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環(唐末五代時期楚國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環(?-931年),許州(今河南許昌)人,唐末五代時期楚國將領。

王環早年在秦宗權軍中效力,後又相繼追隨孫儒劉建鋒馬殷,在唐末軍閥混戰中由江淮一路轉戰到湖南,擔任武安軍捉生指揮使、水軍都指揮使,後又改任岳州都指揮使。他輔佐馬殷建立楚國,前後六破吳軍、兩破荊南,累功至楚國六軍副使。長興二年(931年)病逝。

王環精通兵法,善於水戰,深得軍心,被史家譽為將相之才,與許德勛李瓊秦彥暉並稱虎臣。

基本介紹

  • 本名:王環
  • 所處時代:唐末五代
  • 出生地:許州
  • 逝世日期:931年
  • 主要成就:六破吳軍,兩破荊南軍
  • 效力政權:楚國
  • 官職:岳州都指揮使、六軍副使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助建楚國,屢破吳荊,晚年及病逝,主要影響,軼事典故,識時勢,得軍心,歷史評價,人際關係,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環是許州人,年輕時便在許州所在的忠武軍從軍。他既有勇力,又善兵法,後被蔡州節度使秦宗權召置麾下。
光啟三年(887年),秦宗權命其弟秦宗衡率領一支軍隊攻略淮南道。王環也加入了這支軍隊,與孫儒、劉建鋒、馬殷等將領一同由淮西轉戰到淮南。不久,孫儒發動兵變,殺死秦宗衡,奪取了軍權,從此脫離了秦宗權的控制。

助建楚國

景福元年(892年),孫儒在與楊行密爭奪淮南鎮的戰爭中敗死於宣州(治今安徽宣城)。其殘部七千餘人,在劉建鋒、馬殷的率領下,南下攻掠江西,很快便發展到十餘萬兵力。他們後來又攻入湖南道(即湖南觀察使轄區,又稱武安軍),最終在乾寧元年(894年)奪取潭州(治今湖南長沙),控制了武安軍。唐朝乃以劉建鋒為武安軍節度使。王環當時也在這支南下的隊伍之中,一路“剽略郡邑,先登陷陣”,勇武為諸將所推崇,被劉建鋒任命為武安軍捉生指揮使。
乾寧三年(896年),劉建鋒為軍卒陳贍所殺。馬殷被諸將擁立為藩帥,於光化元年(898年)被正式拜為武安軍節度使。王環又繼續效力於馬殷,並改任武安軍水軍都指揮使。他數次隨馬殷征戰有功,曾攻取上高,被加授為檢校司徒
開平元年(907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馬殷向後梁稱臣,被封為楚王,建立了楚國,並奪取了吳國(原淮南鎮)所控制的岳州武昌軍屬州,治今湖南岳陽)。王環後來被調到了岳州,在岳州軍中擔任都指揮使。

屢破吳荊

乾化四年(914年),王環率領水師,隨刺史許德勛沿江巡防。他趁當夜南風暴起,順風直下,於四鼓時分突襲黃州(治今湖北黃岡,亦屬武昌軍)。此戰,王環用繩梯爬上城頭,殺死守卒十餘人,引兵直入州府,生擒刺史馬鄴,與隨後趕至的許德勛大肆劫掠而回。許德勛擔心遭到鄂州(武昌軍治,在今湖北武漢)駐軍的攔截。王環卻道:“此次我軍出其不意,鄂州軍不明虛實,自保尚且不暇,又怎敢出城。”他命“展旗鳴鼓,成列而行”,果然震懾住鄂州軍,安然撤回了岳州,隨後獻俘於潭州。馬殷大喜,任命王環為黃州刺史
同光元年(923年),後梁為後唐所滅。馬殷又轉向後唐稱臣,後於天成二年(927年)被後唐朝廷進封為楚國王,在國內自置百官。王環被任命為六軍副使。
天成三年(928年),馬殷因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在去年時扣留本國貢使史光憲而劫奪朝廷賞賜,命王環與六軍使袁詮、監軍馬希瞻(馬殷庶子)率水師進攻荊南。楚軍在劉郎洑(在今湖北石首西北)大敗荊南軍,俘斬以千計,奪戰艦百餘艘,乘勝進逼江陵(荊南鎮治,在今湖北荊州)。高季興忙送回史光憲,向楚軍請和。王環遂撤軍。不久,王環又隨許德勛抵禦吳軍的進攻,在道人磯(在今湖南嶽陽東北)大敗吳軍,俘獲吳軍主帥苗璘、王彥章。是年六月,高季興叛離後唐,改向吳國稱臣。後唐乃命楚國出兵討伐荊南。
天成四年(929年),高季興病逝,其子高從誨繼任荊南節度使。而王環卻於此時在石首大敗荊南軍。高從誨迫於楚軍的威脅,只得再次向後唐稱臣。

晚年及病逝

王環一生征戰,至晚年時已前後六次大破吳軍,兩次擊破荊南軍,威震一時。
長興二年(931年),王環病逝。

主要影響

王環在唐末亂世中先後效力於秦宗權、孫儒、劉建鋒、馬殷,由江淮一路轉戰至湖南,為湖南馬氏割據勢力的形成及楚國政權的建立、發展立下了功勳。其功績主要有:
  • 六破吳軍:王環早年參與了孫儒爭奪淮南鎮的戰爭,隨劉建峰、馬殷攻入湖南後繼續與淮南鎮(後發展為吳國)作戰,曾“略地上高,擒淮將劉靖”。楚國建立後又長期鎮守在岳州,身處對吳前線,其子王贇曾稱“亡父為先王(即馬殷)六破淮南兵”。但現有史料中記載他對吳作戰的經歷僅有兩次:第一次是在乾化四年(914年),與許德勛領水師襲破黃州,俘獲黃州刺史馬鄴,大掠而歸;第二次則是在天成三年(928年),隨許德勛抵禦吳軍,在道人磯俘獲吳軍主帥苗璘、王彥章。
  • 兩破荊南:王環在天成三年(928年)時與袁詮、馬希瞻領率師攻荊南,於劉郎洑之戰中大敗荊南軍,俘斬以千計,奪戰艦百餘艘,直逼江陵,次年(929年)於石首之戰中再敗荊南軍,迫使已歸附吳國的荊南鎮再次向後唐稱臣。

軼事典故

識時勢

王環很有戰略眼光。他在劉郎洑之戰後進逼江陵,但隨即便接受了高季興的求和,撤出了荊南。馬殷指責其不乘勝奪取荊南。王環卻道:“荊南鎮位於四戰之地,應留著他作為我楚國阻擋中原(指後唐)、吳國、蜀國(前蜀)進攻的屏障,怎可圖一時之快,而自失唇齒之形。”馬殷非常高興,認為王環“識時勢”。

得軍心

王環善於水戰,每戰身先士卒,能以寡敵眾,所向克捷,平時則布衣糲食,與士卒同甘共苦,常將針藥置於身邊,親自為軍中傷卒敷藥療傷。他由此深得軍心。楚軍出征之時,士卒若能得隸王環麾下,皆欣喜的道:“我輩不畏死,但能得隸王六軍所部,死得其所矣。”

歷史評價

胡三省:王環,馬氏之良將也。
王夫之:王環為馬殷攻高季興,大敗之,薄江陵城,斂兵而退。謂荊南為四戰之地,宜存季興以為楚扞蔽,策之善者也。季興雖存,不能復為殷患,而委靡以苟存於吳、蜀、汴、雒之交,以閒隔長沙而不受兵,故殷得以保其疆土。雖然,藉此而圖固本自強之術,息民訓兵以待天下之變,則雖大有為焉可矣。無以善其後,而徒幸兵之不我及,以安旦夕,則所謂“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也,殷之陋也,非環之失計也。
吳任臣:① 國家之興,豈不藉有師武臣力哉?武穆(馬殷)奮跡行伍之中,龍驤(劉建鋒)前驅,司馬(張佶)推榖,此固屬有天幸,而瓊(李瓊)之驍悍,郁(高郁)之謀畫,德勛(許德勛)以威斷稱,彥暉(秦彥暉)以果毅著,環(王環)則智深勇沉,恆(拓跋恆)則慷慨切直,皆一代將相才也。 ② 楚介在蠻方,北臨吳會,南逼嶺表,中間江陵,征討捍禦,故非諸臣莫為功。許(許德勛)、李(李瓊)、秦(秦彥暉)、王(王環),皆桓桓虎臣,允矣干城之選也。

人際關係

兒子:王贇,官至岳州刺史,後改永州刺史,楚國滅亡後歸附南唐,以“世功”受忌,被南唐元宗李璟毒殺。

史料索引

十國春秋·卷七十二·楚六》
九國志·卷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