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覆通知
國務院關於《甘肅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覆
國函〔2024〕15號
甘肅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部:
你們關於報請批准《甘肅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請示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自然資源部審查通過的《甘肅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甘肅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請認真組織實施。甘肅省地處祖國西北,是國家重要的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能源基地和“一帶一路”的戰略通道。《規劃》實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甘肅篇章。
二、築牢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到2035年,甘肅省耕地保有量不低於7703.00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6378.00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12.5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於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不少於40%;用水總量不超過國家下達指標,其中2025年不超過120.9億立方米。明確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劃定洪澇、地震等風險控制線,落實戰略性礦產資源、歷史文化保護等安全保障空間,全面錨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
三、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保障絲綢之路經濟帶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強蘭州—西寧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協調聯動,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促進河西走廊城市帶可持續發展,強化甘肅在國家向西開放布局中的戰略通道地位,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四、系統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最佳化主體功能定位,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完善差別化支持政策。穩定沿黃高效農業產業發展帶和河西灌溉農業區、隴東雨養農業區、中部旱作農業區、天水及隴南山地特色農業區的糧食生產能力,拓展多樣化食物生產空間。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強化黃河上游、長江上游、河西內陸河流域水源涵養保護,有序開展森林、草原、濕地、冰川、荒漠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強河西走廊沙化荒漠化治理。嚴格河湖水域空間管控,加強地下水污染綜合治理,在祁連山山前沖洪積扇等地區增強地下水儲備能力。培育形成蘭州—白銀都市圈,加快酒泉、天水等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增強黃河沿岸、河西走廊和隴東南地區中心城市能級與集聚帶動能力,保障創造就業崗位的空間需求,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分區分類最佳化城鄉空間布局,加強空間形態和風貌管控。合理安排資源能源開發空間布局,加快河西走廊清潔能源、隴東能源化工等能源基地建設。最佳化防災減災救災設施區域布局,提高國土空間安全韌性。統籌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健全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空間保護機制,強化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整體保護和系統活化利用,加強萬里長城—嘉峪關、麥積山石窟、懸泉置遺址等世界文化遺產、紅色文化遺產以及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構建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景觀資源整體保護的空間體系。
五、維護規劃嚴肅性權威性。《規劃》是對甘肅省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省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健全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將規劃評估結果作為規劃實施監督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
六、做好規劃實施保障。甘肅省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規劃》印發和公開,強化社會監督。組織完成地方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形成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強化對水利、交通、能源、農業、信息、市政等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軍事設施、生態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林業草原等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協調解決矛盾問題,合理最佳化空間布局。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制度,發揮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統籌協調作用。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路,提高空間治理數位化水平。自然資源部要會同有關方面根據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加強指導、監督和評估,確保實現《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多規合一”改革的決策部署,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規劃》實施中的重大事項要及時請示報告。
國務院
2024年1月22日
編制情況
編制過程
國土空間規劃是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2019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要求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並對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進行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安排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工作方案》,成立省長任主任的省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穩妥有序推進“四級三類”(四級:省級、市級、縣級、鄉鎮級;三類: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我廳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組建工作專班,完成22項專題研究,開展《規劃》編制。《規劃》編制中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匯報,三次書面徵求省人大、省政協、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市州意見建議,並多次修改完善,於2020年11月形成《規劃》初步成果。
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中關於“各地完成三條控制線劃定,同步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自2021年開始,我省結合“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同步最佳化完善《規劃》編制。2022年8月,《規劃》面向社會進行公示。11月1日,我省“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經自然資源部審核通過正式啟用後,向自然資源部匯報對接《規劃》編制情況,並再次徵求省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成員單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意見建議。11月3日,通過自然資源部審查和專家評審會。11月7日、11日,經十三屆省政府第189次常務會議、省委常委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規劃》。
編制思路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統籌處理好發展與安全、保護與利用、當下與長遠的關係,著力構建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
一是堅持戰略引領。按照《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要求,深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強化約束管控紅線,細化安排農業、生態、城鎮空間,最佳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的空間布局。認真貫徹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推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二是加強統籌協調。根據“國土空間唯一性”原則,統籌經濟發展、生態安全以及其他各類空間需求,最佳化國土空間布局,解決各類空間性規劃矛盾,提高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積極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是強化剛性約束。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台”要求,結合“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將各類涉及空間開發保護的專項規劃落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明確細化空間劃定和管控規則,規劃實施可審計、可考核、可追責,確保“一張藍圖乾到底”。
主要內容
《規劃》包括文本、附表、圖件等內容,其中文本共10章,按照“規劃背景(第1章)—目標任務(第2—3章)—空間對策(第4—9章)—實施保障(第10章)”框架展開。
第一章規劃背景。基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分析研判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章目標定位。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以落實國家對我省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的職責定位為前提,以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國家生態屏障、能源基地、戰略通道、開放樞紐”的特殊功能定位為方向,突出我省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始祖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交相輝映,歷史文化悠久富集的獨有特色,增加建設中華歷史文化傳承創新高地的目標,凝練提出《規劃》未來十五年的五大目標定位,即:建設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國家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一帶一路”的戰略通道、西部大開發的開放樞紐、中華歷史文化傳承創新高地。
第三章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確定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城鎮空間;調整最佳化全省86個縣級行政單元和嘉峪關市的主體功能區定位,形成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城市化發展區三大主體功能區和能源資源富集區、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邊境地區三類疊加功能政策區的“3+3”功能分區。
〔三區三線劃定情況:劃定耕地保護任務7703.5萬畝,較2020年增加226.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6381.18萬畝,較2020年增加396.18萬畝,占全省耕地保護任務的82.8%。劃定生態保護面積1.8817億畝,占全省面積的29.5%;其中自然保護地面積為1.488億畝,占全省總面積的23.3%。劃定城鎮開發邊界463.05萬畝,淨增城鎮建設用地拓展規模77.55萬畝,擴展係數為1.3049。(不包括單獨選址項目用地規模,交通、水利、能源等省級以上單獨選址項目用地指標由國家足額保障。經諮詢自然資源部,市、縣單獨選址項目用地指標,後期將制定計畫管理的規則。)主體功能分區情況:三大主體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27個,重點生態功能區32個、城市化發展區28個;三類疊加功能政策區:能源資源富集區25個、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38個、邊境地區1個。〕
第四章農業空間。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加大耕地質量提升、統籌推進耕地後備資源開發;推進鄉村振興,以縣域為單元統籌最佳化鄉村空間布局,合理安排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空間,打造“一帶五區多基地”的農業產業布局,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一帶:沿黃高效農業產業發展帶。包括臨夏州、蘭州市、白銀市和蘭州新區,支持率先打造高質高效現代化農業示範市(區)。五區:以武威、酒泉、張掖、金昌和嘉峪關市為主體的河西灌溉農業區;以平涼、慶陽為主體的隴東雨養農業區;以白銀市會寧縣、定西市、臨夏州非沿黃灌區及天水市北部部分縣為主體的中部旱作農業區;以隴南、天水南部為主體的山地特色農業區;以甘南及祁連山麓等地區為主體的高寒牧區。多基地:結合各地特色農產品,在各縣重點建設一批特色鮮明、規模適度、品牌影響力和產業凝聚力較強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基地。〕
第五章生態空間。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最佳化全省生態空間總體格局,打造“四屏一廊”保護分區,大力提高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產品能力;構建“兩主三輔”治理體系,按照自然修復為主、工程修復為輔的原則,系統提升全省生態系統的質量及穩定性。〔四屏一廊:四屏就是河西內陸河水源涵養與防風固沙國土空間保護屏障、甘南高原黃河上游水源補給國土空間保護屏障、隴東隴中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國土空間保護屏障、南部長江上游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國土空間保護屏障。一廊就是中部沿黃地區水土保持國土空間保護廊道。兩主三輔:兩主就是阿爾金山—祁連山—烏鞘嶺—劉家峽—渭河—秦嶺橫向生態治理體系,瑪曲—大夏河—洮河—劉家峽—黃河幹流縱向生態治理體系。三輔就是阿爾金山—北方防沙帶—六盤山、子午嶺—涇河—隴山—秦嶺—白龍江、祁連山—疏勒河/黑河/石羊河—北方防沙帶生態治理體系。〕
第六章城鎮空間。按照全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以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為規劃單元,分級建立發展策略。積極建設蘭西城市群,主動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著力構建以蘭州和蘭州新區為中心,以蘭白一體化為重點,輻射帶動定西臨夏的一小時核心經濟圈,建設酒泉、天水兩個區域中心城市為支撐的“一核兩個區域中心”城鎮發展格局。加強城市間的格局聯繫,明確絲綢之路甘肅段城鎮綜合發展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南向開放發展廊道的“一帶一廊”建設路徑。重點打造四大都市圈,提升中心城市規模聚集和輻射帶動能力,加快縣域中心城市發展,有序發展小城鎮,促進大中小城市分工協作、功能互補、協同發展,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加快完善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體系,提升人居環境的宜居性,形成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布局。〔一帶一廊:做強一帶,即絲綢之路甘肅段城鎮綜合發展帶,豐富發展內涵,把發展帶做實、做強,將傳統軸帶在隴東(天水、慶陽、平涼)、中部(蘭州、白銀)和西部(酒泉、嘉峪關)三個重點區域展開。打通一廊,即西部陸海新通道南向開放發展廊道,加強陸海聯動,以蘭州為核心組織雙“Y”字型南向廊道。一核兩個區域中心:“一核”即建設以蘭州和蘭州新區為中心、以蘭白一體化為重點,輻射帶動定西、臨夏的一小時核心經濟圈。“兩個區域中心”即建設酒泉、天水兩個區域中心城市,增強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四大都市圈:蘭州都市圈、天水都市圈、酒嘉都市圈、慶平都市圈。〕
第七章保護傳承文化與自然價值。著眼自然遺產、文化遺產整體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推進世界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革命歷史遺址等各類文化資源保護,構建“六主題四線路八片區”的文化保護格局和“四廊十五核十六區”的魅力國土空間。統籌推動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加快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國際生態人文旅遊目的地建設。〔六主題四線路八片區:六主題:敦煌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始祖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四線路:絲路文化、紅色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線路。八片區:敦煌文化、酒嘉長城文化、蘭州白銀黃河文化、天水始祖文化、慶陽紅色文化、長征路線紅色文化、甘南—臨夏民族文化、張掖民俗生態文化片區。四廊十五核十六區:四廊:絲綢之路文化魅力廊道、長城文化魅力廊道、長徵文化魅力廊道、黃河風情魅力廊道。十五核:蘭州、敦煌、天水一級魅力核,其他12個市州二級魅力核。十六區:6個文化魅力空間:大敦煌國際文化魅力區、酒嘉文化魅力區、雍涼古郡文化魅力區、拉卜楞文化魅力區、華夏元祖文化魅力區、崆峒文化魅力區等;4個遊憩魅力空間:張國臂掖遊憩魅力區、神秘驪軒遊憩魅力區、黃河金岸遊憩魅力區、隴蜀古韻遊憩魅力區等;6個生態魅力空間:祁連山生態魅力區、太子山生態魅力區、貴清山生態魅力區、甘南高原生態魅力區、大熊貓生態魅力區、子午嶺生態魅力區。〕
第八章提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統籌基礎設施空間需求和資源能源開發空間需求,協調解決空間矛盾衝突,保障水利、交通、能源、防災減災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利方面,構建“九河連通、四橫一縱”的全域水網主骨架,提升全省供水保障能力。交通方面,保障省域“三廊六通道”綜合交通通道和“2—6—6”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一帶一路”國際物流中心,提升蘭州、敦煌、嘉峪關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加密區域性鐵路通道建設,構建“內外兼顧、陸海聯動、向西為主、多向並進”的綜合交通體系。能源資源方面,劃定國家能源資源基地6處、國家規劃礦區16處、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1處。推進傳統能源資源基地建設和河西走廊風光電新能源基地建設,形成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互補的能源開發利用格局,有效提升保障能力。〔四橫一縱九河:四橫:引大入秦、引洮供水、白龍江引水和沿黃引提水供水帶;一縱:引大入秦延伸增效工程;九河:疏勒河、黑河、石羊河、黃河幹流、大通河、洮河、渭河、涇河和白龍江。三廊六通道:三廊:甘肅“絲綢之路”交通主廊道,由主線(酒嘉—張掖—金武/西寧—蘭州—定西—天水)與支線(酒嘉—敦煌—若羌、金武—中衛—太原)構成;“西部陸海”交通主廊道,由東線(蘭州—重慶—粵港澳方向)與西線(蘭州—成都—雲南方向)構成;“寧甘青”交通主廊道,串聯寧夏沿黃城市群、蘭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向北聯繫蒙古、俄羅斯,向南聯繫南亞。六通道:蘭州—平涼—慶陽—延安、銀川—慶陽/平涼—西安、延安—慶陽—平涼—天水—隴南—九寨溝—成都、烏力吉—武金張經濟圈—西寧、策克口岸—酒嘉、馬鬃山—敦煌—格爾木。“2·6·6”交通樞紐體系:蘭州、酒泉—嘉峪關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天水、慶陽、隴南、敦煌、武威、張掖6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白銀、定西、臨夏、金昌、平涼、甘南6個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6個國家能源資源基地:黃隴煤炭、金昌金川銅鎳鈷、肅南鏡鐵山—小柳溝鐵鎢、成縣廠壩—西和大橋—禮縣李壩金鉛鋅、合作早子溝—夏河加甘灘金、白銀火焰山—小鐵山銅。16個國家規劃礦區:華亭煤礦區、靈台煤礦區、環縣甜水堡煤礦區、環縣沙井子煤礦區、寧西煤礦區、寧正煤礦區、民勤紅沙崗煤礦區、肅北吐魯煤礦區、肅北紅山—七角井鐵礦區、肅北紅柳峽—大敖包溝晶質石墨礦區、民勤唐家鄂博晶質石墨礦區、敦煌小獨山鎢礦區、天水柴家溝—徽縣九條溝—兩當湘潭子金礦區、文縣陽山金礦區、西和崖灣銻礦區、禮縣泰山—宕昌竹園北銻礦區。1個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肅北縣塔爾溝鎢礦保護區。〕
第九章區域協調協同發展。積極推進省際、流域、城市間協調合作、協同發展,擬定共同遵守的空間管控規則,加強祁連山、黃河、長江等重要生態區域共保共治,推進“一帶一路”開放平台合作共建,形成區域間生態格局完整、環境協同共治、產業優勢互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享共建的發展格局。
第十章規劃實施和管理。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強化規劃實施的剛性約束,確保規劃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