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北大讀書教書之餘寫成的隨筆集。在這本隨筆集裡,既有對於生命與成長的深邃而沉靜的穎悟,也有與北大名師大家們跨越時代的心靈對話;既有對繽紛大學生活的傳神描述,也有對北大文化性格和精神魅力的獨特體察,而即使是萍蹤履痕中的風花雪月,也無不浸透著青春旅途的艱辛,披露著一個北大學子十年寶貴的心靈歷練。
編輯推薦
這裡有酒場上的低吟淺唱,大草坪上的聲嘶力竭與吉他悠揚,離別宴會上的狂歡與迷醉,新年之夜的亢奮嘹亮的鐘聲;更有閣樓里流淚吟誦的長髮詩人,有未名湖上不滅的愛情燭火,有青春欲望的顛倒狂迷,有洞穿時空的哲學追索;既有花前月下的誓詞作家,也有蹈湖自盡的殉道英雄,既有埋首窮經的飽學通儒,也有放曠逍遙的青春惡少。北大以其博大的母親的胸懷包容了這些孤獨、狂躁、激情、詩意的靈魂,讓他們以自己的閱歷與智慧去選擇生活,選擇命運,而她相信,所有年輕的必將成長,所有幼稚有必將純熟,所有迷醉的必將甦醒,所有狂亂的必將得到撫慰。
那些充滿感傷意味的值得感念的華年歲月,那些在生命里以青春的歌與哭所鐫刻的深刻的印痕,那些蘊涵著一個靈魂成長的甜蜜與苦痛、激情與絕望、信仰與質疑的寶貴的年華,一葉葉在內心的深處重新奇蹟般地展開,此際的心境,既是一種幽渺、沉靜、帶著紫荊花一樣淡淡的憂傷的懷想,又是一種艱難的檢視,一種深切的梳理,一種包裹著憑弔與珍愛雙重情結的告別。
內容摘要
《燕園拾塵》:“北大十年的成長感悟”
——論喪失與解悟
在 一個安靜的初春的深夜裡展讀禪宗的智語,對於眼睛和心魂都是一種愉悅的休憩。佛家的哲人似乎總有玄思妙想的天賦,悠遠沉邃,宛若不食人間煙火。蝸廬之內燈 影柔黃,窗子外面因為月光彌滿反而更加澄亮一些;而此際的我的胸里,是被許多的豐滿的感悟和邈遠的憶想所充溢著,我品嚼著那些禪宗大師們布道式的瑣屑然而 又是親切的文字,說不清是感喟還是欣喜。那是布滿暗喻的文字叢林,跡近玄學,可並不讓人感到晦澀;那裡面充滿了神性的啟示,可又並非莊嚴肅穆,使人產生敬 畏之感。禪宗的語言是直覺、明朗、機警、零碎、鋒利。有人感嘆耶穌的語言的魅力:“它們散發出泥土的芳香,正像雨天的泥土被雨水浸透時發出的那種濃郁的芳香——那是潤土的芳香,是你在海灘上聞到的芳香,是海洋與樹木的聲音。”聽禪宗的不太講究邏輯的娓娓敘談也有同樣的享用。“難得浮生半日閒”,我在這個靜得連自己的呼吸聲也聽得到的月夜裡,得享用一種猶如檐下或爐邊交談式的快樂,也是浮生一樂了。
佛家講開悟(enlightenment)。開悟恐怕是一種難於言傳的境界,所謂“佛祖拈花,迦葉微笑”, 一切盡在不言中,此處無聲勝有聲。開悟是心智上的瞬間的升華,是剎那間心如澡雪般澄靜明透的靈魂自覺,是心靈一時掙脫了所有的羈束來達到空前的自由與光 明,是智慧集結了許多艱辛的探尋之後所抵至的圓滿沉靜的光輝的彼岸。開悟與任何一種宗教儀式都毫無關聯。開悟只是一種解脫的狀態,跡近神明的頓省,是生命 本體的空前啟蒙。禪宗中有一個著名的
尼姑千代野開悟的故事。千代野刻苦修行多年,始終未能開悟。一個月夜,她提著盛滿水的舊木桶,正行走間,看到映照在水 桶中皎潔如玉的明月,突然,竹編的水桶箍斷裂,木桶散了架,水全傾瀉出來,桶里的月亮消逝得無影無蹤——此刻,千代野猛然開悟!千代野寫了一首優美的意味無窮的禪詩:
我曾竭力使水桶保持圓滿,
期望脆弱的竹子永遠不會斷裂。
然而頃刻之間,桶底塌陷,
從此再沒有水
再沒有水中的明月,
而我的手中是空。
在 我看來,千代野的開悟所蘊涵的隱喻是異常豐富的,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意味深遠的啟示:生命不但未從喪失中崩潰,反而從喪失中得到超脫與解悟,得到生命自身 的某種升華。竹編的水桶箍不會永遠堅韌,木桶中的月亮不可能永遠圓滿如昔,但當木桶崩塌的剎那,千代野卻獲得了心靈的空前超脫。那種原本給她帶來巨大震驚 與恐懼的塵俗中的變故,那些曾經或許令她苦痛與焦慮的遭遇,此時卻開啟了她面向人生解悟的又一面明澈的窗戶。當她坦然面對這些生命中“必要的喪失”的時候,她或許會理解到“失去”原是另一種更具隱喻性和幽默感的獲得,“崩潰”原是另外一種更為堅定和睿智的再建的前奏,我們正是從不斷的喪失之中得到生命本該體悟的神性的訓誡;它並非惡意地隱藏在我們意料不到的災難、危機、掙扎與苦澀的果核里,以我們必然領受的命運的方式逼使我們服從生命本身的節奏。正如 Judith Viorst 在Necessary Losses的副標題中所揭示的:“愛,夢幻,依賴和不能實現的期望,所有我們為成長所必須放棄的。”這是一對近乎殘酷的然而都是真實存在的生存悖論——喪失與自我完成——我們總是在喪失中成長,完成一次對自我精神與生存理念的揚棄,如同一隻蟬從溫柔的蛹中蛻變而出,或是一隻蝴蝶衝破蠶繭的重重包裹而達成痛苦而輝煌的質變。
從來不要試圖用某種烏托邦式的謊言麻痹和欺騙自己,也從來不必畏懼那些我們本應付出的精神上的折磨與犧牲,因為它們是我們為了成長而必須支付的。耶穌在犧牲 之中達到質變,從殘忍的絕望的死亡里獲得再生;釋迦牟尼決然拋離嬌妻愛子慈父王位而苦修梵林,從生命的涅盤裡尋回終極意義上的自身。我們付出“喪失”的成本的同時,必將同時獲得更為豐盈的心靈的回報,而對於“喪失”,我們只需要感激、祈禱、寬容和希冀,不需要訪惶、哭泣、怨尤和絕望。喪失給我們領略孤獨和面對苦難的孤立無援的境界,讓我們嘗試在一無所有的“空”里 尋找生存的深遠意義;喪失給我們另一種坦然和智慧,正如一粒種子,當它被掩埋到土地里的時候,它必會感到某種喪失一切的巨大的苦難的降臨,它會依戀以往的 光明時光,它會感到如同被釘在
十字架上的耶穌一樣的遲疑與困惑。它想像不到喪失後的另一番天地:種子的喪失正是另外一種萌發和成長。當它成為大樹的時候, 它將為自己青蔥的枝葉和飽滿的果實而驕傲,它曾經經歷的巨大的不安和驚悚此刻卻換來更高境界的歡愉:它與飛躍往還的眾鳥嬉戲,與白雲和繁星交談。
有哲人說:“你必須死亡以達到再生,你必須失去一切來贏得上帝。”喪失是一種祭奠,對於不可以挽留的生命風景的一種憑弔。我們秉著無比忠實和隱忍的心懷,承擔“喪失”所 賜予我們的巨大的空寂和悲楚,傾聽生命里那些悠揚的怨訴所帶給我們的寶貴的暗示。成長,從某種殘酷的意義上而言,是一條逐漸喪失的旅道,我們將慢慢以生命 為代價來放棄對於外界的依賴和對於塵世的完美的假定,返回自找,觀照內心。木桶崩塌了,水傾灑殆盡,水中之月也隨之倏然消逝:千代野於此際卻匐然開悟。
生命啟示錄
遙寄夢涵三歲
邊緣人自畫像
靈修小語
心靈的成長和壯大是生命的源泉和歸宿
內心寧靜和幸福的奧秘
愛你的寂寞,珍惜默思的時光
永遠領受和體味廣大的生活
千禧信箋
我的內心
我希望
真正的智慧
愛為對方
擔負由神明
四季繪影
銀杏秋
微雪
春日問訊
雪之融
春安
夏末獨語
秋之舞
萍蹤履痕
妙峰的秋味
夢想敦煌路八千
——西行散記
雪域詩國獨寂寥
——青藏紀行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