1家,省級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3 家。國家級保種場2家,省級保種場5家,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1家。引進畜禽品種主要有生豬、牛、羊、蛋雞、肉雞、肉鴨等。其中,生豬以杜洛克、長白、大白為主,主要生產杜長大三元豬。奶牛引進品種主要包括黑白花奶牛和弗萊韋赫牛,肉牛主要以夏洛萊、西門塔爾、利木贊牛等為主,肉羊以波爾山羊、杜泊羊、無角陶賽特羊等為主。蛋雞以羅曼、海蘭、海賽克斯等專用高產蛋雞品種為主,肉雞以白羽肉雞為主,肉鴨以櫻桃谷肉鴨為主。
濟南市農作物品種豐富,圍繞章丘大蔥、龍山小米、明水香稻、唐王白菜等十大農業特色產業,結合育種項目,收集、保存小麥、水稻、番茄、玉米等農作物種質資源。當前全市保存有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2萬餘份,並已建成占地1830平方米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庫。
濟南市野生林木種質資源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丘陵區,全市共發現野生林木種質資源11科22屬50種。在野生林木種質資源中,主要有荊條、黃荊、野核桃、酸棗、花椒、君遷子等樹種。全市共調查栽培樹種(品種)資源72科168屬478種,常見的主要有側柏、黃櫨、旱柳、垂柳、榆樹、國槐、刺槐、女貞、白蠟等樹種。現有古樹名木種質資源單株33348株(其中11063株古樹屬泰山林場靈岩林區,管轄權不屬於濟南市)、古樹群22個,分屬於32科55屬80種。
濟南市果樹種質資源豐富,共15科75種,原始分布種52種,占果樹種類69%。南部山區作為濟南市果樹種質資源最主要的分布區,分布22種,占果樹種類29%。薄殼核桃、紅荷包杏、玉杏、秀水蘋果、玫瑰紅蘋果為濟南市的名、特、優果品。
濟南市花卉資源豐富,擁有植花灌木、攀援植物、宿根花卉等開花植物以及水生花卉植物等資源。據統計,常見的水生花卉植物有22科45種。全市有“泉城玉女”荷花、平陰玫瑰等特色花卉植物,其中平陰玫瑰被稱為“中國玫瑰王后”,共有26個品種,3系5類10型,且平陰縣是全國最大的可食用玫瑰主產區和種苗交易集散地。
濟南市具有起伏多變的地形地貌,加之歷史悠久的中藥材種植傳統和豐富的種植經驗,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全市常規種植品種78個,主產品種有丹參、玫瑰花、阿膠、瓜蔞、酸棗仁等。現有中藥材種植基地79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73個,有平陰縣孔村鎮、長清區馬山鎮、商河縣殷巷鎮、章丘區相公莊鎮、萊蕪區雪野湖等5大中藥材特色品牌基地。
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成效與問題
(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與經驗
1.生物多樣性保護頂層設計逐步展開
(1)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初步建立
一是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國際公約。二是國家層面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三是山東省制定出台了《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山東省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山東省森林資源條例》《山東省種子條例》《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及政策。四是濟南市制定印發了《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濟南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濟南市風景名勝區管理辦法(試行)》《濟南市綠化條例》《濟南市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辦法》《濟南市水資源管理條例》《濟南市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濟南市濕地保護條例》《濟南市城市綠線管理辦法》等地方法規和政策,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法規和政策。
(2)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2014年8月山東省印發了《山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2011-2030年)》,成為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首個綱領性檔案,並於2021年5月進行了修訂印發。濟南市將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作要求相繼納入了《濟南市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規劃(2021-2030年)》《濟南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濟南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濟南市“十四五”園林和林業綠化發展規劃》《濟南市“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等重要規劃檔案,作為重點任務予以落實,有力推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開展。
(3)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濟南市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協調機制,成立了生物多樣性管理相關機構。市生態環境局設立了生態保護處,負責組織協調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工作。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設立了自然保護地(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森林資源和濕地保護監督處等,主要負責全市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相關工作及全市濕地保護工作。市農業農村局設立了科技教育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辦公室)、漁業漁政管理處、畜牧業管理處、動物衛生防疫處等,組織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承擔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管理、畜禽資源管理和外來物種管理等相關工作。市城鄉水務局設立了水土保持處,組織指導水土流失防治、負責水土保持相關工作。
二是重要生態空間保護機制基本建立。初步建立起自然保護區管理體系,管護能力逐步增強。理順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明確管理機構,多部門合作落實開展“綠盾行動”,切實加強對自然保護地的監督和整頓。按照《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開展了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工作,著力構建完善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堅決守好自然生態底線。
2.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持續發力
(1)就地保護工作成績顯著
濟南市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工作主要集中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建設。自然保護地能夠保存生物物種和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被稱為“天然基因庫”,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地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濟南市在自然保護地規劃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實現了數量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功能從單一到綜合的發展歷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為主,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其他保護地為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濟南市現有自然保護地33處,包括5處自然保護區和28處自然公園(其中10處濕地自然公園、17處森林自然公園、1處地質自然公園)。
(2)遷地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
遷地保護是在就地保護的基礎上,對於國家重點保護、受嚴重威脅的珍稀瀕危特有或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物種所採取的一種重要的搶救性保護措施。濟南市作為省會城市,區位優勢明顯,在遷地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有濟南植物園、萊蕪植物園、泉城公園、濟南動物園、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大明湖海底世界、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濟南市種質資源庫等。遷地保護場所類型較齊全,設施較完善,保護的物種資源較豐富,有較強的科普、娛樂功能,重點保護物種基本能正常生長繁育。
(1)動物園、植物園、海洋館建設情況
截至2021年,濟南市已建動物園有濟南動物園、濟南野生動物世界等,部分區縣也擁有小型動物園;已建植物園有濟南植物園、園博園等;已建大型海洋世界1處,即濟南融創海洋世界,還有部分小型海洋館、水族館等。
(2)種質資源庫及野生動物資源救護站建設情況
截止2021年,國家東部地區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項目正在建設,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兩家國家級保種場、五家省級保種場及三家省級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均正常運行。
濟南市共有兩家市級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構,分別為濟南市公園發展服務中心動物園工作部、濟南翱翔猛禽救助中心,每年收容救護野生動物400餘只,主要是紅隼、蒼鷺、白鷺、灰鷺、池鷺、夜鷺、貓頭鷹等,救護成功率達80%以上。
(3)生物安全管理逐步強化
濟南市印發了《2017年濟南市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食葉害蟲防控實施方案》《2017年濟南市松材線蟲病防治(預防)實施方案》《濟南市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相關檔案。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大對美國白蛾、松材線蟲、懸鈴木方翅網蝽、日本松乾蚧等進外來物種的防控與管理。完善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制度,積極開展野生動植物日等宣傳活動,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完善部門聯動機制,嚴厲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等違法犯罪行為。
(4)監督執法卓有成效
2017—2021年,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連續5年開展了“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將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納入監督管理,自然保護區專項行動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已全部整治完成。開展了“網劍行動”“清風行動”等一系列聯合執法行動,嚴格執行“一法一決定”,有力打擊和震懾了非法獵捕和交易野生動物等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5)基礎研究及科技產業工作有序發展
先後組織開展了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濕地調查等一系列調查工作。全市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基本完成,並建設了一批林木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庫,部分鄉土樹種、名特優樹種種質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專門設立市級科技推廣專項資金,實施推廣項目近40個,並通過推廣香玲核桃、脆酸棗、仲秋紅棗為代表的一批林果新品種提升林業良種水平。建立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1處,新建及提升經濟林標準化示範基地約130處,創建國家級核桃基地1處、省級經濟林示範園14處、省級觀光果園8處,建立苗木花卉生產基6地5處,花卉設施栽培基地5處。
濟南市高度重視畜牧種業產業發展,並列專項資金給予支持,累計列支預算1890萬元,用於支持畜牧種業企業發展項目,取得顯著成績。萊蕪黑兔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鑑定,培育的專門化肉羊新品種—魯中肉羊通過了國家新品種審定,同時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2021版)》。
3.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自然條件與社會基礎穩中向好
(1)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1年,濟南市大氣、地表水環境質量均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2021年全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7,同比改善11.5%,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29天,優良率62.7%,同比增加1.8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4%,我市成功退出了全國168重點城市的後20名。水環境質量實現了五個百分百和三個提升,國省市斷面、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和優良水體比例均實現100%達標,國控考核斷面水質類別改善提升50%,好三類比例提升30%,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年均水質首次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水環境質量指數位居全省前列。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保持安全穩定,輻射環境質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
(2)生態保護修復紮實推進
“十三五”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5.6%,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22平方米。“十三五”期間,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63.75萬畝,綠色通道綠化634.3公里。全面開展城區山體綠化提升,共完成城區山體綠化提升95座,提升面積2012公頃;依託“拆違拆臨”工作,實施“建綠透綠”地塊4264處,面積479公頃。建立健全濕地保護管理機制,2016年頒布實施《濟南市濕地保護條例》,2017年發布《濟南市重點濕地名錄》,2018年出台《關於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強濕地公園建設管理,5處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驗收,全市共建立各級濕地公園23處,初步建立了濕地公園建設與保護管理體系,有效保護了濕地生態系統。全市生態系統狀況明顯好轉,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為各類物種營造了良好的棲息環境。
(3)公眾參與意識顯著增強
廣泛深入開展科普宣傳教育,結合世界濕地日(2月2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3月3日)、植樹節(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愛鳥周(4月23日至29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2日)、世界環境日(6月5日)等,把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
(二)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
1.生物多樣性保護頂層設計仍需完善
(1)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體系尚不完善
一是法規體系尚不健全,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等相關法規尚未出台。二是評估標準體系尚不健全,監測監控預警、成效評估等技術方法和標準尚未制定。三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投入模式單一,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主要由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資金來源相對單一,缺少企業和社會的廣泛參與。四是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模式尚未建立,無法促進區域生物多樣性生態服務價值轉化。
(2)生物多樣性資源家底尚不清晰
一是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迅速,資源本底、生物多樣性底數等變化較大,現有的《濟南樹木志》為2009年出版,現有數據已不能完全反映全市生物資源本底。二是自然保護地正在開展整合最佳化,最佳化調整後面積範圍將發生變化,亟需開展新一輪生物多樣性普查。三是濟南市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後,原萊蕪市併入濟南,原萊蕪區域生物資源本底數據匱乏。
(3)生物多樣性保護現代化管理體系基礎薄弱
一是生物多樣性監測不健全,生態資源監管力度不夠。尚未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和綜合監管平台,跟蹤監測網路滯後。林地與其它地類存在交叉重疊現象,給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因素。濕地資源監管措施不到位,有些濕地公園管理機構缺失、規劃出台滯後或未按規劃實施,造成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不力。二是資金投入有待提高。資金投入主要依靠各級財政,社會資本參與較少,且造林等成本逐年攀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森林和濕地保護、森林防火及病蟲害防治、科研等方面經費投入較低,制約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遠發展。
2.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未得到根本遏制
(1)次生林質量下降,抵抗力穩定性減弱
一是濟南市以次生林為主,森林資源質量不高,目前占優勢的森林植被是各種人工林,其中防護林和經濟林的面積比例分別占55.7%和34.7%,占比較高;特種用途林和能源林占比例只有0.6%,占比較低。二是濟南市森林植被類型較豐富,種類繁多,但特有植物種類較少。森林單位面積蓄積均較低,森林的經濟或生態效益也比較低。截至 2019年,濟南市森林覆蓋率25.56%,只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是全市林地面積增加,但單一的森林植被種類組成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並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森林生態系統對環境的應對能力明顯下降,導致病蟲害頻繁發生。
(2)濕地面積萎縮,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下降
一是濟南市降水遠小於蒸發量,且近年來隨著黃河流域生活、生產用水加劇及極端氣候影響,作為重要客水來源的黃河來水持續減少,使得濟南市濕地受水資源短缺制約。二是隨著開發建設、農田開墾以及相應的大量道路修建,使得濟南濕地破碎化嚴重,破碎化的小片濕地極易受到人為活動的干擾。三是濟南市工農業發達,水產養殖場較多,濕地受到工業點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養殖廢水污染的威脅。四是濕地資源監管措施不到位,有些濕地公園管理機構缺失、規劃出台滯後或未按規劃實施,造成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不夠到位。
(3)生物資源喪失風險加大,生物安全形勢嚴峻
一是特有生物資源保護力度不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及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商品良種大面積推廣、國外畜禽品種引進等因素影響,大量地方品種消失,作物野生近緣植物資源急劇減少,其次缺乏完善的資源登記和統一管理制度,導致部分優異、特色資源未得到及時保護,處於瀕臨滅絕的危險。二是新突發疫情防控力度難度高。生物引發的新突發傳染病造成難以估量的生命、財產損失。2003年出現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極短時間內傳播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至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給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三是外來引進物種現狀不容樂觀。植物外來入侵物種存在大面積擴張趨勢。喜旱蓮子草在小清河等流域的濕地、水體中大量繁衍,火炬樹、加拿大一枝黃花、飛蓬草等惡性雜草雜木的生長都侵占了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造成了本地物種死亡和瀕危。動物的外來種類也需引起注意,美國白蛾的爆發已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引進物種養殖過程中的逃逸和轉基因生物的環境釋放也逐漸成為無法迴避的問題,但是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跟蹤和監測研究。
3.生物多樣性保護仍面臨諸多挑戰
(1)工業化與城鎮化發展加速,生境破碎化嚴重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大型公共基礎設施如公路、鐵路的建設,以及礦產、旅遊基礎和服務設施、工農業開發區、房地產開發為主的資源開發類建設項目,不僅直接占用、淹沒、破壞了大量自然生境,而且其污染、噪聲、經營等人為活動還對周邊的自然環境產生了很大影響,直接干擾甚至破壞了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生態系統承受的壓力增加,部分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銳減,種群結構不穩定。種群繁衍受自身因素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包括遺傳多樣性降低,生殖力、生活力、適應力等方面的衰竭,對種群的延續極其不利。面臨種群衰退的風險較高,亟待開展就地與遷地保護措施,確保其正常繁衍。
(2)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不合理,遺傳資源喪失加劇
一是由於受到人類活動的廣泛影響,如近年來單一品種的推廣、農業耕作制度的改變、病蟲害傳入以及過渡放牧、環境惡化和野生種棲息地破壞等,蔬菜、特產糧食、經濟作物等品種保護未得到足夠重視,小麥、山楂、核桃與酸棗等野生近緣種的生存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隨著作物種類與品種趨向單一化,栽培品種的遺傳基礎日趨狹窄,不僅易引起一些病害大流行,而且對作物產量的突破和提高形成瓶頸制約。二是地方品種畜禽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不足,血統流失、品種退化嚴重,資源滅失風險加劇。由於缺乏系統的持續選育,高繁殖、高品質肉質性能優勢逐步喪失。核心種源對外依存仍然存在。肉雞、蛋雞和肉鴨核心種源對進口依賴較大,由於疫情和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等因素,多數引進品種核心種源沒能及時得到更新和補充,生產性能與國外差距較大。畜禽品種資源的保護、選育和培育周期非常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立持續的資金投入機制和保障。
(3)生態環境保護成效不穩固,持續改善壓力大
雖然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空氣品質改善面臨形勢仍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鞏固和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難度較大;土壤、地下水、農業農村環境治理工作亟待加強;環境質量改善速度與民眾期盼仍有一定差距。當前,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與現有的發展方式、經濟結構之間的矛盾仍較突出。
三、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國家、省的決策部署。統籌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保護和提高生物多樣性為目標,紮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督和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水平,提高公眾保護意識,促進全社會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確保重要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生物遺傳資源得到全面保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泉城。
(二)基本原則
1.尊重自然,保護優先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應以就地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處理好全面保護與優先保護和重點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遵循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避免人類對生態系統的過多干預,對重要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及遺傳資源實施有效保護,保障生態安全。
2.統籌推進,突出重點
統籌協調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科學保護和合理適度利用相結合,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生物多樣性資源開發,確保生物多樣性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統籌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完善年度工作調度機制。各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實際需要,著眼於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聚焦重點區域、領域和關鍵問題,協調一致,密切配合,信息互通,有序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3.分級落實,上下聯動
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全市各項相關工作的總體部署,明確市級和區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事權,分級壓實主體責任,市級層面落實好國家、省的政策檔案要求,加強對區縣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區縣黨委和政府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體責任,上下聯動、形成合力。
4.政府主導,多方參與
發揮各級政府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主導作用,加大管理、監督和投入力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強化信息公開和輿論監督,建立健全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機制,提高社會各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和參與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良好氛圍。推動建立生物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的獲取與惠益共享制度,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公眾參與和利益共享。
(三)戰略目標
到2025年,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本底調查與評估,基本摸清我市自然保護地本底情況及全市生物多樣性基本狀況,逐步提高自然保護區建設水平與監管能力;初步構建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與預警體系,實現生物多樣性優先監控與監督,構建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原生珍稀瀕危物種全部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下降和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到2030年,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各類保護區域設定合理、面積適當、邊界清楚,城市生物多樣性空間網路初步完善,物種多樣性動態穩定,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遺傳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公眾的自覺行動,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達成與美麗泉城目標相適應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四)戰略任務
1.加快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及實施方案
(1)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法規政策。落實國家、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全面梳理濟南市現有地方性法規中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內容。密切關注國家、省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結合我市實際,配套實施細則和保障措施,出台相應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將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監測預警、評估評價、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保護、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等工作納入實施方案。將典型生態系統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成效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評價及責任追究、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
(2)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各領域中長期規劃。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和遠景目標綱要中,重點布局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和主要任務。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納入各相關部門專項規劃中。
2.持續最佳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網路
(3)落實就地保護空間網路體系。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就地保護為主,遷地保護為輔,兩者相互補充。加強物種遷徙和基因交流生態廊道的保護。科學劃定自然保護地類型範圍及分區,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等保護空間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4)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全面深化林長制改革,健全最嚴格森林資源保護髮展制度,加大對公益林、珍貴樹木、古樹名木和林地的保護力度。建立和完善破壞森林資源、濕地資源責任追究制度,堅決杜絕森林濕地非法流失。開展以加強自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為主的濕地保護與恢複利用工作,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加大濕地生態系統整體性保護修復力度,恢復和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有效遏制濕地面積減少和功能退化趨勢,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規模適宜的濕地保護生態體系。推進黃河、小清河沿岸濕地恢復及生態景觀帶改造提升,加快沿岸濕地恢復,實施河道兩岸綠化提升,打造景觀風貌帶,系統保護山體、森林、湖泊、濕地等生態資源。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及珍稀瀕危物種種群保護,以自然恢復為主,輔以科學合理的人工措施,促進重要棲息地恢復和修復。
(5)完善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體系。加強植物園、動物園和種質資源庫建設,引入國內外先進經驗改善動物園和救助機構圈養環境,對野外生境難以恢復的瀕危、特有物種和重要的野生遺傳資源實施遷地保護,填補重要區域和重要植物種類的保護空缺,完善生物資源遷地保存、繁育體系。科學構建珍稀瀕危植物的遷地保護群落,加強對棲息地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重點物種替代生境研究,抓好遷地保護種群的檔案建設,充分發揮遷地保護的作用。
3.構建完備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體系
(6)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規範化管理,強化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科學研究與監測預警。全面加強野生動物野外種群保護,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摸清資源家底。加快推進我市重點區域的生態系統、重點物種和重要生物遺傳資源調查和觀測,建立定位觀測站和觀測樣區,構建定位觀測網路,開展長期觀測;持續開展農作物和畜禽品種、藥用植物等生物遺傳、種質資源以及相關傳統知識的調查、編目和資料庫建設;儘快啟動水生野生動物普查,開展南水北調工程調水沿線水生物調查與演變監測;開展外來入侵物種調查。
(7)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監測信息雲平台。強化對各類型自然保護地特別是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場所以及鳥類集群越冬地、繁殖地和遷徙通道的監測巡護,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加強自然保護地資源監管和生物多樣性監測,提高工作的時效性和主動性。加大生態系統和重點生物類群觀測設施建設力度,加快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航空遙感技術套用,推動生物多樣性觀測現代化;依託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整合各類生物遺傳資源信息,建立和完善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和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建立預警技術體系和應急回響機制,實現長期、動態監控。
4.著力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建設
(8)加大各級財政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監測監控。鼓勵科研人員進行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研究,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研能力建設、學術交流,培養專業科技創新人才,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技術方法的創新研究。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專業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和決策水平,大力提升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
(9)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加大重大新、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防控力度。完善監測信息報告系統,建立生物安全培訓、跟蹤檢查、定期報告等工作制度,制定風險防控計畫和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強化過程管理,保障生物安全。
(10)持續提升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管理水平。健全市際聯防聯控協調機制,聯合開展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監測、預警、控制、評估等工作。組織開展危害嚴重的外來入侵物種的清除,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治與生物安全管理。進一步加強早期預警與狙擊、應急控制、阻斷與撲滅、可持續綜合防禦與控制等技術體系研究,研究制定應急預案和防控體系,建立防控示範區,推動防控技術示範與套用。
5.創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
(11)針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髮展中的關鍵環節和重點技術瓶頸,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爭取在新品種培育、引種馴化、經濟林提質增效、野生花卉資源擴繁、有害生物防治、特殊空間綠化、野生動物馴化、園林工程技術等方面產、學、研結合,實施科技聯合攻關,實現基礎性研究新突破,充分發揮科技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持作用。進一步完善古樹名木資源普查、認定、養護、搶救等工作機制,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培訓、科研等工作力度,提高古樹名木養護管理水平。加強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技術研究。開展對新作物、新品種、新品系、新遺傳材料和作物病蟲害發展動態的調查研究。提高種質資源品種改良的生物技術水平,進一步推進研發釀造、燃料、環境、藥品等方面的替代資源。促進生物資源在環境保護、農業、醫療、軍事、工業方面的科技成果轉化套用。
(12)引導和規範生物多樣性友好型經營活動。科學合理規範利用生物資源,推動發展野生生物資源培育利用、生物質轉化利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綠色產業;制定自然保護地控制區經營性項目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特許經營制度,鼓勵原住居民參與特許經營活動,在適當區域開展生態教育、自然體驗、生態旅遊和康養等活動,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態產品體系。秉持公園城市建設理念,構建全市域公園體系框架,布局高品質綠色空間體系,營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態良好的公園城市發展格局,體現山、泉、河、湖、城、綠交融之美。推進綠廊、綠環、綠楔、綠心等綠地建設,進一步提升城鄉生態環境和景觀品質,拓展綠色空間,逐步構建完整連貫的城市綠地系統。推行生態綠化方式,廣種鄉土植物,喬灌地被科學合理配置,營建以喬木為骨幹的復層植物群落。
6.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
(13)全面開展執法監督檢查。研究制定野生動植物保護監管措施、部署重點工作,建立健全野生動植物保護監管聯動機制和長效機制。依據新司法解釋,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最佳化執法流程,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捕撈、人工繁育、殺害、出售、購買、利用、運輸、攜帶、走私各種受保護動物及其製品的違法行為。推動將危害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行為納入“綠盾”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等專項行動。健全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機制,各級相關部門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形成嚴打嚴防嚴管嚴控的高壓態勢。建立案件分級管理、應急處置、掛牌督辦等機制。
(14)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不力的,視情節輕重,依據相關規定予以處理,實行終身追責。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對嚴重破壞重要物種或遺傳資源的典型案件進行案情通報、案件移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
(15)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建設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基地,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加強學校的生物多樣性科普教育。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的普及宣傳,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成功案例,引導政府、社會團體和公眾自覺主動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電視、廣播、報紙、網路和移動端等媒體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宣傳,倡導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16)完善社會參與機制。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夥伴關係,廣泛調動利益相關方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民間公益性組織和慈善機構的作用,共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通過項目資助、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等形式激勵企業、社會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諮詢服務、違法監督和法律援助等活動。建立信息公開發布機制,及時回應公眾關注的生物多樣性相關熱點問題。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機制,加大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司法保障。
四、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是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物種多樣性豐富、物種特有性高、外來物種入侵度低和瀕危物種分布集中的地區,以及重要生態功能區。劃定優先區域,集中力量優先保護一些重要的地區,是目前較為現實和高效的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措施。基於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將生物豐富度指數、生境類型分布、高程數據、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重要性評價以及現有的重要生態區域(生態保護紅線、重點公益林、重要河流水系、大型公園/綠地等)進行疊加處理,通過整合、分析、歸納,劃定濟南市18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面積1013.00平方公里。
(一)北部黃河平原帶
1.大沙河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濟南市商河縣縣城北,東與惠民、陽信交界,西與臨邑毗鄰,南與濟陽接壤,北與樂陵相連。由東向西呈帶狀,橫貫縣境東西,全長32.88公里,總面積6.04平方公里。本區屬華北沖積平原,位於惠民凹陷中部,土壤以潮土、風沙土為主。物種資源豐富,水源條件良好,主要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水生植被兩個植被類型。區內現有濟南大沙河地方級濕地自然公園1個自然保護地。
本區重點保護對象為以大沙河及周邊濕地為主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植物方面重點保護蓴菜(Brasenia schreberi)、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pteridoides)、銀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野大豆(Glycine soja)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等珍稀瀕危植物;動物方面重點保護東方白鸛(Ciconia boyciana)、鴛鴦(Aix galericulata)、蒼鷹(Accipiter gentilis)、紅隼(Falco tinnunculus)、長耳鴞(Asio otus)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金線蛙(Pelophylax plancyi)、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等省級重點保護動物,以及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長耳鴞(Asio otus)、黃鼬(Mustela sibirica)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動物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
2.徒駭河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主要涉及徒駭河,範圍有濟陽區、商河縣,面積8.56平方公里。徒駭河是典型的淡水河濕地,在濟陽區境內,由新市鎮入境,向東北流經垛石、曲堤,到仁風鎮出境進入商河縣。
本區重點保護對象為以蘆葦為主組成的徒駭河及周邊濕地公園為主的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植物方面需重點保護銀杏(Ginkgo biloba)、野大豆(Glycine soja)、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動物方面需重點保護鴛鴦(Aix galericulata)、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長耳鴞(Asio otus)、短耳鴞(Asio flammeus)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鷺(Egret tagarzetta)、黃鼬(Mustela sibirica)、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等省級重點保護動物,以及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長耳鴞(Asiootus)、黃鼬(Mustela sibirica)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動物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
3.黃河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黃河濟南段,其上起平陰縣東阿鎮後姜溝,下止濟陽區仁風鎮老桑家渡,河道長183.35公里。範圍涉及平陰縣、長清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高新區、起步區、濟陽區、章丘區等9個區縣(功能區),面積65.43平方公里。本區是中國東部候鳥遷徙區的重要中轉站,區內現有山東黃河玫瑰湖國家濕地自然公園、山東濟西國家濕地自然公園、濟南浪溪河地方級濕地自然公園、鵲山龍湖等濕地,濟南北郊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鵲山水庫、玉清湖水庫飲用水水源地。
本區重點保護對象為以蘆葦和香蒲為主組成的黃河及周邊濕地公園、河流等組成的濕地生態系統、飲用水水源地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植物方面需加強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玫瑰(Rosa rugosa)、野大豆(Glycine soja)、長冬草(Clematis haxapetalaPall var.tchefouensis)等國家、省級重點保護植物,長冬草(Clematis haxapetalaPall var.tchefouensis)、泰山前胡(Peucedanum wawrae)、泰山柳(Salix taishanensis)等山東特有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徐長卿(Cynanchum paniculatum)、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等省級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動物方面需加強東方白鸛(Ciconia boyciana)、大天鵝(Cygnus cygnus)、小天鵝(Cygnus columbianus)、金雕(Aquila chrysaetos)、鳶(Aquila)等國家級動物保護,針尾鴨(Anas acuta)、石雞(Alectoris chukar)、草鷺(Ardea purpurea)、中白鷺(Egretta intermedia)等省級動物保護,白鷺(Egretta garzetta)、東方白鸛(Ciconia boyciana)、黃鼬(Mustela sibirica)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動物保護,以及一些名優特產如黃河鯉魚的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二)中部山前平原帶
4.小清河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本區主要包括小清河流經區域及周邊地區,面積23.22平方公里。小清河源出西部睦里莊,大致與黃河南堤平行東流,自西向東橫貫濟南,匯集黑虎泉、趵突泉等諸泉水,流經槐蔭區、天橋區、市中區、歷下區、歷城區和章丘區。區內現有山東白雲湖國家濕地自然公園、濟南龍山湖地方級濕地公園、東湖水庫等。
本區重點保護對象為以蘆葦、香蒲、水芹、荷花、睡蓮等水生優勢植物的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植物方面需加強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野大豆(Glycine soja)國家級重點植物保護,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動物方面需加強灰鶴(Grus grus)、紅隼(Falco tinnunculus)等國家級重點動物保護,白鷺(Egretta garzetta)、中白鷺(Egretta intermedia)、環頸雉(Phasianus colchicus)、狐(Vulpes vulpes)、黃鼬(Mustela sibirica)、狗獾(Meles meles)、金線蛙(Pelophylax plancyi)、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等省級重點動物保護,白鷺(Egretta garzetta)、狐(Vulpes vulpes)、黃鼬(Mustela sibirica)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動物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5.市區泉群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濟南市市中心,區內有大明湖景區、五龍潭景區、趵突泉景區、珍珠泉景區和護城河組成,區域內分布著大面積由泉水匯聚形成的水域,面積1.33平方公里。地下深層是由變質岩花崗岩構成的底床,上層是石灰質沉積岩。沉積岩容易透水,花崗岩防止地下水繼續向下滲透。區內現有大明湖景區、五龍潭景區、趵突泉景區、珍珠泉景區和護城河環城公園景區5個景區。
本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泉水濕地生態系統以及周邊的植物、鳥類和魚類。植物方面需加強對區內綠化植物的保護以及銀杏(Ginkgo biloba)、圓柏(Sabina chinensis)、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古樹名木的保護;動物方面需加強對區內池鷺(Ardeola bacchus)、山斑鳩(Streptopelia orientalis)、夜鷺(Nycticorax nycticorax)、紅尾伯勞(Lanius cristatus)等國家級重點動物保護,白鷺(Egretta garzetta)、黑枕黃鸝(Oriolus chinensis)等省級重點動物保護以及白鷺(Egretta garzetta)、粗紋暗色鰟鮍(Rhodeus suigensis)、白鶺鴒(Motacilla alba)、灰椋鳥(Sturnus cineraceus)珍稀瀕危動物等種群及其棲息地水生態系統的保護。
6.千佛山-龍洞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涉及濟南市歷下區、市中區、歷城區,系泰山余脈,區內地形複雜,山巒起伏,溝壑交錯,海拔在200-500米之間。境內山峰高聳,地勢險峻,懸崖溝壑明顯,面積35.44平方公里。區內現有千佛山風景名勝區、龍洞風景名勝區。
本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側柏、黑松天然林等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植物方面重點保護對象為側柏、黑松、刺槐等主要森林生態系統,千佛山主登山路約 200 米處右側的唐槐,加強對區內銀杏(Ginkgo biloba)、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國家級重點植物,低矮山麥冬(Liriope minor)、寬蕊地榆(Sanguisorba applanata)省級重點植物以及鹿角卷柏(Selaginella rossii)、流蘇樹(Chionanthus retusus)、連翹(Forsythia suspensa)、徐長卿(Cynanchum paniculatum)、天目瓊花(Viburnum opulus)等省級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動物方面重點保護對象為果子狸(Pagnma lavatas)、狐(Vulpes vulpes)、黃鼬(Mustela sibirica)、狗獾(Meles meles)等動物;需加強對區內白肩雕(Aquila heliaca)、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雀鷹(Accipiter nisus)、游隼(Falco peregrinus)國家級保護動物,蒼鷺(Ardea cinerea)、白鷺(Egretta garzetta)、鳳頭百靈(Galerida cristata)等省級保護動物以及狐(Vulpes vulpes)、黃鼬(Mustela sibirica)、果子狸(Pagnma lavata)等珍稀瀕危動物的保護,加強區內受脅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三)南部低山丘陵帶
7.蟠龍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濟南市東郊,跨濟南市歷城區港溝街道、彩石鎮,面積33.49平方公里。處於泰沂山脈,屬低山丘陵區,地形由南向北降低,區內現有的濟南蟠龍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依託於歷城區國有黑峪林場主峰而得名。
本區處於城區與南部山區之間,屬於過渡區域,主要保護對象為側柏等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植物方面重點保護對象為側柏、黑松、刺槐等主要森林生態系統,需加強對區內銀杏(Ginkgo biloba)國家級重點植物的保護以及蟠龍槐、姊妹柳、古銀杏等古樹名木的保護;動物方面重點保護對象為狐(Vulpes vulpes)、黃鼬(Mustela sibirica)、狗獾(Meles meles)等動物,需加強對區內紅角鴞(Otus scops)、雕鴞(Bubo bubo)、長耳鴞(Asio otus)、蒼鷹(Accipiter gentilis)等國家級保護鳥類的保護,加強區內受脅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8.章丘國家森林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章丘區南部,南至萊蕪區北至G309國道東至淄博嶺子鎮西至歷城區西營鎮,面積180.57平方公里。區內現有山東章丘國家森林自然公園(包括胡山景區、錦屏山景區、七星台景區)、垛莊水庫飲用水水源地。
本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側柏、黑松、油松等森林生態系統、飲用水水源地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植物方面重點保護對象為油松、赤松、側柏、刺槐等主要森林生態系統,需加強區內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野大豆(Glycine soja)等國家級重點植物,低矮山麥冬(Liriope minor)、寬蕊地榆(Sanguisorba applanata)等省級植物以及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山東銀蓮花(Anemone chosencola var. Shantungensis)、徐長卿(Cynanchum paniculatum)等省級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動物方面重點保護對象為果子狸(Pagnma lavatas)、狐(Vulpes vulpes)、黃鼬(Mustela sibirica)、狗獾(Meles meles)、白鸛(Ciconia boyciana)、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肩雕(Aquila heliaca)等動物,需加強對區內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鷺(Egretta eulophotes)等國家級保護鳥類的保護及加強區內受脅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9.南部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濟南市南部山區,面積184.23平方公里,屬於泰山北麓余脈,地貌屬於魯中低山丘陵,區內地形複雜,山巒起伏,溝壑交錯,海拔在400-900米之間,主峰梯子山海拔975.8米,主嶺脊跑馬嶺主峰(大崖頭)海拔804.3米。境內山峰高聳,地勢險峻,懸崖溝壑明顯,為錦繡川、錦陽川兩大溝系的發源地。區內現有濟南青桐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濟南柳埠省級自然保護區、濟南南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濟南錦繡地方級濕地自然公園,以及錦繡川水庫、臥虎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
本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側柏、黑松、油松、赤松等森林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地、飲用水水源地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植物方面重點保護對象為側柏、赤松、油松、刺槐等主要森林生態系統,植物方面需加強區內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等國家級重點植物,假中華鱗毛蕨(Dryopteris parachinensis)、低矮山麥冬(Liriope minor)、寬蕊地榆( Sanguisorba applanata )等省級植物以及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鹿角卷柏(Selaginella rossii)、草問荊(Equisetum pratense)等省級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動物方面重點保護對象為果子狸(Pagnma lavatas)、石龍子(Eumeces chinensis)、金線蛙(Pelophylax plancyi)、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等動物,需加強對區內白鸛(Ciconia boyciana)、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肩雕(Aquila heliaca)等國家級及省級重點保護鳥類,以及狐(Vulpes vulpes)、黃鼬(Mustela sibirica)、果子狸(Pagnma lavata)等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的動物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10.張夏-崮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濟南市長清區東北部,總面積為46.88平方公里,東至長清區張夏街道,南至長清區五峰山街道,西至長清區歸德鎮,北至長清區崮雲湖街道。區內現有濟南張夏-崮山華北寒武系標準剖面省級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濟南九龍澗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濟南蓮台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濟南五峰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濟南九女寨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
本區保護重點為側柏林與刺槐林組成的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森林生態系統方面主要的保護對象為側柏林為優勢樹種的防護林和風景林、以刺槐林為主的闊葉雜木林。植物方面需加強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國家級重點植物,白皮松(Pinus bungeana)、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等中國特有植物,假中華鱗毛蕨(Dryopteris parachinensis)、山東銀蓮花(Anemone chosencola var.Shantungensis)等山東特有植物,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北火燒蘭(Epipactis xanthophaea)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植物,鹿角卷柏(Selaginella rossii)、草問荊(Equisetum pratense)、紫萁(Osmunda japonica)等省級珍稀瀕危植物以及區內古樹名木的保護;動物方面需加強鳶(Aquila)、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雀鷹(Accipiter nisus)等國家級重點動物的保護,以及石雞(Alectoris chukar)、四聲杜鵑(Cuculus micropterus)、三寶鳥(Eurystomus orientalis)等列入山東省重點保護動物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11.長清拔山-藥鄉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長清區南部,南至濟南市長清區與泰安市交界處,北至歷城區仲宮街道,東至歷城區柳埠街道,西至長清區烏山鎮,面積70.67平方公里。區內現有山東藥鄉國家森林自然公園、泰安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濟南臥龍峪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另有,泰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靈岩寺景區,屬於泰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區是濟南南部山區較為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主要通過保護以油松林為代表的穩性針葉林和地帶性落葉闊葉林,保護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植物方面需加強赤松(Pinus densiflora)、遠志(Polygala tenuifolia)、尖葉杜鵑(Rhododendron decorum)等珍稀瀕危物種,草問荊(Equisetum pratense)、紫萁(Osmunda japonica)、天目瓊花(Viburnum opulus)等稀有物種的保護以及區內以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及側柏群為主的古樹名木保護;動物方面需加強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雀鷹(Accipiter nisus)、三寶鳥(Eurystomus)、中白鷺(Egretta intermedia)等國家級及省級重點動物的保護。
12.大峰山-馬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境內,長清、平陰、肥城三區縣交界處,距城區39公里,面積12.12平方公里。屬泰山西麓低山丘陵,區內地形複雜,山巒起伏,溝壑交錯,屬典型的丘陵地貌。區內現有濟南大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濟南馬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濟南王家坊地方級濕地自然公園。
本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區內側柏林和落葉闊葉林所組成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植物方面需加強銀杏(Ginkgo biloba)等國家級重點植物,白皮松(Pinus bungeana)、杜仲(Eucommia ulmoides)等中國特有植物,長冬草( Clematis haxapetalaPall var.tchefouensis )、泰山前胡(Peucedanum wawrae)、薤白(Allium macrostemon)山東省特有植物,蒙古櫟(Quercus mongolica)、杜仲(Eucommia ulmoides)、黃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無柱蘭(Amitostigma gracile)、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全葉延胡索(Corydalis repens)、蜜柑草(Phyllanthus matsumurae)等省級稀有瀕危植物的保護;動物方面需加強鳶(Aquila)、蒼鷺(Ardea cinerea)、紅隼(Falco tinnunculus)等國家級重點動物,四聲杜鵑(Cuculus micropterus)、三寶鳥(Eurystomus orientalis)等省級重點動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13.大寨山-濕口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地處濟南市西南部平陰縣洪範池鎮境內,面積20.90平方公里。區內地形複雜,山巒起伏,屬泰山西麓低山丘陵,主峰大寨山海拔494.80m,為全縣最高點。除主峰外海拔400m以上還有雲翠峰、天柱峰、平山頂、南崖、長尾崖、筆架峰、戀人峰等幾十個山頭。區內現有濟南大寨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濟南濕口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
本區以側柏林和落葉闊葉林,特別是珍稀的古樹名木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為重點保護對象,從而保護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植物方面需加強銀杏(Ginkgo biloba)、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假中華鱗毛蕨(Dryopteris parachinensis)、低矮山麥冬(Liriope minor)等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紫椴(Tilia amurensis)等國家級及省級特有植物,二葉舌唇蘭(Platanthera chlorantha)、細距舌唇蘭(Platanthera metabifolia)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植物,鹿角卷柏(Selaginella rossii)、草問荊(Equisetum pratense)等省級稀有瀕危植物的保護以及古樹名木的保護;動物方面需加強金雕(Aquila chrysaetos)、鳶(Aquila)、蒼鷹(Accipiter gentilis)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灰斑鳩(Streptopelia. decaocto)、棕腹啄木鳥(Dendrocopos hyperythrus)等省級重點保護動物以及白鷺(Egretta garzetta)、長耳鴞(Asio otus)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動物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14.萊蕪華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濟南市萊蕪區西北部,面積126.83平方公里。區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系魯中南山地,屬泰山支脈。地質構造形跡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地層特點屬華北型,且發育比較齊全。區內現有山東萊蕪華山國家森林自然公園、濟南萊蕪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濟南九龍大峽谷地方級地質自然公園。
本區以松林、側柏林和落葉闊葉林,珍稀的古樹名木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為重點保護對象,從而保護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植物方面需加強對銀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紫椴(Tilia amurensis)、野大豆(Glycine soja)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的保護以及區內銀杏(Ginkgo biloba)、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等古樹名木的保護;動物方面需加強領角鴞(Otus bakkamoena)、雀鷹(Accipiter nisus)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四聲杜鵑(Cuculus micropterus)、黃鼬(Mustela sibirica)等 23 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的保護,以及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長耳鴞(Asio otus)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動物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此外,應注意生物入侵種植物數量和擴散趨勢。
15.雪野湖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濟南市萊蕪區北部,位於萊蕪市雪野旅遊區大冬暖村北,大汶河支流瀛汶河上,面積92.33平方公里。區內屬魯中山區、汶匯河兩岸,是泰萊平原重要的組成部分。區內現有山東雪野湖國家濕地自然公園、濟南馬鞍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濟南吉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
本區以側柏林和落葉闊葉林,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為重點保護對象,從而保護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植物方面需加強銀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紫椴(Tilia amurensis)、野大豆(Glycine soja)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的保護;動物方面需加強燕隼(Falco subbuteo)、雕鴞(Bubo bubo)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的保護,以及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動物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16.大汶河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濟南市鋼城區,面積10.69平方公里。大汶河匯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經萊蕪、新泰、泰安、肥城、寧陽、汶上、東平等(區)縣、市,匯入東平湖,出陳山口後入黃河。區內現有山東大汶河國家濕地自然公園、龍馬河濕地公園、孝義河濕地公園以及大冶水庫飲用水水源地。
本區重點保護對象為以大汶河及周邊濕地公園為主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飲用水水源地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植物方面需加強對區內現有的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野大豆(Glycine soja)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動物方面需加強東方白鸛(Ciconia boyciana)、鳶(Aquila)、雕鴞(Bubo bubo)等國家級及蒼鷺(Ardea cinerea)、草鷺(Ardea purpurea)、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等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的保護,以及白鷺(Egretta garzetta)、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長耳鴞(Asio otus)、狐(Vulpes vulpes)、黃鼬(Mustela sibirica)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動物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17.棋山-寄母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鋼城區東部,面積42.07平方公里,屬徂徠山余脈,包含寄母山林場全部轄區、喬店水庫和棋山省級森林公園的部分區域。區內現有山東棋山幽峽國家森林自然公園以及喬店水庫、楊家橫水庫飲用水水源地。
本區以松林、側柏林和落葉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為重點保護對象,從而保護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植物方面需加強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野大豆(Glycine soja)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的保護;動物方面需加強鴛鴦(Aix galericulata)、鳶(Aquila)、雀鷹(Accipiter nisus)、雕鴞(Bubo bubo)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的保護,以及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長耳鴞(Asio otus)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動物物種、種群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18.蓮花山-雲台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本區位於萊蕪區、鋼城區南部,52.20平方公里,分布有蓮花山、大堡頂山等,山勢陡峻、切割強烈的中低山。蓮花山海拔994米,因九峰如蓮花,故名蓮花山,又名宮山、小泰山。雲台山海拔578米,山勢峭立,頂部平坦,常有雲霧繚繞,故名雲台山。區內現有濟南蓮花山-雲台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
本區地處魯中石灰岩山區,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擁有以油松林、櫟類、側伯等為主的典型森林植被,天然次生雜木林集中了同緯度地區絕大多數物類型,是魯中山區天然次生雜木林的代表,重點保護區內森林生態系統、野生動物、瀕危物種、華北地區特有的油松林和暖溫帶闊葉林、側伯、櫟類等生物資源。
五、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領域與行動
優先領域一: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法規政策體系
行動1:落實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法規標準體系
(1)落實國家、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全面梳理濟南市現有地方性法規中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內容。
(2)踐行憲法關於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等規定,啟動《濟南市森林保護管理辦法》等立法程式,按照上級關於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立法的要求,適時跟進制定相關立法項目。
(3)研究自然保護地管理、濕地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等相關規範,制定配套實施細則和政策措施。
(4)研究制定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應急預案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關部門和管理機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能力建設。
(5)加強有關生物多樣性執法體系建設,配套實施細則和政策措施。界定執法主體,理清各自權責,完善執法體系,提高執法力度。
(6)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相關的價格、信貸、貿易、土地利用和政府採購政策體系,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給予價格、信貸優惠。
優先領域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相關部門規劃
行動2: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部門和區域規劃
(1)貫徹落實《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濟南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印發《濟南市“十四五”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和相關專項規劃,提出我市黃河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任務和措施。
(2)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納入濟南市國土空間規劃以及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林業、農業等相關部門的政策法規和發展規劃,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措施的實施。
(3)編制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明確自然保護地發展目標、規模和劃定區域,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系統脆弱、自然生態保護空缺的區域納入自然保護地系統,全面構建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明確自然保護地建設規劃中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任務措施和重點工程等內容。
(4)編制全市濕地保護與利用規劃。根據全市濕地資源本底特徵,從提升生態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出發,編制全市濕地保護與利用規劃,科學制定濕地保護利用總體目標、重點任務與保障措施。
優先領域三: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綜合評價與動態監測
行動3: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本底調查與編目
(1)開展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本底綜合調查。系統調查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物種種類、數量、生活習性和生存特點;調查生態系統類型的構成、分布、變化、保護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優先開展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小清河源頭及其流域等重點區域物種和生態系統類型本底綜合調查。
(2)開展濟南市濕地資源調查評估。對全市省級以上濕地公園開展濕地資源監測評估,包括水生態、水環境、動植物資源、保護和管理情況,掌握我市濕地資源現狀和動態變化趨勢,更好地發揮濕地在維護生態平衡、維持生物多樣性中的重要作用。
(3)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開展土壤、水域和大氣中的微生物多樣性調查,並進行物種組成、相關性分析等生物信息學研究。
(4)制定生物物種資源調查與編目計畫,建立和完善濟南市物種資源定期調查制度。利用3-5年的時間,摸清濟南市生物種質資源本底,編制濟南市生物種質資源名錄。
(5)開發濟南市生物多樣性數據管理平台、網站及影像資料庫,將生物多樣性數據進行整合,建成全方位、立體化的生物多樣性數據管理系統,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
(6)開展濟南市範圍內動植物遺傳資源的調查、收集整理與開發利用研究,進行資源收集保存、編目和資料庫建設。
行動4:開展濟南市生物多樣性綜合評估
(1)建立與生物多樣性管理目標相適應的生物多樣性評估指標和綜合評估體系,並進行試點評估。
(2)系統評估濟南市生物多樣性現狀及其演變趨勢。
(3)開展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瀕危程度、保護成效等專項評估。
(4)促進生物多樣性綜合評估的常態化、長期化,定期發布濟南市生物多樣性綜合評估結果,提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的建議和策略。
行動5: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和預警體系
(1)重點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保護區域等典型區域為監測對象,開展森林、水體、城鄉等生態質量樣地生物多樣性試點監測,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加強生物多樣性監測保護能力建設,實現濟南市生物多樣性長期動態監測與信息發布。
(2)套用遙感監測技術和地面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監測評估典型區域的生態系統質量及其服務功能現狀與動態變化,評估自然保護地、重要生態功能區等典型生態區域的生態系統變化狀況、人類活動干擾狀況、生態恢復及保護狀況等,並在此基礎上開展全市生態系統格局、質量及其服務功能現狀與動態變化監測與評估。
(3)建設生物多樣性綜合預警系統,分析研判未來生物多樣性變化規律,及時掌握重要生物物種資源動態變化,及時掌握重要生物物種資源動態變化,為建立生物物種資源監測預警體系、生物災害預防和應急回響機制提供科學決策。
(4)以部分代表性特有物種為重點,開展對重點物種的長期動態監測。
優先領域四:建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名單
行動6:開展國家級和省級保護動植物、珍稀、瀕危、極危、特有物種的種質資源調查
(1)結合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本底調查工作開展濟南市野生動植物中特有物種專項調查,摸清全市特有物種種群數量、分布與生存現狀。
(2)開展濟南市動植物中特有物種的分布格局研究及濟南市生態狀況評估。
(3)建立濟南市動植物中特有物種的信息資料庫,制定並發布濟南市動植物中的特有物種名單。
優先領域五:嚴格外來物種和致災物種管理,防止物種入侵
行動7:加強外來物種和致災物種的入侵防控
(1)開展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和監測預警。掌握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和空間分布。
(2)加強外來物種引入管理。依法嚴格外來物種引入審批,強化引入後使用管控。
(3)加強外來入侵物種口岸防控。強化入境貨物、運輸工具、快件、郵件、旅客行李、跨境電商等渠道的檢疫監管,對截獲的外來入侵物種進行嚴格處置。
(4)加強森林、濕地等區域外來入侵物種治理。切實抓好印加孔雀草、銀膠菊、銀毛龍葵、黃頂菊、水花生、水葫蘆、豚草等外來入侵植物調查與防治工作。
優先領域六:加強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
行動8:強化自然保護地規範化管理
(1)加快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建立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現對全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生境的全面保護。推動柳埠、萊蕪華山、長清大峰山3處市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新建九龍澗、青桐山、錦繡等10處地方級自然公園,做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
(2)加強自然保護地規範化建設,完善管理設施,強化監管措施。健全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明確保護管理職能,建立自然保護地資料庫,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
(3)建設自然保護地“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路體系,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定期開展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評估。
行動9: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保護
(1)根據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本底調查成果,重點關注優先區域內尚未納入有效保護範圍的珍稀瀕危物種或特有物種,以及破壞或退化的物種棲息地,實施優先區域內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採取適當措施進行保護和恢復。
(2)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加強監管,開展生物多樣性恢復示範區和保護示範區建設。
優先領域七:科學開展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
行動10:開展物種遷地保護體系建設
(1)建立和完善濟南市植物園體系,統一規劃全市植物園、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基地和繁育中心建設。
(2)對於棲息地遭到破壞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採取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措施,確保其生存和繁衍。
(3)開展動物、植物、微生物和水生生物等遷地保護物種的調查、整理和編目工作,建立資料庫和動態監測系統。
行動11:整合最佳化濟南市生物遺傳資源保存體系
(1)加強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繼續加強種質資源庫、保存圃和基因庫建設,新建、擴建各類種質資源保存庫。
(2)培育突破性新品種,壯大現代種業企業,以農作物種子、蔬菜種苗、畜禽良種為主攻方向,加強章丘大蔥、萊蕪黑豬、平陰玫瑰等地方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3)推進國家東部地區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示範中心(商河)、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長清)、小麥“核不育”和植物基因編輯項目建設。
(4)辦好全國種子雙交會,積極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種業產業園建設,打造成立足山東、輻射全國、全球知名的“中國北方種業之都”。
(5)組織開展農業種質資源全面普查、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加快查清我市農業種質資源家底,完善保護名錄,實現應保盡保,確保資源不喪失。建立市級農業種質資源登記制度,啟動實施種質資源登記。
(6)研究建設生物遺傳種質資源保存與利用信息平台,實現全市各類生物遺傳種質資源統一、規範化動態管理,實現數據共享與信息互通。
(7)在全市建立原地保存庫6個,總面積865公頃;建設異地保存庫8個,包括異地保存專項庫7個,異地保存綜合庫1個,總計保存5900份林木種質資源,總面積295公頃。
(8)建立古樹群保存庫5個,面積128公頃;保存59種散生古樹的種質資源400份,總面積20公頃。
(9)建立畜禽水產類遺傳資源自主創新體系,培育優良品種。以濟南市特有、珍稀家畜家禽和水產類為研究對象,建立主要畜禽水產遺傳資源的形態學和生產性狀、品質性狀、抗逆性等方面的鑑定、評價技術體系。增強科研開發能力,大力培育畜禽水產類新品種。
(10)完善各類生物遺傳資源保存體系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規範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利用活動。
優先領域八:促進生物多樣性資源可持續利用
行動12:減少環境污染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1)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制定碳達峰工作方案。深入貫徹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增加碳匯能力,實現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協同增效。
(2)以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線,加快補齊臭氧治理短板,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逐步破解大氣複合污染問題,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3)強化河長制、湖長制,統籌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流域要素,堅持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保好水、治差水,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
(4)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強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解決一批影響土壤環境質量的水、大氣、固體廢物污染等突出問題,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治理。
行動13:深入開展生態創建工作
(1)全面總結已獲得國家、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區縣的生態創建工作經驗,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生態工業園區等生態系列創建工作以及落實美麗山東相關工作任務,啟動生態文明示範市創建工作。
(2)持續提升固體廢物管理工作水平,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優先領域九: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與人才支撐
行動14: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1)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推廣,加大對生物分類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基礎學科的支持力度。
(2)加強生物多樣性基礎科研條件建設,合理配置和使用科研資源與設備,增強實驗室的研發能力。
(3)推廣成熟的研究成果和技術,促進成果共享。
(4)發揮高等院校專業教育優勢,加強生物多樣性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加強培訓,提高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和決策水平。
優先領域十: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機制
行動15: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和公眾監督機制
(1)完善公眾、非政府組織和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機制,形成舉報、聽證、研討等形式多樣的公眾參與制度。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機制,加大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司法保障。
(2)依託自然保護地、動物園、植物園、海洋館、標本館和自然博物館,建設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基地,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提高公眾保護意識。
(3)將公眾監測納入動態監測中。建立公眾和媒體監督機制,監督相關政策的實施。
(4)倡導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消費方式和餐飲文化,引導公眾合理地消費和利用生物資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全市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機制,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任務,落實責任制。各級政府應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擔負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體責任,發揮主導作用,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機制,提高社會各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和參與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良好氛圍。各部門要認真履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職能,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指導。
(二)落實配套政策
各相關部門要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現有政策、制度進行梳理,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為重點,針對不同區域自然環境特點、經濟發展情況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需求完善現有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安全管理政策規定。制定和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制度,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落實,鼓勵進行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制度創新。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各領域中長期規劃,明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任務和措施。
(三)提高實施能力
進一步提高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和監測預警能力,以及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生物多樣性豐富區域的管護能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套用技術研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套用。發揮科研院所專業教育的優勢,加強生物多樣性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建立有效的選拔機制或人才管理辦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隊伍和科技人才團隊。加強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自然資源、林業、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等部門要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行政監管與執法管理培訓,行政執法機關在依法查處過程中,對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應及時移送同級公安機關。
(四)加大資金投入
各級政府要逐步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投入力度,保障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建設。各相關部門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積極向上爭取上級部門對我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及資金支持。各級財政要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建設、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信貸、國際資金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探索推動建立市場化、社會化投融資機制,多渠道、多領域籌集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發揮資金合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對企業危害生物多樣性的行為進行處罰,對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進行政策補償。
(五)加強交流與合作
認真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參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技術交流,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加強跨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積極參與地區性活動,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跨區域合作機制,與其他地市相關職能部門定期交流信息,建立生物多樣性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圍繞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優先行動和優先項目,以技術合作為先導,以能力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對外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提高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能力和水平。
(六)強化宣傳教育
完善生物多樣性相關信息發布制度,主動公開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的官方網站建立專門欄目,通過熱線電話、社會調查等多種方式了解公眾意見和建議,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和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基地、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的普及宣傳,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護典型案例。結合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濕地日、地球日等活動,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宣傳,引導社會團體和公眾自覺主動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支持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非政府組織,激勵企業、社會團體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宣傳、保護、監督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