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人物履歷,自己撰寫,各種作品,台灣作品,美國作品,作品簡介,作品類別,主要散文,台灣出版的作品,大陸出版的作品,作品影響,回憶錄,第一冊 昨天的雲,第二冊 怒目少年,第三冊 關山奪路,第四冊 文學江湖,寫作年表,散文風格,散文貢獻,貢獻一,貢獻二,貢獻三,散文賞析,名言精選,百度貼吧,
人物介紹
王鼎鈞曾用名方以直,山東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人,1925年生,抗戰末期棄學從軍,曾在報社任副刊主編,也當過教師。14歲開始寫詩,16歲寫成《品紅豆詩人的詩》,51歲時移居美國,一直在紐約居住。他的創作生涯長達大半個世紀,長期出入於散文、小說和戲劇之間,著作近40種,以散文產量最豐、成就最大。 被譽為“一代中國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樑”20世紀70年代他的“人生三書”在台灣總發行量60萬冊。他淡薄名利,窮畢生之力於“寫出全人類的問題”,風格多樣,題材豐富。 1925年出生於一個傳統的耕讀之家。由於對日抗戰,王鼎鈞少年時代就和家人分離,八年抗戰,他有四年多時間在日本占領區生活,打過游擊;抗戰軍興,1942年夏去大後方投入
李仙洲將軍創辦之國立第二十二中學,輾轉安徽、河南、陝西各地。抗戰末期國中畢業即輟學從軍,隨國民黨軍隊憲兵團經南京、上海、瀋陽、
秦皇島、天津、青島。1949年到台灣。
人物履歷
王鼎鈞一生受兩個人影響最大,幼年受
沈從文作品影響,立志寫作;後來受
夏丏尊影響,立志幫助文學青年。
王鼎鈞14歲開始寫詩,16歲嘗試評論《
聊齋志異》,19歲在陝西安康日報發表第一篇作品《評紅豆村人的詩》。
1949年王鼎鈞來到台北,考入
張道藩創辦之小說創作組,受
王夢鷗、
趙友培、
李辰冬諸先生調教,奠定基礎,終身自學不息,力行不懈。
1950年代初期,王鼎鈞進入
中國廣播公司做剪報、貼資料的工作。有一天,編撰組一位撰稿人員臨時請假,主管就叫他臨時寫了一篇廣播稿,結果比原來那位老手寫得還好,於是就把他調去專門寫稿。在中廣公司,他先後擔任過中國廣播公司編審組長、節目製作組長、專門委員等職務,寫了許多廣播劇本;後來又進入
中國電視公司做編審組長,並且參與電視劇寫作。
王鼎鈞在50年代初期,先後主編過《台北
掃蕩報》副刊、《台北公論報》副刊、《徵信新聞報》副刊、《中國語文月刊》等;亦曾為
正中書局編審,並且做過台北三大文藝基金會評審委員。
1953年至1954年間,在台灣“文藝協會”主辦之“小說研究班”,從事小說創作之研究,並開始從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之工作。
1963年至1966年間,王鼎鈞還擔任《
中國時報》的主筆和《
人間》副刊主編,也曾擔任過幼獅公司期刊部的總編輯。
在工作的同時,王鼎鈞從來沒有停下寫作的筆,他用本名和“方以直”的筆名,在台灣各報紙副刊寫了雜文專欄,並從事舞台劇和小說創作,同時也撰寫過許多探討小說技巧的理論文章。先後在中國文化學院、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講授新聞報導寫作及
廣播電視節目寫作,亦為各種文藝營、寫作研習會上擔任講座,對創作風氣、欣賞水準影響廣遠。
自己撰寫
王鼎鈞,山東臨沂蘭陵人。正式寫作由一九四九年算起,迄今未敢荒廢,曾嘗試評論、劇本、小說、詩、散文各種文體,自己最後定位於散文。已出版‘左心房漩渦’等散文集十四種,其他十一種。在台灣為及早力行將小說戲劇技巧溶入散文之一人。誦前人‘良工式古不違時’之句日求精進。為
基督信徒,佛經讀者,有志以佛理補基督教義之不足,用以詮釋人生,建構作品。吾生有涯,而又才力不逮,常引為恨。曾仿佛家四弘誓願作銘以勵天下同文,銘曰:‘文心無語誓願通,文路無盡誓願行,文境無上誓願登,文運無常誓願興。’(註:讀書不多是先生自謙,當作在學校時間短理解。)
各種作品
台灣作品
在台期間主要作品有散文《
人生三書》,(《
開放的人生》,《
人生試金石》,《
我們現代人》,(大林出版社))《人生觀察》,(1965年1月,文星書店)《長短調》,(1965年9月,文星書店)《世事與棋》,(1969年10月,驚聲文物公司)《
情人眼》,(1970年12月,大林書店)《
碎琉璃》,(九歌出版社)《
靈感》,(九歌出版社)小說《單身漢的體溫》,(1970年3月,大林出版社)《
透視》,(大江出版社)《王鼎鈞自選集》,(1975年,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鐘》。(1980年,爾雅出版社)寫作技法《
文路》《
講理》《
作文七巧》及《
作文十九問》,1976年曾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年選》(巨人出版社,台北)。
美國作品
1978年應新澤西州西東大學之聘來美,任雙語教程中心高級研究員,編寫美國雙語教育所用中文教材。1990年退休後定居
紐約,主要作品皆在此一時段完成。《
文學種籽》《
左心房漩渦》《看不透的城市》《
兩岸書聲》《有詩》《
海水天涯中國人》《
山里山外》《隨緣破密》《怒目少年》《滄海幾顆珠》《千手補蝶》。王鼎鈞不斷突破自己,隨著時間的累積其人生境界和藝術境界越來越
圓通。出版的《
葡萄熟了》評曰:“鼎公”散文技巧圓熟,境界圓融,態度圓通,風格圓潤,信手拈來、渾然天成,不帶矯揉造作。他的散文呈現“澇水盡而寒潭清”和“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景觀,行雲流水,若不經意,而刻意經營者不能到。2001年,爾雅出版社出版他的選集,名曰〈風雨陰晴〉,此書顯現了王鼎鈞散文之多面風格及特色。王鼎鈞曾獲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推薦獎、
吳魯芹散文獎等。王鼎鈞的文學生命豐富。論時代,他歷經抗戰、內戰、台北時期和紐約時期;論文學潮流,眼見寫實主義掛帥、現代主義掛帥到後現代。文學發展的道路曲折,有左翼導向,黨部導向,學院導向,本土導向和市場導向幾個階段,兼收並蓄,取精用宏,以 "良工式古不違時" 自我經營,頗耐時潮淘洗。在他作品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到中國人的眼淚和痛苦,但也看到中國人的微笑和希望。憑藉他的觀察力、想像力,寫出了他最好的散文。王鼎鈞的寫作範圍多元化,詩、散文、小說、劇本、雜文,其中以散文最具感性和知性。在台灣文學界,王鼎鈞是大家公認的散文大師,他在台灣為力行將小說戲劇技巧溶入散文之一人,對文體的混合(在台灣)或有首開風氣之功。自稱“在媒體間忘返、在媒體中忘倦”,發現媒體特性處處影響文學作品之形式及內容,發為論述,促進媒體及文學之圓滿合作,亦主張作家對報紙廣播電視不能過分依賴,在當時皆言人所未言。所作論述得深入淺出、化難為易之三昧,可讀性高,雅俗共賞。長年浸潤,對文學尚有若干獨到的見解,發為隨筆雜感書評劇評,對同時代的人多所啟發。蔡倩茹的《王鼎鈞論》曾描寫到:王鼎鈞以他的生命歷程創造了一種可能性,縱然生命的年輪里,有太多時代的轍痕,在他作品中,卻能將根須吸收的人生經驗加以升華,復能在文路上日益精進,無論是理性的哲思,或是抒情的時代刻劃,都給人寬厚的溫暖、清明的指引、心靈的饗宴,仿佛那濃濃的樹蔭。
作品簡介
作品類別
王鼎鈞人生坎坷,閱歷豐富,有著大陸戰亂、台灣發展和海外旅居的經歷,而今已進入耄耋之年,仍筆耕不止,關心海內外青少年一帶新時期的文學創作。他曾在台灣報社任副刊主編,也當過教師。51歲時移居美國,一直在紐約居住。創作生涯長達大半個世紀,長期出入於散文、小說和戲劇之間,著作近40種,以散文產量最豐,成就最大。20世紀70年代他的“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和《我們現代人》三本勵志小品文),在台灣總發行量逾60萬冊。他淡泊名利,窮畢生之力於“寫出全人類的問題”,風格多樣,題材豐富。豐沛的內在能量,不渝的創作忠誠,對散文藝術的努力開拓,使之成為一代散文大家。
主要散文
(三)雜文--《人生觀察》,《長短調》,《世事與棋》。
摘自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丁幸達碩士論文《王鼎鈞及其散文研究》。
台灣出版的作品
(一)散文
1.《人生觀察》文星書店 1965年,大林出版社 1970年;1989年《人生觀察》《長短調》兩書精華集為一冊,仍以《人生觀察》為名,水牛出版社。
2.《長短調》文星書店 1965年,大林出版社 1969年。
3.《世事與棋》驚聲文物供應社 1969年。
4.《情人眼》(又名《情話》)大林出版社 1970年,作者自印 1990年。
5.《王鼎鈞自選集》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5年。
6.《開放的人生》(人生三書之一)爾雅出版社 1975年。
7.《人生試金石》(人生三書之二)作者自印 1975年,爾雅出版社 2002年。
8.《我們現代人》(人生三書之三)作者自印 1975年,爾雅出版社 2003年。
9.《碎琉璃》九歌出版社 1978年,作者自印 1982年,爾雅出版社 2003年。
10.《海水天涯中國人》爾雅出版社 1982年。
11.《山里山外》(《碎琉璃》的姊妹作)
洪範書店 1982年,作者自印 1992年,爾雅出版社 2003年。
12.《別是一番滋味》皇冠文化 1984年。
13.《看不透的城市》爾雅出版社 1984年。
14.《意識流》作者自印 1985年,爾雅出版社 2003年。
15.《左心房漩渦》爾雅出版社 1988年。
16.《心靈分享》爾雅出版社 1998年;原書經刪減、增文後更名為《心靈與宗教信仰》。
17.《隨緣破密》爾雅出版社 1997年;原書2008年更名為《黑暗聖經》,爾雅出版社
18.《有詩》爾雅出版社 1999年。
19.《千手捕蝶》爾雅 1999年。
20.《活到老,真好》爾雅出版社 1999年。
21.《滄海幾顆珠》爾雅出版社 2000年。
22.《風雨陰晴》爾雅出版社 2000年。
23.《葡萄熟了》大地出版社 2006年。
(二)小說
《單身漢的體溫》(又名《白如玉》)大林出版社 1970年;原書1988年更名為《單身溫度》,爾雅出版社。
(三)回憶錄
1.《昨天的雲》(少年時代,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一)作者自印 1992年,爾雅出版社 2005年
2.《怒目少年》(流亡學生時代,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二)作者自印 1995年,爾雅出版社 2005年
3.《關山奪路》(國共內戰,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三)爾雅出版社 2005年
4.《文學江湖》(在台灣三十年來的人性鍛鍊,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爾雅出版社 2009年3月
(四)論著
1.《文路》益智書局 1963年
2.《小說技巧舉隅》光啟社 1963年
3.《廣播寫作》中國廣播公司空中雜誌社 1964年
4.《講理》自由青年雜誌社 1964年,大地出版社 1974年
5.《文藝批評》廣林書局 1969年
6.《短篇小說透視》大江出版社 1969年
7.《文藝與傳播》三民書局 1974年
8.《靈感》(作文四書之一)作者自印 1978年,爾雅出版社 1989年
9.《文學種籽》(作文四書之二)明道文藝雜誌社 1982年,爾雅出版社 2003年
10.《作文七巧》(作文四書之三)作者自印 1984年,爾雅出版社 2003年
11.《作文十九問:作文七巧補述》(作文四書之四)作者自印 1986年,爾雅出版社 2004年
12.《兩岸書聲》爾雅出版社 1990年
(五) 相關訪談
“到紐約,走訪捕蝶人”廖玉蕙 世界華文文學資料庫 2001/09/14
“《文學江湖》壓陣 王鼎鈞回憶錄4部曲完工” 林欣誼 中國時報 2009/03/15
大陸出版的作品
回憶錄之一:《昨天的雲》,中國工人出版社2000年1月《講理》,山東文藝出版社2003年9月
《風雨陰晴》,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5月
《情人眼》,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6月
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4月
作文三書:《文學種籽》《作文七巧》《作文十九問》,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4月
散文集:《
一方陽光》,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9年3月
讀書雜感集:《
書滋味》,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5年4月
作品影響
王鼎鈞作品也深受學院理論家的關註:多本研究其文學藝術的論著出現,專著如:1997年4月,蔡倩茹:《王鼎鈞論》,台灣爾雅出版社,2002年7月。
馬國光教授專著《風雨陰晴王鼎鈞─一位散文家的評傳》. 亮軒, 台北:爾雅出版社, 2003.4。專門以王鼎鈞先生作品為研究對象的碩士論文有:《王鼎鈞散文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研究生:蔡倩茹 指導教授:楊昌年 2001。《散文捕蝶人─王鼎鈞散文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生:陳秀滿 指導教授:
陳啟佑,2002。《<左心房漩渦>之語言風格》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生:羅漪文,指導教授:
劉承慧2004。《王鼎鈞及其散文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套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研究生:丁幸達 指導教授:馮永敏2004。大陸江南大學
莊若江教授:《沉鬱蒼勁 神韻無窮--王鼎鈞散文藝術論》,《台灣文學研究》,1997年4月。
上世紀90年代王鼎鈞作品開始與內地讀者見面,《台港澳文學選刊》《
讀者》等多家報刊雜誌登載其作品。出版個人著作有:《大氣游虹》中國友誼公司 1994/12;《
王鼎鈞散文》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6/3;《昨天的雲》,
中國工人出版社2000/1;《
風雨陰晴》,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4;《
情人眼》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5/6。作品《
那樹》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材。
回憶錄
寫了大半輩子,王鼎鈞最念念不忘的是他一直要寫的回憶錄,這部回憶錄已經出版了四冊:
第一冊 昨天的雲
第一冊“
昨天的雲”,出版於1992年,寫他的故鄉、家庭和抗戰初期的遭遇。
第二冊 怒目少年
第二冊“
怒目少年”,出版於1995年,寫抗戰後期到大後方做流亡學生的情形。
第三冊 關山奪路
第四冊 文學江湖
第四冊“
文學江湖”,2009年出版,王鼎鈞寫他在台灣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和付出了什麼。
王鼎鈞用這四本書顯示那一代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這樣宏大的寫作心愿,完全顯示出王鼎鈞先生的豪邁與氣魄。
寫作年表
1925年生。
1939年,14歲。
寫小詩。
1940年,15歲
在抗戰地下刊物《新聞》中寫《游擊隊員的家信》專欄。
1941年,16歲。
1944年,19歲。
在陝西《安康日報》發表《評紅豆村人的詩》。此為作者正式發表之第一篇作品。
1948年,23歲。
寫成中篇小說《伶仃腳》。
1951年,26歲。
1.寫成中篇小說《秋水》。
2.為《台北公論報》副刊撰《民間閒話》雜文專欄。
3.為台灣各電台寫廣播短劇《民間夜話》,每周三次。
1952年,27歲。
1.繼續撰寫《民間夜話》《自由談》。
3.為《聯合》副刊寫《飲茶苦齋筆記》雜文專欄。
1953年,28歲。
1.繼續撰寫《民間夜話》。
2.寫成中篇小說《冰雪》、廣播劇《散盡台》。
3.為中國台灣廣播公司撰《廣播影評》,每周六次。
1954年,29歲。
繼續撰寫《廣播影評》。
1955年,30歲。
1.寫舞台劇《女大不嫁》。
2.撰寫理想小說《青天》。
1957年,32歲。
為《徵信新聞報》(今《中國時報》)副刊《新手拈來》雜文專欄。
1958年,33歲。
繼續撰寫《信手拈來》專欄。
1959年,34歲。
同上。
1960年,35歲。
同上。
1961年,36歲。
同上,獲得中國台灣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1962年,37歲。
同上。
1963年,38歲。
1.繼續撰寫《信手拈來》。
2.在《空中雜誌》寫《廣播寫作》專欄,討論廣播文學諸問題。
3.在《自由青年》寫《講理》專欄,輔導青年寫作。
4.出版《小說技巧舉隅》(光啟)。
5.出版《文路》(益智),輔導青年寫作。
1964年,39歲。
1.繼續撰寫《信手拈來》。
2.出版《講理》(自由青年雜誌社)。
3.出版《廣播寫作》(中國台灣廣播公司),為台灣廣播文學理論第一本專業性著作。
1965年,40歲。
出版雜文集《人生觀察》(文星),此書獲得中山文藝獎散文類獎。
1966年,41歲。
繼續撰寫《信手拈來》。
1967年,42歲。
1.為《中國時報》寫《今日春秋》時評專欄。
2.為《中國語文月刊》寫《短篇小說透視》專欄。
1968年,43歲。
繼續撰寫《今日春秋》。
1969年,44歲。
1.繼續撰寫《今日春秋》。
2.出版《短篇小說透視》(大江)。
3.出版《長短調》(驚聲)。
4.出版雜文集《世事與棋》(驚聲)。
5.出版短論集《文藝批評》(廣文)。
1970年,45歲。
1.繼續撰寫《今日春秋》。
2.出版抒情散文集《情人眼》(大林)。短篇小說集《單身漢的體溫》(大林)。
3.寫成電視劇《仁者無敵》,參與電視連續劇《情旅》及《鳳凰樹》編劇。
4.出版《人生觀察》(大林)。
1971年,46歲。
繼續撰寫《今日春秋》。
1972年,47歲。
1.同上。
2.參與電視連續劇《大路》編劇。
1973年,48歲。
1.繼續撰寫《今日春秋》。
2.參與電視連續劇《烽火江南》編劇。
1974年,49歲。
1. 出版《文藝與傳播》(三民),為台灣就傳播媒體的特徵研討文藝技巧之第一本著作。
2.《講理》改由大地出版社印行。
1975年,50歲。
1.寫成電視劇《罪手》。
2.為《中華日報》副刊撰《人生金丹》勵志專欄,並出版單行本第一集《開放的人生》(爾雅)
3.《王鼎鈞自選集》(黎明)出版。
4.《人生試金石》(作者自印)出版。
1976年,51歲。
《我們現代人》(作者自印)出版,與《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合稱“人生三書”。
1978年,53歲。
1.以早年生活為背景之散文集《碎琉璃》(九歌)出版。
2.《靈感》(作者自印)出版。
1982年,57歲
1.《文學種籽》(明道文藝)出版。
2.《碎琉璃》由作者收回自印。
3.《海水天涯中國人》(爾雅)出版。
1984年,59歲。
1.《別是一番滋味》(皇冠)出版。
2.《山里山外》(洪範)出版。
3.《看不透的城市》(爾雅)出版。
4.《作文七巧》(作者自印)出版。
1985年,60歲。
《意識流》(作者自印)出版。
1986年,61歲。
《作文十九問》(作者自印)出版。
1988年,63歲。
1.《單身溫度》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左心房漩渦》(爾雅)出版。
3.《左心房漩渦》榮獲優良圖書金鼎獎,圖書著作金鼎獎暨《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
1989年,64歲。
《靈感》增訂本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1992年,67歲。
1.《山里山外》由作者自印。
2.自傳第一部《昨天的雲》(作者自印)出版。
1995年,70歲。
自傳第二部《怒目少年》(作者自印)出版。
1997年,72歲。
1.《隨緣破密》(爾雅)出版。
2.續寫自傳第三部。
1998年,73歲。
《心靈與宗教信仰》(爾雅)出版。
1999年,74歲
1.《有詩》(爾雅)出版。
2.《千手捕蝶》(爾雅)出版。
3.《活到老,真好》(爾雅)出版。
2000年,75歲。
1.《人生試金石》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我們現代人》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003年,78歲。
1.《作文七巧》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碎琉璃》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3.《文學種籽》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4.《山里山外》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004年,79歲。
1.《作文十九問》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情人眼》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005年,80歲。
1.《昨天的雲》(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一)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怒目少年》(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二)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3.《關山奪路》(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三)(爾雅)出版。
2006年,81歲。
寫作回憶錄四部曲之四。
2009年,84歲。
《文學江湖》(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2009年3月10日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散文風格
由於散文文體是一種特殊的品類,有廣義和狹義之區分,它的變革往往並不局限在純粹的職業的散文圈子內。如果說,
陳之藩開闢了一片
散文新思維的空間,復興這一文體作為思想載體的古典地位,而新的審美規範的建樹和開拓,不得不讓位給純粹的文藝家去完成。人們熟悉作為散文革新家的
余光中的名字,而另一位也許藝術成就更大、境界更為深沉博大的旅美華文
散文家王鼎鈞,則是為大陸讀者所知不多和相當陌生的了。余、
王二氏均屬創造了散文陽剛之美的作家。倘若我們能平心靜氣地如同審視中華古典散文的傳統那樣審視現代散文的傳統,那么,現代散文作家中究竟有幾位能像莊子、
韓愈、蘇東坡那樣,擁有泰山日出、雷霆萬鈞的陽剛氣象?!台灣散文原本承襲了
周作人一派,周氏又承襲晚明小品遺風。畢竟有一種衰敗傾頹、夕陽歸鴉的氣象。是故,王鼎鈞和余光中在散文文壇崛起,且不論其思想傾向上還有哪些毛病,他們兩人那狂洋恣肆、突兀崢嶸的想像力和排山倒海、閱兵方陣般駕馭文字的能力,將散文的陽剛之美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是沒有理由加以拒絕的。余、王二氏,藝術風格和心理氣質上存在差異,余為雄健豪放,王則沉鬱頓挫;余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在情感內涵及表達方式上,王則更為關注民族審美心理、文體體式之變異,及散文容量空間的拓展上。但他們兩人可謂珠聯璧合,共同為完成對現代散文傳統的革新,奠定了堅實穩固的基石。
散文貢獻
粗略地講,王鼎鈞在散文審美變革中的貢獻有三。
貢獻一
其一,對人的研究,特別是從審美角度,把人放在歷史風雲激盪的漩渦里加以表現,可謂是王鼎鈞貫串自己一生全部創作的主線。他緊緊抓住人的兩大系統:生物層次和社會層次的交匯滲透,人作為靈與肉,精神與欲望的雙重矛盾統一體,兩者之間是互為依存,互為制約的。他從中剝離、並有聲有色地描繪了美與醜、悲與喜錯綜複雜的圖畫。在他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人的“欲望”的雙重性,它一方面是發展社會物質文明的驅動力,另一方面“慾壑難填”又造成無可估量的破壞;它既是人性的一部分,又是導致人性墮落的罪因。不僅《
欲》《網中》這一類篇章讓我們領悟到作家的深邃哲思和良苦用心,在《
那樹》《
青紗帳》中,也同樣能看到這一思想在不同側面上的延伸和闡發。前者寫象徵物質文明進步的城市的擴展,人和事卻事與願違地破壞踐踏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後者雖然寫抗日戰爭年代的故事,但它的核心基礎,仍然是欲望的善惡二重性,但在藝術揭示中,則戒拒了任何一種政治的或道德的說教,也有效地規避了以往思維中那種二值判斷的習慣,而於複雜中求真、求善、求美。
貢獻二
其二,從美感思維的形態上看,王鼎鈞對傳統中單向度的“樂感文化”,持重新評估與自覺批判的態度。他筆下的人物、事件乃至情愫抒發,無不具有一種拂逆傳統欣賞心理的悲劇美,帶有雙重苦難的性質(時代苦難和承襲傳統文化心理墮力而帶來的苦難)。美不是苦難和因襲的重擔,而是在這種重壓下被扭曲卻不能被摧毀、被泯滅的人性。他筆下的悲劇,終是與懲罰和毀滅的主題,美醜為鄰的主題相綰結。但這種懲罰毀滅的主宰者不是西方文學裡至高無上的神。他也不曾從邪惡和廢墟中去發掘令人戰慄的美。王鼎鈞說:由於“時代把我摺疊了很久,我掙扎著打開”,因此他要從歷史“水成岩的皺摺里想見千百年的驚濤拍岸”,就“用異鄉的眼,故鄉的心”來審視和表現一切。“用異鄉的眼”來審視“故鄉的心”,對於作為“故鄉的心”的民族文化性格,對於中國現代散文“內文本”的遷徙、變異,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貢獻三
其三,舉凡散文這一包孕極廣的體裁的各類體式,雜文、小品、敘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詩,王鼎鈞無一不能,都有開創性的建樹。在文體上,結構與文調大開大闔,快速、銳利、錯落,時而空靈,時而平實,時而拙樸古雅,時而詼諧俚俗,融悲愴和幽默,繁華與恬淡為一爐。他將小說中的人物情節結構引進敘事散文中來;用音樂家譜寫“交響詩”和“四重奏”結構樂章的辦法組織長篇抒情散文;為了擴大散文以小見大的容量,他將一般的寓意象徵,改造和廓大成世界本體的象徵,換句話說,他筆下的意象和象徵,每每有一種哲學上本體論的味道。在想像的方式上,他還在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輸入以前,就不時採用超現實主義手法,抒情中常常錯雜進奇警的幻覺和錯覺,其寓言體小品中,局部和細部是寫意的,整體和全局上又每每是寫實的。這種寫意和寫實的交融,是他開發了潛意識深度世界奇幻寶藏的一大收穫。
摘自
樓肇明談王鼎鈞的散文(節選):《王鼎鈞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6
散文賞析
悲觀者總喜歡把自己每一個快樂的腳印記在沙灘上,把每一個痛苦的腳印記在石頭上。日久天長,沙灘上的腳印已無影無蹤,而石頭上的腳印卻還清晰可見。因此,悲傷會每時每刻環繞在這種人的的周圍,他常常會失魂落魄,這樣的人一生可能都是灰色的。
樂觀者總愛把自己的每一次歡樂的腳印刻在樹木上;把自己每一次傷心的腳印刻在冰上。天長日久,刻在冰上的印記已不翼而飛,刻在樹木上的印記卻不斷擴大。因此,他將迎來更大的歡樂,將陶醉與沉浸在過去和未來的快樂之中。這樣的人一生也許都是幸福的。
而我不喜歡把快樂的腳印刻在樹木上,也不喜歡把悲傷的腳印刻在冰上,更不喜歡把快樂刻在沙灘或者把悲哀刻在石頭上。在我看來,腳印只是快樂、悲哀,成功、喜悅或者任何一種情緒的見證,它只代表過去,不會代表,更不代表未來。所以,我會在悲傷的腳印中增添一些歡樂的沙子,撫平內心的憂傷;也會在快樂的腳印中撒一把苦澀的鹽巴,讓心靈在興奮中學會平靜。
更多的時候,我不喜歡總是關注自己的腳印。我認為,一個總愛關注自己腳印的人,他永遠活在過去。這種人的眼睛更多的時候只是盯著自己走過的路,而前面的路是崎嶇還是平坦,是坑坑窪窪還是筆直通暢,他無法預料,更無法面對。他只想回憶過去,根本無法體驗現在和把握未來,這就如同一個人倒退著走在沙灘上一樣。
對於我來說,以後的人生不知道會是怎樣,接下來的路無論是坎坷或者崎嶇,我都會抬起頭,正視前方,勇敢而自信地向前邁進,讓腳印留在身後。
名言精選
1.鄉愁是美學,不是經濟學。
2.在亂世,人活著就是一種成就。
3.故鄉是什麼?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
4.節儉是一生食用不盡的美筵。
5.故鄉是一個人童年的搖籃,壯年的撲滿,晚年的古玩。…
6.青年人的第一線,是跟有成就的老年人在一起。老年人的第一線,是跟有作為的年輕人在一起。
7.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
8.人最難心中寧靜。真正的寧靜中既沒有日曆,也沒有報紙。只有你,只有我,而且並沒有你的皺紋,我的白髮。
9.人是
一個月亮,每天盡心竭力想畫成一個圓,無奈天不由人,立即又缺了一個邊兒。
10.“我的人生觀”,這個題目在年輕時是個夢,在年老時是本帳;在年輕時為一望遠鏡,年老時為x光片;年輕時為一問號,年老時為一句號。
11.藝術太美,人生太醜,藝術太莊嚴,人生太猥瑣,藝術太無用,而人生的實際需要太多……
12.並非星多使月球減色,而是月先黯淡失輝,星芒才縱橫自如。有為之士在風雨如晦的時代看星,更該想到這一點。
13. 人是有圈子的,地位相同的人是一個圈子,利害相關的又是一個圈子,圈子連圈子,圈子套圈子,人一生在別人的圈子裡鑽進鑽出,鑽累了再回到自己的圈子裡休息。
14.有人得意,看背影就可以知道;有人失意,聽腳步聲就可以知道。
15.人無法丟掉自己,因此自暴自棄無濟於事。
16.能征服,謂之堅強。能順應,也是堅強。
17.海潮雖能努力,不能登上山岸。
18.婚姻,使詩人變商人,商人變詩人;使悲觀者樂觀,樂觀者悲觀。
19.糖尿病的治療,是以病者與病共存為基本。
所以不要希望有人能夠徹底改造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患的正是糖尿病。
20.人,從昨天活過來,昨天十分重要,但是人畢竟要投入明天。
21.人啊人,天意難知,人意易測。
報恩易,而世人忘恩;報怨難,而世人記怨。
人終須與人面對。人總要與人摩肩接踵。
人終須肯定別人並且被別人肯定。
人萬惡,人萬能,人萬變,然而歸根結底我們自己也是一個人。
22.不要問我王鼎鈞是誰,我也不清楚,只知是一作家。
他(或她)是誰並不重要,不是嗎?
百度貼吧
大陸百度貼吧也建立起王鼎鈞吧。 王鼎鈞本人經常光顧,與網友探討文學、人生,王鼎鈞先生的回帖溫文爾雅,充滿愛心,其謙謙君子風度給諸多網友留下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