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機遇,加快融入“一帶一路”。以“四個著力”為根本遵循,以《關於全國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7號)和《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國發〔2016〕62號)為支撐,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製造強市建設”為主題,以實施《中國製造2025營口行動綱要》為重點,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做強存量、做優增量、主動減量、穩控變數、擴大需量,促進工業供給結構不斷最佳化,增加工業有效供給,實現工業供需協同發展,為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問題導向,綜合施策。針對我市工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強化問題導向,按照“四個驅動”要求統籌推進,精準發力,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組合拳,解決工業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調、不平衡的矛盾。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進一步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組織引導和協調服務作用,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依託營口自貿區片區,搭建服務平台,助推企業引進技術、資金,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提升全市工業經濟開放水平。
——堅持最佳化升級,調存增優。以“三去一降一補”為核心任務,做好“加減乘除”。加快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注重盤活存量,化解過剩產能,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壯大新的經濟成長點,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從粗放低效向集約高效轉變,推動產業層次向中高端邁進、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躍升。
——堅持創新驅動,轉換動力。加強技術創新、精品創造和標準創製,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不斷增強持續發展動力,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以兩化融合為主線,以智慧型製造為主攻方向,提升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質量為先,綠色發展。強化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和信譽意識,加強質量技術攻關,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建立質量信譽體系,營造誠信經營環境。健全綠色製造標準,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構建綠色製造體系,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工作目標
到2020年,全市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有效供給進一步擴大,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更加協調匹配,供給效能顯著提升,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有效改善,企業經營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工業強市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工業供給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裝備製造、冶金、鎂質材料、石化、輕工、新型建材、紡織服裝七大優勢產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汽保、樂器等特色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中高端供給能力穩步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0%以上,比2015年提高12.7個百分點,高端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行業比重達到25%以上,比2015年提高10個百分點,鋼鐵行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全行業比重達到15%以上,新型建材主營業務收入占全行業比重達到70%以上,比2015年提高25個百分點,化工產品精細化率力爭達到70%以上,比2015年提高24個百分點,消費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3%以上,比2015年提高7個百分點,電子信息產業及積體電路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15%。
——工業供給效能進一步提升。規模以上製造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26%,比2015年提高0.6個百分點,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0.18件,比2015年提高0.103件。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4.5。兩化融合水平進一步提高,寬頻普及率、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均達到75%,比2015年提高13個百分點,關鍵工序數控化率51%,比2015年提高18個百分點。
二、主要任務
(一)推動工業向中高端邁進
1.全面提升裝備製造業。按照“高端化、成套化、智慧型化”的發展方向,推進裝備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提升裝備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數控工具機重點發展數控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熱模鍛多工位智慧型壓力機、數控重型立式車床、智慧型數控磨床、數控磨齒機、智慧型脈衝工具機、雷射模切雕刻機等。重大裝備重點發展大型透平壓縮機組、大型冶金裝備、大噸位汽車起重機和全地面起重機、礦山機械成套設備等。輸變電設備重點發展高壓、特高壓、大容量和智慧型化輸變電成套設備等。汽車及零部件重點發展鋁合金專用車箱體及部分整車,鋁合金專用車裝配件,汽車及農用車發動機總成,高檔活塞、軸瓦、連桿,無缸套發動機缸體,鋁鎂合金零部件,汽車線束等。安全(應急)智慧型裝備以礦山安全、危險化學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四個領域的智慧型化產品為重點,發展礦山井下人員緊急避險裝備、定位管理系統,網路化視頻監控及大螢幕系統,煤礦生產綜合自動化系統;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安全裝置;機場除雪機、道路破冰機;遠程智慧型溫度測量系統、攜帶型火災氣體檢測儀、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裝置、火災現場應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統等。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重點發展鋁合金一次成型高鐵車廂、鋁合金精密鑄造高鐵枕梁等。磁技術裝備重點發展大中型電機、永磁系列電機、伺服耐高溫電機等高端電機產品。海洋航空裝備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港口物流機械和海洋石油勘探裝備設施等;鼓勵發展小型飛機零部件、機載電子設備、中科院航空遙感系統和航空材料等。節能環保重點發展氣化高效節能環保鍋爐,高性能和低成本污水、煙氣、固體廢棄物防治成套裝備,脫硫、脫硝、除塵及尾氣控制設備等。新能源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自動化和智慧型化生產線、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及組件、薄膜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大容量儲能電池和併網發電裝置及系統等,力爭在核能和燃氣發電方面取得進展。電子信息重點發展新型顯示器、積體電路和關鍵電子元器件等。〔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2.調整最佳化新材料工業。立足“專、精、特、新”,補齊產品結構短板,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冶金重點發展高強度轎車鋼、高鐵軌道鋼、海洋工程鋼等高性能特種鋼材;特大高精優質鋁合金板帶材,鋁合金建築模板,高強度、大斷面鋁合金擠壓型材,高性能鋁合金;納米銅帶線、銅合金、碳化矽等高端有色金屬合金及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鎂質材料重點發展含鉻產品替代製品、冶金連鑄用功能材料等鎂質耐火材料;功能氧化鎂、專用鎂鹽、鎂質農用肥料等鎂質化工材料;新型鎂質裝飾裝修用產品、外牆保溫板等鎂質建築材料;鎂合金汽車零部件、鑄造鎂合金、焊接鎂合金、鎂合金板材、增材製造(3D列印)鎂合金產品等鎂合金材料。石化重點發展抗氧劑、催化劑、有機矽材料、高附加值的磷氟化工材料;重油深度催化裂解產品、高性能聚烯烴材料、聚醯亞胺單體;醫藥電子級薄膜,特種工程塑膠和改性塑膠,特種橡膠,功能塗料及水性塗料,高性能環保型阻燃劑、表面活性劑和橡塑助劑、新型滅火材料等。新型建材重點發展多功能彩碼板、複合太陽能被動式房屋、裝備式鋼構建築建材、智慧型防盜門、低輻射鍍膜玻璃、安全真(中)空玻璃、高強玻璃纖維、大型幕牆型材、輕質飾面複合材料、防火保溫裝飾一體化板、環保節能功能型硅藻系列產品等。〔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環保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3.做優做精消費品工業。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中高端消費品供給能力,培育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到2020年,全市消費品產業形成10個以上中國馳名商標、30個省名牌產品和省著名商標、50個營口名牌和市著名商標。食品飲料重點發展營養保健飲料、果蔬汁飲料、植物蛋白飲料、啤酒、精製糖、中高檔糧油、調味品、特色果蔬和水產品加工、旅遊休閒食品、食品添加劑等。醫藥重點發展生物製藥、化學新藥、現代中藥等。包裝製品重點發展多功能、綠色環保包裝製品等。捲菸重點調整產品結構,提高優質品種產量比重。紡織服裝重點發展錦綸56多功能纖維、滌綸複合纖維、粘膠等高性能纖維;聚苯硫醚纖維及製品、汽車內飾用布和高性能複合過濾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高檔家紡面料及其製品,高檔服裝面料,高檔棉、麻、絲、針織產品,高檔柞蠶絲面料及製品等。〔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農委,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4.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實施“質量提升、創新提升、結構提升、品牌提升”四大工程,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汽車保修設備重點發展智慧型車輪動平衡儀、重型輪胎拆裝機、重型可移動式液壓舉升機、全自動輪胎拆裝機、雙柱或四柱及剪式液壓舉升機、3D成像四輪定位儀等。樂器重點發展鋼琴、提琴、轉調古箏、新材料和代用材料樂器配件等。〔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二)化解和控制過剩產能
5.加快化解過剩產能。積極落實《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等檔案,爭取上級不良貸款核銷、減免相關環節稅費等優惠政策,支持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併重組、轉型轉產、國際產能合作等途徑退出過剩產能。加快淘汰石化、鎂質材料等主導產業和水泥等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的落後產能。鎂質材料要對菱鎂礦石等供大於求的鎂產品實行開採總量調控,每年礦石開採量控制在500萬噸以內。進一步整合菱鎂礦採礦企業,到2017年底和2020年底,分別整合壓縮到20家和17家。到2020年,非耐材比重提高到20%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6.控制新增過剩產能。認真執行《國務院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等檔案,加強土地、環保等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強化用地、用海和岸線審查,嚴格環保和質量監督管理,不以任何名義及方式違規核准和備案普通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相關部門不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岸線審批、新增金融授信等手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不辦理生產許可。〔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國土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市環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三)培育工業供給新動能
7.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1)打造“雙創”雙基地。一是建設實體創業基地。推進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力爭到2020年,國家級創業基地達到1個、省級創業基地6個、市級創業基地10個,為“雙創”提供承載空間。二是建設虛擬創業基地。鼓勵網際網路與金融、商務等傳統行業結合,培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業態,發展眾創、眾籌等多種經濟形式,力爭到2020年,創客空間達到10個。(2)加強“雙創”雙服務。一是發揮政府的服務功能。組織舉辦創業創新博覽會,幫助項目找資金、投資找項目、企業找人才。二是發揮社會的服務功能。集聚社會創新創業資源,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創客投資基金,促進金融資本與創客產業的有效對接,聘請導師對創客進行輔導,營造“雙創”良好氛圍。(3)開展“雙創”雙協同。一是加強政府部門與高校之間的協同合作。推進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交流共享,為“雙創”提供要素保障。二是構建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模式。整合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建設技術中心、公共創新平台。到2020年,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00家,創新服務平台20個。〔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8.助力企業引進、培養人才。一是加大科技型人才引進力度。積極開展引進高端創新人才進企業活動,建立企業與高校人才引進培養對接平台,以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為載體,培養、吸引和集聚一批高層次科技人才。二是幫助企業提升人才素質。聘請專家、學者等,組織召開政策、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會,幫助民營企業培訓中高層管理人才。指導企業深入持久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和鑑定、先進制造技術等方面的培訓,促進企業人才素質的提升。三是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與大型企業合作,圍繞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保裝備、樂器等重點產業開設課程,為企業定向培養技能型人才,組織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企業提供遠程培訓教育,提高職工技能水平。〔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9.實施智慧型製造工程。推進智慧型製造項目體系建設,即10個國家、省試點示範項目,50個市重點支撐項目,100個前期推進項目、200個基礎培育項目、10個智慧型服務機構和項目,全面提升我市智慧型製造綜合實力。具體按照《營口市智慧型製造工程實施方案(2016-2020)》實施。
10.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一是加快商業模式轉型。開展相關行業從傳統預測型推式供應鏈,向市場拉式供應鏈轉型的管理最佳化工程,實現產供銷同步,提高庫存周轉的決定性競爭力,促進企業向以快速反應、低庫存管理為核心的服務型製造模式轉變。二是推動“網際網路+”與製造業結合。深入推進兩化融合,鼓勵企業開展以核心技術為紐帶的各種增值服務模式,發展設備遠程監控、運行診斷、協同維護等服務業態,促進產業模式從以產品製造為核心,向“產品+信息化服務”延伸。三是開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重點發展總集成總承包、個性化定製服務、線上支持服務等,推動設計與製造、消費與生產的融合,引導和支持製造業企業向生產服務型轉變。〔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11.構建綠色製造體系。一是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冶金、石化、鎂質材料、傳統建材企業要從生產源頭和過程根治污染,採用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線上監控裝置,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裝備製造、紡織服裝企業要重點推廣生態設計、綠色工藝材料,提高加工過程綠色化水平,保證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化。二是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流程型製造業要發展廢水深度處理與循環利用、廢渣資源化利用、廢氣脫硫脫硝設備,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離散型製造業要提高原材料和輔料的利用率,加強產品的循環、回收和再利用,實現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三是建立節能減排激勵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節能資金,鼓勵企業實施節能技改項目,落實落後產能退出補償政策,加快推進低端產業和落後產能有序退出。到2020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2%,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四是狠抓工業大氣污染防治。嚴格落實《營口市大氣污染治理實施細則》,重點推進中小型燃煤鍋爐淘汰,進一步開展清潔能源推廣和清潔生產工作,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為全市生態環境建設作出貢獻。〔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工信委,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四)深入推進供需協同
12.著力實施項目工程。聚焦對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具有顯著拉動作用的重點行業,每年篩選確定100個重大工業項目,5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50個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項目,100個新技術、新產品開發項目,推動實施總投資437億元的忠旺高端鋁業系列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大數據產業園、總投資50億元的海潤光伏產業園等一批技術水平高和市場前景好的重大項目,市及縣(市)區協同工作,加強協調服務,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確保項目建成投產,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主動對接省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充分發揮市本級創投基金作用,重點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引導投資向“千企轉型”傾斜,到2017年,通過改造提升一批、產業轉型一批、關停重組一批、載體升級一批,實現1000戶企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招商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13.推廣套用本地產品。一是積極制定、發布重點推廣套用本地工業產品目錄。圍繞裝備製造業、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和電子信息業,每年確定一批有質量、有技術、有品牌、有市場的產品,納入《營口市重點推廣套用本地工業產品目錄》和政府採購目錄,引導和鼓勵本市企業按照同等優先原則,選用本市工業產品。推薦一批產品列入《遼寧省推廣套用本地產品目錄》。二是組織開展產需對接活動。圍繞重大工程建設,組織項目投資單位、工程建設單位和域內企業,開展產業發展經濟技術交流和供需對接、市場對接活動,支持域內企業參加展會、舉辦展會。三是加強政府引導。政府及相關部門在重大工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購買公共產品和服務等領域,依法依規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本地符合要求的產品,幫助企業拓展產品市場。〔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五)推進企業降低成本
14.積極推動實體經濟企業降低成本工作。該項任務從加強涉企收費源頭管理、合理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合理降低企業人工成本、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等方面推進,儘快制定《營口市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實施意見》。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將《營口市工業供給側改革實施細則》工作任務和目標細化分解,建立定期檢查、中期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健全統計監測、績效評價和監督考核機制。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園區要密切配合、各負其責,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局面;各縣(市)區、園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政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完成各項任務。
2.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圍繞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領域及主攻方向,積極爭取國家、省政策支持,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扶持力度。發揮國家東北振興新動能培育、創新鏈整合專項,省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支持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升級、裝備製造業走出去、環保和新能源等領域的投資項目。利用省創業投資基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領域項目,支持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等。爭取省產業金融投資基金,支持金融擔保機構項目,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我市股權投資基金作用,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加大對項目建設扶持力度。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貫徹《營口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人才引進的實施意見》。加快實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著力引進一批創業創新能力強,學術技術、經營管理水平達到國內領先,能引領和帶動某一領域科技進步的高層次人才(團隊)。營造適合人才發展的環境,在工作經費、住房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通過收益分成、股權獎勵等方式對人才進行激勵。積極推動戶籍管理、社會保障、人事檔案管理等相關體制改革,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發揮人才的最大效能。在全社會構建起尊重人才、優待人才的氛圍,打造適合人才發展的窪地,遏制人才、人口淨流出的趨勢。
4.最佳化營商發展環境。開展最佳化投資營商環境專項行動,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積極推廣“一個視窗受理、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簡化流程,明確時限,提高效率。推進“法治營口”、“信用營口”建設,加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落實國家和省市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措施,開展治理亂收費行動、規範涉企收費行為,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和投資活動的干預,嚴格規範市場秩序,培育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金融環境、創新環境和法治環境。
印發的通知
營政發〔2017〕7號:營口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派出機構、各直屬單位:
《營口市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業經2017年3月20日第十五屆市政府第6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營口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29日
政策解讀
一、《實施細則》出台的背景和意義
今年年初,國務院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實行“三去一降一補”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8月16日,省政府出台了《遼寧省政府關於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提出要擴大工業產品有效供給,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競爭力。為深入推進我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水平,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提質增效,我委結合營口實際情況,起草了《營口市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細則》。
二、《實施細則》的主要內容
《實施細則》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務,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指導思想;二是發展原則;三是工作日標。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包括五個方面。一是不斷最佳化供給結構,推進工業邁向中高端;二是嚴格控制產能過剩,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三是著力補齊發展短板,釋放工業發展新動能;四是深入推進供需協同,推動工業可持續發展;五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強工業發展活力 。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二是發揮政策引導作用;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四是最佳化創新發展環境。
營口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7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