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東晉大臣和王導的堂弟)

王彬(東晉大臣和王導的堂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彬(278-336年),字世儒,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權臣王敦和丞相王導堂弟,荊州刺史王廙同父弟。

品行端正,少辟州命。歸順琅琊王司馬睿,拜典軍參軍。從平華軼之亂,封都亭侯,遷軍咨祭酒。晉元帝即位,拜侍中。王敦之亂時,剛正不阿,拒不附逆,出任豫章太守,遷江州刺史。平定王敦之亂後,拜光祿勛,遷度支尚書。鹹和四年(329年),蘇峻之亂平定後,拜將作大匠,負責改築新宮,遷尚書右僕射。

鹹康二年(336年),逝世,享年五十九歲,追贈特進、衛將軍、散騎常侍,諡號為肅。

圖為王彬的《仁祖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彬
  • 別名:王世儒
  • 國籍:中國(東晉)
  • 出生地: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
  • 出生日期:278年
  • 逝世日期:336年
  • 職業:東晉散騎常侍
  • 士族:琅琊王氏
  • 諡號:肅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傳記,軼事典故,家庭成員,母親,兄弟,夫人,子女,孫子,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王彬(278—336年),字世儒,出身琅琊王氏,系王正第三子(王正長子王曠,次子王廙)。
從小以品行端正著稱。20歲,接受州郡的任命。光熙元年(306年),光祿大夫傅祗開府,召為掾屬。後來,隨兄王廙一起渡江,成為揚州刺史劉機長史。琅邪王司馬睿以為鎮東賊曹參軍,轉任典軍參軍。因參加討伐華軼之功,封都亭侯。孝愍帝司馬鄴召他為尚書郎,以道路險阻沒有就任,升任建安太守,徙義興內史,沒有就職,轉任為軍咨祭酒。太興元年(318年)司馬睿即位為帝,王彬遷任侍中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在江州舉兵攻向建康,發動王敦之亂。同年,王敦攻打石頭城,守將周札自開城門。晉元帝派兵進攻石頭城但失敗,王敦亦據兵石頭城而不入朝,元帝唯有脫下戎服,派王彬慰勞王敦以求和。
王敦以丞相總掌朝政後,忌憚周顗戴淵的名聲,將二人殺害。王彬因向來與周顗親近友善,因此首先去哭悼周顗,而且十分激動。王彬及後面見王敦,王敦見他容色悽慘而詢問何故,王彬回答因為哀悼周顗,悲慘不能自止。王敦聽後大怒。王彬為周顗感傷,聲淚俱下,數責王敦叛逆和殺害忠良,禍及門戶。王敦更加憤怒,聲言面殺死王彬,在座的王導亦為王彬擔心,勸王彬向王敦道歉。但王彬卻不肯,說:“我有腳疾以來,連見皇帝我都想不行拜禮,為什麼要向王敦下跪!現在又有什麼要道歉!”王敦於是說:“腳痛比得上頸痛嗎?”但面對王敦以殺他作脅逼,王彬仍意氣自若,毫無懼怕之色。
太寧元年(323年),晉元帝已死,退回武昌遙控朝廷的王敦,再次起兵推翻晉室,王彬苦諫但不果,王敦更面色大變,以眼神示意左右收捕王彬,王彬仍不害怕,更嚴正的說:“你當年殺害堂兄長,現在又要殺(堂)弟弟了嗎?”王敦因王彬是親人而再作容忍。後王彬調作豫章太守。同年十一月,王彬改任前將軍、江州刺史。
次年,王敦病死,沈充錢鳳等人皆兵敗被殺,王含王應父子兵敗逃亡,遭到朝廷軍隊追捕。王含打算投靠荊州刺史王舒,但王應則勸王含投奔王彬。王含認為王彬於王敦舉兵以後二人多次意見相左,關係不佳,不能依靠。但王應認為這才是應投奔王彬的原因,因為王彬在王敦得志強盛之時仍能作異見,不是常人能造到。在看到他們衰敗遇險時必會有憐憫惻隱之心而加以協助;但王舒遵從法度,不會因他們而例外。但王含不聽。王彬聽聞二人將來,暗中準備船隻迎接,但王含決意到荊州投奔王舒,最終父子二人都被王舒推入長江殺害。王彬知道後,感到十分遺憾。
王彬及後先後任光祿勛度支尚書鹹和四年(329年蘇峻之亂被平定後,因宮殿在戰亂中被毀而以王彬為將作大匠,負責改築新宮。後遷尚書右僕射鹹康二年(336年)二月,王彬在任內逝世,享年五十九歲。朝廷追贈特進、衛將軍,加散騎常侍諡號

人物評價

《晉書·列傳第四十六》:季孫行父稱見有禮於其君者,如孝子之養父母;無禮於其君者,如鷹鸇之逐鳥雀。是以石碏戮厚,叔向誅鮒,前史以為美譚。王敦之惡,不足矜其類。然而朱家容布,為大俠之首;酈寄載呂,興賣友之譏。亦所以激揚風俗,弘長名教。王彬艤船而厚其所薄,王舒沈江而薄其所厚,較之優劣,斷乎可知。思行、彪之厲風規於多僻之日,虞潭、顧眾徇貞心於危蹙之辰。龍管為出納之端,{制魚}魚非獻替之術。嘯父之對,何其鄙歟!

傳記

《晉書》記載:彬字世儒。少稱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光祿大夫傅祗闢為掾。後與兄暠俱渡江,為揚州刺史劉機建武長史。元帝引為鎮東賊曹參軍,轉典兵參軍。豫討華軼功,封都亭侯,愍帝召為尚書郎,以道險不就。遷建安太守,徙義興內史,未之職,轉軍諮祭酒。
中興建,稍遷侍中。從兄敦舉兵石頭,帝使彬勞之。會周顗遇害,彬素與顗善,先往哭顗,甚慟。既而見敦,敦怪其有慘容,而問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復何為者哉!”彬曰:“伯仁長者,君之親友,在朝雖無謇諤,亦非阿黨,而赦後加以極刑,所以傷惋也。”因勃然數敦曰:“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音辭慷慨,聲淚俱下。敦大怒,厲聲曰:“爾狂悖乃可至此,為吾不能殺汝邪!”時王導在坐,為之懼,勸彬起謝。彬曰:“有腳疾已來,見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復何所謝!”敦曰:“腳痛孰若頸痛?”彬意氣自若,殊無懼容。後敦議舉兵向京師,彬諫甚苦。敦變色目左右,將收彬,彬正色曰:“君昔歲害兄,今又殺弟邪?”先是,彬從兄豫章太守棱為敦所害,敦以彬親故容忍之。俄而以彬為豫章太守。彬為人樸素方直,乏風味之好,雖居顯貴,常布衣蔬食。遷前將軍、江州刺史。
及王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應勸含投彬。含曰:“大將軍平素與江州云何,汝欲歸之?”應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當人強盛時,能立同異,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興愍惻。荊州守文,豈能意外行事!”含不從,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於江。彬聞應來,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為恨。
王敦平,有司奏王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王籍之,並是王敦至親,皆除名。詔曰:“司徒王導以大義滅親,其後昆雖或有違,猶將百世宥之,況王彬等公之近親。”乃原之。征拜光祿勛,轉度支尚書蘇峻平後,改築新宮,彬為大匠。以營創勳勞,賜爵關內侯,遷尚書右僕射。卒官,年五十九。贈特進、衛將軍,加散騎常侍,謚曰肅。長子彭之嗣,位至黃門郎。次彪之,最知名。

軼事典故

王彬樸素方直,沒特別的嗜好,雖然顯貴,但日常生活都是穿布衣,吃蔬菜,並不奢華。

家庭成員

父親
王正,西晉光祿大夫王覽第四子,西晉尚書郎。

母親

夏侯氏,夏侯莊之女,晉元帝姨母。

兄弟

王曠,王廙兄,東晉淮南太守。
王廙(276年-322年11月4日),世將。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晉朝官員,書法家、畫家、音樂家。

夫人

繼室夫人夏金虎(308年-392年),年八十五,太元十七年正月廿二亡。

子女

王彭之,嗣子,字安壽,小字虎屯,東晉黃門郎。
王丹虎墓誌王丹虎墓誌
王丹虎(302年-359年),王彬長女。
王彪之(305年-377年),王彬第三子,字叔虎,小字虎犢,知名,東晉尚書令
王翹之,王彬子,東晉光祿大夫
王興之(310年-340年),字稚陋,王彬子,東晉征西行參軍。妻子為宋哲,字世俊之女宋和之,字秦嬴,妻弟宋延之,字興祖,襲封野王”公。長子王閩之,女兒王氏,字稚容。次子王嗣之。第三子王鹹之,第四子王預之。
夏金虎所生子女:
王企之,墓誌作王仚之。衛軍參軍。妻彭城曹蔓女兒曹秀姜。女兒王氏,字媚榮,嫁給廬江何釋(字祖慶),兒子王摹之字敬道。
王翁愛,嫁少府卿淯陽丁蔓之子丁引
王隆愛,嫁太常卿長樂馮懷之子馮循

孫子

王閩之,字冶民。王興之長子,年廿八,昇平二年三”月九日卒。葬於舊墓。在贛令墓”,妻子為吳興施氏,字女式。”有弟弟王嗣之、王鹹之、王預之。《南京出土六朝墓誌》

軼事典故

大將軍王敦死後,王應想去投奔王世儒,世儒當時任江州刺史;王含想去投奔王舒,王舒當時任荊州刺史。王含對王應說:“大將軍平時和世儒的關係怎么樣,而你卻想去投靠他!”王應說:“這才是應該去的原因。江州刺史在人家強大的時候,能夠堅持不同意見,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到了看見人家衰敗、危急時,就一定會表示同情。荊州刺史守法,怎么能按意料之外的做法辦事!”王含不聽他的意見,於是兩人便一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長江。王彬聽說王應會來,暗地裡準備好了船來等候他們;他們竟然沒能來,王彬深感遺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