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州後屯衛
- 所處時代:明朝
明朝初年置營州後屯衛於興中城。永樂元年大寧都司營州衛內遷,興中城廢,地入蒙古兀良哈部。清朝初年,興中州廢墟重建城鋪“三座塔”,乾隆年間設朝陽縣。歷史沿革 漢朝時期,為柳城縣地。十六國時期,慕容皝在漢柳城之北築龍城,...
興中,遼朝至明朝時期歷史地名,本唐朝營州柳城,今在遼寧朝陽。遼朝重熙十年,升霸州置興中府,改霸城縣為興中縣。興中之名由此始。元朝至元七年,撤興中府設興中州。明朝洪武年間,設營州後屯衛駐興中城。永樂元年,營州衛內遷,地...
朝陽城自前燕慕容皝建城以來,先後作為三燕龍城、北魏營州昌黎郡、隋朝柳城郡、唐朝營州柳城、遼朝霸州、金朝興中府、元朝興中州、明朝營州後屯衛、清代三座塔廳、民國朝陽縣。城址歷代沿用,中心區域大致未變。故選取朝陽北塔作為朝陽城...
洪武末,為營州後屯衛經歷。成祖取大寧,迎降。以轉餉捍禦功,累遷至右都御史。永樂五年,改工部尚書。從北征,艱歸。起復,改刑部。十九年,與夏原吉、方賓等同以言北征餉絀,忤旨系獄。仁宗即位,出之,復其官,兼詹事,加太子...
明代,辟遼西地區為兀良哈三衛蒙古牧場,屬營州前、後屯衛地。清乾隆五年(1740年),屬塔子溝廳。1949年10月,成立六家子區。1988年,成立六家子鎮。2004年,合併為13村。截至2020年6月,六家子鎮下轄3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2018...
明朝時期,洪武二十五年至永樂元年(1392年-1403年)屬營州衛地。境內置營州前屯衛、營州後屯衛等衛,後均入泰寧衛。清朝時期,朝陽縣(雙塔區)為蒙古土默特左右翼地。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清政府在凌源設塔子溝廳,朝陽縣(雙塔...
朝陽城自前燕慕容皝建城以來,先後作為三燕龍城、北魏營州昌黎郡、隋朝柳城郡、唐朝營州柳城、遼朝霸州、金朝興中府、元朝興中州、明朝營州後屯衛、清代三座塔廳、民國朝陽縣,城址歷朝沿用,直至現代。現存三燕龍城遺址(第八批全國重點...
明朝時期:明初屬營州後屯衛,繼撤營州衛併入泰寧衛,後劃歸朵顏衛作蒙古牧地。清朝時期:清初為卓索圖盟吐默特右翼旗地。乾隆三年(1738年),在凌源設塔子溝廳,此為塔子溝廳東境,隸屬承德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分塔子溝廳東...
明朝洪武末年為營州後屯衛經歷。明成祖朱棣取大寧,迎降。因運軍餉、守御有功,晉升為右都御史。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改任工部尚書,後從北征,艱歸,改任刑部尚書。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吳中與戶部左侍郎夏原吉、兵部尚書...
)。北魏設營州。隋為柳城郡。唐為營州柳城。遼修葺柳城設霸州,後升為興中府。元代降為興中州。明朝洪武年間設營州後屯衛於興中城。明朝永樂元年,營州衛及百姓內遷,興中城遂廢。其地併入蒙古兀良哈部。清朝初年,興中城廢墟陸續...
保定左衛、保定右衛、保定中衛、保定前衛、保定後衛,俱永樂元年設。營州左屯衛、營州右屯衛、營州中屯衛、營州前屯衛、營州後屯衛,俱洪武舊衛,永樂改屬。茂山衛、紫荊關千戶所。萬全都司 宣德五年,分直隸及山西等處衛所添設。萬全...
二十六年置此衛。永樂元年三月徙治香河縣,屬大寧都司。(西有新開嶺。南有老河,源出馬孟山,流經此,又經行都司城南,東北入於潢河。西南有興安縣,元屬興州,順帝後至元五年四月廢。)距行都司里。營州後屯衛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
大寧既棄,天壽山與異域為鄰,而宣府、遼東斷左右臂,乃調營州左屯衛於順義,右屯衛於薊州,中屯衛於平谷,前屯衛於香河,後屯衛於三河。衛設左、右、中、前、後五所,仍隸大寧都司。復設東勝中、前、後三所千戶於懷仁等處...
洪武三十五年十月 二十八日,命兵部復設大寧、營州、興州三衛,凡各衛官軍先調遼東等處及在京並有坐事謫戍邊者,皆令復原衛屯田。待朱棣即帝位後,朱權請求改封南方。當他要求蘇州時,朱棣回答:“蘇州屬於畿內。”當他要求錢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