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州衛
- 機構職能:邊防機構
- 歷史時期:明代
- 地理位置:洪武年間位於遼西、永樂元年內遷至河北
明朝洪武年間置營州前、後、左、右、中,共五屯衛,駐地位於元代故大寧路興中州、建州、龍山縣一帶1(今遼寧省朝陽市境內),隸屬大寧都指揮使司。明朝永樂元年,營州五屯衛內遷至河北省東北部。1清朝時期廢。2歷史概況營州前屯衛:元...
營州中屯衛 營州中屯衛,營州五屯衛之一。元為龍山縣(今遼寧喀左白塔子鎮)屬大寧路,洪武年間廢縣。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營州中屯衛,永樂元年(1403)徙治平谷縣西北。
營州右屯衛 營州右屯衛,營州五屯衛之一。元為建州(今遼寧朝陽大平房鎮),無倚郭,屬大寧路,洪武年間廢州。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營州右屯衛。永樂元年(1403)徙治薊州。
興中,遼朝至明朝時期歷史地名,本唐朝營州柳城,今在遼寧朝陽。遼朝重熙十年,升霸州置興中府,改霸城縣為興中縣。興中之名由此始。元朝至元七年,撤興中府設興中州。明朝洪武年間,設營州後屯衛駐興中城。永樂元年,營州衛內遷,地...
明朝時期,洪武年間置營州後屯衛於興中城。永樂元年大寧都司營州衛內遷,興中城廢,地入蒙古兀良哈部。清朝時期,興中城廢墟陸續遷來蒙漢人民,重建城鋪“三座塔”。清廷設“三座塔廳”,後設朝陽縣,隸屬承德府。地理環境 道路里...
於柳城設營州 ,成為控制東北地區的前沿重鎮。遼朝至清朝時期:契丹 於柳城設霸州,後升為興中府 。元代設興中州。明初曾置營州衛。清代設三座塔廳(今朝陽市雙塔區),後改為朝陽縣。均沿用龍城、柳城故址不變。遺址特點 2003年,...
龍山縣,為遼朝至元朝時期歷史縣名。遼朝開泰二年置縣,隸屬中京道潭州。金朝時期廢潭州,龍山縣改隸利州。元朝時期隸屬於大寧路。明朝初年置營州中屯衛,永樂年間營州衛內遷,城廢。龍山縣現存遺蹟——龍山縣故城址,位於遼寧省朝陽...
大寧左衛、大寧右衛二衛後為營州左、右護衛,改延慶左、右衛、大寧中衛、大寧前衛、大寧後衛後為營州中護衛,改寬河衛、會州衛,俱改調京衛,已上俱屬後府,營州中護衛、興州中護衛革 山西都司 太原左衛、太原右衛、太原前衛、...
龍山縣故城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白塔子鎮白塔子村。龍山縣為遼朝至元朝時期歷史縣名。遼朝開泰二年置縣,隸屬中京道潭州。金朝時期廢潭州,龍山縣改隸利州。元朝時期隸屬於大寧路。明朝初年置營州中屯衛,永樂年間營州衛內遷,城廢...
國初從諸將定江左諸郡,積官至永清左衛指揮僉事,改營州中護衛。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十一日,燕王朱棣將下大寧, 劉真、陳亨回至亂塔黃崖,陳亨與營州中守護衛指揮徐理、右護衛指揮陳文議曰:「觀於天命,人心成敗可見,不如從...
永樂元年營州衛內遷,城廢。建州治所早期位於今遼寧省朝陽縣木頭城子鎮,遼聖宗時遷址於 今朝陽市龍城區大平房鎮黃花灘村建州城址處。歷史沿革 唐朝時期:為崇州地,設昌黎縣。遼朝時期:遼太祖置建州保靜軍節度使,轄永霸、永康、...
大寧衛(元大寧路,治大定縣,屬遼陽行省。)洪武十三年為府,屬北平布政司,尋廢。二十年八月置衛。九月分置左、右、中三衛,尋又置前、後二衛。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後三衛為營州左、右、中三護衛。永樂元年二月省,又徙中...
九月設都指揮使司,分置大寧左、右、中、前、後五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改大寧都司為北平行都司,除本城外,下轄10衛,他們分別是新城衛、富峪衛、會州衛、木榆衛、全寧衛、營州左屯衛、營州右屯衛、營州中屯衛、營州前屯...
明代,洪武年間,朝陽城內駐防有營州後屯衛。永樂初年,營州衛內遷,朝陽城進入荒廢期,後成為蒙古兀良哈部的牧場。自此到清初,朝陽城經歷了二百餘年的歷史斷層。清代,康熙年間,一度荒廢朝陽城陸續遷來新移民,此時城內仍存古塔三...
明代,永樂初年因在當地駐防的營州衛內遷,城池廢棄,廟宇因而荒蕪。自此到清朝初年,朝陽經歷了二百餘年的歷史斷層。清代,康熙年間,古城廢墟陸續遷來新移民,此時城內仍存古塔三座,“東塔”即是其中之一,朝陽也因而得名“三座塔...
明朝時期,屬營州衛地。今轄區東北部隸營州前屯衛(今朝陽市區),西南部隸營州右屯衛(今龍城區大平房鎮)。永樂年間俱廢入蒙古朵顏部。清朝時期,屬卓索圖盟土默特右翼旗、喀喇沁左翼旗轄地,乾隆年間設三座塔廳,後改設朝陽縣。...
沐氏,嫁營州衛指揮孫毅 沐氏,嫁朔州衛指揮周忠 公爵世系 沐英在明太祖時受封西平侯。沐英次子、第三代西平侯沐晟在明成祖時因功進封黔國公,遂開建黔國公一系。自沐英起,西平侯共歷二世三代;自沐晟起,黔國公共歷十世十三代...
明朝初年,設營州中屯衛,駐龍山。永樂年間,營州衛內遷,地入蒙古兀良哈部。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屬喀喇沁左翼旗。清乾隆五年(1740年),屬塔子溝廳。民國,為蒙漢分治。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起,歸熱河省管轄。1956年2月,...
建陽衛、汝寧後千戶所、松江中千戶所、青村中前千戶所、南匯中後千戶所、嘉興中左千戶所、吳淞江千戶所、寶山千戶所、通州千戶所、泰州千戶所、劃河堡千戶所、崇明沙千戶所、興化千戶所、鹽城千戶所、東海千戶所、海州千戶所、營州千戶...
初,營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帶奚、契丹。則天時,都督趙文翽政理乖方,兩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後移於幽州東二百里漁陽城安置。開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歸附,玄宗欲復營州於舊城。侍中宋璟固爭以為不可,獨慶禮甚陳其利。乃詔慶...
以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出兵高勾麗為例,出征的除了隨駕禁軍,五衛衛軍,江、峽、淮、嶺諸府府兵,營州,松漠都督的邊軍,平盧、盧龍鎮的地方團練軍,還有突厥、羌、鮮卑等族的蕃兵,附從的契丹、奚等藩部的族兵,新羅、百濟等屬國...
清初,將涿鹿三衛、良鄉興州衛和香河營州衛合而為一衛,名曰涿鹿衛。設守備官一名。康熙二十八年奉旨而裁,編為涿州大營,成為京畿重要屯兵之所。雍正繼帝位,初國朝不穩,涿州大營起了護衛京師安定的砥柱”。《涿州志》卷五述:“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