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菜(中藥)

珍珠菜(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珍珠菜,中藥名。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虎尾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的根或全草。植物虎尾珍珠菜,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散瘀,解毒消癰之功效。主治水腫,熱淋,黃疸,痢疾,風濕熱痹,帶下,經閉,跌打,骨折,外傷出血,乳癰,疔瘡,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珍珠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報春花目
  • :報春花科
  • :珍珠菜屬
  • :珍珠菜
  • 分布區域: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等地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量:煎湯15-30g;外用:適量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藥理作用,使用注意,炮製,鑑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扯根菜、矮桃《植物名實圖考》,狗尾巴草《南京民間藥草》,山高粱、山地梅、山酸湯稈、黃參草、大紅袍、山馬尾《貴州民間方藥集》,通筋草、白花蓼草、[《浙江中醫雜誌》1958,(12):31],蓼子草《貴陽民間藥草》,紅根草《浙江中藥資源名錄》,狼尾草《江蘇藥材志》,野荷子、荷樹草、金雞土下黃、紅頭繩、水荷子、矮腳荷、赤腳草《江西草藥》,紅絲毛、高腳酸味草、大酸米草、酸罐罐《陝西中草藥》,狼尾巴花《寧夏中草藥手冊》,珍珠草(湖南),調經草(貴州),閹雞尾、勞傷藥、伸筋散、九節蓮(雲南)。

入藥部位

根或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平。

歸經

入肝、脾經。

功效

清熱利濕,活血散瘀,解毒消癰。

主治

水腫,熱淋,黃疸,痢疾,風濕熱痹,帶下,經閉,跌打,骨折,外傷出血,乳癰,疔瘡,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水腫脹滿,狼尾巴花15g,玉米須30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2、治尿路感染,珍珠菜、扁蓄各15g,車前草30g。煎服。(《安徽中草藥》)
3、治黃疸型肝炎,狼尾巴花、茵陳各15g,柴胡9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4、治痢疾,①狼尾巴花12g,黃柏9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②珍珠菜、鐵莧菜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藥》)
5、治白帶,珍珠菜、平地木各15g,椿根白皮9g。煎服。(《安徽中草藥》)
6、治經閉,①山高粱30g,小血藤15g。酒水各半煨服。(《貴州草藥》)②珍珠菜鮮根30g,茜草15g。水煎,黃酒、紅糖沖服。(江西《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或鮮品搗汁。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抗菌作用。

使用注意

孕婦忌用。

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全草多少被黃褐色捲毛。莖圓柱形,長50-80厘米;表面微帶紅色;質脆,易折斷。葉互生,常皺縮或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橢圓形或闊披針形,長6-13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至葉柄,邊緣稍向下卷;兩面黃綠色或淡黃棕色,疏生黃色捲毛,水浸後透光可見黑色腺點。總狀花序頂生,花常脫落。果穗長約30厘米,蒴果球形。氣微,味淡。以葉花多、色綠者為佳。

形態特徵

植物虎尾珍珠菜,別名矮桃《中國植物志》。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全株多少被黃褐色捲曲柔毛。根莖橫走,淡紅色;莖直立,單一,圓柱形,基部帶紅色,不分枝。單葉互生;近於無柄或具長2-10毫米的柄;葉卵狀橢圓形或闊披針形,長6-14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稍背卷,兩面疏生毛和黑色腺點。總狀花序頂生;盛花期長約6厘米,花密集,常轉向一側,後漸伸長,果時長20-40厘米;花梗長4-6毫米;苞片線狀鑽形,比花梗稍長;花萼5裂,裂片狹卵形,長2.5-3毫米,先端圓鈍,周邊膜質,有腺狀緣毛;花冠白色,長5-6毫米,5裂片,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毫米,裂片狹長圓形,先端圓鈍;雄蕊內藏,5數,花絲基部約1毫米,連合併貼生於花冠基部,分離部分長約2毫米,被腺毛;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子房卵珠形,花柱稍短於雄蕊,長3-3.5毫米。蒴果近球形,直徑2.5-3毫米。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溪邊草叢中等濕潤處。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散血。”
2、《貴陽民間藥草》:“行血調經。外洗消腫。”
3、《江西草藥》:“治痢疾,咽喉腫痛,乳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