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之自然與名教》是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梨華。
基本介紹
- 書名:王弼之自然與名教
- 作者:郭梨華
- ISBN:9789576683411
- 定價:80.00元
《王弼之自然與名教》是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梨華。
《王弼之自然與名教》是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梨華。...... 《王弼之自然與名教》是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梨華。書名 王弼之自然與名教 作...
兩漢時期,董仲舒發揮孔子的正名思想,強調社會上的等級名分。《淮南子》和王充則用道家的自然觀念與董仲舒的名教觀念相對抗。《淮南子》強調天道自然,認為聖人應順隨...
名教本於自然是三國魏何晏、王弼提出的哲學美學觀點。意指儒家禮儀名教的根據在於道家的自然。名即名分,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定名分來教化天下,以維護封建社會...
但“名教”這個詞的正式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封建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展開了論辯。王弼糅老子思想...
因此,本論文將魏晉玄學自然法思想根據“自然”與“名教”之關係在玄學思想中的發展順序劃分為以下五個基本類型: (一)貴無論—兩種體系在二元論上的主次 王弼是貴...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餘,三國時期儒家學者,經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好《老氏》,通辯能言。何晏曾嘆稱:仲尼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
三國魏王弼《老子注·五章》:“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 指道...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與名教相對。 三國魏嵇康《難自然好學論》:“六經...
《意境的哲學基礎:從王弼到慧能的美學考察》是一本從玄、禪哲學的角度考察意境...第一節 自然與自由 一 雙重否定 二 性之必然 三 名教即自然 四 與時...
魏晉玄學從何晏﹑王弼至郭象,發生了不少變化,但貫串其中的有一個共同的、而又非常現實的問題,即“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問題。玄學理論形式的變化,是圍繞著這個...
(五)自然與名教的關係問題,即玄理哲學與政治倫理的關係問題。 王弼 重要著作:《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
何晏、王弼等“以無為本”的“貴無論”,開始提出自然為、名教本於自然的觀點,期望以自然統率名教,使名教復歸於自然。到了阮籍、嵇康那裡,由於政治鬥爭的複雜...
王弼以自然為體,名教為用,主張名教出於自然。他認為封建的政治制度、倫理道德是自然的產物,統治者應當順應自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自然已足,為則敗也。...
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展開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於儒,...
自然與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質的概念範疇都是道家所具備重視,而原始儒學和兩漢...正始玄學(約240~249年)以王弼、何晏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一階段,由漢末才...
如果說王弼、何晏“名教本於自然”的貴無論並沒有否定名教,只是在規範名教的基礎上為魏晉玄學提供哲學理據的話,開始之後,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竹林玄學,則可以...
王弼從“以無為本”出發提出“名教出於自然”,為名教的合理性提出了新的理論根據。向秀主張“以儒道為一”,郭象進而提出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有聖人“游外(...
這裡的“自然”即“無”、即“道”、或人之自然本性,名教泛指封建倫理綱常、仁義道德。何晏、王弼將自然與名教的關係,比作母與子、本與末、體與用的關係,...
6、《名教與自然問題的解決及其對中國美學的影響》,《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此文被收入《新華文摘》2005年第9期“論點摘編”7、《論王弼之“無”的...
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封建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展開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於儒...
王弼把名教與自然的關係納入他的“以無為本”的哲學體系,認為“自然”和“無”、“名教”與“有”具有相同的意義,人的自然本性是本,名教是末,二者並不矛盾...
以王弼、郭象為代表的玄學家援道入儒,試圖藉助玄學比較精緻的思辨形式,調和名教與自然的矛盾,為封建制度和門閥士族的荒淫腐化生活作辯護。王弼從“萬物以自然為性...
如果認為禮教本應建立在自然人性基礎之上,而現實禮教卻脫離人性自然,那么順任自然就必須改造和調整禮教,使兩者最終統一起來,這是《淮南子》和王弼的態度。如果...
早在曹魏時期,何晏、王弼即提出“名教出於自然”說。西晉初年,玄學思想的代表為竹林七賢,思想各有輕重,但主要以嵇康及阮籍的思想為代表。他們崇尚“自然無為”的...
《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宋代思想史論》、《章學誠...五 名教、自然及其他第一章 生平與著述一《莊子序》與“《莊子》後語”...
以“名教和自然”來論證魏晉士人理想人格對人格的統一性無法作出說明。“本跡 ”為玄學家所共論。王弼 《老子·五十二章注》說: “母, 本也; 子, 末也。...
第二節 王弼的玄學體用論 第三節 自然名教的悲壯命運 第四章 隋唐佛學 第一節人性真諦的“方外”尋求 第二節智顗的佛性論 第三節 佛教的中國化及其...
由於晉朝在中原解除武備,無力平定叛亂,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嚴重動搖了統治基礎。晉室在八王之亂後面臨一場覆亡危機。 [38]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