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區域範圍,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綜述,海洋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綜述,公路,鐵路,航運,公共運輸,政治,主要領導,機構設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城市綠化,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方言,風景名勝,名優特產,
歷史沿革
1992年,橫琴憑藉毗鄰澳門的獨特優勢,被廣東省定為擴大對外開放的四個重點開發區之一。同年8月,橫琴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掛牌。
1998年,橫琴經濟開發區被確定為珠海五大經濟功能區之一。
2004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
張德江同志提出將橫琴島創建為“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
2009年1月10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考察澳門期間宣布:中央政府已決定同意開發橫琴島,並將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需要。6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
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決定將橫琴島納入
珠海經濟特區範圍。8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11月25日,珠海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同意設立,為廣東省政府派出機構,並委託珠海市政府管理,規格為副廳級。12月16日,橫琴新區管委會掛牌。
2010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推進
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和橫琴島開發,深化粵港澳合作,密切內地與港澳經濟的聯繫。3月6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和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
粵澳合作框架協定》,確立了合作開發橫琴、產業協同發展等合作重點,提出了共建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等一系列合作舉措。
2011年3月11日,橫琴開發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
2012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休閒旅遊中心,推進橫琴新區建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10月30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
黨的十七大以來大事記》由新華社播發,橫琴發展被列入2009年記事。
2013年2月28日,珠海市橫琴新區管委會公布了《橫琴新區產業發展指導目錄》。
2015年4月23日上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珠海橫琴新區片區在橫琴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揭牌儀式。
2016年,珠海市政府批覆的《橫琴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4-2020)》中,橫琴的發展定位增加了“與澳門共建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葡商貿合作平台”。
2019年2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橫琴身處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粵澳合作前沿,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備受世人矚目。3月21日,國務院原則同意《
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4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並實施。
2020年12月,橫琴新區與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保稅區一體化運作。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2024年1月3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貨物有關進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和《關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個人行李和寄遞物品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2月6日,海關總署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進口貨物免稅管理辦法》。3月1日零點,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封關運行。
區域範圍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範圍為
橫琴鎮。截至2023年8月,橫琴鎮共轄4個社區:蓮花社區、
荷塘社區、小橫琴社區、
新家園社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委會駐地位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港澳大道868號。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施範圍為橫琴島“一線”和“二線”之間的海關監管區域,總面積約106平方千米。其中,橫琴與澳門特別行政區之間設為“一線”;橫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其他地區之間設為“二線”。
根據橫琴全島客觀現實情況,對合作區進行分區分類施策管理。
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和橫琴口岸澳門管轄區,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管理,適用澳門有關制度和規定,與其他區域物理圍網隔離;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區域採用電子圍網監管和目錄清單方式,對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實施特殊政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緯度為東經113.5°,北緯22.1°,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地處珠江口西側,東隔十字門水道與澳門相鄰,南瀕南海,西臨磨刀門水道,北與珠海南灣城區隔馬騮洲水道相望,距香港60千米,距廣州145千米,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最近處不到200米。總面積約106.46平方千米,約是澳門面積的3倍。
地質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主要為北東向斷裂,分別為三灶斷裂及馬瘤洲斷裂。
地形地貌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地貌類型主要分為丘陵和平原兩大類,從平面分布來看,中、南部為山體,周圍為平原,夾雜部分獨立丘陵。其中,丘陵主要分布於大橫琴山、小橫琴山等地,各山體岩性均由燕山期花崗岩組成,其分布主要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所控制,呈北東走向;三角洲沖積平原,主要分布在馬瘤洲水道、天沐河兩側,分布範圍廣,地面坡度平緩,河渠縱橫,沿岸多有防洪堤圍。土體主要有砂卵石、粘性土、淤泥類土及殘積土等。其中砂卵石、粘性土及淤泥類土主要分布在濱海平原及沖洪積平原,殘積土主要分布於低山丘陵緩坡地帶。
氣候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處於北回歸線以南,全年氣候溫和、乾濕分明、雨量充沛,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2~2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9℃,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5.1℃。海水溫度平均為22.4℃。平均年降水量2015.9毫米,年淡水量達3654萬立方米,平均PM2.5濃度在30微米/立方米以下。
水文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布著天沐河、三疊泉、相思泉等水系,並建有上牛角水庫、望天台水庫和紅旗水庫。其中,最主要水係為天沐河,全長約7.2千米,橫亘於大、小橫琴山之間,被譽為橫琴的母親河。
天沐河的前身為中心溝,1968年至1972年進行圍墾後,東、西大壩築起,將大、小橫琴島連成一體。如今,天沐河沿河兩岸總綠地面積共約49萬平方米,有“橫琴景觀中軸線”之稱。天沐河沿岸建有河畔長廊,設定相關主題公園、環形腳踏車綠道、景觀塔等相關配套設施,以水為線,勾勒全新循環遊憩系統。
自然資源
綜述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擁有森林、海洋和濕地三大生態系統,生物資源豐富多樣。沿海水質優良,底棲生物豐富,區內多濕地(
紅樹林、
澙湖、
灘涂、
蘆葦地及
池塘)和常綠闊葉林,具有較為複雜的生態系統,為兩百多種留鳥和候鳥提供了休憩和覓食的港灣。本地哺乳動物中,小靈貓和歐亞水獺最為珍稀。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它們的出現代表橫琴生物生態系統良好。
海洋資源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位於西江出海口,處於鹹淡水交界處,海域水質乾淨,微生物、海洋生物豐富,中華白海豚、歐亞水獺等珍稀動物均在附近海域留下了身影。轄區管轄有居民海島1座(橫琴島)、無居民海島2座(大三洲島、小三洲島),海域面積24.35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57.4千米,存在紅樹林灘涂、基岩礁石、沙灘和人工堤岸四種基本形態。其中,自然岸線總長14.10千米,沙灘岸線長4.35千米,是橫琴開發濱海旅遊重要的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22年12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植被主體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物資源主要分布於大、小橫琴山,共記錄到植物種類172科624屬976種。其中,本土野生植物601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8種,分別是
金毛狗、黑杪鑼、
土沉香、
普洱茶、
山橘、
凹葉紅豆、
脹莢紅豆和
軟莢紅豆;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種,分別是
廣東紫薇、
小果柿和
豬籠草;列入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種,是
白桂木。
動物資源
截至2022年12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分布的主要區域為大橫琴山、小橫琴山、南部海灘、石欄洲、芒洲濕地、二井灣濕地等,共記錄到陸生野生脊椎動物25目81科293種。其中,兩棲類11種、爬行類31種、鳥類228種、哺乳類23種,包含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4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41種,列入IUCN紅色名錄18種,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3種。特別是鳥類記錄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3種(
黑臉琵鷺、
黃嘴白鷺、
白腹海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35種,列入IUCN紅色名錄12種,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3種,昆蟲群落調查共統計到14目74科203種,其中
鱗翅目物種最多。
截至2023年底,橫琴調查記錄到野生鳥類多達240種,較合作區成立前增加了54種。
人口
截至2022年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常住人口45085人。截至2023年10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戶籍人口34866人,日平均流動人口229634人,其中荷塘社區65925人,新家園社區19630人,小橫琴社區54486人,蓮花社區89593人。在合作區就業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數11104人,其中就業4979人,生活居住6125人。
經濟
綜述
2009年至2021年,橫琴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十二五”規劃後,橫琴累計註冊企業超過5.3萬家,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高達64%。其中,有45家世界500強、73家中國500強企業落戶。澳資企業達4505家,橫琴成為內地澳資企業最集中的區域。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GDP)472.5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3%,增幅較前三季度提升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08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56.59億元,同比下降0.8%;第三產業增加值415.86億元,同比增長2.7%。
第二產業
2023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84億元,同比增長28.6%,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其中,製造業增加值為3.84億元,同比增長6.5%,建築業增加值為50.49億元,同比增長-3.1%,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8.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79.9%;
第三產業
2023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服務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同比增長2.7%。其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6.1%、14.9%、11.6%。1~11月,合作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1%。其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同比增長474.9%。
交通運輸
綜述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通過橫琴大橋與南琴路,打通與珠海主城區的陸路聯繫;通過蓮花大橋和國家一類口岸,打通與澳門的陸路聯繫;基本建成了環島路,初步形成路網系統雛形。
公路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東西向核心路網主要包含港澳大道、橫琴大道、長隆大道。港澳大道,位於合作區中部,東起環島東路、西至環島西路,全長約7.59千米,雙向六車道。橫琴大道位於合作區中部,東起環島東路、西至環島西路,全長約7.03千米,雙向六車道。長隆大道,位於合作區南部,東起環島東路、途經長隆隧道、西至環島西路,全長約6.96千米,雙向四車道。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南北向核心路網主要包含中心大道。中心大道位於合作區中部,北起琴海北路、南至橫琴大道,全長約3.8千米,雙向六車道。
鐵路
截至2023年11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有
珠機城際鐵路經過,設有4座城軌車站:
橫琴北站位於金融島商務區,車站為地下三層島式站;
橫琴站位於橫琴口岸西側、環島東路正下方,毗鄰澳門大學橫琴校區,是僅次於深圳福田站的全國第二大地下火車站;
珠海長隆站位於長隆大道北側、長隆海洋王國對面。
井灣站位於橫琴大道西側,毗鄰金海大橋東側,琴澳居民可通過城軌直達
珠海金灣機場。
2023年2月26日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橫琴北站、井灣站暫停運營。
航運
截至2023年11月,橫琴碼頭水上客運航線已開通“四島一市”航線,即東澳島、桂山島、外伶仃島、萬山島和深圳市(蛇口、深圳機場),以及橫琴灣海上游航線。橫琴碼頭日最高進出港航61班次,日最高客流量9000人次。
公共運輸
截至2023年11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公交線路28條,其中跨區公交9條,高速公交3條、區內公交7條、勤學專線9條,運營車輛83台,實現100%全電動化,日營運班次360.5趟,日客流量約1.54萬人次。其中,跨區公交線路覆蓋珠海市的
香洲、吉大、拱北、
斗門、
金灣等區域,以及中山市
坦洲鎮。區內公交覆蓋長隆、金融島、創新方、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重點區域。
政治
主要領導
管委會職務 | 姓名 | 主要職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廣東省政府橫琴辦主任、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副主任 |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主任 |
|
機構設定
2023年3月1日起,原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珠海橫琴新區片區管理委員會、原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及橫琴鎮人民政府的經濟、民生管理等相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及其工作機構承擔。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委員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和秘書處(與執行委員會合署辦公),執行委員會下設行政事務局、法律事務局、經濟發展局、金融發展局、商事服務局、財政局、統計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民生事務局等九個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11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12所教育機構,其中公辦學校8所(幼稚園3所,國小3所,國中2所);民辦學校3所(幼稚園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全日制民辦培訓機構1所。截至2023年10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共有專任教師742人,在校學生7079人,其中澳門籍學生266人、港台籍學生250人、外籍學生97人。
澳門居民及其子女可在合作區便利就學。2023年,合作區進一步修訂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實施細則,對於監護人在橫琴工作或居住的澳門籍適齡兒童,視同橫琴戶籍進行招生。2023年秋季學期,在橫琴就讀的澳門籍中小學生有266名,同比增長35%。
2009年6月,中央批准澳門大學在橫琴島上建設新校區,2013年11月正式啟用;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管理,適用澳門有關制度和規定,與其他區域物理圍網隔離。
學校類型 | 學校名單 |
---|
| | |
| | |
| | |
|
| | |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首都師範大學子期實驗幼稚園(伯牙分園) | |
| 珠海市華德教育培訓有限公司(珠海德威高中)(民辦) |
|
科學技術
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以來,截至2023年8月,澳門高等院校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葡科技交流中心等多個平台在橫琴設立分部或分中心,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珠海凌煙閣晶片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實驗室等一批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領域聯合實驗室和企業相繼落戶橫琴;在橫琴註冊的科技型企業已逾1萬家,包括澳資企業近800家。
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11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廣東省特級文化站——
橫琴文化站、三塘村居文化中心、深井村居文化中心、下村文化書屋、橫琴遊客服務中心“粵書吧”等公共文化場所,非國有博物館2家(
中國紫檀博物館橫琴分館、
原道文化博物館)。在建大型文化建築“橫琴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市民文化藝術中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曾舉行
中國國際馬戲節、“粵澳共此時”花海歡樂季、
橫琴天沐河2023盛夏音樂會、天沐河水舞光影秀、橫琴荷花節、“一江月·珠澳情”2021珠海中秋晚會等藝術展演及慶典活動,帶來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
體育事業
截至2023年11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天沁園、社區體育公園、風情廣場等13處體育公園,占地面積近10萬平方米;全民室外健身器材設定點7處;在花海長廊、天沐河兩岸、橫琴碼頭至長隆段、芒洲濕地公園和二井灣濕地公園等集中修建有總長約30千米的騎行和跑步步道,10分鐘健身圈;大型體育場館包括
橫琴國際網球中心、
天沐河賽艇中心、東方高爾夫球場等。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珠海WTA超級精英賽、中國-橫琴中拉標準舞拉丁舞國際錦標賽、
橫琴天沐河名校賽艇邀請賽、
橫琴馬拉松等賽事,吸引了中國國內外媒體聚焦;成立了網球、桌球、匹克球、羽毛球等項目11個體育協會,組織了匹克球、燃脂操、太極、瑜伽等公益培訓活動,民眾參與度不斷提升。
醫療衛生
截至2023年11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公立醫療機構4家;民營醫療機構30餘家,其中澳門獨資設定的醫療機構3家,內地澳門合資設定的醫療機構4家;編制床位100張,實有床位59張,開放床位36張,每千人床位數1.31張。合作區執業的醫師總計233人,護士總計169人,衛生技術人員總計477人。有69名澳門醫療人員在合作區執業。
自2019年12月橫琴醫院運營以來,截至2023年11月,合作區已累計為澳門居民提供診療服務20372人次,645名澳門居民在橫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了門診統籌,107名澳門居民簽訂了家庭醫生服務協定。
社會保障
截至2023年11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社會保險服務方面,設定專窗協助辦理澳門居民參加珠海市基本養老及醫療保險;與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建立工傷認定協作機制,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並作出工傷認定決定;在就業服務方面,開設公共就業服務視窗,辦理就業失業登記、就業見習基地及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發放就業創業補貼,協助開展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就業公共服務及東西部協作的就業幫扶等工作;在職業能力建設方面,設定“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示範站2個,為轄區內居民提供社區居家護理、母嬰護理、養老護理和醫療護理等“一站式”家政服務,實現“家政服務+培訓+就業+維權”一體化服務布局;在養老服務方面,建成運營4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開辦5家社區長者飯堂,引進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為轄區長者提供文化娛樂、居家安全等居家養老服務;在志願服務方面,組建“橫琴民生志願者隊伍”,已在教育、衛健、文體、社會保障、應急救援、安全生產等領域設定21支志願服務分隊,隊員包括澳門社工、琴澳長者、外籍教師等。
城市建設
地下綜合管道項目沿環島東路、環島北路、環島西路、港澳大道、橫琴大道等城市主幹道建設,總長度33.4千米,是中國在海漫灘軟土區建成的首個成系統的綜合管廊。建成時,是中國國內已建成管廊中里程最長、納入管線種類最多的地下綜合管廊。
綜合管廊容納了電力、通訊、給水、中水、供冷及垃圾真空系統6種市政管線,同時配備計算機網路、自控、視頻監控和火災報警四大系統,具有遠程監控、智慧型監測、自動排水、智慧型通風、消防等功能。
項目有效減少了管道鋪設對居民的影響,節約了國土資源、延長管線壽命、改善城市環境,還增強了城市抗澇防災能力。建成後,實現專業單位專業管理、監控中心智慧型控制,體現了橫琴創新、環保、節能的現代化綠色市政建設理念,為合作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截至2022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共有3座220千伏變電站,總計220千伏供電容量600兆伏安;有1座220千伏天然氣電廠,機組容量為2×390兆瓦;電網採用“全電纜+戶內化”建設方式和220千伏直降20千伏運行模式,主網通過9回220千伏線路與省網、澳門相連,供電容量大、供電距離遠、線損低、抗極端天氣能力強、可靠性高。
2023年1~8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全社會用電量62475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1.5%。截至2023年8月,電力用戶共2.39萬戶。
截至2022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燃氣經營企業7家、燃氣場站4個,規劃市政燃氣管道全長約198千米,已建成燃氣管道總長度74千米,其中已投入使用70千米,日輸氣量為2萬方。
在琴澳燃氣管道互通方面,2019年12月開通橫琴―澳門大學燃氣管道互通工程。通過橫琴綜合門站輸送管道氣、承擔澳門全區域應急保供重任;同時,澳門也可通過該管道反輸天然氣至橫琴,實現澳門及橫琴的多氣源供應和雙向應急供氣保障。此項目是橫琴首條向澳門供氣的市政燃氣管道,實現了橫琴與澳門燃氣管網的互聯互通。
截至2022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供水管網總長302.68千米。合作區市政排水系統主要由214千米污水管網、331千米雨水管網、7座有人值守污水泵站、11座一體化污水泵站以及1座污水處理廠組成。通過雨水管網的收集、輸送,可減少洪水風險、城市內澇等問題;此外,對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去除和分解,水體處理後再安全排放可有效避免廢水直接排放對水源、河流和海洋等自然水體的污染。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集中供冷項目於2015年落地。截至2022年,項目已完成1座燃氣電廠和4個冷站的建設,供冷能力28.58萬千瓦;在建冷站3個,預期供冷能力40.09萬千瓦。已建和在建集中供冷管網合計67.89千米。截至2023年11月,項目累計簽約用戶94家,實際供冷用戶70家,供冷麵積約796.27萬平方米,累計供冷量75911萬千瓦時。項目預計每年可減少合作區冷源電製冷耗電量4億度;可節省樓宇裝設制冷機組前期建設費用介於250~480元/平方米;可減少合作區熱島效應,降低熱島強度約1.5~2.5℃;降低空調機組運行時產生的噪音和振動,提升合作區工作生活舒適度。
環境保護
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錄得2022年的空氣品質數據顯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全年空氣品質達標率為90.2%,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六項參數年評價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監測顯示,天沐河、芒洲濕地、二井灣濕地等重要水體穩定達到地表水Ⅳ類水以上,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定;城市功能區聲環境晝、夜間等效聲級值基本符合相應功能區標準;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各監測點位均符合土壤環境質量第一類用地標準,自然生態狀況總體穩中向好。
城市綠化
2022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綠地面積6245萬平方米,綠地管養面積約508萬平方米,其中包括花海長廊、芒洲濕地公園、賽艇公園等25個公園;時花面積約3.93萬平方米;巧用主要立交橋、天橋和下穿隧道種植箭杜鵑,形成長度合計約16千米的箭杜鵑花道。公共綠地面積達77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6.75平方米。花海長廊、天沐河、小橫琴山步道、芒洲濕地公園、二井灣濕地公園、山海驛站、花園驛站、天沐河賽艇驛站等主要綠化景觀、公園及驛站,已經初步構成橫琴“山海連城”的城市景觀布局,兼具城市綠肺和文旅休閒功能。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橫琴”之名最早見諸明代。官修地理總志《
寰宇通志》載:“橫琴山,在香山縣南二百裏海上,形如橫琴。”嘉靖《
廣東通志》曰:“橫琴山在城南二百裏海中,二山相連,形如橫琴,名大、小橫琴,下有井澳。”橫琴之名,進入歷史的大潮之中。
在民間,橫琴其名另有版本,至今島上流傳著“仙琴傳說”。據傳,有一年中秋之夜,幾名仙女來到橫琴深井,見此地皓月當空,波濤漣漪,心境頗為歡悅。於是,她們便在海邊踏石而歌,撫琴而舞。興致正濃時,忽聞一漁人讚嘆喝彩,仙女們驚訝收場,凌空而去。匆忙間,兩把古琴被遺落,人們便將兩座島嶼稱作了“大橫琴”和“小橫琴”。
文物
截至2023年11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不可移動文物3處。
赤沙灣沙丘遺址位於深井村赤沙灣,屬新石器時代晚期,典型的環珠江口地區史前沙丘遺址。1983年12月調查並試掘,出土和採集到雙肩石斧、石鏈、石球、礪石及陶片。夾砂陶片紋飾有繩紋和刻劃紋,可辨器形有釜、罐等;泥質陶火候低,有紅陶、橙黃陶及白陶,除刻劃紋外,多為素麵,器形見圈足盤。另外在遺址的西南方有一圓形古窯,直徑2.6米。該遺址是研究新石器時代晚期橫琴地區先民的生產生活的重要遺存,對研究南海沙丘遺址具有重要的價值。2015年核定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
紅旗村葡文碑 紅旗村葡文碑位於紅旗村相思瀑布山腳處蓄水池牆面上,是橫琴島發現的第一處與葡澳有直接關係的歷史遺存。刻於1937年6月,幅面呈方形,長0.42米,寬0.4米,壓印五行葡文。據記載,由於澳門缺乏淡水,與澳門一水之隔的橫琴,早在清光緒年間就成為澳門居民取水之處。1938年日本人占領橫琴,這裡景觀遭到破壞。1945年日本人撤離橫琴,葡萄牙人重修水池和碑刻,繼續供琴澳居民用水。 | |
腦背山武帝廟位於腦背山半山腰,始建年代不詳,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重建,後幾經維修。廟宇坐南朝北,進深一間,石木混合結構,硬山頂,三合土地面,花崗岩石砌大門,門匾為花崗岩陰刻楷書“武帝廟”,廟一側立有“鼎記武帝廟碑記”碑刻。腦背山武帝廟是研究橫琴歷史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 |
橫琴順德中心溝指揮部遺址位於向陽村,建於20世紀70年代,是順德在中心溝填海圍墾的指揮機構。由院門、圍牆、主體建築及附近的倉庫、郵政所、儲蓄所、招待所、宿舍、食堂等建築組成,建有中心溝歷史展覽室,展示中心溝的圖文資料。1968年,珠海決定在大、小橫琴島之間的中心溝進行圍墾,因工程量太大報請佛山專區,決定由順德縣合作圍墾開發。該舊址反映了開發中心溝的艱苦歷程。 | |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11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
橫琴蚝以“碗仔蚝”聞名,具有個頭大(蚝頭細、蚝肚大)、蚝體肥、蚝身白、肉質嫩、口感脆的特點。橫琴自然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四面環海,南面石欄洲至東面三洲仔海邊灘涂是養殖生蚝的最佳場所,潮流暢通、水質肥美、浮游生物豐富,且風平浪靜,海邊灘涂底質為砂泥質,十分適合生蚝的生長。2016年5月,
橫琴蚝生產技藝被列入珠海市第九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方言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方言屬珠海城區南部
粵語音系。由於學校推行
國語,學生會聽能講國語。同時,隨著國語逐漸流行,講國語的外來人口不斷增加,並與當地居民來往密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會聽能講國語的人越來越多,基本普及國語。
風景名勝
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位於合作區長隆大道東側,占地約132萬平方米,由長隆海洋王國、長隆宇宙飛船、橫琴國際馬戲城、長隆劇院、長隆橫琴灣酒店、長隆飛船酒店、長隆企鵝酒店、長隆馬戲酒店和長隆迎海酒店公寓組成,集主題公園、度假酒店、文化演藝、商務會展、餐飲休閒於一體。2023年9月16,長隆宇宙飛船啟動試營業,並創下7項金氏世界紀錄——最大的室內樂園、最大的水族箱、最大水族館、最大的活珊瑚展覽、最大室內人造浪、最大容量的搭乘式動態模擬裝置和最大的弧形銀幕。 | |
創新方 橫琴創新方位於合作區智水路158號,占地約9.3萬平方米,是以文化創意為主題的全新綜合旅遊娛樂綜合體。其中,高科技電影主題樂園——獅門娛樂天地,通過逾30項互動沉浸式遊樂設施和豐富娛樂體驗,將《飢餓遊戲》《暮光之城》等6部系列電影化為實景,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親子互動體驗中心——國家地理探險家中心,是由美國國家地理授權的全球第三家、華南首家國家地理探險家中心,帶來高科技“VR+AR”的沉浸式娛樂體驗。同時,創新方還匯聚了特色零售、餐飲和高端酒店。 | |
位於合作區環島北路108號,占地約28萬平方米,是廣東省第一個休閒露營地國家標準執行營地。小鎮首創“自駕+露營+樂園”新型度假模式,集特色住宿、奇趣遊樂、戶外運動、拓展教育、特色美食於一體的全齡段休閒旅遊目的地。露營單元區里,建有星空房車、星運城堡、水邊人家、特色木屋等近150套特色住宿單元。 | |
花海長廊 位於橫琴島西北側濱海堤岸景觀帶,全長13.6千米,均寬60米,景觀帶面積83.6萬平方米。以營造花海景觀為特色,沿線種植有異木棉(櫻花木棉)、鳳凰木、向日葵、波斯菊、月季等植被。其中,異木棉景觀最為知名,每年10月至12月適逢花期,合作區會舉辦“粵澳共此時”花海歡樂季等活動。整條長廊配套設施完善,包括智慧型公廁及淋浴間等設備,同時建有多個驛站,供遊客觀花憩足、露營野餐。 | |
二井灣濕地公園 二井灣濕地公園,以生態修復、水源涵養為主要功能,兼具科研教育、休閒遊憩、旅遊度假等輔助功能。園內有紅樹林保育區、蘆葦種植區、淺芒草灘區、陽光果林、林中棧道、水生濕生植物園、觀鳥聽音等功能分區,可供遊客觀景、騎行、漫步等。這裡也是橫琴最佳觀賞日落地之一。 | |
芒洲濕地公園 芒洲濕地公園,是以鳥類生態家園為主題的省級濕地公園。園內集觀景、生態、科研多種功能於一體,設有廣東省首個海洋生態修復展示廳。此外,公園還建有“三台攬月”“棲霞觀鷺”“漁歌唱晚”“九曲蓮橋”“放生廣場”“景觀樹瞭望塔”等濕地景觀,遊客可在此觀鳥、欣賞日落。 | |
小橫琴山步道 依託小橫琴山緩急有度的山勢而建,分為東西線,現全長14.5千米。其中,西線已開放“星樂度—橫琴公社”段,全長2.6千米,依山慢行,飽覽山色,沿途可欣賞到軟莢紅豆、山茶花、酸藤子等野生植物;東線已開放“保利–洋環”段,全長1.8千米,一路以琴澳城市風光為伴,抵達山巔可俯瞰橫琴金融島,遠眺澳門。這條集生態保護、休閒遊憩、文化體驗、城市形象為一體的山體慢行景觀步道,已成為許多人“打卡”橫琴的熱門線路。 | |
橫琴生態澤園 位於天沐河北岸、合作區首都師範大學伯牙國小西側、合作區市民服務中心以南,總面積約7.3萬平方米,屬橫琴海綿城市示範項目之一。分為入口形象區、靜謐休閒區、趣味活力區和生態綠化區,建有旱地噴泉、塑膠跑道、籃球場、足球場、兒童遊玩設施等。 | |
|
名優特產
橫琴蚝以“碗仔蚝”著名,有別於其他地區的生蚝,具有個頭大(蚝頭細、蚝肚大)、蚝體肥、蚝身白、肉質嫩、口感脆的特點。橫琴蚝於2001年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獲頒國家綠色食品證書。2003年,在珠海市第一屆美食節上被評為珠海市“十大名菜”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