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派(京劇丑角流派)

王派(京劇丑角流派)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派
  • 劇種:京劇
  • 創始人:王長林
  • 行當:丑角
  • 特點:嗓音高亢激鉞銳,嬌脆響堂
  • 代表劇目:《愉雞》、《盜甲》等
簡要介紹,藝術特色,代表劇目,流派傳承,

簡要介紹

王長林出身於梨園世家。曾為清朝“內廷供奉”。幼年拜王文隆為師,學文、武丑。後入勝春奎科班學藝。以演武丑為主,也演過武花臉。中年後,兼演文丑。他出科後先搭三慶、春台等班,又自組春福班,後又入小丹桂、玉成等班,在同慶班為譚鑫培配戲甚久,也輔佐過楊小樓余叔岩馬連良言菊朋等名家,是梨園界的“丑角元老”。
他的武功紮實,身手矯健,動作敏捷,嗓音清亮 ,白口流暢。

藝術特色

王長林的嗓音高亢激鉞銳,嬌脆響堂,極富“水音”,唱起來有股衝勁,有迴腸盪氣之妙。如他演《小放牛》的牧童,每逢引亢高歌“三月裡來杏花開……”,音嬌韻美,又兼圓熟美觀的神情身段之配合,使人總覺得有桃杏滿村、春光蕩漾的畫境浮現眼前。他的念白嬌朗乾脆,變化多端。“白口”的筋節,全是從實際生活中提煉而來。
《連環套》王長林飾朱光祖《連環套》王長林飾朱光祖
他運用京白、韻白或方言白來區分各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並且常用“小炸音”抒發角色的心理動態。他演《連環套》朱光祖,在“盜鉤”中對竇爾墩的一大段念白,念得響如爆豆,快似連珠,語俗而韻濃;他演《烏盆記》的張別古就常用“卷音”,以顯示下層貧困的張別古已有些“粘牙倒齒”;他演《問樵鬧府》的樵夫就用韻白,以顯示打柴勞作的樵夫老而健的正規坦蕩;他演《打瓜園》的陶洪,則用方言白口,那火熾的山西方言,加上勇 猛迅疾的“跛腳”之戰,使老英雄的爽朗豪邁性格盡現無遺。 他的身段無處不絕,無處不美,無處不率。如與譚鑫培或余叔岩演《問樵》時,相互配合的一高一矮一左一右的雙身段,簡直就是一副副優美的造型塑像。他那茶衣水袖,一會兒如白雲舒捲,一會兒抓成一個白色花苞,美不勝收。他還有很多叫人驚絕的特技,更是引人入勝。如《時遷偷雞》一個反筋斗,穿起店家鋪在台上的戲衣;他演《翠屏山》和尚裴如海,當石秀要殺他時,他眼珠對著刀尖瞵動,同時上耍脖頸,中耍腰眼兒,下面還要橫著腿走退步,他那眼、頸、手、腰、膝、腿的動作配合,渾圓利落,險中有奇,驚中有美。
王長林的開打特點是穩準脆快。他的開打漂亮靈活,潔簡中蘊含著繁雜,雖只是一兩招數,卻顯得浩瀚豐滿。如《水簾洞》一劇,他扮演王八,和楊小樓扮演的孫悟空、遲月亭扮演的蝦米,跌扑幾下,卻好似攪起萬丈洪濤,海底礁岩都在翻覆搖曳。再如《打瓜園》中飾陶洪的“跛戰”,打得迅猛乾淨、利落脆率,妙在不論打得如何眼花繚亂,而收勢亮相依然是那個攣手駝背雞胸曳腳的“病老頭子”。

代表劇目

王長林文武皆擅,在同慶班時曾與譚鑫培配演《打棍出箱》,譚鑫培扮范仲禹,王長林扮樵夫,兩人一問一答,配合默契。在《清風亭》中飾張妻,把饑寒交迫的老婦人演得活靈活現。《時遷偷雞》、《盜鉤》是他的拿手好戲。另外他還能反串《四郎探母》的佘太君。
王長林的拿手戲很多,武丑戲擅演《時遷偷雞》、《祥梅寺》、《九龍杯》、《盜甲》、《打瓜園》等劇。文丑戲以《胭脂褶》、《問樵鬧府》、《打漁殺家》、《小放牛》等著名。曾與譚鑫培合演《天雷報》尤為人稱道。
王派代表劇目有《愉》、《盜甲》、《盜鉤》、《盜戟》、《盜杯》、《打瓜園》等武丑戲,《問樵》、《胭脂褶》、《審頭刺湯》、《女起解》、《小放牛》等文丑戲。

流派傳承

王長林對於傳藝幾乎有求必應,余叔岩、馬連良、言菊朋等都向他請教過譚鑫培的演藝訣竅,他毫不吝嗇,有問必答。這些名家都從他得到過很多譚鑫培的表演技巧。名醜葉盛章頗得他王派文武丑真傳,此外,馬富祿等也曾受其指教,曾向馬富祿傳授過《問樵鬧府》等戲。
王長林育有二子,長子王昆生,習武丑;次子王福山,名少林,初演武旦,後亦改武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