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

肺動脈

肺動脈是由右心室肺動脈圓錐發出後至主動脈弓下方,約在第5胸椎高度分為左右肺動脈。在肺動脈的起始部有3個肺動脈瓣,該瓣順血流開啟,逆血流關閉。肺動脈內流的是含二氧化碳的靜脈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肺動脈
  • 外文名:Pulmonary Artery
  • 性質:身體器官
  • 部位:肺部
  • 作用:血液流通
  • 流動的血:靜脈血
解剖結構:,1、肺動脈:,2、肺動脈圓錐:,3、右心室:,肺動脈的形態學結構:,與肺動脈相關的疾病:,

解剖結構:

1、肺動脈:

它是輸送靜脈血至肺的一條粗而短的乾。自右心室的肺動脈口起始,在主動脈起始部的前方向左上後方斜升,達主動脈弓的下方,約平第4胸椎體下緣高度,分為左、右肺動脈。在分叉處稍左側,肺動脈與主動脈弓下緣之間,有一條結締組織纖維索相連,稱為動脈韌帶,或稱動脈導管索,是胚胎時期的動脈導管閉鎖後所遺留的痕跡。所以在胚胎時期,肺動脈內的血液直接導入主動脈。此動脈導管在生後不久即閉鎖,若不閉鎖,則稱為動脈導管未閉,是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之一。
左肺動脈較短,向左側橫過胸主動脈和左支氣管的前方至左肺門,分為上、下兩支進入左肺的上、下兩葉;右肺動脈較長,向右側經升主動脈和上腔靜脈的後方,右支氣管和食管的前方至右肺門,分為三支進入右肺的上、中、下三葉、左、右肺動脈經肺門入肺後,隨支氣管的分支而反覆分支,越分越細,最後形成包繞肺泡壁的毛細血管網,氣體交換即在此進行。所以肺動脈是輸送靜脈血至肺的功能血管,營養肺的血管來自胸主動脈的分支(支氣管動脈)。

2、肺動脈圓錐:

右心室腔向肺動脈口的延伸部分稱肺動脈圓錐。

3、右心室:

右心室呈底向右心房口,尖向下的三稜錐體形。在室腔內從右房室口至肺動脈口之間有一條肌性隆起,稱為室上嵴。此嵴將右心室分為流入道和流出道兩部分。
流入道是右心室的主要部分,室壁內面有許多相互交錯的肌性隆起稱為肉柱。其中有幾個粗大而呈錐狀的肉柱,叫乳頭肌,一般為前、後、內側三個。流入道的入口即右房室口,在口的前、後、內側緣有三個近似三角形的瓣膜,稱為三尖瓣。每個瓣膜的底附著於右房室口周緣的纖維環上(心骨骼),其尖或稱游離緣,借腱索連於相鄰的兩個乳頭肌上。當心室收縮時,血液推壓瓣膜而封閉房室口,由於乳頭肌的收縮和腱索的牽拉,使瓣膜不致翻入右心房,防止血液向心房逆流,保證血液的定向流動。如瓣膜、腱索、乳頭肌和纖維環等其中任何一個功能失常,都將對血液動力產生嚴重影響。
流出道是右心室向左上方的突出部分,稱為動脈圓錐或稱漏斗部,其壁內面光滑無肉柱。流出道的出口即肺動脈口。口的周緣有三個半月形的瓣膜,稱為肺動脈瓣。瓣的游離緣與血流方向一致,朝向肺動脈。當心室舒張時,由於已被壓入肺動脈的血液逆流推壓瓣膜,使三個瓣膜游離緣合攏而封閉肺動脈口,以防止血液逆流回右心室。

肺動脈的形態學結構:

肺動脈乾是短而粗的動脈,自右心室的動脈圓錐起始,向左後上方斜升,先在升主動脈根部的前面,繼而至其左側,至主動脈弓的下方,約在第5胸椎高度,分為左、右肺動脈。左肺動脈較短,橫行向左,經左主支氣管前方至左肺門,分兩支進入左肺的上、下葉。右肺動脈較長,橫行向右,經主動脈升部和上腔靜脈的後方達右肺門,分3支進入右肺上、中、下葉。左、右肺動脈的各分支在肺實質內又反覆分支,與支氣管的分支伴行,最後達肺泡壁,形成稠密的毛細血管網。肺動脈輸送的是含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在肺動脈乾分叉處稍左側與主動脈弓下緣之間有一結締組織索,稱動脈韌帶。是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後的遺蹟。動脈導管在生後不久即閉鎖。如長期保留而不閉鎖,則稱為動脈導管未閉,屬先天性心臟病。

與肺動脈相關的疾病:

肺動脈栓塞:
概述:
除少數原發性肺動脈血栓外,多系其它臟器疾病的血栓或異物移行於肺動脈造成繼發性栓塞,又稱肺栓塞。肺栓塞可因血凝塊、纖維素、羊水、腫瘤組織、寄生蟲、脂肪、空氣氣體或異物而引起。主要誘因有:長期臥床、血管損傷和血液凝固性增加。肺栓塞可單發或多發,大小不一。肺動脈主幹及其分支發生栓塞時,可出現一系列的明顯功能改變,甚至猝死。由於肺的呼吸代償機理和儲備功能很大,因此較小的單個肺動脈栓塞或多個微小栓塞,幾乎都不會引起明顯的功能改變。部分患者發病前常有周圍血管血栓、心臟病、手術、分娩、長期臥床、動脈硬化等病史。臨床表現隨栓塞的大小而異。微小栓塞幾乎無明顯症狀,肺動脈主幹或其分支栓塞時,症狀明顯而急劇。臨床最常見症狀為乾咳、胸痛、呼吸困難和心悸,發病突然。肺葉及其上的肺動脈栓塞常可見煩躁不安、明顯紫紺、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徵陽性等。肺動脈主幹或其分支栓塞的病人常在發病後不久因心跳驟停而猝死。肺血管造影術是診斷肺動脈栓塞比較有效的方法,可清晰顯示栓塞部位和範圍,為手術治療提供確切依據。除一般治療外,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可選用抗凝、溶栓、手術等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