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州後屯衛 營州後屯衛,營州五屯衛之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營州後屯衛於營州前屯衛城(即興中,今遼寧朝陽)。永樂元年(1403)徙治三河縣。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營州前屯衛,永樂元年(1403)徙治香河縣。營州後屯衛: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營州後屯衛於營州前屯衛城,永樂元年(1403)徙治三河縣。
營州左屯衛、營州右屯衛、營州中屯衛、營州前屯衛、營州後屯衛,俱洪武舊衛,永樂改屬。茂山衛、紫荊關千戶所。萬全都司宣德五年,分直隸及山西等處衛所添設。
明代,洪武年間,朝陽城內駐防有營州後屯衛。永樂初年,營州衛內遷,朝陽城因而荒蕪,後成為蒙古兀良哈部的牧場。自此到清初,朝陽城經歷了二百餘年的歷史斷層。
分管薊州、遵化、豐潤、玉田四州縣、薊州、鎮朔、遵化、營州右、東勝右、忠義中、興州前、開平中屯、興州左屯九衛、寬河一所、兵馬、錢糧、兼屯田。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置衛,永樂元年三月(公元1403年),遷治於香河縣,屬大寧都司。營州後屯衛: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公元1392年)置,永樂元年三月(公元...
洪武末,為營州後屯衛經歷。成祖取大寧,迎降。以轉餉捍禦功,累遷至右都御史。永樂五年,改工部尚書。從北征,艱歸。起復,改刑部。十九年,與夏原吉、方...
明朝時辟遼西地區為兀良哈三衛蒙古牧場,屬營州前、後屯衛地。清乾隆五年(1740年)屬塔子溝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改屬三座塔廳,隸屬熱河省轄。乾隆四十...
明朝時期,洪武二十五年至永樂元年(1392年-1403年)屬營州衛地。境內置營州前屯衛、營州後屯衛等衛,後均入泰寧衛。清朝時期,朝陽縣(雙塔區)為蒙古土默特左...
明朝洪武年間,設營州後屯衛駐興中城。永樂元年,營州衛內遷,地入蒙古兀良哈部。興中之名遂廢。清朝初年,興中城廢墟陸續遷來蒙漢移民,因城內尚存三座古塔...
明代縣境西部為營州右屯衛,東部為廣寧後屯衛。1401年後此地屬蒙古遊牧地。清初屬扎薩克,後為土默特左翼旗,隸屬卓索圖盟(今朝陽境內)。康熙三十一年於此設養息...
營州後屯衛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樂元年三月徙治三河縣,屬大寧都司。距行都司里。興州左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玉田縣,直隸後軍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興中州,元代散州。至元二年降興中府置州,後復為府,至元七年再降為州。隸屬大寧路,至正二年(1342)改屬懿州路。明朝初年置營州後屯衛於興中城。永樂...
明代,辟遼西地區為兀良哈三衛蒙古牧場,屬營州前、後屯衛地。清乾隆五年(1740年),屬塔子溝廳。1949年10月,成立六家子區。1988年,成立六家子鎮。2004年,...
)。北魏設營州。隋為柳城郡。唐為營州柳城。遼修葺柳城設霸州,後升為興中府。元代降為興中州。明朝洪武年間設營州後屯衛於興中城。明朝永樂元年,營州衛及...
朝陽城自前燕慕容皝建城以來,先後作為三燕龍城、北魏營州昌黎郡、隋朝柳城郡、唐朝營州柳城、遼朝霸州、金朝興中府、元朝興中州、明朝營州後屯衛、清代三座塔廳、...
明朝洪武末年為營州後屯衛經歷。明成祖朱棣取大寧,迎降。因運軍餉、守御有功,晉升為右都御史。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改任工部尚書,後從北征,艱歸,改任刑部...
洪武末,為營州後屯衛經歷。成祖取大寧,迎降。以轉餉捍禦功,累遷至右都御史。永樂五年,改工部尚書。從北征,艱歸。起復,改刑部。十九年,與夏原吉、方賓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