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犬蚴隨血流至皮下,當蚊蟲或
蚤叮咬吸血時進入昆蟲體內發育,最後到達
唾液腺和
口器中。當蚊、蚤再叮咬其他犬時,
微絲蚴逸出,鑽入人皮下、肌間、
脂肪組織內發育長大,再經靜脈移行進入右心室,待8~9個月成熟。
形態
蟲體呈微白色。雄蟲長12~16 cm,末端有11對尾
乳突,分為肛前5對,肛後6對。交合刺兩根,不等長。雌蟲長24~30 cm,尾端直,陰門開口於食道後端,約距頭端2.7 cm。成蟲常糾纏成幾乎無法解開的團塊,也可游離或被包裹而寄生於犬
心臟的
右心室和
肺動脈中,個別寄生於肺動脈支和肺組織,還有的見於皮下和肌肉間組織中。其幼蟲—
微絲蚴無鞘,周期性不明顯,但以夜間出現較多。多寄生於血液中,做蛇行或環行運動,經常與
血細胞相碰撞。
發育寄生
犬惡絲蟲成蟲雌雄交配後,
受精卵在雌成蟲的
子宮內發育和孵化,向血液中排出長約0.3 mm的
微絲蚴(存活至少1年)。當
中間宿主(蚊、
蚤等)吸患犬血時,微絲蚴進入其體內,經約2~2.5周發育成對犬有感染能力,約1 mm長的成熟子蟲。當蚊等帶蟲的中間宿主叮咬健康犬時,成熟子蟲即從其口器中逸出,鑽進健康犬的皮孔中,開始在皮下
結締組織、肌間組織、
脂肪組織和肌膜下發育。被叮咬感染犬3~4個月後,體內蟲體長達3~11 cm並進入
靜脈,移行至
右心室,被稱為未成蟲。再在右心室或
肺動脈內繼續發育約3~4個月,發育為成熟的成蟲。微絲蚴經蚊等中間宿主和感染犬體內發育為成蟲約需6~7個月的時間。成蟲在右心室和
後腔靜脈、
肝靜脈、前腔靜脈再到
肺靜脈的毗鄰血管內約有5~6年的寄生時間,在此期間內不斷產生
微絲蚴。
症狀
臨床症狀
感染惡
絲蟲的犬初期多數沒症狀。隨著病情發展,患犬會出現精神不振、食慾不佳等,偶有咳嗽,運動時加重,易疲勞;隨後心悸亢進,脈細弱有間歇,並出現心內雜音。肝區
觸診疼痛,肝臟腫大;病情惡化後,患犬發生
心因性惡病質,右心功能衰竭導致
腹水,嚴重時出現持續性的咳嗽、
呼吸困難,甚至咳血。臨床可檢出
血紅蛋白尿和
血小板減少症。病程長的患犬肺原性心臟病十分明顯。最終全身衰弱或虛脫死亡。患犬常伴發以瘙癢和傾向破潰的多發性灶狀結節為特徵的
皮膚病。
致病機制
使肺臟
血流阻力增加。因為
肺動脈血管內膜增生,血管內徑變窄使血流阻力上升;末梢動脈發生阻塞性纖維
栓塞;蟲體作為
栓子的一種,阻礙血液的流動。導致肺部
高血壓。由於惡
絲蟲破壞血管內皮組織引起
血小板附著並釋放生長因子,進一步造成血管基層內膜的增生,使肺部的循環阻力漸增造成肺臟高血壓。
造成
腎小球性
腎炎,甚至腎臟濾過功能永久喪失。這是由於患犬體內蟲體寄生引起的Ⅲ型變態反應和
微絲蚴對腎小球生理性損傷的共同作用。後期全身
貧血,各器官萎縮。
流行病學
犬惡絲蟲病是全世界許多地方的常見疾病,如美國、加拿大南部、墨西哥、澳洲、日本、東南亞各國、非洲西部和南部、歐洲等地區都有過該病感染的報導。在
南韓德國牧羊犬
惡絲蟲病的發病率為23%;Foreyt WJ用ELISA方法調查華盛頓地區該蟲的感染率為5%;台灣地區該病的感染率約為30%~60%。犬惡絲蟲病在中國也分布甚廣,幾乎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丹東地區的該病感染率為28.6%。本病不僅感染犬,幾乎所有在發生心絲蟲病的區域中未被保護的動物(貓及其他野生肉食動物等)都有可能感染,另外,免疫力不全的人遭受病媒不停的叮咬,很容易被
犬惡絲蟲感染。
由於該寄生蟲的生活史所需的
中間宿主是
吸血昆蟲——蚊子等。因此每年蚊子最活躍的6~10月為該病的感染期。其中感染最強期是7~9月。犬的性別、被毛長短、毛色等與感染率無關;而飼養條件的不同與感染率密切相關。戶外飼養犬感染率高於室內飼養犬。台灣的一份調查結果還顯示:該病的流行可能與風速、溫度、濕度以及海拔等有關。
診斷方法
臨床檢查
心肺聽診:心雜音的反覆出現;患犬吸氣時,偶爾可聽見輕微至明顯的分裂性雜音。
胸腔X線攝影檢查:
(1)初期:在
肺葉周圍的肺
小動脈擴張,在X線片上呈現線狀不透明的影像。
(2)中期:肺葉間質密度增加,
肺小葉間的動脈管徑失去原有的均一性。
(3)末期:
肺動脈和右心有明顯的擴張。此外,
肺門四周的肺組織密度增加,使得肺臟正常的血管影像消失。
實驗室檢驗
1、血液檢查
2、尿液化驗
3、蟲檢法
指用壓滴法、濃集法等檢出微絲蚴。但成蟲都是單一性別或採血時間、採血位置不恰當等都檢不出微絲蚴。而犬自感染到微絲蚴出現在末梢血液需隔6~8個月之久,所以,6月齡以下的幼犬或感染初期的犬也無法在血液中檢出
微絲蚴。因此,約有20%以上感染犬呈
隱性感染用蟲檢法會出現
假陰性。
免疫學診斷
可在一定程度克服蟲檢法的不足。可用
瓊脂擴散試驗、
補體結合試驗、
螢光抗體標記技術等。Gittelman HJ等曾報導過用定量螢光免疫(FLAX)法測定犬惡絲蟲的抗體; Wang LG還曾對
全血凝集試驗和犬惡絲蟲抗原
ELISA法診斷
犬惡絲蟲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進行過比較,其敏感性分別為71.7%、83.9%;特異性分別為85.1%和100%。結果表明ELISA法優於全血凝集試驗。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是一
種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
血清學方法。徐禮周等報導了用牛指狀
絲蟲粗抗原檢測犬惡絲蟲抗體的PPA-ELISA法和用牛腹腔絲蟲G抗原的ELISA法診斷犬的
惡絲蟲病。Thomas認為:理論上應該是
同種抗原獲得的
抗體滴度最高。如果能套用犬惡絲蟲同種純化抗原的
ELISA法診斷犬的惡絲蟲病,將是很有意義和十分可行的。
用PCR的檢測方法診斷
犬心絲蟲病,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PCR檢測法可以鑑別血液樣品中
絲蟲的遺傳物質。檢測結果不受絲蟲年齡大小和早期感染的影響,可以24h套用,能對早期感染進行確診。PCR檢測法的取材量很少,只要有2個心絲蟲細胞存在時即可檢測出來。因此,其在犬心絲蟲病的診斷上具有良好的套用前景。
預防和治療
預防
包括防止
吸血昆蟲(蚊、蚤等)的叮咬、撲滅蚊蚤以及採用藥物預防等兩方面。
乙胺嗪(海洋生)內服劑量6.6mg/kg體重,在蚊蠅活動季節應連續用藥。對
微絲蚴陽性犬,嚴禁使用乙胺嗪,必須先用藥殺滅成蟲和微絲蚴後,才可使用乙胺嗪進行預防。
治療
手術治療
日本、台灣等用心
絲蟲夾蟲手術法暫時減少惡絲蟲的寄生量,減輕腔靜脈和右心負擔,病情緩解後再行驅蟲以降低治療的危險性。
藥物治療
驅除成蟲:
(1)硫砷醯胺鈉,劑量為2.2 mg/kg體重,緩慢靜脈注射,每天2次,連用2天。在治療前、中、後,給予阿司匹林對犬有益。
(2)鹽酸二硫苯砷,劑量為2.5 mg/kg體重,用蒸餾水稀釋成1%溶液,緩慢靜脈注射,每隔4~5天1次,該藥驅蟲作用較強。
驅除
微絲蚴:驅微絲蚴時驅除成蟲和微絲蚴之間相隔6周時間。(1)用
伊維菌素0 05~0 1 mg/KG體重,1次皮下注射。(2)
倍硫磷是最有效驅殺微絲蚴的藥物,7%倍硫磷溶液0.2 ml/kg體重劑量皮下注射,必要時間隔兩周重複1次。使用倍硫磷前後不要用任何殺蟲劑或具有抑制
膽鹼酯酶活性的藥物。
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是:死亡蟲體及幼蟲可能在血管內形成
栓子,導致組織器官的缺血或因死亡蟲體膨脹而栓塞,造成患犬仰頭急喘,腹式呼吸甚至猝死。所以,在治療期間必須注意適當限制患犬的運動。
地區病例
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香港發生3例病例,患者分別在眼皮、頸部及腹部發現有膿腫凸起,將凸起部分切開後,均發現同一種新型惡
絲蟲。而3位病人都曾經被蚊蟲叮咬過。他又稱,其後檢驗約200隻流浪狗,發現有6隻身上帶有惡絲蟲,估計均是由蚊蟲傳播,推測新發現的寄生蟲也是由狗經蚊蟲傳染給人類。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發現的這種全新型狗寄生蟲,被命名為“
香港型惡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