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雲

昨天的雲

《昨天的雲》於2013年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生活圖書,作者王鼎鈞。本書講述用等待一輩子的自由寫盡20世紀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基本介紹

  • 書名:昨天的雲
  • 作者:王鼎鈞
  • 頁數:224
  • 定價:30.00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3-1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 錄,回憶錄四部曲,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

圖書信息

副標題: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一
作者: 王鼎鈞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3-1頁數: 224
定價: 30.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

內容簡介

這是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的第一部,寫故鄉、家庭和抗戰初期的遭遇。作者對家鄉的風土人情、歷史掌故及種地勞作信手拈來;同時將個體的遭遇置於宏大的社會背景中,以小見大,在樸素無華中顯示出一種深度和力量。
用等待一輩子的自由
寫盡20世紀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對日抗戰時期,我曾經在日本軍隊的占領區生活,也在抗戰的大後方生活。內戰時期,我參加國軍,看見國民黨的巔峰狀態,也看見共產黨的全面勝利,我做過俘虜,進過解放區。抗戰時期,我受國民黨的戰時教育,受專制思想的洗禮,後來到台灣,在時代潮流沖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構,經過大寒大熱、大破大立……我的經歷很完整。抗戰、流亡、內戰、白色恐怖……當時天下已亂,但這四部回憶錄脈絡清晰,藉個人離亂的遭遇顯現火焰山似的動盪年代,讀來仿佛章回小說,精彩故事一個連線一個——這,其實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與血淚換來的!難得的是作者並未將回憶錄寫成自己血淚控訴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識,以文學的求美、史學的求真、哲學的求解將血淚化成明珠,以呈現一代眾生的存在,試圖喚起今人對那個時代中國人最重要的集體經驗的關注和了解。不見煽情,不見吶喊,平心靜氣,卻有史詩般的壯闊和觸及靈魂的力量。《關山奪路》獲聯合報讀書人2005最佳書獎,“回憶錄四部曲”獲《中國時報》2009開卷十大好書,《文學江湖》獲第三屆201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作者簡介

王鼎鈞 山東省蘭陵人,1925 年出生於一個傳統的耕讀之家;1949 年到台灣,服務於(台灣)中國廣播公司,還曾擔任過多家報社副刊主編;1979 年應聘至美國的大學任教,之後定居紐約至今。
王鼎鈞的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著作近四十種。從六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 年《開放的人生》,再到八十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書”、“作文四書”等作品在台灣銷行極廣,至今不衰。
自七十年代末期起,王鼎鈞開始了《碎琉璃》等獨樹一幟的文學創作;1988 年《左心房旋渦》出版之後,更被譽為“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
從1992 年至2009 年,王鼎鈞歷時十七年陸續發表“回憶錄四部曲”。這四卷書融人生經歷、審美觀照與深刻哲思於一體,顯示一代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目 錄


蘭陵及附近有關地圖
本書中所述及的蘭陵(1941年)小序1第一章吾鄉 ............1
第二章吾家 ............13
第三章我讀國小的時候 ............29
第四章荊石老師千古 ............47
第五章血和火的洗禮 ............61
第六章戰神指路(一) ............75
第七章戰神指路(二) ............87
第八章戰爭的教訓 ............101
第九章折腰大地 ............115
第十章田園喧譁 ............131
第十一章搖到外婆橋 ............147
第十二章熱血未流 ............163
第十三章插柳學詩 ............183
第十四章母親的信仰 ............205

回憶錄四部曲

多少人都寫自傳,因為人最關心他自己;可是大部分讀者並不愛看別人的自傳,因為讀者最關心的也是他自己。王鼎鈞先生的回憶錄不是寫自己,而是借自己的受想行識,反映一代眾生的存在。他希望讀者由此能了解、能關心那個時代,因為那是中國人最重要的集體經驗。

昨天的雲

人間事千變萬幻,今非昔比,仔細觀察體會,所變者大抵是服裝道具布景,例如元寶改支票、刀劍換槍彈而已,用抵抗刀劍的辦法抵抗子彈當然不行,但是,何等人為何等事在何等情況下流血拚命,卻是古今如一。人到了寫回憶錄的時候,大致掌握了人類行為的規律,人生中已沒有秘密也沒有奇蹟,幻想退位,激動消失,看雲仍然是雲,“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一本回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

怒目少年

出入於兩種怒氣(對外國和對本國)之間的我,以一個少年人的受想行識,構成《怒目少年》這本書的內容。繼《昨天的雲》之後,這是我的第二本回憶錄——應該說是第二部分。它記述由一九四二年我前往抗戰後方起,到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為止,我對中國社會所作的見證。“兩種怒氣”的消長即發生在這段日子裡。

關山奪路

“天地一舞台,人生一戲劇”,演戲的人都知道舞台分成六個區,每個區都有名稱。“四年級”的時候,中國這個大舞台也分成好幾個區,每個區也有名稱,那些名詞曾經天天見報, 天天在生活中使用,到今天,那些新聞名詞已成為歷史名詞,許多人看了覺得迷惑。我經歷過那些名詞,當新聞名詞變成歷史名詞的時候,我反而清醒過來。今天述說那時的故事,那些名詞都需要注釋:

文學江湖

你把十八歲以前的家庭生活寫了一本《昨天的雲》,你把流亡學生的生活寫了一本《怒目少年》,你把內戰的遭遇寫了一本《關山奪路》,你在台灣生活了三十年,青壯時期都在台灣度過,這段歲月經驗豐富,閱歷複雜,為什麼也只寫一本?材料怎樣取捨?重心如何安排?確實很費躊躇。我的素材一定得經放大和照明,我也只能再寫一本,篇幅要和前三本相近,這兩個前提似乎衝突,最後我決定只寫文學生活,家庭、職業、交遊、宗教信仰都忍痛割愛了吧,所以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文學江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