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蠟燭
- 外文名:Candle
- 拼音:là zhú
- 成分:主要成份石蠟 (C25H52)
- 性質:易熔化,密度小於水,難溶於水
- 分類:日用照明蠟燭和工藝品蠟燭等
性質組成,原理,歷史發展,主要分類,製作方法,特製蠟燭,相關習俗,有關詩歌,不滴蠟油,禁用事項,
性質組成
蠟燭的主要原料是石蠟(C25H52),石蠟是從石油的含蠟餾分經冷榨或溶劑脫蠟而製得的,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添加的輔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C17H35COOH)主要用以提高軟度,具體添加要視生產什麼種類的蠟燭而定。
易熔化,密度小於水難溶於水。受熱熔化為液態,無色透明且輕微受熱易揮發,可聞石蠟特有氣味。遇冷時凝固為白色固體狀,有輕微的特殊氣味。
原理
我們看到的蠟燭燃燒並不是石蠟固體的燃燒,而是點火裝置將棉芯點燃,放出的熱量使石蠟固體熔化,再汽化,生成石蠟蒸氣,石蠟蒸氣是可燃的。
蠟燭被點燃時最初燃燒的火焰較小,逐漸變大,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焰心主要為蠟燭蒸氣,溫度最低;內焰石蠟燃燒不充分,溫度比焰心高,含有碳粒;外焰與空氣充分接觸,火焰最明亮,燃燒充分,溫度最高。因此,當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秒鐘後取出,火柴梗接觸外焰部分首先變黑。
在吹滅蠟燭的一瞬間,可以看到一縷白煙,用燃燒的火柴去點這縷白煙,可以使蠟燭復燃,所以可以證明所冒白煙是石蠟蒸氣遇冷凝固所產生的固體微小顆粒。
蠟燭燃燒時,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學表達式:C25H52+O2→(點燃)CO2+H2O。在氧氣瓶中燃燒現象為火焰明亮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瓶壁有水霧出現。
簡單的證明實驗:
點燃蠟燭,在蠟燭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5分後迅速倒轉燒杯,發現燒杯內壁變模糊有水珠生成,說明蠟燭燃燒生成水。
向燒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盪,觀察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歷史發展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在西方,有一段時期,寺院中都養蜂,用來自製蜜蠟,這主要是因為天主教認為蜜蠟是處女受胎的象徵,所以便把蜜蠟視為純潔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壇上。從現存文獻看,蜜蠟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大致與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從我國傳入這種蠟燭的。蠟燭的普及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朝時南越向高帝進貢的貢品當中有蠟燭,有說法認為當時在寒食節禁火的時候君王賞賜給侯爵以上的官員、上品官員以蠟燭,說明當時的蠟燭極為稀少。到了南北朝時期蠟燭稍微套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層社會,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唐朝時也記載了在晉州上貢時的貢品當中有蠟燭,另外唐朝的官員還專門設定一個官員來管宮廷蠟燭。宋朝記載有當時和西夏的邊境貿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蠟燭。蠟燭作為外貿、對外交換的一種東西,說明雖然當時用的比較普遍,但還是比較珍貴的。到了明清以後,蠟燭才漸漸地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也比較多了,但是一般的燈具,像油燈、火把依然不能和蠟燭同日而語。
和現代蠟燭相比,古代蠟燭有許多不足之處。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何當共剪西窗燭”的詩句。詩人為什麼要剪燭呢?當時蠟燭燭芯是用棉線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於無法燒盡而炭化,所以必須不時地用剪刀將殘留的燭心末端剪掉。這無疑是一件麻煩的事,1820年,法國人強巴歇列發明了三根棉線編成的燭芯,使燭芯燃燒時自然鬆開,末端正好翹到火焰外側,因而可以完全燃燒。
但蠟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它的材料一般是有許多缺點的動物油脂,解決這一難題的是米歇爾·歐仁·舍夫勒爾(MicheI Eugene Chevreul)等人。1809年6月至7月間,法國化學家米歇爾·歐仁·舍夫勒爾收到一家紡織廠的來信,請他分析、確定他們寄來的一個軟皂樣品的成份。他拿著這封信思索了很長時間,心想:要研究肥皂,看來還得從原料油脂入手。在儀器設備非常簡單、樸素的學校實驗,他研究了皂化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種油脂。經過大量實驗,他第一次發現了這樣的事實:在一切油脂中,不論其來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均占95%,其餘的5%則是皂化過程中生成的甘油。通過研究他搞清了皂化過程的本質,同時他還有一項重大的發現:當時用油脂做成的蠟燭,由於裡面有甘油,燃燒時火焰帶煙,氣味難聞。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蠟燭,燃燒時不僅火焰明亮,而且幾乎沒有黑煙, 不污染空氣。舍夫勒爾把他的發現告訴蓋·呂薩克(Joseph LouisGay-Lussac),並建議兩人共同研究如何具體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用強鹼把油脂皂化,再把得到的肥皂用鹽酸分解,擔取出硬脂酸。這是一種白色物質,手摸著有油膩感,用它製成的蠟燭質地很軟,價錢更加便宜。1825年,舍夫勒爾和蓋·呂薩克獲得了生產石蠟硬脂蠟燭的專利。石蠟硬脂蠟燭的出現,在人類照明史上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後來,有人在北美洲發現了大油田,於是可從石油中提煉出大量的石蠟,較理想的蠟燭因此在全球得到了普及、推廣。
在古代尚未使用電力的情況下,蠟燭的照明作用尤為重要。但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一般不再使用蠟燭了,蠟燭則更多的被賦予了感情色彩,例如情侶相約、生日晚餐、對亡靈的悼念、對未來的祈禱等等,特別是在紀念日和喜慶的日子裡,人們便會點起蠟燭。另外,蠟燭也常會作為一種物理或化學實驗的用品。
主要分類
蠟燭(candle)生產的種類有很多,按照使用目的一般可以分為日用照明蠟燭(普通蠟燭)和工藝品蠟燭(特殊用途蠟燭)兩大類。照明蠟燭比較簡單,一般就是白色的竿狀蠟燭。工藝蠟燭又可細分很多種,首先又可分為果凍工藝蠟燭和薰香工藝蠟燭兩類。一般因加入配料而顯各種顏色(如生日蠟燭),形狀也因需要做成各種形式(如螺旋狀、數字形等),可融新穎性、裝飾性、觀賞性、功能性於一體。
蠟燭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分為外焰、內焰和焰心。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溫度最低,內焰亮度最亮。
另外,蠟燭也可分為粗面蠟和光面蠟兩種,一般粗面蠟的表面常帶有味道,上面有一層白霜,不同的粗面蠟會帶來不同的氣味,比如在臥室就可以放一些熏衣草味的蠟燭,起到催眠、鎮靜的作用,在衛生間可以放海洋氣味的蠟燭,夏天還可以放一些松味的蠟燭驅趕蚊蟲;而光面蠟沒有味道,蠟體表面很光滑,容易做出很美的造型。
另外,同種蠟燭也分很多尺寸,比如擠壓圓柱蠟就有四個尺寸:8×25厘米,8×20厘米,7×15厘米,7×10厘米。
製作方法
製作蠟燭有3種方法:一是:蠟燭模具,分塑膠模具,合金模具,翻砂模具;二是:蠟燭機械;三是:蠟燭灌裝機。
特製蠟燭
經過特殊處理的蠟燭,在一些應急箱中,也有放置應急燈的,但大多數日本的應急箱放置蠟燭。這是因為經過特殊處理的蠟燭可以不怕潮濕影響,品質可靠,除照明外還可以充當火種和判斷氧氣含量。這種通過特殊處理的蠟燭,可以連續燃燒約4個小時,比大多數應急燈能夠提供的照明時間都要長。
相關習俗
過生日為什麼要吹蠟燭?有說法認為這一習俗最早開始於古希臘。在古希臘,人們對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十分崇拜,每年都要為她舉行生日慶典,在祭壇上,供放用麵粉和蜂蜜做成的蛋糕,上面還插著很多點亮的蠟燭。他們將蠟燭發出的光亮,比喻成月亮的清輝,以表示對月亮女神特殊的崇拜之情。後來,古希臘人在慶賀自己孩子的生日時,也喜歡在桌子上擺上蛋糕,蛋糕上插入許多點亮的小蠟燭,而且還增加了吹滅蠟燭的內容。他們相信,燃燒著的蠟燭具有某種神奇隱秘的力量,當過生日的人在心中默默許下一個心愿時,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便可如願以償。這一習俗一直流傳到現代,並且在許多國家流行開來了。
有關詩歌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
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2、張繼 【飲李十二宅】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餘輝。
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3、李商隱【無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4、王建【長門燭】
秋夜床前蠟燭微,銅壺滴盡曉鐘遲。
殘光欲滅還吹著,年少宮人未睡時。
5、杜牧【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6、李商隱【燕台四首·冬】
天東日出天西下,雌鳳孤飛女龍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遠甚蒼梧野。
凍壁霜華交隱起,芳根中斷香心死。
浪乘畫舸憶蟾蜍,月娥未必嬋娟子。
楚管蠻弦愁一概,空城舞罷腰支在。
當時歡向掌中銷,桃葉桃根雙姊妹。
破鬟矮墮凌朝寒,白玉燕釵黃金蟬。
風車雨馬不持去,蠟燭啼紅怨天曙。
7、溫庭筠【晚坐寄友人】
九枝燈在瑣窗空,希逸無聊恨不同。
曉夢未離金夾膝,早寒先到石屏風。
遺簪可惜三秋白,蠟燭猶殘一寸紅。
應卷鰕簾看皓齒,鏡中惆悵見梧桐。
8、賀鑄【如夢令】
相見時難別易。何限玉琴心意。眉黛只供愁,羞見雙鴛鴦字。憔悴。憔悴。蠟燭銷成紅淚。
9、田娥 【雜曲歌辭·夜夜曲】
愁人夜獨傷,滅燭臥蘭房。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
10、陳叔達【自君之出矣(一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11、柴可夫斯基【蠟燭】
黃色的小火舌在閃爍,
燭油流淌,
燭身越來越短。
我和你的生活也是如此
——燃燒的是靈魂,
熔解的是肉體。
不滴蠟油
將蠟燭放入冰櫃冷凍,數分鐘後,點燃蠟燭即可不滴蠟油。
禁用事項
蠟燭不可以放在電器、窗簾等易燃物品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