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功能 物理層 物理層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物理層要儘可能地禁止掉物理設備和傳輸媒體,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只考慮完成本層的協定和服務。
(2)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該解決物理連線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 (3)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物理層主要功能: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通路、傳輸數據。
1.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的通路,
數據通路 可以是一個
物理媒體 ,也可以是多個物理媒體連線而成。一次完整的
數據傳輸 ,包括激活物理連線,傳送數據,終止物理連線。所謂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體參與,都要在通信的兩個
數據終端設備 間連線起來,形成一條通路。
2.傳輸數據,物理層要形成適合數據傳輸需要的
實體 ,為數據傳送服務。一是要保證數據能在其上正確通過,二是要提供足夠的
頻寬 (頻寬是指每秒鐘內能通過的
比特 (BIT)數),以減少信道上的擁塞。傳輸數據的
方式 能滿足點到點,一點到多點,串列或並行,半雙工或全雙工,同步或
異步傳輸 的需要。
3. 完成物理層的一些管理工作。
組成部分 物理層的媒體包括架空明線、平衡電纜、
光纖 、無線信道等。通信用的互連設備指DTE和DCE間的互連設備。DTE即數據
終端 設備,又稱
物理設備 ,如計算機、終端等都包括在內。而DCE則是
數據通信 設備或電路連線設備,如數據機等。
數據傳輸 通常是經過DTE──DCE,再經過DCE──DTE的路徑。互連設備指將DTE、DCE連線起來的裝置,如各種插頭、插座。LAN中的各種粗、細
同軸電纜 、T型接、插頭,接收器,傳送器,
中繼器 等都屬物理層的媒體和
連線器 。
物理層 重要內容 物理層的接口的特性
(1) 機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
(2) 電氣特性
指明在接口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範圍。
(3) 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意。
(4)規程特性 指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物理層的主要特點:
(1)由於在OSI之前,許多物理規程或協定已經制定出來了,而且在數據通信領域中,這些物理規程已被許多商品化的設備所採用,加之,物理層協定涉及的範圍廣泛,所以至今沒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層協定,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規程,將物理層確定為描述與傳輸媒體接口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特性。
(2)由於物理連線的方式很多,傳輸媒體的種類也很多,因此,具體的物理協定相當複雜。
信號的傳輸離不開傳輸介質,而傳輸介質兩端必然有接口用於傳送和接收信號。因此,既然物理層主要關心如何傳輸信號,物理層的主要任務就是規定各種傳輸介質和接口與傳輸信號相關的一些特性。
1.機械特性
也叫物理特性,指明通信實體間硬體連線接口的機械特點,如接口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這很像平時常見的各種規格的電源插頭,其尺寸都有嚴格的規定。
已被ISO 標準化了的
DCE 接口的幾何尺寸及插孔芯數和排列方式。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數據終端設備,用於傳送和接收數據的設備,例如用戶的計算機)的連線器常用插針形式,其幾何尺寸與.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數據電路終接設備,用來連線DTE與數據通信網路的設備,例如Modem
數據機 )連線器相配合,插針芯數和排列方式與DCE連線器成鏡像對稱。
2.電氣特性
規定了在物理連線上,導線的電氣連線及有關電路的特性,一般包括:接收器和傳送器電路特性的說明、信號的識別、最大傳輸速率的說明、與互連電纜相關的規則、傳送器的輸出
阻抗 、接收器的輸入阻抗等電氣參數等。
3.功能特性
指明物理接口各條信號線的用途(用法),包括:接口線功能的規定方法,接口信號線的功能分類--數據信號線、控制信號線、定時信號線和接地線4類。
4.規程特性
指明利用接口傳輸比特流的全過程及各項用於傳輸的事件發生的合法順序,包括事件的執行順序和數據傳輸方式,即在物理連線建立、維持和交換信息時,DTE/DCE雙方在各自電路上的動作序列。
以上4個特性實現了物理層在傳輸數據時,對於信號、接口和傳輸介質的規定。
重要標準 物理層的一些標準和協定早在OSI/TC97/C16 分技術委員會成立之前就已制定並在套用了,
物理層 OSI也制定了一些標準並採用了一些已有的成果。下面將一些重要的標準列出,以便讀者查閱。
ISO2110:稱為"數據通信----25芯DTE/DCE接口連線器和插針分配"。它與EIA(美國電子工業協會)的"RS-232-C"基本兼容。
ISO2593:稱為"數據通信----34芯DTE/DCE----接口連線器和插針分配"。
ISO4902:稱為"數據通信----37芯DTE/DEC----接口連線器和插針分配"。與EIARS-449兼容。
CCITT V。24:稱為"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電路終接設備之間的
接口 電路定義表"。其功
能與EIARS-232-C及RS-449兼容於100序列線上。
特性 反映在物理
接口 協定中的物理接口的4個特性是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與規程特性。:
(1)機械特性, 指明
接口 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
尺寸 、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這很像平時常見的各種規格的電源插頭的
尺寸 都有嚴格的
規定 。
物理層
(2)電氣特性, 指明在
接口 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範圍。
物理層的電氣特性
規定 了在物理連線上傳輸二進制位流時
線路 上信號電壓高低、阻抗匹配
情況 、傳輸
速率 和距離的限制等.早期的電氣特性標準定義物理連線邊界點上的電氣特性,而較新的電氣特性標準定義的都是傳送器和接收器的電器特性,同時還給出了互連電纜的有關規定.比較起來,較新的標準更有利於傳送和接收線路的集成化工作.物理層
接口 的電氣特性主要分為三類:非平衡型,新的非平衡型和新的平衡型。
非平衡型的信號傳送器和接收器均採用非平衡
方式 工作,每個信號用一根導線傳輸,所有信號共用一根地線.信號的電平是用+5V~+15V,表示二進制"0",用-5V~-15V,表示二進制"1".
信號傳輸速率 限於20Kbps以內,電線
長度 限於15M以內.由於
信號線 是單線,因此線間干擾大,傳輸
過程 中的外界干擾也很大。
在新的非平衡型標準中,傳送器採用非平衡
方式 工作.接收器採用平衡方式工作(即差分接收器).每個信號用一根導線傳輸.所有信號共用兩根地線,即每個方向一根地線.信號的電平使用+4v~+6v表示二進制"0",用-4V~-6V表示二進制"1".當傳輸距離達到1000M時,信號傳輸
速率 在3kbps以下,隨著傳輸速率的提高,傳輸距離將縮短.在10M以內的近距離
情況 下,傳輸速率可達300kbps。由於接收器採用差分方式接收,且每個方向獨立使用信號地,因此減少了線間干擾和外界干擾.
物理層 新的平衡型標準
規定 ,傳送器和接收器均以差分
方式 工作,每個信號用兩根導線傳輸,整個
接口 無需共用信號就可以正常工作,信號的電平由兩根導線上信號的差值表示.相對於某一根導線來說,差值在+4V~+6V表示二進制"0",差值在-4V~-6V表示二進制"1".當傳輸距離達到1000M時,信號傳輸率在100kbps以下;當在10m以內的近距離傳輸時,
速率 可達10Mbps。由於每個信號均使用雙線傳輸,因此線間干擾和外界干擾大大削弱,具有較高的抗共模干擾能力。
(3)功能特性,規定了接口信號的來源、作用以及其他信號之間的關係。即物理
接口 上各條
信號線 的功能分配和確切定義。物理
接口 信號線 一般分為數據線、控制線、定時線和地線。
DTE/DCE標準接口的功能特性主要是對各接口信號線作出確切的功能定義,並確定相互間的操作關係。對每根接口信號線的定義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一線一義法,即每根信號線定義為一種功能,CCITT V24、EIA RS-232-C、EIA RS-449等都採用這種方法;另一種方法是一線多義法,指每根信號線被定義為多種功能,此法有利於減少接口信號線的數目,它被CCITT X。21所採用。
常用連線機械特性 接口信號線按其功能一般可分為
接地線 、
數據線 、
控制線 、定時線等類型。對各信號線的命名通常採用數字、字母組合或英文縮寫三種形式,如EIA RS-232-C採用字母組合,EIA RS-449採用英文縮寫,而CCITT V。24則以數字命名。在CCITT V。24建議中,對DTE/DCE接口信號線的命名以1開頭,所以通常將其稱為100系列接口線,而用於DTE/ACE接口信號線命名以2開頭,故將它稱做200系列接口信號線。
(4)規程特性, 定義了再
信號線 上進行二進制比特流傳輸的一組操作
過程 ,包括各信號線的工作順序和時序,使得比特流傳輸得以完成。
DTE/DCE標準接口的規程特性規定了DTE/DCE接口各信號線之間的相互關係、動作順序以及維護測試操作等內容。規程特性反映了在數據通信過程中,通信雙方可能發生的各種可能事件。由於這些可能事件出現的先後次序不盡相同,而且又有多種組合,因而規程特性往往比較複雜。描述規程特性一種比較好的方法是利用狀態變遷圖。因為狀態變遷圖反映了系統狀態的變遷過程,而系統狀態遷移正是由當前狀態和所發生的事件(指當時所發生的控制信號)所決定的。
不同的物理
接口 標準在以上4個重要特性上都不盡相同。實際網路中比較廣泛使用的是物理
接口 標準有EIA-232-E、EIA RS-449和CCITT的X。21建議。EIA RS-232C仍是目前最常用的計算機異步通信接口。
接口協定 電話網路modems-V。92
IRDA物理層
USB物理層
EIARS-232,EIA-422,EIA-423,RS-449,RS-485
Ethernet physical layerIncluding10BASE-T,10BASE2,10BASE5,100BASE-TX,100BASE-FX。100BASE-T,1000BASE-T,1000BASE-SX還有其他類型
Varieties of802。11Wi-Fi物理層
DSL
ISDN
T1 and otherT-carrierlinks, and E1 and otherE-carrierlinks
SONET/SDH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
GSMUm air interface物理層
Bluetooth物理層
ITURecommendations: seeITU-T
IEEE 1394 interface
TransferJet物理層
Etherloop
ARINC 818航空電子數字視頻匯流排
G。hn/G。9960物理層
CAN bus(controller area network)物理層
通信硬體 物理層常見設備有:網卡光纖、CAT-5線(RJ-45接頭)、集線器有整波作用、Repeater加強信號、串口、並口等。
通信硬體包括
通信適配器 (也稱
通信接口 )和數據機(MODEM)以及
通信線路 。從
原理 上講,物理層只解決DTE和DCE之間的比特流傳輸,儘管作為
網路節點 設備主要組成部分的通信控制裝置,其本身內涵在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甚至更高層,在內容上分界並不很分明,但它所包含的
MODEM 接口 、
比特 的採樣傳送、比特的緩衝等功能是確切屬於物理層
範疇 的。為了實現PC機與數據機或其它串列設備通信,首先必須使用
電子 線路 將PC機內的並行數據轉成與這些設備相兼容的比特流。除了比特流的傳輸之外,還必須解決一個字元由多少個比特組成及如何從比特流中提取
字元 等技術問題,這就需要使用通信適配。
通信適配器 可以認為是用於完成二進制數據的串、並轉換及一其它相關功能的
電路 。
通信適配器 按通信規程來劃分可分為TTY(Tele Type Writer,
電傳打字機 )、
BSC (Birary Synchronous Commuication,二進制
同步通信 )和
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 )三種。
IBM PC 異步
通信適配器 :使用TTY
規程 的異步通信適配採用RS-232C接口標準。這種
通信適配器 除可用於PC機在線上通信外,還可以連線各種採用RS-232C
接口 的
外部設備 。例如,可連線採用RS-232C接口的
滑鼠 器、數位化儀等
輸入設備 ;可連線採用RS-232C接口的
印表機 、繪圖儀及CRT
顯示器 等各種
輸出設備 。可見,異步
通信適配器 的用途是很廣泛的。異步通信規程將每個字元看成一個獨立的信息,字元可順序出現在比特流中,字元與字元間的間隔
時間 是任意的(即字元間採用異步定時),但字元中的各個比特用固定的
時鐘頻率 傳輸。字元間的異步定時和字元中比特之間的同步定時,是
異步傳輸 規程的特徵。
1位
起始位 :以邏輯“0”表示,通信中稱“空號”(SPACE)。
1位奇/偶檢驗位:用於檢錯。
1~2位停止位:以邏輯“1”表示,用以作字元間的間隔。這種傳輸
方式 中,每個字元以起始位和停止位加以分隔,故也稱“起--止”式傳輸。
串列口 將要傳送的數據中的每個並行字元,先轉換成串列比特串,並在串前加上起始位,串後加上檢驗位和停止位,然後傳送出去。接收端通過檢測起始位,檢驗位和停止位來保證接收字元中比特串的完整性,最後再轉換成並行的字元。
串列異步通信 適配器本身就象一個
微型計算機 ,上述功能均由它
透明 地完成,不須
用戶 介入。早期的異步
通信適配器 被做成單獨的
外掛程式 板形成,可直接插在PC機的系統擴充槽內供使用,後來大多將異步通信適配器與其他適配器(如印表機、
磁碟驅動器 等的適配器)做在一塊稱作多功能板的外掛程式板上。也有一些高檔微機,已將異步
通信適配器 做在系統
主機板 上,作為
微機系統 的一個常規部件。
編程方法 PC機的
異步串列通信 編程方法內容包括DOS、WINDOWS和BIOS級PC通信、基於異步通信與器的系統的PC通信以及通信編程方法。
DOS通信 PC機 一般常有兩個異步串列
連線埠 ,分別稱作COM1和COM2,它們都符合RS-232C標準。在
DOS作業系統 中,COM1、COM2被作為I/O設備進行管理,COM1、COM2便是它們的
邏輯設備 名。據此,DOS便可通過對COM1、COM2操作實現異步串列通信。DOS的MODE命令可用以設定異步
串列連線埠 的
參數 ,DOS的COPY命令允許將異步串列連線埠作為一個特殊的"
檔案 ",進行
數據傳輸 。下面舉一個利用DOS的MODE、COPY命令,進行雙機
鍵盤 輸入字元傳輸的
例子 。 MODE命令的
格式 如下:
MODE 連線埠名:
速率 ,校驗方式,數據位數,停止位位數
其中連線埠名為COM1或COM2;傳輸
速率 可選110、150、300、600、1200、2400、4800或9600bps;校驗
方式 為E(
偶校驗 )、(
奇校驗 )或N(無校驗);數據位數為7或8位;停止位位數為1或2位。通信雙方設定的參數應一致,如雙方都打入如下命令:MODE COM1:1200,E,7,1則表示
雙方 以COM1為異步通信連線埠以1200bps、偶校、7位數據位、1位停止位的設定參數進行通信。DOS中有一標準控制台COM,實際上作輸入時COM即鍵盤,作輸出時COM即
顯示器 。
準備傳送的PC機執行如下命令:COPY CON:COOM1:表示將從鍵盤收到的信息通過COM1
串列口 傳送。
準備接收的PC機執行如下命令:COPY COM1:CON:則表示將接收來自COM1
串列 口信息,並在顯示器上顯示。
兩台PC機分別執行完上述命令後,在傳送方鍵盤上輸入的字元便會在接收方顯示器上顯示出來。上面介紹的是用DOS的MODE、COPPPY命令實現的最簡單的PC通信。在
MS-DOS 的高版本中(例如MS-DOS V6。0)還提供了一條命令,叫作INTERLNK,實際上它是一個通信
程式 。使用INTERLNK
命令 和一根連線兩台PC機
串列連線埠 的電纜,可以使一台PC機從另一台PC機的磁碟驅動器中存取數據並運行程式,無需再使用
軟碟 去
拷貝 檔案。用以鍵入命令的PC機叫客戶機(Client),與客戶機相連的PC機叫
伺服器 (Server)。客戶機使用伺服器的驅動器和
印表機 ,伺服器顯示兩台PC 機的連機狀態。
當兩台PC機被INTERLNK連線以後,伺服器上的驅動器便以擴驅動器的形式映象到客戶機上,若兩台PC機原來均有A、B、C三個
驅動 器,則連線後客戶機除了自身的三個驅動器外,又多了E、F、G(伺服器驅動器映象)三個擴展驅動器,客戶機可以象使用自己的驅動器一樣使用這些擴展
驅動器 。使用INTERLNK時,每台PC機上至少要有一個空閒的
串列口 ,還要一根3號線或7號線的
零數據機 (Null MODEM)串列
電纜線 ,客戶機上至少有16K空閒記憶體,伺服器上至少有130K空閒
記憶體 。
在客戶機的CONFIG系統配置檔案。SYS中添加如下命令:devive=c:\dos\interlnk。exe/drives:5
再重新啟動客戶機,便可裝入INTERLNK。這裡假設interlnk。exe存於
客戶機 C驅動器的DOS子
目錄 中,/drives:5參數用於映象5個伺服器驅動器,預設
情況 下為3個驅動器。伺服器上啟動INTERLNK不需要其CONFIG。SYS作任何改動,只需在DOS
命令提示符 下鍵入intersvr即可。此時,
螢幕 底部出現一行
狀態信息 ,顯示INTERLNK的連線狀態。
PC通信 Microsoft Windows的
應用程式 Terminal允許用戶PC機與其它計算機連線並交換數據,也可仿真為將與之交換數據的遠程計算機所要求的終端類型。下面給出一台PC機套用WINDOWS的Terminal從具有連機服務的遠程系統讀取檔案的通信
過程 。
打開
終端 ——使用設定(Settings)
選單 設定參數——查閱檔案——使用傳輸(Transfers)選單接收一個檔案——與遠程計算機脫機——使用phone選單掛起數據機——使用檔案(File)選單存儲檔案——退出
終端 BIOS 常見的物理層設備 Repeater加強信號。
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