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全民健身生活化、競技體育優勢化、體育產業生態化、場館設施智慧型化為抓手,加快推進體育改革發展,努力建設西部體育強省,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市(州)、縣(市、區)公共體育場、體育館或全民健身中心實現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占全省總人口比例達到38.5%,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到92%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比例達到3‰;競技體育項目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優勢項目保持全國領先水平;體教融合深入推進,青少年身體素質明顯提升;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總規模達到500億元;體育文化繁榮發展,體育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西部地域特色的體育強省,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5%,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到93%,社會體育指導員比例達到5‰,體育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二、工作任務
(一)強化基礎保障,推動全民健身戰略實施。
1.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省、市、縣三級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抓好全民健身“六個身邊”工程實施,開展“體育機關、體育學校、體育社區、體育企業、體育鄉鎮”五創活動,爭創國家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州)、縣(市、區)。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路,發揮省級體育社會組織示範作用,帶動地方體育組織發展。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探索將符合條件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納入社會工作者序列,建立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完善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依託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站)建設運動健康促進中心,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推進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全面實施甘肅絲綢之路體育健身長廊“四個一”提升工程,支持市(州)建成公共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滑冰館)、全民健身中心等1場2館1中心,縣(市、區)建成公共體育場、體育館、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等1場1館1中心1公園,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建成可開展不少於4個運動項目的健身設施。加強體育公園、健身步道、智慧健身中心以及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桌球、游泳、冰雪、航空、山地戶外、汽車機車等運動場地設施建設。建設公共體育設施電子地圖,推動符合條件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體育場館有序向社會開放。
3.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開展新年(重陽)登高、毛澤東題詞日、全民健身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全民健身在隴原、全民健身大拜年、民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等全民健身主題活動,營造“全民健身、萬眾參與”的氛圍。舉辦少數民族運動會、殘疾人運動會、職工運動會、全民健身大會和社區運動會等賽事活動,提升全省廣大民眾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二)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
1.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鼓勵足球、籃球等運動項目向職業化、市場化發展,探索實施“省隊市辦、省隊校辦、省隊企業辦、省隊協會辦”等辦隊模式。深化全省運動會和大、中學生運動會改革,完善競賽項目設定,擴大參賽面,提振精氣神,展示體育改革發展成果,推動體育事業發展。
2.最佳化運動項目布局。堅持“保持優勢、最佳化結構、突出重點、合理布局”的原則,依託蘭州、定西、白銀、天水、臨夏等體育訓練基地,不斷鞏固田徑、腳踏車、摔跤等項目優勢,大力發展武術、柔道、射擊、曲棍球等潛優勢項目,穩步推進拳擊、跆拳道、冰雪、水上等項目發展,推動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網球等項目普及,全面提升“三大球”和“三小球”運動水平。
3.強化科學訓練。圍繞大賽為國為省爭光,建立健全符合甘肅省情的訓練管理、反興奮劑、科研服務、綜合保障等制度。按照嚴格管理、嚴格要求的方針,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進行大運動量訓練的原則,打造能征善戰、作風文明的一流運動隊。加大中青年優秀教練員培養力度,引進國內外高水平教練員來甘執教,選派優秀運動員赴省外接受高水平訓練。加強運動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運動員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
4.全力備戰參賽。立足以備戰促改革,以改革強備戰,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實施凝心鑄魂工程,做好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等國際和國內重大賽事的備戰參賽工作,力求在重點項目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實現運動成績與精神文明雙豐收。
(三)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體育發展。
1.拓寬師資交流渠道。設立大中國小校專兼職體育教練員崗位,選拔優秀退役運動員擔任學校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加強體校與中國小校的交流合作,選派體校優秀教練員到中國小校執教、中國小校優秀文化課教師到體校執教。
2.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面向全體學生,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確保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鍛鍊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訓練、競賽活動,擴大校內、校際體育比賽覆蓋面和參與度,組織冬夏令營等選拔性競賽活動。加強高等院校體育學科建設,建成甘肅體育職業學院。
3.完善體育賽事體系。體育、教育部門定期組織舉辦學生(青少年)運動會和體育競賽,各市(州)每3年、縣(市、區)每1—2年舉辦1次學生(青少年)綜合性運動會。建立分學段(國小、國中、高中、大學)、跨區域(校、縣、市、省)四級競賽體系。
4.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突出體育運動學校專業特色和少年兒童體校後備人才培養重點,推動建立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鼓勵各級體育社會組織為學校體育活動提供指導和服務。
(四)發展體育產業,培育經濟成長新動能。
1.構建四大板塊產業帶。舉辦馬拉松、籃球、武術等國際性賽事,打造蘭州亞高原體育賽事活動中心,建設中部體育競賽表演產業帶;舉辦汽摩、徒步、航空運動等特色體育運動項目,打造河西走廊戶外運動中心,建設戶外運動產業帶;組織山地腳踏車、鄉村馬拉松、登山、垂釣等特色體育比賽,打造隴東南健身休閒康養中心,建設健身休閒康養產業帶;舉行賽馬、射箭、拔河、龍舟等特色賽會,打造臨夏甘南民族體育中心,建設少數民族特色體育產業帶。
2.實施“體育+”戰略。舉辦體育文化旅遊節,建設體育旅遊康養消費目的地和運動休閒特色小鎮,促進體育產業與文化、旅遊、康養、農林等業態融合發展。充分利用我省獨特的高山峽谷、大漠戈壁、綠洲草原、河流湖泊、雪山冰川等自然資源優勢,打造線上與線下融合的精品賽事活動,培育發展賽事裝備、賽事策劃、賽事推廣、賽事傳媒、賽事紀念品等關聯產業,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配套支撐體系,形成賽事搭台、多方唱戲的發展格局。挖掘鄉村生態和民間民俗體育資源,鼓勵鄉村開通體育短視頻賬號、體育旅遊小程式等平台,大力宣傳推介當地自然景觀和人文生態,推動體育與旅遊業深度融合,服務百姓民生福祉,助力隴原鄉村振興。加強體育標準化、信息化、智慧型化建設,推動體育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打造智慧裝備、智慧場館和智慧賽事。
3.促進體育消費。深化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節假日體育賽事活動,發展時尚體育消費、夜間賽事經濟,促進健身休閒、競賽表演等產業發展,拓展體育健身、體育觀賽、體育培訓等消費新空間。發揮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示範作用,釋放體育消費潛力。建立“運動銀行”,發放體育消費券,拓寬體育彩票銷售渠道,擴大體育消費市場。
(五)加強交流合作,擴大對外影響力。
1.發展體育文化。組織開展體育文化宣傳、體育知識講座、體育志願服務、體育冠軍進校園、運動隊訓練日開放等活動,讓體育融入民眾生活。結合我省獨特的敦煌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始祖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人文資源,打造敦煌拳藝、玄奘之路戈壁挑戰、伏羲武術、李廣射箭、崆峒武術、臨潭萬人拔河、瑪曲賽馬等甘肅特色體育文化品牌,形成具有甘肅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精神核心和文化標識。
2.弘揚體育精神。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中華體育精神和甘肅體育精神,倡導文明參賽、文明觀賽、文明健身等體育文明禮儀。發掘優秀運動隊團隊精神,講好以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為主體的文化故事,發揮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等示範引領作用。組織優秀運動隊和體育明星開展公益活動,普及健身知識和體育文化,倡導健康生活理念,傳播體育正能量,營造全民參與體育健身的社會氛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提升交流合作水平。發揮地理區位、地域特色、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等優勢,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舉辦蘭州國際馬拉松賽、嘉峪關國際鐵人三項賽、隴越騎聯穿越絲綢之路(國際)山地腳踏車多日賽等有影響力的國際性體育賽事,組織開展中日、中韓等青少年體育交流活動,促進我省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體育人文交流。拓展對外交流項目,利用各類體育交流平台,與中亞、西亞等國家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民間體育對外交流活動。支持省內體育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和對外服務,培育與國際標準對接的賽事運營團隊,提升甘肅國際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體育部門牽頭,發展改革、財政、稅務、人社、公安、教育、文旅、衛生健康、科技、民政、住建、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落實工作任務,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強監督檢查。深化體育“放管服”改革,完善體育市場監管體系,推進體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體育賽事及體育市場經營活動事前、事中、事後安全監管服務,落實“一賽四案”(賽事組織方案、風險防控方案、疫情防控方案、應急處置方案)要求,健全賽事熔斷機制,強化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切實保障賽事活動安全。公布賽事活動服務指導目錄,形成常態化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對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和開放使用的評估督導。落實地方體育執法責任制,建立健全體育部門自主執法或委託綜合執法機構執法工作機制。
(三)加強人才培養。實施體育人才發展規劃,加大優秀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科研教育和管理等高水平體育人才培養力度,建立體育人才培養引進、選拔任用、調配交流、激勵保障等長效機制。完善運動員、教練員等人員獎勵辦法,落實好運動員退役後職業轉型培訓、再就業等社會保障措施。
(四)加強政策支持。各地要完善公共財政體育投入機制,制定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指導性目錄,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體育投資,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體育強省建設。合理劃分省、市、縣三級政府在體育領域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明確地方主體責任,大力支持基礎性、公益性場地設施建設。要將體育行政部門納入本級政府國土空間規劃工作議事協調機構,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納入本級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