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煮

烹煮

烹煮,本為烹飪方法之一,即將食物放入大鍋沸水中煮熟。現多指古代時一種酷刑,即將犯人投入裝有沸水、熱油的大鑊、大鼎中煮或炸以處死的刑罰,也叫烹刑、鑊烹、鼎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烹煮
  • 類別:烹飪方法
  • 原意:將食物放入大鍋沸水中煮熟
  • 現多:指古代時一種酷刑
來歷,烹人大鍋,被瞻,文摯,阿大夫,樂羊,秦漢烹刑,

來歷

根據歷史記載,周的始祖西伯被囚禁於羑里的時候,西伯的兒子伯邑考殷都作人質,為紂王當車夫。紂王把伯邑考放在大鍋里“烹為羹”,賜給西伯。西伯不知是人肉羹,就把它吃了。紂王得意地對別人說:“誰說西伯是聖人?他吃了自己兒子的肉羹還不知道呢!”這是古代烹人的最早的事例。

烹人大鍋

烹人的大鍋古時叫做鼎或鑊。都是用銅或鐵鑄成的,不同的是鼎有三隻足,鑊無足。《淮南子·說山訓》篇有“嘗一臠肉,知一鑊之味”之語,高銹註:“有足曰鼎,無足曰鑊。”顏師古也說:“鼎大而無足曰鑊。”因為烹人要用鼎或鑊,所以,古時就把這種酷刑叫做鑊烹鼎鑊湯鑊。如《漢書·刑法志》說“陵夷至於戰國,……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顛、抽肋、鑊亨(烹)之刑”,《舊唐書·魏元忠傳》說:“既誅賊謝天下,雖死鼎鑊所甘心”,《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說“臣令人持璧歸,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請就湯鑊”。石乞
春秋時,周室衰微,諸侯混戰,法制沒有規定,那時的國君將人處死,常採用烹的方法。周夷王在位時,齊哀公因紀侯在周室進讒言,而被周夷王用大鼎烹死。公元前五四七年,宋國太子痤被成公囚禁,自縊而死,後來成公知道太子是無罪的,非常懊悔,就烹殺撥弄是非的寺人伊戾。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楚國的白公逃到山中自縊而死,白公的學生微子抓住了石乞,問他白公死的地方,石乞無論如何也不肯說,微子就把石乞烹死。

被瞻

晉公子重耳流亡到鄭國時,鄭國有個叫被瞻(有的書作叔瞻)的臣子勸鄭文公殺掉重耳,鄭文公沒有聽從。後來重耳歸國即位,就是晉文公,他率軍攻打鄭國,指名要被瞻這個人,以報昔日之仇。被瞻向鄭文公請求把自己交出去,來解救國家的危急,鄭文公說:“這樣做,我的罪過就太大了。”被瞻悅:“死了我一個,可以保全社稷,臣甘心情願。”於是,鄭文公派人把被瞻送到晉國軍營中。晉文公命令準備好大鼎,要烹被瞻,被瞻用兩口手按著鼎的銅耳,不肯進去,大聲叫道:“晉軍將士們,都聽我說,當今世界上再沒有像我被瞻這樣的忠實於國君的人了。可是,忠於自己的國君,只能落個挨烹的下場啊!”晉文公聽了他的叫喊,被他的忠誠和勇敢所感動,就改變了主意,向被瞻道歉,並宣布撤軍,同時把被瞻送回鄭國。

文摯

被瞻因忠勇而免遭鼎烹之刑,後世傳為佳話。戰國時,卻有一位賢明之士因忠於國君而被烹,為後世留下千古遺憾。此人是齊國人,名叫文摯,醫術及其高明。有一年,齊泯王生了一個惡瘡,派人到宋國請文摯(當時文摯遊歷至宋)。文摯歸國,診察了泯王的病情,私下對太子說:“大王的病我是可以治好的,但治好了他的病,他也一定要殺死我。”太子大驚,問為什麼,文摯說:“大王長的這個惡瘡,必須讓他發一場雷霆之怒,才能治好,否則就沒有救了;但要使他發怒,我就犯下死罪了。”太子向他叩首求告說:“先生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我的母后一定要以死在父王面前為你表白,父王一定會看在母后和我的面上,赦你無罪,請先生不要擔心。”文摯說:“既然如此,我就是被大王殺死,也沒什麼說的了。”於是,文摯叫人報告齊泯王,說某日某時文摯前去治療。結果到了約定的時間文摯卻故意不去,泯王心裡有些不高興。這樣共約定了三次時間,文摯都沒有去,泯王已經非常生氣,這時,文摯來了,他不脫鞋子直接上到了泯王床上,踩著泯王的衣服,問泯王病情如何。泯王怒形於色,不理睬他,文摯又故意說氣話衝撞泯王,泯王怒不可遏,叱罵文摯,讓他滾開。文摯走後,泯王的病情就輕了許多,又過了幾天就完全康復。泯王痛恨文摯對自己無禮,決定把他活活烹死。太子和王后極力向泯王求情,泯王十分固執,說什麼也不答應,堅持非烹文摯不可。臨刑時,武士把捆住了手腳的文摯抬起來,臉朝上放到大鑊中,加柴點火,燒了三天三夜,文摯不但沒有死,而且連面色都不變。泯王非常驚異,親自到鑊邊觀看。文摯說:“如果一定要我死,為什麼不把我臉朝下?那樣就斷絕了陰陽之氣,才能使我絕命。”泯王命令把文摯的身體翻過來,這才把他烹死。這個故事肯定有虛構的部分,因為文摯即使有神奇法術或特異功能,也不能能在沸水中停留三天而不死。古人這樣傳說,表現了對忠臣義士的景仰和崇敬,也含有對齊泯王的庸鄙無能的嘲諷。

阿大夫

齊泯王的祖父齊威王也曾施用過烹人之刑。當時阿大夫荒於政事,治下境內百姓貧苦,阿大夫卻賄賂齊威王左右的人為他說好話。威王查明實情,將阿大夫和左右為他說好話的人一同烹死。

樂羊

戰國時,烹人的事例也不少。其中人們比較熟悉的是樂羊怒啜中山羹的故事。樂羊在魏國做將軍,率兵攻打中山國,樂羊的兒子當時正在中山國,中山的國君就烹死樂羊之子,製成肉羹派人送給樂羊,並且明確告訴他這是他兒子的肉。樂羊坐在軍帳中,接過肉羹喝光了一大杯,表示攻打中山的決心毫不動搖,結果很快滅掉了中山國。魏文侯聽到這些情況,對身邊的一位大臣堵師贊說:“樂羊吃了自己兒子的肉,這都是為了我啊!”堵師贊回答說:“樂羊連兒子的肉都敢吃,還有誰的肉他不敢吃呢?”魏文侯理解了堵師贊話中的意思,雖然對樂羊的功勞給予了獎賞,但卻從此時樂羊起了疑心。

秦漢烹刑

秦漢之際,烹刑常用。商鞅變法時增加肉刑,把鑊烹規定為死刑的處死方式之一。秦末楚漢戰爭期間,劉、項雙方都愛用烹刑。周苛劉邦滎陽,被項羽俘虜,拒絕投降,頂羽就烹殺周苛。成皋之戰時,項羽抓到了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把他放在一個肉案子上,旁邊架起大鍋,傳話給劉邦說:“你不趕快過來投降我,我就烹死太公。”劉邦回話說:“我和你當初一同擁立楚懷王,約定以兄弟相稱,因此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今天你如果一定要烹你的父親,就請你分給我一杯肉羹吧!”項羽聽了這番話,覺得烹死劉太公也無濟於事,就沒有這樣做。劉邦派酈食其去遊說齊王田廣,讓他歸順,酈食其剛見到田廣,韓信已率大軍攻占齊地,田廣大怒,就烹死酈食其。後來韓信被誅,劉邦得知蒯通曾慫恿韓信謀反,就抓到蒯通,要烹他,蒯通說:“夏桀的狗見了堯也要狂吠,並不是因為堯不好,而是因為堯不是它的主人。我當初為韓信出謀劃策來反對您,和桀犬吠堯的情況一樣。”劉邦就赦免了蒯通。
漢景帝的孫子廣川王劉去性情殘暴,他和他的王后陽成昭信一同謀害姬人陶望卿,陶望卿被逼無奈,投井而死。昭信叫入把陶望卿的屍體打撈上來,肢解成碎塊,放在大鑊中,加上桃灰和毒藥一起煮,並且把其他姬妾都叫到跟前,親眼看著陶望卿的肉和骨頭在湯中銷化乾淨。這雖然不是活煮,但其殘忍程度也實在駭人聽聞。
東漢末年,董卓作亂,他俘獲潁川太守李旻及其好友張安,要把他們活活烹殺。李、張二人臨入鼎時說:“不同日生,乃同日烹。”他們在臨死之前還有心說出這樣的詼諧之言,態度雖然從容不迫,但卻含有深沉的悽慘。
漢代以後,烹人的酷刑並未絕跡。十六國時,後趙石勒擒獲劉寅,當即將他置於鑊湯中煮死。南燕主慕容超曾下詔提議恢復秦時的車裂鑊烹等酷刑,群臣議論時意見不統一,結果沒有正式實行。東魏孝靜皇帝武定八年(550),常侍侍講荀濟華山王大器、元瑾等密謀除掉高歡,高歡覺察,將孝靜帝幽禁於含章堂,將大器和元瑾等烹殺於市。北齊後主高緯武平六年(575),三月三日,在都市烹殺妖賊鄭子饒。這些,都見於正史記載。
隋代以後,朝廷頒布的刑法正式規定的死刑只有絞、斬、凌遲等,但烹作為一種非正式的刑罰一直有人使用。五代時,後唐明宗長興年間,姚洪奉朝命率數千人戍守閬州,被叛將董彰拘禁,不肯屈服。董彰叫人架起大鑊,添滿水燒得滾沸,讓十名壯士割姚洪的肉放在鍋里煮而食之。姚洪至死大罵不絕。這是將人一邊凌遲一邊烹,比烹煮整個活人更慘毒。
南宋初,秦檜專政,殘害忠良,他也用過烹人的刑罰。直到清末,杭州古代藩屬舊址東側射堂庭院中,還保存著一隻大鐵鑊,上寬下窄,直徑四尺,深二尺多,原有鐵蓋,後失落。據傳說,這隻鑊就是當年秦檜烹人用的。但秦檜當時曾經烹過何人,史書未見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