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

牛排

牛排,或稱牛扒,是塊狀的牛肉,是西餐中最常見的食物之一。牛排的烹調方法以煎和燒烤為主。

歐洲中世紀時,豬肉及羊肉是平民百姓的食用肉,牛肉則是王公貴族們的高級肉品,尊貴的牛肉被他們搭配上了當時也是享有尊貴身份的胡椒及香辛料一起烹調,並在特殊場合中供應,以彰顯主人的尊貴身份。

清末小說中已出現「牛排」、「豬排」等西菜菜名,可能是因形似上海「大排」(豬丁骨),故名「」。而在上海話里,「排」發[ba]音,廣東又作牛扒

基本介紹

牛排種類,TENDERLOIN(菲力牛排),RIB-EYE(肉眼牛排),SIRLOIN(西冷牛排,沙朗牛排),T-BONE(T骨牛排),乾式熟成牛排(Dry aged steak),牛排熟度,按溫度劃分,按觸覺劃分,牛排等級,牛排軼聞,世界最貴牛排,名不副實牛排,其它:,牛排做法,營養成份,選購竅門,

牛排種類

牛排的種類非常多,常見的有以下四種以及一種特殊頂級牛排品種(乾式熟成牛排):

TENDERLOIN(菲力牛排)

(嫩牛柳,牛裡脊)
TENDERLOIN又叫FILLET(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幾乎不含肥膘。由於肉質嫩,很受愛吃瘦肉朋友的青睞。
食用技巧:煎成3成熟, 5成熟和7成熟皆宜。

RIB-EYE(肉眼牛排)

牛肋上的肉,瘦肉肥肉兼而有之,由於含一定肥膘,這種肉煎烤味道比較香。
食用技巧:不要煎得過熟,3成熟最好。

SIRLOIN(西冷牛排,沙朗牛排)

(牛外脊)
牛外脊上的肉,含一定肥油,在肉的外延帶一圈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吃。
食用技巧:切肉時連筋帶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過熟。

T-BONE(T骨牛排)

亦作丁骨,呈 T 字型(或「丁」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兩側一邊量多一邊量少,量多的是西冷,量稍小的便是菲力,中間被肋骨隔著。注釋:此種牛排在美式餐廳更常見,由於法餐講究製作精緻,對於量較大而質較粗糙的T骨牛排較少採用。

牛排
菲力牛排肉眼牛排西冷牛排沙朗牛排)、T骨牛排……這些名稱都是英語翻譯來的,他們各有各的特點:菲力牛排(FILET)也稱牛裡脊,腰內肉,特點是瘦肉較多,高蛋白,低脂肪,比較適合喜歡減肥瘦身,要保持身材女子;西冷牛排(SIRLOIN),也叫沙朗牛排,是外脊肉,牛的後腰肉,含一定肥油,尤其是外延有一圈呈白色的肉筋,上口相比菲力牛排更有韌性、有嚼勁,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T骨牛排(T—BONE),是牛背上的脊骨肉,呈T字型,兩側一邊是菲力,另一邊是西冷,既可以嘗到菲力牛排的鮮嫩又可以感受到西冷牛排的芳香,一舉兩得。

乾式熟成牛排(Dry aged steak)

乾式熟成牛排一般常用頂級肉眼牛排存放至少7~24天風乾,這個過程使牛肉顏色變深,牛肉的結蒂組織軟化,同時又由於部分水分的蒸發而令牛肉的肉味更醇厚。恆溫室採用斜面設計,在風乾時將油分多的部分放在上方,油脂融化後就順著斜面流到牛肉中,保證將所有寶貴的肉汁都封在牛肉之中。製作牛排時都挑選的牛肉為120-140天左右的谷飼牛肉,只挑選肉眼、西冷、菲力這幾個部位,這些部分的分量通常不到一頭牛的十分之一。常常是各國政客喜愛的饕餮美食,例如巴菲特鐘愛紐約一家餐館的乾式熟成牛排。他曾經在用餐時,玩笑的說了一句:“如果周五吃不到它,也許我就無法預測未來經濟的方向。”

牛排熟度

牛排有別於其他大部份熟食,牛排通常不會煮至全熟,而是可以以個人喜好調較生熟程度。生熟程度以奇數區分,主要分為:
全生牛排(Raw):完全未經烹煮的生牛肉,這種做法只會用在某些菜式例如韃靼牛肉、基特福(Kitfo,衣索比亞菜餚)或生牛肉沙拉。
近生牛排(Blue):正反兩面在高溫鐵板上各加熱30~60秒,目的是鎖住牛排內濕潤度,使外部肉質和內部生肉口產生口感差,外層便於掛汁,內層生肉保持原始肉味,再者視覺效果不會像吃生肉那么難接受
一分熟牛排(rare):牛排內部為血紅色且內部各處保持一定溫度,同時有生熟部分。
三分熟牛排(medium rare):大部分肉接受熱量滲透傳至中心,但還未產生大變化,切開後 上下兩側熟肉棕色,向中心處轉為粉色再然後中心為鮮肉色,伴隨刀切有血滲出。(新鮮牛肉和較厚牛排這種層次才會明顯,對冷凍牛肉和薄肉排很難達到這種效果)
五分熟牛排(medium):牛排內部為區域粉紅可見且夾雜著熟肉的淺灰和綜褐色,整個牛排溫度口感均衡。
七分熟牛排(medium well):牛排內部主要為淺灰綜褐色,夾雜著少量粉紅色,質感偏厚重,有咀嚼感。
全熟牛排(well done):牛排通體為熟肉褐色,牛肉整體已經烹熟,口感厚重。

按溫度劃分

一分熟牛排(rare):125°F
牛排牛排
三分熟牛排(medium rare):130-135°F
五分熟牛排(medium):140-145°F
七分熟牛排(medium well):150-155°F
全熟牛排(well done):165°F

按觸覺劃分

近生牛排(blue) :feels soft and squishy 口感柔嫩 濕軟 多汁 新鮮 原生肉感
一分熟牛排(rare):soft to the touch 口感柔嫩 有肉汁鮮味 生熟層次感交匯
三分熟牛排(medium rare):yields gently to the touch 口感大體偏嫩 肉感多元化 相對鮮美
五分熟牛排(medium):yields only slightly to the touch, beginning to firm up 口感不會太嫩 有層次有厚重感
七分熟牛排(medium well):firm to the touch口感開始厚重 有彈性 咀嚼感不錯
全熟牛排(well done):hard to the touch口感堅實 有彈性 有嚼勁
肉品如果非常新鮮,老饕喜歡叫三分熟或五分熟,而一般人叫七分熟比較習慣,而路邊攤的肉品較為低廉,老闆會主動煎到全熟。

牛排等級

日本食用肉等級規格協會進行嚴格的等級規格管理,市場根據“A-5”“B-1”等規格定價交易。
首先,用英文字母把成肉率分為三個等級——A、B、C,A級成肉率最高,C級最低。後面的數字部分是根據“脂肪混雜”、“肉的色澤”、“肉質緊緻和紋理”、“脂肪的色澤和品質”4個項目分出的5個等級。
牛排
“脂肪混雜”表示牛肉霜降的程度;“肉的色澤”以“新鮮的三文魚色”為最好,然後目測判斷牛肉的光澤;“肉質緊緻和紋理”則是考察肉的紋理細緻和柔軟程度;“脂肪的色澤和品質”顏色以白色或奶油色為標準,還要考慮光澤和品質。上述標準各分5個等級,數字越大級別越高。肉質的等級是由4個項目中得分最低的等級來決定的。
其中,“脂肪混雜”是最被重視的一個項目,5級之內又細分為12檔,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級別——“A-5-11”——在成肉率、肉質等級之後再加上脂肪混雜的程度。
澳洲及紐西蘭的牛肉分級可區分為下列數種:
A
BEEF
肉牛
YS
YEARLING STEER
一歲閹公牛
B
BULL
公牛
YG
YOUNG BEEF
二歲肉牛
C
COW
母牛
YGS
YOUNG STEER
二歲閹公牛
S
OX
閹牛
YP
YOUNG PRIME BEEF
優質幼牛
V
VEAL
小肉牛
YPS
YOUNG PRIME STEER
優質小公牛
SS
STEER
小公牛
PR
PRIME BEEF
優質肉牛
Y
YEARLING BEEF
一歲肉牛
PRS
PRIME STEER
優質閹公牛
西方人愛吃較生口味的牛排,由於這種牛排含油適中又略帶肉汁,口感甚是鮮美。東方人更偏愛7成熟,因為怕看到肉中帶血,因此認為血水越少越好。
影響牛排口味的因素很多,如食用速度,當牛排上桌後,享用牛排的速度可以決定牛排是否好吃。因為牛排中既有牛油又含汁液,溫度如果稍低其牛排的鮮香度會隨之降低。
牛排
吃牛排講究火候,而並非享受酥爛口感,這也是在西餐中燉牛肉煎牛排的區別。另外,餐具也會影響牛排的口味。吃牛排的刀一定要鋒利,在吃牛排前一定要先查看一下刀齒是否分明清晰。除此以外,配汁對牛排口味的影響也很大。
在做牛排的時候,如何掌握熟的程度是個功夫活,但是也有簡單的方法。英國的Jamie Oliver在他的youtube中就提到過,煎牛排的時候如何掌握熟度。很簡單,就需要你的一隻手:用手指按牛排,感覺牛排的軟硬程度。同一隻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在捏在一起,虎口到大拇指根的軟硬程度就是rare steak的感覺;拇指和中指就是medium rare;拇指無名指就是medium,最後小拇指和拇指當然就是well done了。

牛排軼聞

世界最貴牛排

——價值2萬元 牛曾享五星級待遇
據CNN報導,年輕的法國男子Alexandre Polmard經營著一個始建於1846年、傳承了六代人的家族老店。店裡的特色,沒有別的,只是牛排的售價,一份可高達3200美元(約合人民幣20500元)——世間再無更貴的牛肉。
牛排

名不副實牛排

——一些食物雖有「steak」之名卻非真正的牛排
梳士巴利漢堡扒(Salisbury steak)等做成的肉餅,也被稱為“漢堡牛排”。

其它:

組裝牛肉

牛排做法

牛排是西方傳統飲食,國內做牛排要明白中西差異,最大的不同就是由於中西方食用牛的品種不同而導致的肉質有根本上的區別。用國內的牛肉做牛排不能參照歐美的做法,主要就是因為歐美做牛排所用的牛肉是專門的品種,非常細嫩,不經過前期處理就能十分軟嫩。網上流傳的牛排做法大都有著根本的錯誤,因為不光忽略了肉質的不同,而且對於牛排處理的原理也是一知半解,以下列出牛排烹飪的原理和簡易做法,供大家參考。
牛排
牛排可煎可烤,但想要內部嫩滑,並且肉香撲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製作溫度分為兩段。
以煎為例,牛排第一次下鍋煎炸一定要大火高溫,這時牛肉表面一層肉脫水變硬,發生美拉德反應,顏色變為深褐色,並且散發出煎炸的香味,在牛肉變焦之前翻一面,將另一面也煎成深褐色。這一階段是為了製作出牛排的風味。
第二階段就是讓內部成熟,而儘量讓之前變硬外部的溫度不要過高,導致肉的表里溫差相差過大。此時有兩種方法,一個是用原鍋改成小火繼續煎炸,但是需要勤翻面,1分鐘左右1次,讓熱力緩慢的進入牛肉內部。二是用放入烤箱低溫烤制,這樣熱力從四面八方穩定的加熱肉品(此法屬於餐廳做法)。這個階段可以讓肉品內部溫度變高,滲出肉汁。
牛排煎烤的時間根據牛肉的面積高度、烹飪器具、灶具火力大小的不同有相應的變化,其他人的標準不能直接照搬,最可靠的還是需要自己去試試。
至於軟嫩,如果肉質本身不行的話還需要醃製,用酸性液體(如優酪乳,醋),鹽水,或者嫩肉粉都可以讓肉軟化。

營養成份

·熱量 (1351.71千卡) ·蛋白質(149.29克) ·脂肪 (26.17克) ·碳水化合物 (142.16克) ·膳食纖維 (1.87克) ·維生素A(371.30微克) ·胡蘿蔔素(1.80微克) ·硫胺素 (0.60毫克) ·核黃素 (1.29毫克) ·尼克酸 (39.90毫克) ·維生素E (10.15毫克) ·鈣 (188.94毫克) ·磷 (1659.66毫克) ·鈉 (2492.49毫克) ·鎂 (235.42毫克) ·鐵 (30.06毫克) ·鋅 (38.24毫克) ·硒 (27.98微克) ·銅 (1.41毫克) ·錳 (1.43毫克) ·鉀 (1163.18毫克) ·碘 (42.25微克) ·膽固醇 (315.00毫克)

選購竅門

初來乍到者可能不知道怎么選擇部位,當然不是越貴的就一定越適合你。牛肉切割圖是非常專業的對牛身上每一個部位都詳細描述和區分。作為吃牛肉的人,不需要全部弄明白,只需要了解自己偏好的口感,掌握幾個典型的名詞就可以從容地挑選了。比如菲力是從臀肉和腰肌肉取下的一塊牛裡脊,牛身上最柔軟的部位,最適合煎或炭烤。T骨在去骨和切去菲力之後便是紐約客肉質非常柔軟。而肋眼切成1.5厘米厚,煎烤最適合。並不一定最貴的部位就最適合你選什麼樣的部位還要取決於烹調方法,比如牛嫩肩肉,肉質結實而富有彈性,厚薄口感都很好,除了做牛排,還可以做火鍋片,或者燒肉、炒肉,特別是中端以後部分油花最多,若處理得好,口感甚至不會輸給肋眼。
牛排
原切牛排有一個特點就是嫩與香不可兼得,有嚼勁的牛排肉香也越足,反之亦然,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權衡想要買的牛排。一塊牛肉用煎烤的方式烹調成外熟內生來食用,可以嘗到有別於其他肉類烹調的原汁原味,這就是說的牛排。這種最簡單的做法,可以凸顯牛肉最高的營養價值。牛肉被分成三六九等,按慣例牛越小,牛肉的等級越高,切成的牛排就越受歡迎。不同部位的牛肉有不同的名稱,比如最受 歡迎的菲力最為柔軟,口感知名細膩。其實,影響牛排口感老與嫩的原因還有很多,除了牛的年紀,還有油花的分布、飼養方式、牛的種類、烹飪技術、切割逆紋、 去筋或斷筋等因素。很多國內的西餐廳,甚至使用嫩粉或蘇打等特殊加工手法炮製牛排,對牛排的口感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