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友培

趙友培(1913—)評論家。江蘇揚中人。正風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畢業,歷任相教中學國文教師、《揚中民報》社社長。抗戰時投身國民黨文宣機構,入“三青團”中央宣傳處服務,歷任重慶社會局視導,《市民周報》發行人,重慶市立圖書館館長等職。抗戰勝利後,任中央文運會南京文化特派員、江蘇省參議員、“國大代表”。1949年去台灣,1950年,與張道藩等組織“中國文藝協會”。1954年組建“中國語文學會”,創辦《中國語文》月刊。著有《三民主義文藝創作論》、《文藝論衡》、《國家基本結構研究》等10餘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友培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揚中
  • 出生日期:1913年
  • 職業:評論家中國
  • 畢業院校:正風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 主要成就:任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秘書兼<文藝先鋒>月刊主編
  • 代表作品:《三民主義文藝創作論》、《文藝論衡》、《國家基本結構研究》等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個人作品,個人其它信息,社會評價,趙友培著作目錄,

個人履歷

趙友培先生事略
先生於民國二年十二月初一日生於今江蘇省揚中市,其地四面環江,為一沙洲。六歲入鄉村私塾,整日閉坐,如小鳥在籠,塾師但令背誦,功課枯燥生硬。先生不感興趣,常乘隙逃學,家長發覺,痛加鞭笞,但家中亦因而自設學塾,延聘名師,改善教導,先坐學業大進。

人物生平

十九年秋,先生負笈上海,入正風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畢業後以績優留院任助教,繼受聘為治中女中及金科女中國文教師。
二十五年春回籍,任揚中民報社社長。
抗戰軍興,南京淪陷,先生約集青年志士扁舟北上,抵淮陰,轉徐州,赴武漢,投筆從戎。
二十七年七月,三民主義青年團成立,先生入中央團部宣傳處服務,參加保衛大武漢之役。
二十八年五月,先生在重慶策畫舉辦青年運動周,以「五四」為青年節,集合青年團員於夫子池舉行大會。敵機肆虐轟炸,幸指揮得宜。同年冬調復興關黨政訓練團黨政班第五期受訓,結業後轉任重慶市社會局視導,創辦市民周報,兼發行人。調任重慶市立圖書館館長,市立民眾教育館館長,在此期間寫成一書,其後由正中書局出版。

成就及榮譽

三十一年秋受任中央政治學校訓導,次年兼任副教授。暑假後應張道藩先生之邀,任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秘書兼月刊主編。
三十三年冬,日軍進攻黔南,陪都震動,中央成立戰時服務督導團,先生調駐貴陽,協助張督導長救助自桂林撤退之文化界人士,並支應湘黔築昆各線團隊工作,次年四月完成任務。

個人作品

抗戰勝利初期,隨道藩先生飛京,任中央文運會南京市文化特派員,並赴上海部署工作。次年五月一日至七日,配合還都盛典,舉辦文藝運\動周,首次訂「五四」為文藝節。
三十七年春,膺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國民政府行憲,當選行憲國民大會代表。
一九四九年四月到台灣,五月任台灣師範學院副教授,主講修辭學。
一九五O年五月四日“中國文藝協會”成立,先生為主要發起人,多屆連任常務理事,推動青年文藝教育,培育戰後台灣文藝人才,並參與張道藩先生主持之“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鼓勵寫作風氣。

個人其它信息

先生鑒於文藝創作貴創新,創新的希望在青年,一九五O年八月,得張道藩先生支持,與陳紀瀅合辦暑期“青年文藝研習會”,為台灣光復後第一次青年文藝教育集體活動。一九五一年三月,與王夢鷗李辰冬合辦小說創作研究組,為台灣光復後第一次完整而深入的青年文藝訓練。先生無私無我,耕耘播種,產生深遠的影響,其教學方式對台灣的文藝教育產生示範作用。

社會評價

以後多年,先生不斷應邀到學校軍中各種夏令營演講,與青年作者討論作品,受惠者無數。在此朝間出版文藝書簡、答文藝愛好者、文藝論衡等書,由淺入深,執簡馭繁,循循善誘,備見苦心。
一九五二年四月,先生髮行中國語文月刊,創辦中國語文學會,結合教授學者與教育工作者鼓吹語文並重,提高國語文水準,為文學厚植根基。與台灣省教育廳合作,協助全省各中等學校改進國語國文教學,尤注意偏遠地區之需要,數十年持續努力。
一九五三年八月,青年寫作協會成立,先生為發起人之一。
一九五五年七月任師範學院教授,主講新聞文學。
一九五五年九月,先生利用文協會址,舉行小說寫作研究講座,為「小說創作研究組」之延續及深化,共二十二個月。
一九五七年,現代詩及現代畫爭議擴大,作品所受猜忌甚深。先生建議由文協出面舉行座談,邀請現代詩人現代畫家出面解釋現代文藝思潮及美學思想。先生主持座談,會後以文協名義將會議紀錄送黨政中樞部門參考,詩人畫家處境因之改善不少。
一九六五年起擔任軍中文藝輔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多次協同知名作家上山下海,深入軍中訪問講學,鼓勵軍中對文藝作品之創作欣賞,擴大軍中作家交遊範圍。年年擔任軍中文藝獎評審,協助軍中作家層樓更上,二十年從無倦容。
一九六九年,台灣電視機日漸普遍,孩子看電視的時間超過閱讀時間,先生為補偏救弊,由中國語文學會每年舉辦新時代兒童創作展覽,參展作品以圖畫和作文共同呈現內容,看圖作文或看文作圖,使學童出入於圖象思考及語文思考之間,相輔相成。每年參加人數眾多,場地年年擴大,深得教育界稱道。
先生後期治學範圍偏重文字學,窮本溯源,通盤整理文字結構,有獨到見解。著有定位分部檢字法,國字科學化研究,國字基本結構研究,六書精蘊新探,欣然忘食,不傍門戶。
先生深感現代文藝事業之發展需要財力,勸說張道藩先生在“中央”提案,要求“政府”支持成立文藝基金會。一九六五年九月,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成立,先生奔走運作,為實際上之出力人。
一九八一年夫人謝世,一九八六年先生患老年痴呆症赴美與子女同住,一九九九年一月八日在紐約上州寓所逝世,享年八十六歲。(王鼎鈞彙編)

趙友培著作目錄

種地(散文) 1933出版
三民主義文藝創作論(論述) 正中書局1946出版
偉大的中華(論述)文藝創作社1952出版
文藝書簡(論述)重光文藝1952出版
答文藝愛好者(論述)重光文藝1952出版
鑰匙字研究(論述)中華文化1955出版
海與天(散文) 中國文藝協會1961出版
藝術精神(論述)重光文藝1963出版
國語文輔導記(散文)中國語文1964出版
文藝論衡(論述)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6出版
兒童辭典 .益智書局1968出版
修辭學(論述)1969出版
新聞文學(論述)1969出版
釋「吉」(論述)1981出版
為革新國語文教育而努力(論述) 中國語文1969出版
文化與人心(論述)重光文藝1970齣版
定位分部檢字法 .中國語文1973出版
國字科學化研究 (論述)中國語文1974出版
文壇先進張道公(傳記)重光文藝 1975出版
中國近百年來文學(論述)教育部 1976出版
潔民夫人追思錄 (傳記)中國語文1980齣版
趙友培自選集 黎明文化1981出版
國字基本結構研究(論述)中國語文1982出版
六書精蘊新探 (論述)中國語文1985出版
思想與語文 (論述)中國語文1985出版
(王鼎鈞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