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烹牛佬
- 主要食材:牛雜粉,面
- 口味:香辣、清郁、鮮味等多種
- 輔料:香菜、蔥花
詩讚,面的傳說,製作工藝,
詩讚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面的傳說
“烹牛佬紅燒牛肉粉面”,源於合川文峰古街,即河邊碼頭上,在宋朝末年,中原戰亂不斷,許多回民來到合洲,據說有其中一位是專烹製牛肉的老回民,爺孫,來到合川三江邊碼頭,開始烹製他的牛肉系列,無奈合川當時的牛不多,老百姓主要吃麵,於是,他把牛肉經過改良,或清燉,或加入本地辣椒等進行紅燒,再把這些牛肉盛上一勺在"面"上面,供人品嘗,人們吃了感到相當好吃,於是,左鄰右舍的吃了,都說好吃,就這樣,他們爺孫倆就在這裡賣開了.直到有一天,天上的一個神仙聽說他的紅燒牛肉麵很好吃,於是化作一個乞丐,來到他的攤攤面前,這爺孫倆看到這個叫化子來到他們的攤位面前,想想中原的兵荒馬亂,看到這個乞丐可憐,自己也是落難之人,於是就給了她一碗紅燒牛面,這乞丐吃了,巴嘴吧嘴連說好吃好吃,勝過天上龍肉,說著說著,化著一縷雲彩飄上天空,此時傳來聲音,好心人必有好報.於是第二天,他們再到碼頭,這裡來賣牛肉麵,看到有三棵高如雲天的巨大在黃桷樹,爺孫倆明白了,這三棵樹為他們擋風雨,這下這爺孫倆不怕日曬雨淋了,後來,蒙古軍打到這裡來了,他們就上了釣魚城,也為南宋延長了36年的統治.
在後來,N年後,戰爭結束後,他們便把秘制的紅燒牛肉麵傳了下來,於是就在合川流傳開來.
在上世紀,隨著改革開放,人們可以外出打工了,有一個廚子,在外多年,主廚牛肉系列,但終究忘不了家鄉的紅燒牛肉麵的味道,於是回到家鄉,傳承家鄉的紅燒牛肉麵,同時又根據時代進行了適合現代人們的口味,兼顧營養,並進行了部分改良,更加可口.因其創辦人一生都在致力於餐飲及食品與烹飪技術,尤其是牛肉系列的研製,又傳承《老四川》的“三湯三肉”,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精於對牛肉有獨到的烹飪方法,特別是對紅燒牛肉的烹製,讓人讚不絕口”。從此好吃狗們一進店門,就高聲叫到,烹牛佬,給我來二兩。因其風味獨特很快在重慶遠近聞名,博得重慶人們的喜愛。
製作工藝
先將牛雜牛腩牛肉分開分別在清水裡浸泡,冬天時間稍長,夏天只泡一小時左右,再用清水反覆漂洗,擠壓,徹底清潔直至出清水。然後撈起,放入爐火的鍋中氽水後烹煮,直到把白色油膩浮游物完全清除,再撈起放入另一鍋中,用獨家配製的香藥煮熬,所有的香藥有大小茴香、砂仁、桂枝、草果、甘草、陳皮等20多種,在鍋底放在竹篾,(目的是放在鍋底燒焦燒糊並沾鍋),各類香料用紗布包好,放在爐鍋底部上面的竹篾上,上面放牛雜,或牛腩,爐鍋不加蓋,讓牛雜或牛腩的腥臭膻味散發出去,同時加放適量的牛油以增鮮味。為了保持牛雜或牛腩持續24小時鮮味,烹牛佬採用無骨提鮮的方式,用花椒、山奈、和香等多種香料以及在釣魚城山上採摘的其他秘而不宣的中草藥,對牛雜牛腩進行復烹兩小時左右製成紅燒牛肉系列,然後盛入容器中,澄清湯汁,使之透明晶瑩,再將清湯舀進另一隻爐鍋,作為原湯,下粉時加放在米粉內,這樣,製作的牛肉,無論是吃粉,面,粉線,或加在其他任何米粉線面等上面,其肉粑糯入葉,湯鮮味美無比,口齒留香,讓人回味。
上帝折鞭處合川釣魚城:位於重慶合川市合陽鎮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占地2.5平方千米。山上有一塊平整巨石,傳說有一巨神於此釣嘉陵江中之魚,以解一方百姓饑饉,山由此得名。釣魚城峭壁千尋,古城門、城牆雄偉堅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環繞,儼然兵家雄關 。
十三世紀中葉,膘悍的蒙古鐵騎在漠北草原崛起“一代天驕”的兵威震撼歐亞大陸,然而號稱“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率十萬驍勇善戰的侵宋之師南下,時合州(現重慶合川市)軍民依山築城,浴血奮戰,以彈丸之地,力挽狂瀾,獨釣中原,抗擊蒙軍達三十六年,擊斃了元憲宗蒙哥大汗,世界為之震驚,演出了人類戰爭史上最為壯烈的一幕,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改寫了人類歷史,南宋政權得以延續。“穩座江山釣魚城”即由此而得。陳毅元帥曾有《登釣魚城口占》一詩讚道:“釣魚城何處,遙望一高原,壯烈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烹牛佬紅燒牛肉麵
烹牛佬紅燒牛肉麵、粉,米線,最講究的是:一是味香,二是味厚,三是有回味。湯要好喝、牛肉要好吃。配料下的粉面,熬有重慶的香辣紅油、滷牛肉、牛雜.牛腩,牛三星,牛盤,牛筋,牛鞭等牛全身,烹牛佬紅燒牛肉粉面最大的機密是中藥鹵包,最好的製作方法是傳承老四川的絕活,最創新的是結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並注入時代的營養健康之內涵,其關鍵的之一就是湯。
烹牛佬的牛肉麵,不同於蘭州的牛肉拉麵;蘭州的牛肉拉麵其實有著精工細做意味,面,拉得勻稱,牛肉片得夠薄,黃澄澄的牛肉湯配上一小撮碧油油的香菜,有色,有香,有味,有著文縐縐的雅氣;它也不同於上海本地的牛肉麵,上海人與湖南人其實是不會吃麵的;面不夠香,湯是用麵湯加豬油調出來的,令人起膩;只有他們的澆頭(碼子)不時翻新,出點花樣,可是這多少又有點捨本逐末,重要的面倒是排在了後一位. 烹牛佬紅燒的牛肉麵其實牛肉特別入味,最多加上一勺牛肉或牛雜,牛腩,吃的品的是面,面是擱了鹼的,不象陝西的那樣過分,烹牛佬的沒有苦澀,只透著面香,肉香,面是攤在大大的竹簸箕里;清早起來,架起兩口大鍋,一鍋豬筒子骨,雞骨香熬制的奶白湯,一鍋是開水,咕咚咕咚冒泡,水汽騰騰,白霧霧的,冉冉上升,另一鍋是紅湯,是烹牛佬用牛油牛雜牛腩,放香料、辣椒熬出來的,上面浮著紅汪汪的紅辣油,飄著青青的蒜苗段,紋絲不動。吃麵的來了,喊上一聲,來二兩,二兩面,加青,香菜加點(有的會叫道:放麻點,不放蔥花)。此時烹牛佬抄起一團面,丟到長柄的竹笊籬中,再抓一把脆生生的時令青菜或綠豆芽,沉到滾滾的湯里,不慌不忙地抖幾下。烹牛佬的手勢很好看,手腕上下顛動,手臂卻不起伏,隔個半分鐘,小手臂一揚,竹笊籬在空中划過一道小弧線,面穩穩地落在碗裡,再兌上紅湯,愛吃辣的人,烹牛佬給你多加一勺辣油,完了齊齊地端到桌上;
第一口,;不能喝湯,太燙,先來口面,軟的,韌的,夾著脆,帶著辣,喀嚓咯嚓有聲,辣氣從舌根往下,落到心裡,化做暖暖的一團,然後慢慢地漾開,熱氣沖開收縮的毛孔,試探性地流過去,可以喝湯了,但要縮了嘴,小心地咪上一口,再小心地吞下,這會兒,暖流更加強勁,它們迅速蔓延,成片的,冷氣有些萎縮,這有點象場戰爭,各自都在搶奪自己的領地,可是當前暖流占了上風,它摧枯拉朽,乘勝追擊,有點不依不饒,戰爭還在進行,暖空氣,一浪接一浪,終於周身都熱起來了,甚至還有了點小汗,額頭上,背上,細密密的汗珠悄悄滲出來。這時,一杯米漿也送也上來了,這是烹牛佬的特別發明。烹牛佬紅燒牛肉麵的米漿和豆漿有點類似,但是沒有豆子與米,乳白色,很濃,有著絲綢的質地,密實,厚道,不是清湯帶水的,初嘗第一口,並沒有多少甘甜,後還有一點微甜,喝完後,回味無窮。這就是烹牛佬紅燒牛面吃完後喝了米漿湯的好處,你想這面吃到這時候,也辣了,也熱了,也痛快了,好,就是享受的時候,放緩節奏,慢慢來,歇口氣,是中場休息,讓熱量緩緩釋放,悠然的,品一品,這是曲中的慢板,抒情的一段,有了這一段,這面才有了點不同凡響的地方,才有了可供回味的章節,這吃麵才變成享受。 這樣的一口面一口米湯漿是烹牛佬紅燒牛肉麵最地道的早餐,他們坐在小凳上,慢慢地嚼,慢慢地喝,慢慢地品,慢慢地享受霧都的美食,早起的睏乏,骨子裡的冷都化了,舒坦了,暖和了,勁頭也足了,象加足了油的車。烹牛佬紅燒的牛肉粉面非常便宜,所以這樣的享受又是非常容易得到的,有錢沒錢,你都可以享受一番。
漸漸地人多了,小木凳坐滿了,找不到位子,有人端了碗蹲在一邊,也有人排在邊上等位子,人聲也鼎沸起來,有熟人碰面,打個招呼,有人在搶著付錢,有人的臉吃紅了,還有人頭上裊裊地飄著熱氣,象得了道的仙人,這邊的白湯還在咕嚕咕嚕響得歡,水汽,霧汽,汗汽,一片煙霧繚繞,這就是霧都重慶,這就是蒙古大軍的折鞭之處釣魚城合川的烹牛佬紅燒牛肉麵,新的一天就這樣熱乎乎地開了場。
早晨到大街吃大碗牛肉麵!喝大碗米湯漿!是許多老百姓新一天生活的開始!!
話說宋蒙戰爭中釣魚城,也就是現在合川,曾經叫合州,合川是重慶市的第一大區域性中心城市,建城歷史已有幾千年了,是蒙古大軍的折鞭之處,也就是著名的歷史上所說的上帝的折鞭之釣魚城,作為古城烹牛佬紅燒牛肉麵的特色小吃可以說是花樣眾多,但在早餐市場上,占據有絕對優勢地位的,就是這種地方麵食,他叫烹牛佬紅燒牛肉麵——種有烹牛佬紅燒特色風味的牛肉麵和烹牛佬自己創製的米湯漿。 外地的朋友來找烹牛佬紅燒牛面的地方吃各類小吃,如果要了解重慶,要了解釣魚城的合川,就一定要品品烹牛佬紅燒牛肉麵風味,一定要吃烹牛佬系列產品,一定要喝烹牛佬的米湯漿。
如果你到了重慶,一定要到素有小重慶之稱合川,上攀了釣魚城,中賞了鐘鼓樓,白塔,下遊了合川三江水,那么千萬不要忘了品烹牛佬紅燒的牛肉麵,會讓你治大企如烹小鮮,讓你事業如牛氣沖天,讓你面面俱到,心想事成,八面威風。
2010-9-26烹牛佬
《烹牛佬》中餐廳繼承與發展《老四川》三湯三牛
前面,我們講的是烹牛佬的粉面系列,那么,我們講講烹牛佬的中餐
重慶老四川烹牛 百年老店”牛氣”十足 大凡說起中華飲食界的”老字號”,對飲食文化有些了解者多能給你羅列出十個八個來。但若要說起獨獨以”烹牛”享譽食界的”中華老字號”,恐怕無人能說出兩個來。因為這樣的”中華老字號”只有一個,那就是重慶的”老四川”,一家”牛味十足”的百年餐飲名店。今後呢,咱們用不著再為吃一餐牛肉而”奢侈”地專飛重慶了,只要給《烹牛佬》打個電話即可搞定,並可安安穩穩地坐在咱們自家門口酣暢淋漓地大喝特吃就是。 ”老四川”大酒樓創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重慶,經過70多年的歷史演變,昔日街頭小攤,終成名店望樓。1995年,老四川大酒樓被國家內貿部授予重慶中餐業獨一無二的”中華老字號”,其”老四川”商標也由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予以註冊。 ”老四川”的拿手好戲在於烹牛,一頭牛從頭到尾,由里到外,牛的每一個部位都是一道名菜。她獨創的百種牛饌獨步山城,並在中華食壇獨樹一幟。其全牛宴在2001年重慶美食節上被授予”重慶名宴”金獎,2003年第四屆中國美食節被授予”中國名宴”金鼎獎。 ”三湯三肉”川中一絕 而在這台美輪美奐的全牛席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老四川的”三湯三肉”。”三湯”即清燉牛肉湯、沙參牛尾湯、枸杞牛鞭湯。”三肉”是燈影牛肉、精毛牛肉和火鞭牛肉。”三肉”中的”燈影牛肉”喜捧國家級金鼎獎,”精毛牛肉”則躋身中華名小吃行列…… ”三湯”由老四川大酒樓特級廚師陳青雲老師經過數十年歲月錘鍊獨創,是他最拿手的絕活。”三湯”的製作素有”選料絕”、”做工絕”、”功效絕”、”調味絕”和”色香絕”五絕之說,每湯前後需費解骨、浸漂、煨燉、看火、掠沫、濾渣等九道工序。前日黃昏引火,翌日黎明功成。可見工之細、味之精。 ”三肉”由老四川創始人鐘易鳳夫婦研製。鐘氏產品的特點是:構思奇巧,工藝綿密,味型變幻深厚。其中的”燈影牛肉”做工考究,調味鮮明,口感悠長。牛肉片要經過醃烤蒸炸數道工序,又以秘不外傳的香料調味,成品紅亮泛彩,香氣襲人,遇齒立散,諸味泉涌,無窮無盡。上世紀30年代,燈影牛肉曾在成都青羊宮花會上展銷獲銀質獎。據說知名導演謝晉多次到”老四川”就餐,每次都開出列有”三湯三肉”的選單。多年來,”老四川”已成馳譽中國西部的美食名片,先後迎來了眾多政府首腦、外國好友、演藝明星、體壇國手等,他們在蒞臨”老四川”後,無不翹手稱奇。 烹牛佬將繼承和發揚前輩的光榮傳統,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 原材料有了變化,一旦遠離了原地的水土,即便是名店,也往往難以保持其原本風味。不過,這點在”烹牛佬”這兒不存在。因為” 烹牛佬”中餐為了保證無論到了哪裡,烹牛佬的出品與重慶”老四川”的出品完全一致,決定所用原材料全部由原地提供。而烹牛佬更是保持了”傳統本色”,全部烹牛佬廚師甚至幫廚都是源自重慶,烹牛佬出品繼承傳統同時又高傳統,那就是與時代同步。2010-10-12烹牛佬
烹牛佬紅燒牛肉麵暨三湯三肉之
宋蒙戰爭中影響深遠的偉大戰役 釣魚城保衛戰
公元1251年,長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親,受任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
蒙哥即汗位後,遣忽必烈開拓南部漢地,令旭烈兀遠征西域,以阿里不哥留守和林看管蒙古本土,自己則親率大軍伐宋。
宋蒙(元)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它是蒙古勢力崛起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發生於1259年的四川合州釣魚城之戰,則是其中影響巨大的一場戰事。
1234年宋、蒙聯合滅金後,南宋出兵欲收復河南失地,遭蒙軍伏擊而失敗。1235年,蒙軍在西起川陝、東至淮河下游的數千里戰線上同時對南宋發動進攻,宋蒙戰爭全面爆發。至1241年,蒙軍鐵騎蹂躪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則是三大戰場(另兩個為京湖戰場即今湖北和河南一帶、兩淮戰場即今淮河流域一帶)中遭蒙軍殘破最為嚴重的一個地區。
這年蒙古窩闊台死去,其內部政爭不斷,對南宋的攻勢減弱。南宋由此獲得喘息之機,對各個戰場的防禦進行調整、充實。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兩淮抗蒙戰爭中戰績頗著的余玠入蜀主政,以扭轉四川的頹勢,鞏固上流。余玠在四川採取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軍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創建了山城防禦體系。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選擇險峻的山隘築城結寨,星羅棋布,互為聲援,構成一完整的戰略防禦體系。釣魚城即是這一山城防禦體系的核心和最為堅固的堡壘。
釣魚城,硝煙瀰漫下的不破之城,就是它阻住了蒙古帝國南侵的鐵蹄
釣魚城坐落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城東5公里的釣魚山上,其山突兀聳立,相對高度約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南、北、西三面環水,地勢十分險要。這 里有山水之險,也有交通之便,經水路及陸上道,可通達重慶及四川各地。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間(1239——1240年),命甘閏初築釣魚城。1243年,余?採納播州(今遵義)賢士冉?、冉璞兄弟建議,遣冉氏兄弟復築釣魚城,移合州治及興元都統司於其上。釣魚 城分內、外城,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城牆系條石壘成。城內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絕的豐富水源,周圍山麓也有許多可耕田地。這一切使釣魚城具備了長期堅守的必要地理條件以及依恃天險、易守難攻的特點。1254年,合州守將王堅進一步完善城築。重慶及四川邊地之民多避兵亂至此,釣魚城成為兵精食足的堅固堡壘。
1251年,蒙哥登上大汗寶座,穩定了蒙古政局,並積極策劃滅宋戰爭。蒙哥為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曾與拔都等率兵遠征過歐、亞許多國家,以驍勇善戰著稱。1252 年,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率師攻占大理,對南宋形成包圍夾擊之勢。蒙哥汗銅像,這位蒙古可汗帶著世界帝國的夢想四方征伐
1257年,蒙哥汗決定發動大規模的滅宋戰爭。蒙哥命忽必烈率軍攻鄂州(今武昌),塔察兒、李?等攻兩淮,分宋兵力;又命兀良合台自雲南出兵,經廣西北上;蒙哥則自率蒙軍主力攻四川。蒙哥以當時四川作為戰略主攻方向,意欲發揮蒙古騎兵長於陸地野戰而短於水戰的特點,以主力奪取當時的四 川,然後順江東下,與諸路會師,直搗宋都臨安(今杭州)。
1258年秋,蒙哥率軍4萬分三道入蜀,加上在蜀中的蒙軍及從各地徵調來的部隊, 蒙軍總數大大超過4萬之數。蒙軍相繼占據劍門苦竹隘、長寧山城、蓬州運山城、閬州 大獲城、廣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蒙哥汗遣宋降人晉國寶至釣魚城招降,為宋合州守將王堅所殺。釣魚城之戰由此展開。
宋開慶元年(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率諸軍從雞爪灘渡過渠匯,進至石子山紮營。三日,蒙哥親督諸軍戰於釣魚城下。七日,蒙軍攻一字城牆。一字城牆又叫橫城牆,其作用在於阻礙城外敵軍運動,同時城內守軍又可通過外城牆運動至一字城牆拒敵,與外城牆形成夾角交叉攻擊點。釣魚城的城南、城北各築有一道一字城牆。九日,蒙軍猛 攻鎮西門,不克。這日,蒙古東道軍史天澤率部也到達釣魚城參戰。
三月,蒙軍攻東新門、奇勝門及鎮西門小堡,均失利。從四月三日起,大雷雨持續 了二十天。雨停後,蒙軍於西月二十二日重點進攻護國門。二十四日夜,蒙軍登上外城,與守城宋軍展開激戰。《元史·憲宗紀》稱“殺宋兵甚眾”,但蒙軍的攻勢終被宋軍打退。五月,蒙軍屢攻釣魚城不克。 蒙哥汗率軍入蜀以來,所經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將投降而輕易得手,尚未碰上一場真正的硬仗。因此,至釣魚山後,蒙哥欲乘拉槁之勢,攻拔其城,雖久屯于堅 城之下,亦不願棄之而去。儘管蒙軍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備,奈何釣魚城地勢險峻,致使 其不能發揮作用。釣魚城守軍在主將王堅及副將張珏的協力指揮下,擊退了蒙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千戶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鄧州漢兵攻城,董文蔚激勵將士,挾雲梯,冒飛石,履崎嶇以登,直抵其城與宋軍苦戰,但因所部傷亡慘重,被迫退軍。其侄 董士元請代叔父董文蔚攻城,率所部銳卒登城,與宋軍力戰良久,終因後援不繼,亦被迫撤還。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諸將“議進取之計”。術速忽里認為,頓兵堅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軍隊困擾之,而以主力沿長江水陸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一舉滅掉南宋。
然而驕橫自負的眾將領卻主張強攻堅城,反以術速忽里之言為迂。蒙哥汗未採納術速忽里的建議,決意繼續攻城。然而,面對釣魚堅城,素以機動靈活,兇猛驃悍著稱的蒙古騎兵卻不能施其能。
六月,蒙古驍將汪德臣(原為金臣屬)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馬軍寨,王堅率兵拒戰。天將亮時,下起雨來,蒙軍攻城雲梯又被折斷,被迫撤退。蒙軍攻城5個月而不能下, 汪德臣遂單騎至釣魚城下,欲招降城中守軍,幾乎為城中射出的飛石擊中,汪德臣因而患疾,不久死於縉雲山寺廟中。蒙哥聞知死訊,扼腕嘆息,如失左右手。汪德臣之死,給蒙哥汗精神上以很大打擊,釣魚城久攻不下,使蒙哥汗不勝其忿。
蒙軍大舉攻蜀後,南宋對當時的四川採取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但增援釣魚城的宋軍為蒙軍所阻,始終未能進抵釣魚城下。儘管如此,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鬥志昂揚。一日,南宋守軍將重15公斤的鮮魚兩尾,牛肉10公斤及蒸麵餅百餘張拋給城外蒙軍,並投書蒙軍,稱即使再守10年,蒙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相形之下,城外蒙軍的境況就很糟了。蒙軍久屯于堅城之下,又值酷暑季節,蒙古人本來畏暑惡濕,加以水土不服, 導致軍中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情況相當嚴重。據《元史》記載,蒙哥汗於六月也患上了病,而拉施特《史集》更明確說是得了痢疫。另《馬可·波羅遊記》和明萬曆《合州志》等書則稱蒙哥汗是負了傷。無論如何,蒙哥不能再堅持攻城了。七月,蒙軍自釣魚城撤退,行至金劍山溫湯峽(今重慶北溫泉),蒙哥死亡。據《元史》本傳及元人文集中的碑傳、行狀等所載,不少隨蒙哥出征的將領戰死於釣魚城下,由此可以想見釣魚城之戰之酷烈及蒙軍損失之嚴重。
數百年後,釣魚城戰場的硝煙已不復存在,可巨石上的文字,還留存著當年那場戰爭的記憶
蒙哥汗在釣魚城下的敗亡,其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導致蒙古這場滅宋戰爭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續20年之久。進攻四川的蒙軍被迫撤軍,護送蒙哥汗靈柩北還。率東路軍突破長江天險,包圍了鄂州的忽必烈,為與其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也不得不撤軍北返。從雲南經廣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軍,一路克捷,已經進至潭州(今長沙)城下。由於蒙哥之死,該軍在忽必烈派來的一支部隊的接應下,也渡過長江北返。蒙古的南北兩支軍隊基本上是按預定計畫進軍的,只因西邊主攻戰場的失敗而功虧一簣。
其次,它使蒙軍的第三次西征行動停滯下來,緩解了蒙古勢力對歐、亞、非等國的威脅。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發動了第三次西征,先後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半島大片土地。正當旭烈兀準備向埃及進軍時,獲悉蒙哥死訊,旭烈兀遂留下少量軍隊繼續征戰,而自率大軍東還。結果蒙軍因寡不敵眾而被埃及軍隊打敗,蒙軍始終未能打進非洲。蒙古的大規模擴張行動從此走向低潮。因此,釣魚城之戰的影響已遠遠超越了中國範圍,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頁。
其三,它為忽必烈執掌蒙古政權提供了契機,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義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傳統的政策。這種帶有濃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極不適應統治廣大中原漢地的需要。而忽必烈則是蒙古統治集團中少有的一位傾慕漢文化的開明之士。蒙哥即汗位後,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漢地,他大力延攬漢族儒士,極力推行漢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卻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的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罷了官,其推行的漢化政策也被迫取消。忽必烈登上大汗寶座後,繼續推行其漢化政策,逐步改變蒙軍濫殺的政策,使南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壞。蒙哥汗曾留下遺言,日後攻下釣魚城,當盡屠城中之民。後來釣魚城降元,忽必烈卻赦免了其軍民。正是由於忽必烈的當政,使蒙古汗國這個邊疆政權轉變為一統中國的封建大王朝—元朝,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釣魚城作為山城防禦體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時代,充分顯示了其防禦作用,它成為蒙古軍隊難以攻克的堡壘。蒙哥汗敗亡後,釣魚城又頂住了蒙軍無數次的進攻,直至1279年守將王立開城投降,釣魚城才落入蒙古之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古代戰爭館特意製作了釣魚城古戰場的沙盤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重要地位。
後記:據說,釣魚城之所以能固守如此之久,其中一個廚佬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他有效地運用了牛肉這樣的食品,功不可沒,詳情見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