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漢字)

燭(漢字)

燭,zhu,從。蜀為葵蟲。古時火炬多以葦麻做芯,外用布包裹,其樣子像葵蟲。

用線繩或葦子做中心,周圍包上蠟油,點著取亮的東西。商周時代的《周禮》、《儀禮》、《禮記》中已出現“燭”字,此燭非燈燭,而是一種火把、火炬而已。 未燃的火把通稱為燋,用於把持的火為燭,置於地上的為燎。 寧夏海原出現的插入室內牆壁的油楹樹枝,江西瑞昌發現的用竹籤燃照以及周代的火炬照明,為最早的“燭”。為燈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馬家窯文化-葉紋彩陶燈燭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燭
  • 拼音:zhú
  • 解釋:洞悉:洞~其奸
  • 詳細解釋:帶格線燈罩的蠟燭
漢語辭彙,基本解釋,詳細解釋,蠟燭的簡稱,姓氏名詞,安徒生童話作品,

漢語辭彙

基本解釋

燭(燭)zhú
(1) ㄓㄨˊ(2) 蠟~。花~。~光。~淚。~台。風~殘年。
燭
(3) 洞悉:洞~其奸。
(4) 燈泡瓦特數的俗稱:十五~的燈泡。
(5)鄭碼:UOI,U:70DB,GBK:D6F2
(6) 筆畫數:10,部首:火,筆順編號:4334251214
漢字演變漢字演變

詳細解釋

燭 zhú 形聲字。繁體字從火,從蜀,蜀亦聲。“蜀”指“有孔眼的網罩”。“火”指“火苗”。“火”與“蜀”聯合起來表示“帶格線燈罩的火苗”。本義:帶格線燈罩的蠟燭
燭zhú[名]
(1)(形聲。從火,蜀聲。本義: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2) 同本義
燭,庭燎大燭也。——東漢·許慎《說文》。按,燋也。未爇曰燋,執之曰日燭,樹地曰庭燎。葦薪為之,小者麻蒸為之。
執燭於西階上。——《儀禮·燕禮》
墳燭庭燎。——《周禮·司烜氏》。注:“樹於門外,曰大庭燎。”
獨不見跋。——《禮記·曲禮
火在地曰燎,執之曰燭。——《儀禮·士喪禮》注
舉燭者,尚明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南宋·陸游《雪夜感舊
(3) 又如:燭火(火炬,火把);燭炬(指火炬或蠟燭)
(4) 蠟燭(始於唐代)
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唐·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燭分歌扇淚,雨送酒船香。——唐·李商隱《夜飲》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唐·杜牧初冬夜飲
(5) 又如:燭信(插蠟燭用的簽子);燭奴(雕刻成人形的燭台;泛指一般燭台);燭心(蠟燭中心用以點火的燈草、紗線等)
(6) 姓
燭zhú[動]
(1) 照;照亮
夫日,兼燭天下。——《韓非子·內儲說上》
望見青楓城裡火光燭天。——《儒林外史
名高天下光燭鄰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連稱手起劍落,頭離枕畔,舉火燭之,年少無須。——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明燭南天。——清·姚鼐登泰山記
(2) 又如:燭銀(精光閃耀的銀子);燭天(照耀天空)燭明(照亮);燭夜(照亮黑夜);燭幽(照亮昏暗);燭遠(光照遠方);燭臨(由上向下照射)
(3) 洞察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韓非子·孤憤
(4) 又如:燭知(明察洞悉);燭物(明察事物);燭微(觀察入微);燭察(明察,洞察);燭鑒(明鑑,明察)
有詩 一箔珠簾掩映垂,房櫳輕染麝香枝。
佳人盼影橫哀柱,狎客分光綴艷詩
禁鎖翠明初唱漏,官窗紅短尚圍棋。
長宵且秉歡游去,無限風光見古辭。

蠟燭的簡稱

商周時,古人沒有點燃膏脂的燈具。至今,不論是傳世品,還是田野考古發掘。都從未發現過那時的燈具。
那么,古人照明的用具是什麼?這就是“燭”。王獻唐遺著《古文字中所見之火燭》一書中說:“燭從火蜀聲,為後起字。求之古文,卜辭有 ▲字。亦作△。作○ ,正像一人跪執燭。×即木,卜辭通用,燃為火把,上作二點,像火焰,又作 □ ,下燭上火,形義尤顯。”王氏此說,指明了燭的形制,可那幾個字型,能否釋為“燭”。尚未取得古文字學界的共識,只能作為一家之言。在我所見到的七八本甲骨文字典中,都未有“燭”字,但燭作為商代的照明用具,則是確鑿無疑的。
在先秦典籍中,特別是周代禮儀的“三禮”中,“燭”字頻頻出現。《禮經·曲禮》:“燭不見跋”。唐代孔穎達疏:“跋,本也。本,把處也。古者未有蠟燭,唯呼火炬為燭也。”“燭不見(xian)跋”此句是說:晚上到朋友家串門閒談,如果看見燭將燃至木把處,就應起身告辭。《周禮·宮正》:“凡邦之事,蹕,宮中廟中則執燭。”此句是說:凡邦國內遇有大事,天子將親自前往,宮正就要負責安排宮中,廟中的執燭照明工作。《儀禮·燕禮》:“宵,則庶子執燭於阼階上,司宮執燭於西階上,甸人執大燭於庭,閽人為大燭於門外。”鄭注:“燭,燋也。”賈疏:“燭,燋也者,古者無麻燭而用荊燋。”此句是說:入夜,由庶子拿著火把站在阼階上,司宮拿著火把站在西階上,甸人拿著火把站在庭院中,閽人拿著大火把站在大門外。這裡的“燋”字,就是用柴枝所扎的火把。《禮記·檀弓》:“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此句是說:曾子患病臥床,病情加重,樂正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坐於腳旁,一個童子坐在角落,手拿著火把。《周禮·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鄭注:“墳,大也,樹於門外曰大燭,於門內曰庭燎,皆所以照眾為明。”賈疏:“庭燎於大燭亦一也。”《禮記·士昏禮》:“主人爵弁,纁裳緇?,從者畢玄端,乘墨車。從車二乘,執燭前馬。”鄭註:“執燭前馬,使徒役持炬火居前照路。”此句是說:婿頭戴爵弁,穿著下緣鑲有黑邊的纁裳,隨從沒都穿著玄端服,婿乘坐墨車,隨從門分乘兩輛車,有徒役持火把在馬前照路。
春秋時,魯國人顏叔子,嘗獨處一室,夜大雨,鄰舍屋崩,有女子趨投之,叔子執燭於手,燭盡,焚燎以繼至明。
由此可見,商周的“燭”,就是今日的火把。沒有點燃的火把,稱作“燋”。用手執的小火把,稱之為“燭”。插在地上的大火把,稱之為“燎”。樹於庭院中的稱之為“庭燎”。
燭的質料不一,有用麻蒸的,《周禮·司烜氏》:“墳燭鄭司農云:“墳燭,麻燭也。”《說文》:“蒸,折麻中乾也。”即將麻剝去麻皮,用麻桿縛紮成束點燃照明;有用束葦竹薪的,《說文》:“苣,束薪,燒也。”苣即炬字;有用松木條的,松木含油脂多,易燃;有用樺樹皮的,《玉篇》云:樺樹皮,可以為燭,以其皮裹入松脂,燃以為燭,名曰樺燭,或曰花燭(即今日所說的“洞房花燭”的淵源)。

姓氏名詞

燭氏是春秋時鄭國大夫燭之武的後代。燭之武開始沒有姓,因為他居住在燭地,所以人們稱他為燭之武。他的後代便用“燭”作為自己的姓氏。

安徒生童話作品

《安徒生童話
有一支很粗的蠟燭,它清楚自己的價值。
“我的生命源於蠟,是用模子鑄成形的!”它說道。“我的光比別的光都亮,燃的時間也更長一些。我的位置在有罩的燭架上,在銀燭台上!”
“那樣的生活一定很美好!”油燭說道。“我不過是油燭罷了,在一根簽子上澆成的燭。我不能總是這樣,我常自我安慰,我總比一根小細燭①要好一丁點兒。它們只經過兩次澆浸,而我要經過八次,所以我這樣粗。我知足了!誠然,出身於蠟而不是油脂要高貴、幸福得多,可是都知道,這個世上的位置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您在大廳里的燈罩里,我留在廚房裡,不過那也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全家人的飯菜都是從那兒來的。”
“但是還有比飯食更重要的東西!”蠟燭說道。“歡宴!你看歡宴時的輝煌,和自己在歡宴中放出的光輝吧!今天晚上有舞會,不一會兒我和我的家人便要去參加了。”
話剛說完,所有的蠟燭便被拿走了。不過油燭也一塊被拿走了,夫人用嬌巧的手親自拿著它,把它拿到廚房。那兒有一個小男孩手提著籃子,籃子裡裝滿土豆,裡面還有一兩隻蘋果。這都是善良的夫人給這個窮苦孩子的。
“再給你一支燭,我的小朋友!”她說道。“你的母親要坐在那裡工作到深夜,她用得著它!”
這家人的小女兒在一邊站著。在她聽到“到深夜”這幾個字的時候,她高興地說道:“我也要呆到深夜!我們有舞會,我會戴上大蝴蝶結的!”
她的臉多亮啊!那是歡樂。沒有蠟燭光能比孩子眼裡閃出的光更亮!
“見到她這副樣子我真幸福!”油燭想道。“我永遠不會忘記,我肯定永遠再也見不到了!”
於是它被擱進籃子,蓋起來。小男孩帶著它走了。
“現在我去哪兒!”油燭想道;“我要到貧苦人家裡去,這裡連一隻銅燭台恐怕都沒有。而蠟燭要插在銀燭台里,看著那些最高貴的人。為最高貴的人照明該是多么美啊!我命中注定是油脂而不是蠟!”
油燭來到了窮苦人家。一個寡母帶著三個孩子,住在富人家對面的一間低矮的屋子裡。
“上帝賜福給那位善良的夫人!她送給我這些東西。”母親說道,“這是一支很好的燭!它可以一直燃到深夜。”燭被點燃了。
“呸——呸!”它說道。“她拿來點燃我的火柴,氣味刺鼻!在富人家裡,是不會用這些來款待蠟燭的!”
那邊的蠟燭也都點燃了,燭光射到了街上。一輛馬車隆隆駛來,載著身穿華貴衣服的客人參加舞會,這時音樂響了起來。
“那邊開始了!”油燭想。它想著那個富有的小姑娘閃亮的面孔,比所有蠟燭都要明亮的面孔。“那個情景我再也看不到了!”
這時,貧苦人家最小的孩子進來了,這是一個小姑娘。她摟著哥哥姐姐的脖子,她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講,所以必須悄悄地說:“我們今天晚上——想想看!——我們今天晚上吃熱土豆!”
她的臉發出幸福的光亮,燭光正射在她的臉上。她臉上露出的歡樂和幸福,和富人家的小姑娘一樣。那邊的小姑娘說:“我們今天晚上有舞會,我要戴上那個紅色的大蝴蝶結!”
“吃熱土豆也那么重要嗎?”?>油燭想道。“這邊的小孩也同樣這么高興!”它打了一個噴嚏。就是說,它啪啪地響了一下。再多的動作,油燭就做不到了。
桌子擺好了,土豆也吃掉了。喔,味道多美喲!真是一頓節日的美餐。然後,每人還分到一隻蘋果。最小的那個孩子念起了一首小詩:
好上帝,謝謝你,
你又讓我吃飽了!
“說得多好,媽媽!”小傢伙喊了起來。
“你不必問,也不必說!”母親說道。“你心中只想著讓你吃飽的好上帝吧!”
孩子們都上了床。每人得了一個吻,很快便都睡著了。母親坐著縫衣,一直縫到了深夜,為了掙錢養活他們和她自己。富人那邊燭光閃閃,樂聲悠揚。星星照著千家萬戶,照著富家也照著窮人,同樣明亮,同樣慈祥。
“這真是一個十分美好的夜晚!”油燭覺得。“真不知道蠟燭在銀燭台里是不是更舒服一些。要是我在燃盡以前能知道該多好!”
它想到了兩個同樣幸福的孩子,一個被蠟燭照著,一個被油燭照著!
是啊,這就是整個故事!
①小細燭也是油燭。在丹麥做普通油燭,要在稠油脂里浸好幾遍,但在做小細燭時只浸一兩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