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
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
王獻之乘一葉扁舟遊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
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
太尉郗鑒派人到
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名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讚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
令坦」兩個典故。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羲之楷書師法
鐘繇,草書學
張芝,亦學
李斯、
蔡邕等,博採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鐘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
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後代尊為“
書聖”。
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
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
樂毅論》、《黃庭經》、草書《
十七帖》、行書《
姨母帖》、《
快雪時晴帖》、《
喪亂帖》等。著名的尚有《官奴帖》、《
二謝帖》、《奉桔帖》、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他所書的
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東晉永和九年(353)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謝安、
孫綽等41人在
紹興蘭亭修契(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合成一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
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 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
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 《蘭亭序》在王羲之死後的二百七十年間在民間珍藏,後唐太宗從民間賺進御府,太宗
李世民對《蘭亭序》愛不釋手,稱其書“盡善盡美”,“置於座側,朝夕觀覽”,遂遺命以《
蘭亭集序》帖殉葬。從此真跡失傳。好在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年,曾讓人摹拓十本以賜近臣。一般認為在所有臨摹本中,
馮承素的墨跡摹本最為神似,稱為《蘭亭神龍本》。此本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而後世臨摹《蘭亭序》的版本不下數百種。還有各類木石鐫刻本,摹本,
臨本。這其中不乏大家之作,也有文人雅士的追捧。而最有名的幾副臨本除了剛才提到的馮承素
神龍本外,還有《
定武蘭亭》,傳為歐陽詢所臨摹等。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 元
趙孟頫曾稱此帖為“天下第一法書”。《
石渠寶笈》收晉人三帖,號稱“三希”,此帖列於首位。 其為人所重視,由此可見。《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