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來歷
牛華鎮為千年鹽鎮,是蜀郡。太守李冰最早發現“鹽溉”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早突破百米深石油豎井的地方。牛華鎮是五通橋鹽磷化工生產基地。因鎮後山腳下有一條四季常青的流花溪,又因古漢語裡“華”通假“花”,久而久之“流”成了“牛”,“流花”就音轉為“牛華”而得名。
城鎮發展
鎮境內有舊城、新區兩大農貿市場,電話安裝5386門,光纖電視入網6500戶,有普通中國小、幼稚園等學校9所,其中有全套多媒體網路設施國小1所。國中為牛華一中,高中為
牛華中學,國小比較好的是二碼頭國小和震華國小。有醫院4所,醫療站(點)20多個。有電影院、劇院、文化站、公園、舞廳等文化娛樂場所35個,琴、棋、書、畫文體組織6個,被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戲劇之鄉”,被評為省級文化先進鎮。
歷史沿革
清乾隆十六年(1795年)鎮境隸
犍為縣中里,民國24年(1935年)置牛華鎮,隸犍為縣第四區,轄21條街38保。
民國38年(1949年),鎮境以北小部分屬雲華鄉,隸
樂山縣第二區。
1950年8月隸犍為縣第八區,1951年10月為
五通橋市牛華鎮。1952年11月,牛華鎮為第三區公所駐地,轄一鎮(牛華鎮)三鄉(
岷江鄉、
解放鄉、
民勝鄉)。
1954年6月,樂山縣
新廟鄉,杉樹鄉,
新雲鄉劃歸五通橋市第三區,時第三區轄一鎮(牛華鎮)五鄉(岷江鄉、解放鄉、民勝鄉、新廟鄉、杉樹鄉)。
1955年1月撤銷市級建制,牛華鎮升為縣級鎮,1956年劃民勝、
岷江、解放等小鄉置解放鄉。
1958年改解放鄉為解放公社。
1984年改解放公社為解放鄉。
1987年解放鄉併入牛華鎮。
1992年9月,牛華鄉併入牛華鎮。
2005年,牛華鎮轄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6個村民委員會。
自然條件
境內大部分為淺丘,其餘為
岷江、涌澌江沖積平地和江心州壩,地勢東高西低 ,東為淺丘。境內最高峰為浸水村7組白岩寺海拔465.8米,最低點沔壩村8組海拔350米。
境內河道屬岷江,流域面積13.13.平方千米,從市中區青衣壩入境流經
湯家壩村、沙板灘村、三塔村、
三江村,長14千米, 主要支流婆婆溪。
2005年,該鎮面積48.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80米。其中耕地面積16969畝,林地8487畝(其中經濟林地957畝、竹林地3277畝、天然林管護林地4428畝);水域面積8877 畝,集鎮面積3.2平方公里。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1.4631萬畝,人均0.75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003萬畝,林地面積0.8959萬畝。芽菜、水鄉湯圓粉等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國第1位,是國家重要的生產基地。2011年農業總產值4313萬元 。
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4700噸,人均1259千克,其中水稻4873噸,小麥176噸,玉米1620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043萬畝,產量65噸,其中花生65噸。 蔬菜種植面積0.726萬畝,產量14655噸,主要品種有葉菜類,瓜菜類,塊根、塊莖類,其中大白菜1460噸,青菜7500噸。
芽菜產量5000噸,產值達到1500萬元。
畜牧業以豬牛羊家禽類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7.56萬頭,年末存欄0.1918萬頭;羊飼養量0.0750萬隻,年末存欄0.017萬隻;牛飼養量0.0738萬頭,年末存欄0.0371萬頭;家禽飼養量78.3萬羽,上市家禽53.5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2585噸,其中豬肉2043噸,牛肉30噸,羊肉5噸;禽蛋2120噸;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6%。
2011年末,累計造林1.36萬畝,其中
防護林104畝,經濟林957畝,竹林3277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1萬株,林木覆蓋率37.4%,活立木蓄積量2.3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82萬畝,產量174噸,主要品種有柑橘類,其中紅柑1500噸。
漁業以養殖鯽魚、鯉魚、
草魚、
鰱魚四大家魚、淡水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0.19平方千米。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0.14公頃,產量30噸,漁業總產值70.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9%。
2011年,擁有大型農業機械136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綠色環保農產品芽菜、水鄉湯圓粉;農民人均純收入7849元。
工業
牛華鎮是
五通橋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鹽磷化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沔壩小區產業集群。2011年工業總產值64.5億元,比上年增加15%。
2011年,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職工0.55萬人,實現
工業增加值16.7億元,比上年增加25%。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3家,職工0.3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3.37億元,比上年增加25%。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1家。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
商業網點16個,職工110人; 2011年社會
商品銷售總額達8.75億元,比上年增加17.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5億元,比上年增加16%。
財政
2011年財政總收入2517萬元,比上年增加5%。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6個,演職人員1200人,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7個,建築面積280平方米,藏書200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7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人 。
教育
2011年末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3所,在校幼兒322人,專任教師11人。有
公辦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240人,專任教師12人;國小3所,在校生1411人,專任教師10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1091人,專任教師6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89人;
科技
2011年末擁有各類科技人才22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30人,經營管理人才62人,技能人才45人,農村實用人才288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病床138張, 專業衛生人員90人,其中執業醫師40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2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9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2人。
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0%,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2萬人,參保率97%。
體育
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人。75%的城市社區和1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廣播電視
1956年5月開通牛華有線廣播站,鄉鎮到村15桿千米,村以下35桿千米,現有廣播喇叭0.2萬隻,入戶率30%,通響率20%。
1990年1月開通牛華有線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0.9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7戶,人數4920人,支出82.8045萬元,比上年增長10.1%,月人均168.3元,比上年增長15.3%;
城市醫療救助26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290人次。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10戶,人數761人,支出76.1868萬元,比上年增長23.12%,月人均83.42元,比上年增長27.94%;有敬老院1個,床位150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2人,支出24.88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0人,支出4.08萬元;
農村醫療救助2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69人次,農村臨時救濟75人次,支出3.075萬元。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2.4496萬元,比上年增長6.7%。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境內已形成由公路、水路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2011年客運總量6.8萬人次,貨運總量50萬噸。
104省道境內長8.5千米,
雙向四車道。有鎮級公路2條,總長16千米。2011年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185輛,2000噸位;客運汽車25輛、300座位;貨運量36萬噸,貨運周轉量2萬噸·千米,客運量60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萬人·千米。
境內通航河道1條,總長14千米,其中岷江河為3級航道,最大通航能力為100噸級船舶。 2011年貨運量3.6萬噸,貨運周轉量0.25萬噸·千米。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2千米,投遞點158個,鄉村通郵率81%;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6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54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2萬件,征訂報紙2.47萬份、雜誌0.63萬冊,業務收入126萬元。
電信企業4家,服務網點15個;
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000門,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比上年增加15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80.0%,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1.7萬戶,比上年增加50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48.5%,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30千米,主幹電纜達3.7對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1.5萬個,其中已占用連線埠總數0.6萬個,
寬頻接入用戶0.57萬戶,比上年增加15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00萬元。
旅遊業概況
有賓館、旅社、招待所16家,床位120張;有一定規模和接待能力的旅遊定點車輛3輛。
2011年共接待國內遊客10.5萬人次,旅遊收入57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和15%。
鎮區市政建設
城市道路
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13.5千米,人均擁有
道路長度0.54米;道路鋪裝面積16.2平方千米,
人均擁有道路面積6.48平方米;城市橋樑2座,總長度0.49千米。
公共運輸
2011年末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1條,運營總里程達5.67萬千米,公交運營車輛2輛,萬人擁有量為0.5台,年客運量9萬人次;計程車15輛,萬人擁有量3台,年客運量2.5萬人。
給排水
2011年末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7千米,生產能力2萬噸/日,年工業用水30萬噸、生活用水14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9%,年人均生活用水4.2噸。
供電
2011年末鎮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0.016兆伏安,
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度96千米,
用電負荷15000千瓦,是
國家電網公司確定的重點電網之一。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2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3%,供電可靠率×97%。
燃氣
2011年末鎮區天然氣(煤氣)管線5千米,加氣站1個,天然氣(煤氣)用戶5120戶,其中工業用戶2戶,居民用戶5118戶,燃氣普及率為33%,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30立方米。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區公園2個,公園面積 1公頃,園林綠地面積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 4公頃,綠化覆蓋率23%,人均綠地3平方米。
美食
四川麻辣燙以樂山一帶為代表,樂山
麻辣燙的佼佼者則集中在
五通橋區。說起五通橋這個彈丸之地,確是四川鼎鼎有名的“食府”之一,
西壩豆腐、麻辣燙和
豆腐腦都產於此;而該區的牛華鎮,更是有著最佳麻辣燙和豆腐腦之稱的“雙料食府天堂”。
牛華豆腐腦
牛華豆腐腦,歷史悠久,回味無窮,樂山各地都能看到打牛華
豆腐腦的招牌呢。何四娘豆腐腦,那裡應該是最開始的豆腐腦。以前在人市口的門面上,搬到了南華宮裡面的巷子去了。小時候有個感冒發熱,媽媽就會給到5毛錢(5元一碗了)去吃碗豆腐腦,基本吃完就好了。因為其又麻又辣,能發汗,治療感冒。其他小吃諸如
牛肉夾餅,薄餅,豆腐乾夾絲絲,黃雞肉,雷四嬢
蛋烘糕,眼鏡
油燙鴨,
葉兒粑,都很出名,也讓人回味無窮。
牛華麻辣燙
牛華
麻辣燙既能飽肚子更能解饞,可做法並不複雜:其湯汁以雞湯加入桂皮、陳皮、乾辣椒段、胡椒、
八角、
三奈、漢源花椒、豆腐乳汁、
醪糟汁等熬制而成,用砂鍋置於文火上,放在環形的桌內,使鍋沿略高於桌面。說清麻辣燙的主料可真五花八門,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到枝頭掛的、土裡生的,應有盡有:鴿肉、雞翅、腳皮、雞脯、雞腿、鴨舌、鴨掌、鵪鶉蛋、牛肉、
牛肚、
羊肉、對蝦、
龍蝦、
鯽魚、
泥鰍、
鱔魚、土豆、紅薯、側耳根、黃瓜、
苦瓜、
扁豆、蘑菇、香菇、金針菇、麵筋、
豆皮、粉片、冬粉、海帶、木耳、豆芽、
豆腐乾、
油豆腐、
苦筍、
高筍、
萵苣葉(欲稱鳳尾)、
蓮藕……除粉片、冬粉和
豬血旺是置於竹漏勺中煮熟,豆芽和側耳根是用細線捆在竹籤上外,其餘主料或切成片、或剁成塊、或撕成絲,穿在細細的竹籤上,分門別類地放在小方簍里。顧客可以根據口味自由挑選。不同於成都
麻辣燙那樣用精鹽、辣椒末、花椒末、味素、蔥花配成的乾碟,也不是一般的
紅油辣椒碟,
牛華麻辣燙的作料碟又堪稱一絕:麻辣燙中堪稱極品的是鴨舌,牛華人俗稱“飛機”,其鮮嫩爽口程度不知比
牛肚、鴨掌和
泥鰍強上多少倍!
牛華
麻辣燙一般分紅白簽:每隻5毛左右的白簽是素菜和較為便宜的葷菜,1元左右一隻的紅簽大多是葷菜。差不多100元,連帶酒水,就能讓五六個人體面地吃個暢快。冬天圍著火爐吃的渾身暖烘烘,夏天就著冰啤酒清熱
敗火。麻辣燙小店遍布城鄉大街小巷,老少鹹宜。
牛華麻辣燙不僅在四川小吃中奠定了其“蜀酋”地位,而且還走出四川,為全國人民帶去了愜意的享受。
麻辣燙的吃法不同於中餐菜,不是將已烹調好的菜餚端到桌子上就可以吃;而是把一些半成品菜品端到桌上,由自己親手操作(烹飪),自燙自食;菜品的燙(煮)食火候,就掌握在
麻辣燙食客的手中。
1、涮:即將用料夾好,在鍋中燙熟,其要決是:首先要區別各種用料,不是各種用料都是能燙食的。一
般來說,質地嫩脆,頃刻即熟的用料適用於燙(涮)食,如
鴨腸、腰片、肝片、
豌豆苗、菠菜等;而質地稍密一些,頃刻不易熟的,要多燙一會兒,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觀察汤滷變化,當汤滷滾沸、不斷翻滾、並且汤滷上油脂充足時,燙食味美又可保溫;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過頭,食物則變老,火候不到,則是生的;第四,燙時必須夾穩食物,否則掉入鍋中,則易煮老、煮化。
2、煮:即把用料投入湯中煮熟。其要決是:首先要選擇可煮的用料,如
帶魚、
肉丸、香菇等這些質地較緊密的,必須經過長時間加熱才能食用的原料;其次,要掌握火候,有的煮久了要煮散、煮化。
3、吃
麻辣燙的經驗應是先葷後素,燙食時湯汁一定要滾開,要全部浸入湯汁中燙食;其次是調節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者,可從火鍋邊上油處燙食;反之則從中間沸騰處燙食;再次就是吃麻辣燙時,必須配一杯茶,以開胃消食,解油去膩,換換口味,減輕麻辣之感。
健康吃法
麻辣燙是很多人都愛吃的街頭小吃,由於含油脂量大,曾被列入
垃圾食品之列,那么麻辣燙怎么吃最營養呢?
有些人認為麻辣燙是一種不健康的食物,或許更多地是因為它出身卑微,價錢低廉,擔心其安全特性。實際上,如果能夠在食品安全方面把好關,並進行合理的搭配,麻辣燙說得上是一種相當不錯的快餐食品,比煎炸食品要健康得多,也環保得多。
首先,麻辣燙並不辣,如果不要求多放辣椒的話。倒是可以放芝麻醬,它是非常健康的一種調料,富含鈣和
維生素E。常常加入蒜汁,還有殺菌作用。
其次,
麻辣燙通常有多種綠葉蔬菜,有多種豆製品原料,有海帶等藻類,有蘑菇等菌類,有薯類,有魚類,有蛋類等等,相比之下,植物性原料品種占優勢。只要合理搭配,它比一般的快餐菜餚更容易達到酸鹼平衡的要求,也符合食物多樣化的原則。
第三,麻辣燙的加熱溫度並不高,也不會產生油煙和脂肪
高溫氧化問題。和高溫烹炒相比,對空氣環境
污染較小。
第四,涮菜的過程中可以去除蔬菜中的部分
草酸、
亞硝酸鹽和農藥,雖然損失一部分維生素C,但也減少了
抗營養因素和有毒物質。只要注意定期更換涮菜水,涮的過程中少加鹽,就是非常好的烹調方式。
最後,
麻辣燙的調料可以做到健康低脂。涮菜的時候沒有放油,調拌的時候也可以按照顧客的要求減少放油量,總體來說,原料含脂肪少,熱量比較低。相比之下,炒菜的時候,往往要經過滑油、
烹炒、淋明油三個加油過程,而且顧客無法選擇菜餚的放油量
教育
高中
國中
國小
幼稚園
行政轄區
人口數據
2005年末,該鎮轄4個社區、126個居民小組,16個行政村、12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2456戶,總人口4247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567人,總人口中男20918人、女21552人,人口密度969人/平方公里。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0457 |
男 | 20264 |
女 | 20193 |
家庭戶戶數 | 1382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9966 |
家庭戶男 | 19963 |
家庭戶女 | 20003 |
0-14歲(總) | 6413 |
0-14歲男 | 3258 |
0-14歲女 | 3155 |
15-64歲(總) | 29248 |
15-64歲男 | 14746 |
15-64歲女 | 14502 |
65歲及以上(總) | 4796 |
65歲及以上男 | 2260 |
65歲及以上女 | 253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8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